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從永續經營看選舉 / eaton

從永續經營看選舉 / eaton

這次大選後,很多人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從個人的觀點,我以為,主要的關鍵點在於:「永續」兩個字。沒有堅持永續的執政者,社會就沒有正義,至終得益的只是少數人,相對地,多數人的生存受威脅或是無以為繼,在民主的機制下,執政者敗選只是剛好而已。

這不是甚麼大學問。上班的人都知道,企業經營也談永續,所以像collins的基業長青、從A到A+之類的書籍,一直大受歡迎,而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及報導準則不管怎麼變,都少不了一條:永續經營假設原則。

不從文謅謅的學術觀點,若以國家經營為討論範疇,「永續」的關注焦點至少包括:

1. 扶弱正義:強調「自私」,終究會被選民唾棄,一則沒有靠山的多數人會認為,自己或後代有一天也可能落難;再則造物者早將憐憫之心放在人類的心底。最近天寒,台北市政府免費提供遊民到旅館住宿,一些熱心公益人士提供熱餐給弱勢者食用,社會思維顯然有明顯的進步。比對之前,郝市府在應曉薇等市議員的提議下,在冬天用水柱驅趕躲在公園避寒的遊民,形成強烈對比。在民智已開下,郝市長卸任後到基隆鐵票區競選立委,落選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2. 租稅正義:台灣租稅政策一直有問題,租稅負擔率全球倒數第5名,就連韓國都比台灣高出90%,以至於政府逐漸成為殭屍,無法做該做的事。連帶地,工業區土地大漲,新興企業反無力創業,投機者卻不必繳甚麼稅。

3. 分配正義:過去幾年,偏低的最低工資在管前主委的謬論下,一直被擋。近年來,最低工資與經濟成長的國外研究越來越清楚,不當的最低工資水準是會影響經濟,但扭轉偏低的最低工資水準則不會。其實,只要有點經濟常識,也知道這個論述與我們的直觀相符。何況,我計算過,就算800萬受雇者每人每月加薪1萬,只會影響整體企業稅後利潤12%,所以民運要求的最低工資,大部分的企業是出得起的。至於年金問題,一拖再拖,除了家裡是既得利益者,不然哪個年輕人會支持呢?

4. 居住正義:當利率一路下跌,政府在物業稅沒配套下,決定調降遺贈稅,就注定房地產大漲。殊不知,遺贈的錢根本不可能投入高風險的事業投資(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為此道歉負責),而投機獲益者卻不必繳甚麼稅。而遺贈稅損,過去7年多竟高達8千多億。

5. 世代正義:年金問題遲不解決,也無力透過合適的政策,提高年輕人的薪水與發展的機會,導致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這樣有何永續可言?再者,為什麼苗栗連年大編負債預算,政府審計監管單位遲遲不聞不問?為什麼中央政府已達舉債上限,還是不斷舉債,既沒有開源措施,又不斷提減稅法案或是接續減稅法案?

6. 風險正義:不知道是無知或故意,政府一直大力宣傳中國市場是如何的重要。其實,去年中國4百多萬觀光客對台灣GDP的貢獻頂多只有0.13%,中國進口商品佔全球GDP只有3%多(若將進口加工再出口扣除,重要性更低)。整體而言,中國是經濟自足的國家,現階段除非到中國設商業據點,否則不容易賺到甚麼錢,問題是,廠商到中國設商業據點,跟大多數台灣人民有何關係?那些私人業務跟台灣擠帶是脫離的。退一步想,就算中國市重要,也要分散風險,何況,中國的GDP不少成分是不當負債、資本支出與破壞環境造成的,那些不久將無以為繼,未來會因資本運用效率偏低及世界經濟趨緩的情況下,狂歡之舞隨時會結束。

7. 土地與環境正義:過去幾年,相關問題層出不窮,為政者若有永續的思想,解決方案不難取得平衡點,也會讓利害關係人知所進退,心甘情願地接受。

8. 決策正義:政府過去的決策很多沒有說服力,就想硬幹到底。像是就連說帖根本沒有Z>B的服貿或是亞投行,最低工資的訂定,或是最近開放外國白領來台工作等等。我不是說,不能調整改變,但總要給個客觀的證據,就像前些陣子來台演講的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Sunstein)著作《推力》到《剪裁歧見》提到的「如何打造一個更好的政府機制」:以最少的成本和風險,獲得最佳的效益;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政府必須做出精確的「成本效益分析」。而不是先有答案,再來隨便找證據或做漏洞百出的計算,不要說普通人,正常的學術研究者也不會接受。

9. 財產正義:正常人會認為,錢要賺的正當,然而國民黨以前霸佔國家的財產遲不歸還,只會推說,該還都還了,現有的是過去經營所得。這是把大家當笨蛋嗎?之前被賣掉的資產呢?為什麼那麼多黨營事業是寡占或獨佔的?那些利益真能歸黨所有?被免費使用那麼多年的資產不該全不歸還嗎?更糟的是,還拿那些錢來選舉。

10. 還有嗎?一定還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