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疾病的發生大多和缺乏運動有關

疾病的發生大多和缺乏運動有關

芬蘭不少70、80歲的老人家,還可以像體操選手般,翻跟斗、做高難度伸展動作,芬蘭人甚至許下願望:在死亡到來之前,臥床時間平均只有兩個星期。

「民眾如果多運動,可以降低老來接受長照的機率!」教育部體育署署長何卓飛說。他表示,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而這些疾病的發生大多和缺乏運動有關,也容易導致長照需求。

觀察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各種健康機構建議:每週運動五天、一天30分鐘,但是,現代人生活忙碌,一想到每天要動半小時,還要每週五天,就會卻步而沒有運動意願。到底國人的運動風氣如何呢?

據體育署每年針對2萬5000人進行的調查發現,近年來,台灣人每週規律運動的人達八成,三成三的民眾每週運動三次,心跳達130下。尤其是60歲以上民眾,運動人口已大幅增加。反觀最少運動的族群集中在30到44歲的上班族,已婚職業婦女運動更少,究其原因,包括工作太累、沒時間運動、需要照顧家人等。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分析50萬人的健檢資料,與15年後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每天健走15分鐘,可延壽三年,總死亡風險跟著減少14%,癌症死亡風險也會減少一成;每天健走30分鐘,則能延壽四年,總死亡風險減少兩成,癌症死亡風險減少15%。

但溫啟邦認為,台灣各年齡層的運動人口和運動量,雖在增加中,不過比起外國仍少四、五倍,關鍵在於25到50歲的人,也就是上班族,因為工作太忙碌,幾乎不太運動,可是,外國人從小就開始運動,直到老年退休後才減少,剛好和台灣相反。

何卓飛認為,不妨鼓勵他們坐著也要運動,紓解緊張的肌肉、筋骨。說著說著,他當場示範簡易的坐姿運動,兩肩向內、向外轉動;兩手掌相握,盡量往上伸展,也能提神醒腦。「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以運動,」他說,例如不搭電梯、改走樓梯,就讓心跳加速,微微喘氣、流汗,或是上下班途中,快步多走一段路,就有運動效果。

不過還是要求自己運動,比較實在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