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新經濟時代的創新創業契機 / 蔡清彥

Think Locally,Act Globally(聚焦臺灣優勢、全球化行動)。
要變革,要轉型,別忘了從自身的優勢出發,連結創新創業引擎,並提攜後進。
………………….
新經濟時代的創新創業契機 / 蔡清彥

這幾年台灣經濟、產業環境的變化,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隨著智慧終端典範轉移,以及行動網際網路時代來臨,產業均面臨轉型考驗。面對新經濟的崛起,我們該如何迎頭趕上,以掌握物聯網、工業4.0風潮下的契機,將是緊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新經濟浪潮中的衝擊與契機

後PC時代,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社群媒體、巨量資料分析及雲端運算成為資通訊產業成長的主要動力,使用者關心的是取得何種服務,終端裝置品牌影響力與黏著度降低,平價終端裝置更受消費者歡迎;數位金融浪潮改變既往的交易方式,包括以手機進行消費、購物,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處理等,帶動新興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服務,也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此外,資通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結合,帶動生產方式的改變,引發工業4.0與智慧工廠的產業革新,3D列印實現了少量多樣的大量客製化的生產方式,臺灣的資訊製造業曾經引領一波經濟黃金年代,而製造業是生產力的根基,臺灣應善用這項競爭優勢,投入以硬體創新驅動的物聯網時代,重新贏回領先地位。

在此新科技、新經濟的潮流下,科技讓過去做不到的事情變得容易做到,小蝦米也能戰勝大鯨魚。擁有平台即是贏家,以Apple為例,全球前八大手機品牌的營業利潤,Apple就佔了92%,而全球市場持續整併,造成產業大者恆大,以及財富分配不均的社會經濟難題,也隨著M型化市場發展加遽,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內憂。

如何解決新經濟時代所造成的問題?

一、運用科技縮小教育與貧富差距

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軟實力。教育若跟不上技術進步的腳步,就會出現經濟發展不均,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因此,需協助弱勢者享有同等、甚至挹注較多的教育資源,協助他們與未來產業人力趨勢接軌,才能降低貧富落差。例如運用科技,推動MOOC的大型線上開放課程,就是以科技縮小教育資源落差的作法。

二、重塑創新創業文化 深化產學鏈結矽谷

我們應重塑創新創業文化。創新創業是增加工作的主要來源,新創公司可成為未來的關鍵龍頭或是有價值的被併購者,透過新創事業能夠產生更多的贏家。工研院為了建構友善的創業環境與文化,於2011年邀請矽谷專家組成商業化諮詢委員會,累計至2014年共衍生事業達33家,帶動新創事業的蓬勃發展。

工研院與企業合作提升至創新夥伴的關係,協助企業創新與轉型升級。現已開始建置新研究大樓,選定自動駕駛車輛、電子視覺、可見光通訊、微創手術機器人等關鍵主題發展,以開放式前瞻技術平台鏈結學界、業界及新創公司進駐研發,擴大產業群聚價值。

美國是破壞性創新的領導者,平均每五到十年,矽谷就會出現改變世界的產品或新興產業,因此臺灣必須重新鏈結矽谷,走向國際,建立以人才、市場、技術、資金完整兼顧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才能因應快速改變的矽谷生態。藉由培育新創公司成為新興產業、建構新型態生態體系、以及透過早期投資,與矽谷形成策略夥伴,期望運用矽谷創新技術與創業生態圈,引領臺灣新創團隊前進國際市場,讓臺灣成為全球創新供應鏈的重要夥伴。

三、提攜後進 給年輕人機會

矽谷的創業模式,投資或創業成功的企業家都會成為其他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值得臺灣借鏡。上一代創業成功者必須提攜後進,回頭投資扶植新創事業,讓更多年輕一代的創業者順利成功,才能營造一個創新創業的沃土,達到一棒接一棒的傳承,因為給年輕人機會就是給臺灣機會,唯有培育更多的年輕創業家,才能讓臺灣產業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此外,更要「Think Locally,Act Globally(聚焦臺灣優勢、全球化行動)」,我們從臺灣出發,以本地的需求與優勢,鏈結至全球的市場與發展,才能塑造生生不息的利他經濟時代。
https://www.gvlf.com.tw/article_content_7586_2.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