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6應徵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6應徵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

台灣的超人精神

台灣超人,超越自己的人。全台灣有近百位超越自己的英雄故事,都被拍成紀錄片,藉由《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巡映播放。為了讓更多孩子感受超人的堅韌與脆弱,《台灣超人》電影版誕生。

善的循環,像一道溫暖陽光。邀你進電影院,你的支持是肯定,同時捐贈電影待用票,讓更多孩子勇敢面對人生:https://bit.ly/3XqX4Au

故事之一:劉大潭

三歲時,劉大潭因誤接種過期的小兒麻痺疫苗,造成終生無法站立行走。直到七歲,才學會用雙手走路。很多人建議他不用讀書,去學擦皮鞋、刻印章,或到車站當乞丐。

這句話像是利劍,對認真生活的孩子太殘忍,那夜,劉大潭哭很久。劉大潭面對路人的好奇眼光,不自卑,用微笑面對一切,努力生活,希望能活得跟一般人一樣,更努力讀書,求學保持第一名。

大學畢業後,面試一百多家公司,無一錄取,直到某工廠願意試用,劉大潭緊抓機會,當別人設計一種方案,他加班提出五種方案,最終從組長晉升到研發部經理。現在的劉大潭 68 歲了,榮獲多項國際發明大獎,他以關懷出發,研發200多項發明,但大多不申請專利,希望更多身障朋友能得到幫助。


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22歲美國人來臺灣開軟體公司第2年營收破億

這位老兄叫做 clayton jacobs,接受採訪。 

他在19歲普渡大學輟學跑去中國工作,待一年後跑到台灣上班,22歲時(2019)時在創立軟體公司CreatorDB,幫助其他平台透過社群媒體行銷,成立第2年時年營收破億台幣,公司人數35 

他的公司有點像以前的尼爾森收視率,幫電視節目做排名,他現在做的事本質是行銷公司,但前8名員工都沒有行銷背景,都是數據科學和工程的人。 

台灣成立公司最大挑戰是很多官僚,就是註冊公司/注資/辦理銀行手續都很麻煩,即便麻煩,他還是覺得台灣是個很好成立公司的地方,原因是,台灣工程師的"CP"是全世界最好。(我:一年營業額一億,請了35人,稅前頂多賺3千萬,當然低薪) 

美國有最頂級的工程師,但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跑掉,因為美國有太多太酷的題目了,在台灣不太擔心這個問題,他的公司到現在只有一個人跑掉,而且台灣的人事和房租成本很低,他們公司從5->12->35人,每年都在成長。 

台灣工程師在明確方向下會表現得比較好,美國工程師比較會面對未知,處理不同的衝突,他說全世界的教育系統在這方面都沒有做的很好,台灣可能比較明顯,因為台灣注重應試技巧(但他也幫台灣說好話,說有很多成功的臺裔"美籍"企業家,例如Youtube/ Twitch創辦人) 

來台灣工作要學中文,不學生活上會有不方便,台灣人常常說很快,還會說成語聽不懂。

………….

採訪記者:台灣對老外的最大優點是高CP值的工程人員,最大缺點是太多官僚。印度這點比台灣強,他們更便宜又說英語,這也反應美商工程辦公室在印度。(我:其實印度更官僚) 

說中文是來台灣創業/工作的一大阻礙,老外多少都是因為家人來台灣的,例如老婆是台灣人。台灣不夠強勢推動英語教育,無形中排除老外來台灣,不然可以讓台灣更快跟國際接軌,還有很大的經濟誘因(引進國外資本和人才) 

要是我沒有特別偏好,我會去新加坡,新加坡政府高效不官僚/ 英語為主/ 薪資高/ 簽證好/ 稅率低。所以在台灣外商人員招募大多侷限工程開發,其他重要職能(行銷/銷售/法務/商務開發/客戶關係)很少在台灣招募,外商會把職缺放在新加坡。 

在台灣,不當工程師,其他薪資低很多;在新加坡,不用特別學語言,拿到更高的稅後所得,不當工程師也可以高薪。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專訪簡立峰(上)讓位年輕世代,台灣黃金兩年變十年

 專訪簡立峰(上)讓位年輕世代,台灣黃金兩年變十年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6254

專訪簡立峰(下)放眼國際有感加薪,不該是少數人的專利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6255

………….

簡立峰曾任中研院資工所副所長、任教於台大。他協助 google 將台灣/亞太市場由1人團隊發展為 3,000 人以上的規模。他說,台灣企業最缺國際商務開發人才。傳統商務人才可能賣實體商品賣得很好,但相對缺乏「數位能力」;數位能力不只是寫程式,而是從數位設計、數據應用、數位行銷到跨文化溝通的能力。盡可能培養屬於自己的專才、或成為通才,都能在新的國際人才競爭時代脫穎而出。企業與政府必須把握良機,讓台灣真正接軌國際……….。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做有效決定:注重細節(2)

真相像ㄧ幅畫,需要仔細端詳。所以有心人可以隨意擷取一角,編造故事,常見手法是三分真七分假、去除不利證據、或以偏概全,不提供完整正確的知識。

因此,看到可疑的訊息,應當作思考的起點、猜謎的問題、偵探小說的第一章,然後訓練自己尋找蛛絲馬跡的能力,開始尋找答案,最後發現真相和殺人兇手。

現在很多人明白,「美積電」就是在編故事。這些媒體 網紅名嘴在中國紫光嚷嚷時,就附和了。他們缺乏思考的關鍵美德「誠實與精確」,美德跟品格、專業與注重細節有關。

若是「美積電」,不是邀去設廠,而是像對岸挖角。這個議題不複雜,只需知道幾個細節,就能明白真相: 

美國市場佔台積電營收的2/3,而美國廠產能只佔1%,工程師赴美人數也只1%,美國廠是3奈米,但台灣3奈米今年就試產了,新竹2奈米2025量產。台灣半導體廠商1千家,有聚落優勢,1小時除錯解決問題,良率及成本傲視全球,蓋個美國廠,如何能去台化?

有興趣深入了解產業生態,可聽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的30分鐘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hgkSSUJKI

有一次,黃社長講台積電的附加價值,我指出他的定義錯了,我給了細節數字。他非常客氣,謙虛道謝,說自己對經濟學了解不深。他是追求「誠實與精確」的。

其實即便數字清楚,判斷不一定正確。黃社長當年跟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在老謝節目辯論,他支持開放紫光入股台灣半導體產業。

個人希望黃社長能說明當時判斷錯誤的盲點。若能如此,便能再次證明一本初衷追求「誠實與精確」,並為社會建立典範。

而且若能這樣,我支持他在專訪中的說法: 政府支付2千元出席費,不能得到優質的政策建議。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賓士汽車的廣告?


賓士汽車的廣告
…………………..
無關我喜歡什麼,而是這裡是我尋求成功的地方。~ 賓士首席執行長Dieter Zetsche (2004)

我前幾天貼了賓士的廣告,標題是「退休,就是你終於可以找回自我的時候(Retirement is when you can finally be yourself)。(賓士與BMW是同家集團產品)

一位白鬍子老爺爺退休,繳出通行證,然後與載他回家的司機道別,字幕顯示「Free at last(終於解脫了)」,最後開出來的,竟是1BMW i8超跑。

廣告最後秀出一句話「感謝Dieter Zetsche,多年來令人獲得啟發的競爭。」()

許多人以為是超跑廣告。是廣告,但主角是賓士首席執行長,他昨天退休了。根據報導,他每天可領4250歐元退休金,創下德國最高退休金的紀錄。我算好了,一年約領5400萬台幣。

許多人喜歡自由自在,當自由業作斜槓人,其實能在好公司與他人合作發展,或許是一件更美的事。Zetsche也這麼認為。(eaton)

不演了?賓士執行長退休後爽開BMW 賓士搞笑回應了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陳星蓉:應徵面試時問清楚四件事

陳星蓉:應徵面試時問清楚四件事

一、原來的員工因何離職過去三年內這個職缺就換了三個人,沒有人能撐超過一年,而他可能會是下一個待不住的人。也許多數人會認為,直接詢問面試官這個問題相當失禮,但這是你作為下一個接替這份工作的人,有權利知道的事情,畢竟過去的經驗,很可能會成為你的未來。

二、公司內部的風氣和文化
影響員工流動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公司文化、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氛圍,往往會對一個人的身心狀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面試時抓緊時機詢問相關問題,讓對方更了解你對於公司文化的想法。若在面試前就發現這間企業的員工流動率異常的高,那麼也許你可以婉轉地用以下句子了解原因:「您或公司對於這樣的情況,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從回答中便能大致判斷出公司的問題所在。

另一方面,高流動率同時暗示了這間公司可能有以下情況:高壓的工作環境、不理想的上下管理、或是不合理的員工待遇或薪資等等。這些問題的詢問時機,最好放在面試結束後的閒聊,並以一些生活小事包裝,例如公司員工一般幾點用午餐等,來了解這間公司是否值得你傾身投入。

三、公司財務狀況和未來展望
「在面試時充分了解公司的狀況,我指的特別是『財務』狀況,這間公司目前是否有穩定收益?還是正在砸錢開發新的產品線?或是近期正關閉某塊市場?這一定會影響到面試者未來的待遇。」

四、面試主管的猶豫點
在面談中時時留意面試官的反應,也許他在聽到某些回答時略微停頓了一下,或是在某個經歷上沉吟許久,那麼在最後便可以鼓起勇氣,詢問某件事是否讓面試官有所猶豫,別害怕直接問出口,這個問題對面試者的幫助,絕對比想像中的大上許多。

參考資料:5 Questions to Ask in an Interview That'll Reveal a Lot About the Company(The Muse)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相關科系的薪資水準

學子選擇什麼科系,要優先考量適性,但是相關科系的薪資水準也要了解一下,這樣可以知道自己的起薪多少,工作幾年後大概可以提升到多少。

教育部歷時一年半,分析超過90多萬名大專院校各學制畢業生、490萬筆個人所得,以及超過800萬筆的社會保險加退保等官方資料,其數據對於了解台灣薪資結構,抑或企業用人的起薪標準,都是透明度及公正性高的決策參考數據。

以2011年學士畢業生為例,平均起薪為月薪26,577元,畢業3年平均月薪增加5到6千元,平均月薪超過32K。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560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如何寫好個人簡歷/李開復

如何寫好個人簡歷/李開復

多年看簡歷,寫得真的合格的大概只有10%。求職時提交個人簡歷以及申請信(cover letter)的目的是讓你能過第一輪篩選。90%在這個階段就失去機會,多可惜啊!

下面是我對寫簡歷的一些建議:
1. 求職簡歷應該是長度在一兩頁左右,言簡意賅,簡歷的固定格式很多書上都可查到。在簡歷中個人身份介紹部份約占1/6,其它都是專業相關的學歷和經歷、參加過的團體、特長、成就等。

2. 請注意以下幾點(尤其在申請外商的職位時):不要寫期望的薪水;不要注明性別、年齡或婚姻狀態;不要用過於花俏的字體、顏色或格式;不要用術語;不要提太多在學校時做的不那麼重要的成就。

3. 用數字說話(例如:項目幫助公司節省10%的成本),少用形容詞和副詞(不札實的經驗才需要形容詞和副詞的修飾)。

4. 寫履歷時,多用合適的動詞,例如你想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不妨多用“預測”、“分析”等詞;如果你想做市場,可以考慮用“促進”、“加速”等詞;如果你想做技術,多用“開發”、“發明”等詞。這些動詞可能會讓每天閱讀幾百份簡歷的人事部門的人員注意到你。

5. 不要犯任何錯誤,無論多小。如果你在製作簡歷的過程中打錯了字,那麼公司可能會認為:“這個人連這麼重要的事也會犯錯,我以後怎能放心讓他做事呢?”

6. 簡歷上的每一句話都要能提出實例,不能唬人或誇張。不要有任何看起來不實的內容。如果有任何內容的不真實,你的簡歷馬上會被扔到垃圾桶裡去。如果有一些內容看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是真實的,那你一定要補充說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懷疑。

7. 應該根據你申請的每一個單位,“量身定做”一份簡歷。例如你申請政府機關的職位,當然要突出你的社團組織工作經驗;但是如果你申請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職位,你更需要顯示你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還要多做諮詢,對你申請的公司應有較深的瞭解,把這些了解放入你的“量身定做”的簡歷中,這樣對公司是一種尊重,而且對面試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你也有更好的準備。

建議你在簡歷之外,再寫一封熱情洋溢、充分描述你的專長和優勢、發揮個人亮點、解釋為什麼你適合公司的申請信(cover letter)。

不要寫一些沒有意義的文字,也不要寫一些無法兌現的話(如“如果你雇用我,我就會……”這樣的話),而要證明你花費了許多時間去瞭解每一個申請的職位,同時要用實例說明和證明你的專長、優勢、誠意,最重要的是要提出個人的亮點。

單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考慮雇用你?”你的亮點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建議你的求職信(cover letter)要能抓住閱讀者,讓他感覺“這個人有些特色,也有誠意,值得約談一下”。求職信應該出自真心,代表了你特殊的地方,並且是在認真瞭解這個公司的文化和需求後根據你的理解“量身定做”寫出來的。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畢業生拿到多個公司的offer如何做選擇?

畢業生拿到多個公司的offer如何做選擇?

李開復

1)把你在乎的每個標准列出來,
2)每個標准根據對你的重要性,給一個權重,
3)每個公司根據每個標准打分,
4)加權後的每個標准的打分就是公司的分數,⋯⋯
5)請你信任並且客觀的人根據每個標准打分,可得到不同觀點,也不會先入為主。
該用什麼作為標準呢?我會建議:
1)這份工作是否你有興趣和天賦?
2)你是否認可並尊敬企業文化?
3)你是否尊敬領導,並認為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
4)你能否學到很多相關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公司是否提供培訓,學的是否你最想要需要的?(比如說:到大公司學習創業不如進創業公司),
5)你的工作是否公司裡面的核心業務?
6)待遇、公司品牌等。
補充幾點:
1)如果你很了解自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你不需要這個方法,
2)大多數同學面臨抉擇還是比較迷茫,容易先入為主或受人影響,這方法可以幫助你保持客觀,
3)每個人的加權可能差很多(重視學習或收入等),所以就算三個公司分數不變,不同的人也很可能會作不同的選擇。
4)如果別人給你出主意,讓他們也打分,而不是只告訴你怎麼選。這樣可以挖掘各人打分方式不同,讓你更客觀看到各個選擇的真實利弊。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七種會被人資跳過的履歷表

1、每個工作都不到半年–刪除或略過

2、兩個工作之間,無法銜接的工作間空檔太多或太長–刪除或略過

3、幾個不同的工作間,沒有專長的延續性,換言之工作內容跳動很大–刪除或略過

4、在人力銀行網站上登錄了很久的履歷表,長時間沒有做更新–刪除或略過

5、不附上自傳或文字組織能力不流暢者–刪除或略過

6、照片的品質不佳,或者是不莊重的照片,顯示未重視自己的履歷照片。(亞洲職場比較特有的情況,附上求職者照片,但歐美比較不這麼做。)–刪除或略過

7、自行創業,因為經營團隊或市場因素退出後再復出–看創業內容與當初成敗的原因後再決定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谷歌招聘看重哪些能力

專欄作者

谷歌招聘看重哪些能力

去年6月,在接受《紐約時報》的亞當·布蘭特(Adam Bryant)採訪時,谷歌(Google)公司的人力運營高級副總裁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也就是負責為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成功企業招聘員工的那個人——曾提到,谷歌已經明確了一點,「GPA作為一個招聘依據是毫無用處的,考試分數是毫無用處的。……我們發現它什麼也預示不了。」他還提到「谷歌員工中沒有接受過任何大學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在某些團隊已經高達14%。如今這麼多人在問,「我的孩子怎麼找得着工作啊?」我覺得去一趟谷歌,聽聽博克怎麼說,應該會有幫助。

別誤會,博克一開始就說了,「有好成績當然不是壞事。」谷歌的許多工作崗位需要數學、計算和編程技能,如果你的好成績真的能反映應聘領域的技能,那麼會是一項優勢。但谷歌考察的遠不止這些。


「我們有五個全公司適用的招聘屬性,」博克解釋說。「如果是技術性職位,我們會評估你的代碼能力,公司里一半的職位是技術性的。不過,不管什麼職位,我們首先關心的都是一般認知能力,這可不是智商。它是學習能力,是隨機應變的能力,是把各種不相干的信息組合到一起的能力。我們會利用結構化行為面試來做出評估,我們對這些面試法進行驗證,確保它們能說明問題。」

他接著說,第二條「就是領導力——具體說是不同於傳統領導力的新一代領導力。傳統領導力說的是,你是象棋俱樂部理事長?你是銷售副總裁?你花了多長時間升到這個位置?這些我們不關心。我們關心的是,出現問題時,你作為一個團隊的一員,會不會在合適的時候站出來領導大家。同樣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讓開,停止領導,讓別人來領導?因為要在這個環境里成為一名有效的領導者,你必須要有放棄權力的意願。

還有呢?謙虛和主人意識。他說,「要出於責任感,出於主人意識,站出來」努力解決任何問題——要出於謙虛而退讓,接受他人更出色的想法。博克解釋說,「你的最終目的是,我們大家如何在一起把問題解決了。我已經出了我的一份力,然後我就讓開。」

而博克說,也不僅僅是為他人的貢獻創造空間的簡單謙虛,還有「智性的謙虛。不謙虛就不能學習。」這就是為什麼研究顯示,很多人從大牌商學院畢業後進入了一成不變的狀態。「成功的聰明人很少經歷失敗,所以他們沒有學會如何從失敗中學到東西,」博克說。

「他們倒是犯了一個根本上的歸因錯誤,就是說,只要遇上好事,那是因為我是天才。遇上壞事,那是因為某人是傻瓜,或者是我手裡沒資源,或者是市場變了。……我們看到的是,在我們這裡最成功的那些人,那些我們想招的人,都有一種堅定的立場。他們會玩命爭辯。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持有一種狂熱的態度。可是一旦你說,『現在有一個新的事實,』他們會說,『哦,好,事情變化了;你是對的。』」你需要在一個人身上同時看到狂妄的自我和謙恭的自我。

在他們眼裡,最不重要的屬性是「專業技能」。博克說:「如果你找到有很高認知能力的、天生富有好奇心的、願意學習的、擁有新型領導技能的人,聘他們做人力資源或財務工作,而他們不具備內容知識,然後你把他們和那些只做一件事情、成為這件事情的世界級專家的人相比較,專家會說:『這個我經歷過一百次了;你該這麼做。』」多數時候,非專家會得出同樣的回答,博克說,「因為多數時候事情沒那麼難。」當然,他們偶爾會搞砸,但偶爾卻能得出一個全新的主意。而那將是極具價值的。

總結博克的招聘方法:在今天,才能可能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可以用各種各樣非傳統的方式去培養,招聘人員一定要對每一種都有意識——不能僅限於大學的牌子。因為「你看到一些沒上過學的人,在這世上走出自己的路來,那些都是了不起的人。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去找到那些人。」他還說,太多的大學「沒有實踐它們的承諾。你背上了一大筆債務,卻學不到對你的人生最有意義的東西。這(不過)是一段延長了的青春期。」

谷歌吸引着眾多人才,它有拋棄GPA之類傳統衡量標準的資本。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上大學,學出好成績,依然是掌握許多職場所需技能的最佳方式。但是博克說了一個對他們同樣很重要的東西:小心,你的學位並不代表你有能力做任何的工作。這個世界唯一關心的——也是會為此付錢給你的——是你用自己的所知能做些什麼,而且也不關心你是怎麼知道這些東西的。在這個時代,創新越來越成為一種群體事業,世界更在意一些軟技能——領導力、謙虛、協作能力、適應力和學習與再學習的意願。無論你在哪裡工作,這些都適用。

翻譯:經雷


本文內容版權歸紐約時報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翻譯。

僱主該選擇怎樣的求職者

專欄作者

僱主該選擇怎樣的求職者

親愛的僱主們:

可能你們沒有意識到,你們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和道德生態有着強大的影響力。如果你的人力資源主管決定僱傭某個類型的人,那麼年輕人就會開始把自己塑造成那樣。


因此,我請求你們考慮以下原則,也就是這份「僱主信條」。如果在招聘環節里貫徹這些原則,你就釋放了一種信號,告訴人們什麼類型的人會受青睞。你也許就能矯正我們的英才管理體系上層的一些不妥之處。你甚至還有希望培育出一種更深邃、更完整的人。

傾向於不聘用過分完美的人。如果你在白領行業,能吸引到受過高等教育的應聘者,那麼你可能會被這種人的簡歷淹沒:他們看上去不太像個人,更像成功的一種完美化身。他們在高中和大學得到3.8的平均績點,在校園裡擔任過俗套的領導職務。他們在諮詢公司、投資銀行有完美的實習經歷,閑暇之餘他們會到贊比亞分發蚊帳、到秘魯挖井。

看到這些簡歷時,你會有兩個念頭。其一,這位應聘者很棒;其二,此人索然無味。這個人根本是用模具烘焙出來的餅乾,照着成功的標準行事,除了在順從社會方面顯露出了極高的天賦,你其實對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毫無概念。他們要麼是沒有意願活出獨特的人生,要麼是沒有那個勇氣。避開這些人。

傾向於聘用二元的人。你想僱傭的人應該已經得到了某些傳統意義上的成就,但是他們還應該孤注一擲,去追求一些胡鬧的目標,這些目標從事業或社會地位的角度看是毫無意義的。也許有人會放棄了春風得意的銀行工作,回到阿克隆去拯救家族的乾洗店生意。也許還有人在東海岸某個高尚預科學校取得優異成績,但最後去了一間基督教大學,因為她想找一個能夠探索她的價值的地方。這些人都至少做了一件「極度不合時宜的事」。這樣的人有內在的積極性、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面對社會的勇氣。

偏好說真話的人。最近我偶遇了一位經常招聘的人。他說他每一次面試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說一個你講了真話卻被其所累的事例?」如果應聘者無法當即給出一個事件,可能就有問題了。

不要不假思索地偏好平均績點很高的人。一個拿到全優的學生有能力謹慎地管束住自己的激情,從而實現對眾多不同科目的精通。但你需要的僱員恐怕應該是那種對某一科目樂此不疲的。這種人念書的時候經常在自己有熱情的科目上拿到A,但那些無法激發他們想像力的科目只能拿到B。

要珍視成熟的優點,而不是意氣風發的優點。有的優點在青年時期就已經綻放:聰明、精力充沛、好奇、愉快。有的優點必須慢慢成熟:利他之心,對事態流變的感受力,能夠在缺乏外部肯定的情況下分辨是非。這些優點通常是因經驗而生的,在一個人停下工作去撫養子女時,在被解僱或學習適應一個惡毒老闆時,才能得到增進。如果你現在要雇幾千個諮詢師去趕製一大批報告,那意氣風發的優點很好。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工作需要你同時去尋找一些成熟的優點。

要珍視那些經歷過傷痛的人。求職者得到的要求是對這個世界講述一個線性的故事,這個故事要易於閱讀和消化,包含一系列攻城掠地的經歷。但當你在結束了一場可怕的差旅之後,被迫和一位同事坐在機場的酒吧哪也去不了時,你真的樂意跟這樣一個人聊天嗎?你肯定是想要個活生生的人,對吧,一個有挫折、苦痛和癒合經歷的人。你會希望這個人的簡歷里有明顯的缺陷,他得到過只有苦痛才能帶來的教訓,並從那苦痛中挺了過來。

要珍視叛逆的求職者。找工作是現代生活中第二大社交偽裝領域,僅次於約會。但有的人選擇不粉飾、不誇大。他們選擇不把每一個瞬間都吹得神乎其神。你需要那些哪怕面對上司都極其直接的人。

也許你會說,你的公司不需要豐富、完整的人格,你需要的只是一些一心只求成就的工作狂,可以完成某個特定任務。我覺得這樣做可能並不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但是,如果你是害怕自己的行事作風太過出格,至少想想你這樣做對下一代產生的深層次情感影響,你在鼓舞怎樣的靈魂和風氣,你的所作所為會對後世產生怎樣的影響。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4月1日。

翻譯:經雷


本文內容版權歸紐約時報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