精算人生三題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出 處 / 2010年7月號(執行悍將)
作 者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
跟人生比起來,職涯只占了一小部分,因此,別把自己最好的經營頭腦,只用在事業上。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為哈佛MBA畢業生演講時,就要求學生回答三個問題:如何樂在工作?如何與家人常保幸福?如何擁有正直的人生?
……………….
學會思考,就找得到答案
在出版《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 ,繁體中文版由商周出版)一書前,我接到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Grove)的電話,當時他是英特爾(Intel)的董事長。他看了我之前有關破壞式技術的文章,問我能不能跟他的直屬部屬談一談,看我的研究能不能應用在他們公司裡。我很興奮,於是搭機飛往矽谷,準時赴約。沒想到我抵達時,葛洛夫卻說:「因為臨時有事,我們只能給你十分鐘。請把破壞模式對英特爾的意義告訴我們,就行了。」我說我做不到,我需要整整三十分鐘來解釋這個模式,因為只有這樣說明背景,對英特爾的意見才會有意義。我說明了十分鐘後,葛洛夫插嘴說:「好了,我們了解你的模式了,只要告訴我們它對英特爾的意義就好了。」
我堅持還需要十分鐘,才能說明,在一個與他們非常不同的鋼鐵業,破壞過程是怎麼運作的,只有這樣,他和他的部屬才能了解破壞模式的運作方式。我說明紐可公司(Nucor)和其他小鋼鐵廠,剛開始怎樣攻占鋼筋的低階市場,之後才升級到高階市場,進而與傳統大鋼鐵廠分庭抗禮。
等我說完了小鋼鐵廠的故事後,葛洛夫說:「好,我懂了。這對英特爾的意義是……」然後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著,英特爾要把Celeron處理器推到低價市場的策略。
後來,這件事我思考過無數次。如果當時我忍不住真的直接告訴葛洛夫,該如何思考微處理器的生意,後果一定很慘。但我並沒有告訴他該怎麼做,而是告訴他該怎麼思考,所以,後來他自己做出了我覺得正確的決定。
這個經驗對我有很深的影響。當別人問我認為他們該怎麼做時,我很少直接回答他們。相反的,我會用我的某一個理論模式,把問題清楚地凸顯出來。我會說明在某個與對方截然不同的產業裡,上述模式是如何運作的。然後通常他們就會說:「好,我懂了。」接著他們就能回答自己的問題,而且看法比我更有見地。
我在哈佛商學院開的課程,是想幫助學生了解,什麼是好的管理理論,以及如何建立這樣的理論。在這個基礎上,我會引用各種不同的模式或理論,幫學生思考總經理在激發創新及成長時,應該顧及的各個不同層面。每一堂課,我們都會從上述那些理論的觀點來檢視某家公司,用那些理論來解釋公司如何步入當前的處境,同時檢討他們該採取哪些管理手法,以達成公司所需的成果。
作出人生的決定
在最後一堂課,我要求學生用這些理論來檢討自己,針對下面三個問題,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樂在工作?
二、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與配偶、家人的關係能常保幸福?
三、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有牢獄之災?
雖然最後一個問題看來滿輕鬆的,其實不然。當年我就讀牛津大學那班領羅氏獎學金(Rhodes scholar)的32個同學中,就有兩個坐過牢。前恩隆(Enron)執行長傑夫.史金林(Jeff Skilling),就是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學。那些人都是好人,只不過人生中有些事情,讓他們走錯了路。
在學生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公開了自己的人生經驗,當成一個研究案例,以便說明他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課堂上的理論,來引導他們作人生的各種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