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鳥瞰台灣上市公司營運績效

鳥瞰台灣上市公司營運績效

前言:我們可以從上市公司的績效表現,大抵看到台灣經濟的面貌,因為上市公司大抵上是較強的公司。況且,攸關附加價值的績效比出口數字重要多了。不知是無知或為特定利益,很多人每年都唱衰台灣,希望這個簡要分析,可以讓那些人講話嚴謹一點。

說明:
1.2015年台灣上市公司稅後賺了1.73兆,比去年衰退1.1%,為歷年來次高,淨值回報10.3%,比美國標普500的13.8%略低。台灣2000年只有賺0.48兆,2007年1.47兆(2008年適逢金融危機不計)。
2.半導體業賺4500億,衰退6.8%,淨值回報17.5%,比美國標普500高。台積電賺3065億,成長16%,佔整體17.7%,佔半導體68%,比重創高。
3.電子零件業及其他電子業賺2700億,是金牛事業。很多人外行,只會批評毛3毛4, 殊不知淨值回報13.2%,與美國標普500相當。
4.電腦周邊賺1100億,也是金牛事業,淨值回報9.9%,跟整體上市公司相當。當然,我不歌頌硬體,軟體更為重要;也不歌頌代工,深耕自有技術更為重要
5.光電業持續滑落,特別是LED TFT相關行業。扣掉大立光,根本沒賺錢。
6.電子通路業衰退8%,主要是聯強衰退36%。通路型態改變與國外在地業者站起來了,聯強要連強已相當不易。
7.基建原物料業因景氣循環與產能過剩,還是大衰退。例如,水泥衰退45%,鋼鐵衰退73%。海運業公司多衰退50%以上。
8.橡膠業衰退25%,主因需求成長減緩,但在中國生產的台商的價格競爭壓力日增。
9.建築業衰退18%,反映台灣房價已高,追價意願低,投資需求明顯縮減。
10.金融保險賺3400億,續增5%,但股價低迷,這反映資本市場對於銀行對中國放款總額2.08兆、對中國企業放款1280億的疑慮(2014.10)。
11.百貨業還是維持10%成長,有錢的民眾消費不手軟。
12.通訊業維持衰退6.9%,但中華電信等還是成長。當年電信不應該開放民營,我認為是圖利財團,民眾權益受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