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認同年金非改革不可? / eaton
昨天總統候選人辯論,有提到年金破產的問題。今天我收到一則line,發信人對於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辯論會上說:未來15年四大退休基金將陸續破產,年金非改革不可,不能夠認同。
這個問題有一點專業性,在此,我提出一些說明。
退休基金(或年金)是否會發生問題,可以從現金流量攸關的「設算參數」來確認,而所謂「現金流量」是指退休基金的「撥入與提出」。從精算角度,涉及的「設算參數」包括:預期各年度公保費率(撥入)、公保人數(撥入)、保險金額(撥入)、基金報酬(撥入)、提領金額(提出)、提領人數(提出)、提領人餘命(提出)與基金餘額。
簡言之,暫不討論勞保,單以公教退休基金來說,上開參數的公保費率、公保人數/提領人數及公保金額(公職雇用預算與少子化無關)、提領人餘命(過去每年約增0.2歲,去年首次出現反減)都變動不大,唯一有顯著變動在於:基金報酬。
退休基金會依投資組合投入定存、長短債及股市孳息,然而過去30年來,相關的利率或報酬像溜滑梯下降,跟之前預期報酬的落差很大(現在預期基金報酬約3%多,但過去預期10%),所以退休基金才會入不敷出。(長期時間的複利效果很大,報酬差1%就不得了)
按理,要解決基金報酬下降的問題,應該要提高公保費率(就是讓錢進來多一點)。台大經濟系王道一教授曾為文指出,若現行基金報酬不變,要滿足現行公保年金提撥需求,公保費率須40幾%,而不是現行的10幾%。(個位數我不記得了)
為何長期以來,政府單位沒有調整公保費率的動作?我猜可能的原因如下:
1.不知道要調整(可能性極低)。
2.不想曝光或面對潛在問題,免得屆時福利被調降。
3.政務官來去頻仍,建立新制度很麻煩,一天過一天。
4.政府每年都是財政赤字預算(過去7年又增加2兆多),若提出調整,勢必擴大赤字,國會不會同意,所以就算了。政府本來可以藉機提高租稅負擔率(=稅收/GDP,台灣12%全球倒數第5名,約只有中國南韓的一半),但為討好選民,一直沒做,政府預算自然捉襟見著。
5.台灣施政長期偏右、偏資本家,信奉(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與芝加哥經濟學派,勞保費率一直到4或5年前才修正(由原6%,每2年調高0.5%,至13%),就算如此,勞保費率還是嚴重不足。若軍公教費率合理調高,資本家就有跟著調高勞保費率的壓力,因此政府一直按兵不動。(跟調整最低工資的心態一樣。其實台灣所有800萬受雇者每人每月加薪1萬,對企業整體稅前利潤只影響15%)
小結:我認為,未來改革可以跟國際接軌,合理調整所得替代率及可申領年齡,如此也可減少爭議。
長期以來,政府看重教育(我認為理應如此),所以老師平均薪資佔人均GDP比率在國際名列前5名(不同排名間金額差異不高),因此所得替代率確可當作台灣的參考指標,對軍公教並無虧欠(所得替代率的分母是薪資)。若再考量臺灣物價水準相對國際偏低,更毋庸待言。
再者,永續經營很重要,但年輕一輩要意識到,過去老一輩的生涯薪資與現代年輕一輩相比,相對偏低(民間與軍公教都一樣),然而,老一輩交棒的國家,已從過去的落後到今日的繁榮(雖然還有很多問題),因此,適當禮遇老一輩是合理的作為,這也是年金改革必須循序漸進的緣由。
本人曾為文建議(註),以全民餘命平均年數(約42年)為年金倒閉最高容許年數,任何方案必須符合這個原則,否則不能提出討論。未來每5年,須重新設算,確認未來餘命平均年數內不會倒閉。若會倒閉,調減月退金額,以符合標準;若倒閉年限延長,則調增月退金額。
註:童振東,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想想論壇,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