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需要勇氣講出薪資倒退的結構問題
勞動部公布職類別薪資調查,大學畢業生去年平均起薪為二萬七六五五元,較民國八十九年的二萬八○一六元少。對此,政大教授成之約和台大副教授辛炳隆都認為,這凸顯學歷貶值;高教擴張後,大學生太多,加上產業結構未轉型,未能吸收高階人力,以致大學生「不值錢」。辛炳隆還說,很多大學生從事低階行政工作或服務業,薪水自然不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732591-大學畢業生28K-薪資倒退16年
…………
想想:作為教授,只講「產業未轉型、人太多」這類淺顯的看法是不夠的,連我都不知道為文幾次了。這兩位教授難道不知道,政府是造成低薪及產業未轉型的最大元兇:
1.廠商能給但不給。我計算過,每位受雇者月薪加1萬,平均只會影響廠商13%的稅後利潤,這最大的始作俑者是政府一直不願提出合理的最低工資制度。
請參:【政策消毒】政府應制訂基本工資法,將最低工資提高1萬元
http://blog.roodo.com/eatontung/archives/53256810.html
2.政府不斷壓低匯率,長期補貼外銷廠商,甚至不在台灣生產的廠商,使得廠商習於賺easy money,更讓內需產業轉型吃力。
請參:貨幣貶值可以促進經濟成長?
http://blog.roodo.com/eatontung/archives/56285130.html
3.政府為維持高購買力所得的假象,不斷透過公共補貼及嚴密控管物價,促使台灣將「便宜」的價值位階遠遠擺在品質之上,以致台灣落入低價惡性競爭循環,偷工減料的廠商當道,人才外流,有心轉型或新創廠商難以存活或轉型。
請參:「台灣購買力所得名列前茅,代價呢?」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669
(6/1/2016 eat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