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提高社會安全網的防護能力/eaton

針對無差異殺人,新總統蔡英文認為,「政府應該參考各國的研究與預防對策,從教育、經濟安全及心理健康等層面根本強化,徹底防杜這類型犯罪的滋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態度。」

依我的認知,蔡總統的意思應是強化「社會安全網」,它包括社會福利、失業扶助、醫療保險、精神衛生等不同層面業務,加上教育公平、治安維護等功能。以上項目就是網上的節點,強化的方式有二:一是加強既有業務單位的聯繫,讓網目細密;二則是把既有節點的涵蓋範圍加大,以彌補其中的空缺。

身為公民,我認為有必要冷靜獨立思考,澄清與判斷相關議題:

1.所謂術業有專攻,過去社會處理問題的程序不就是:法官決定法律問題,醫師提出專業醫療意見。然而,現在《精神衛生法》將強制住院這類影響人身自由的判斷,交給精神科醫師(甚至現在要討論放寬強制治療標準),而非法官,然後後面設置審查會,再由法院做為後續爭議的審查。問題是,醫療的工作是治療疾病、減少痛苦,精神科醫師能被期待公正決定法律問題?這是先進國家的作法?使用提審法來「解救」精神病友的比例若很高,不就是繞一大圈?這些需要澄清。

2.不少專家學者批評柯P將搖搖哥強制送醫。聽說臨床上統計,具有暴力風險的精神病患比例極低。問題是,從過去經驗,縱使比例低,在危險性高的前提下,難道強制送醫一點功用都沒有?

3.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期待所有的人都達到「有工作、有收入、生理心理健康」單一價值條件,以期得到安全的社會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應該以社會多元文化為基礎,扶植每個成員(不管是否安全)不同處境下的能力,讓所有人在不同的狀態都可得到支持,並且找到安身立命的位子。問題是,任何處置措施都有它的侷限性,社會安全網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讓「更多的人」達到單一價值條件,有甚麼不對?如此也可讓讓安全網的負荷低些,以期更能發揮功能!

4.此次事件發生後,不少人譴責嫌犯家屬。問題是,這種麻煩人物背後,往往都有複雜的問題。很多時候並非家屬不努力,而是不知如何努力,或者缺乏友伴。譴責讓我們好受,但他們在所居住的社區環境將更為孤立。

5.鄰里互助的支持體系已式微,政府將國家資源重新分配以外,也需思考如何強化與修補人民的支持體系。特別是,老人越來越多,不可能全以機構化解決。過去社區活動大多以文化認同為核心,目前已出現社區型長照,政府應提供足夠的資源,以補強、滋養並鼓勵這些自發性的關懷互助團體。

6.政府與立法者要冷靜,不應該交出急救章的方案。就像年金處理,較理想的方式是說清楚因應方針與政策價值,並公布具體措施的時限,同時邀請大眾對話討論。傷痛會過去,但不必然會修復。在恐懼與憤怒之餘,大家應思考如何和那些跟我們不同的人共同生活,不管他們是多麼令人厭惡與驚恐。

參考: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單靠國家補不起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康健雜誌,2016.04.01。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1334&page=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