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從狐狸對小王子的馴養,可以印證人活得幸福的關鍵。
「馴養」是狐狸對小王子最重要的教導。所謂馴養,就是用心去關懷和愛護你在乎的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聯繫。在這樣的關係裡,人們彼此信任扶持,共渡各種困難,並願意承擔起關顧對方的責任。狐狸也告訴我們,建立一段馴養的關係,需要時間,需要投入,需要理解,需要犧牲,甚至需要承受隨之而來的種種傷害。
馴養,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和聯結,更是一種沒有心機的付出和委身。當一個人珍視馴養且投身其中,她其實不是像市場中的消費者那樣去選擇某個商品去滿足自己既有的欲望,而是先要讓自己成為某一類人,同時期望自己活出某種生活。也就是說,當小王子遇見玫瑰、狐狸和飛機師,他必須先要有馴養的能力和馴養的心,同時願意過一種馴養的生活,他才可以和他們建立起那種無間的聯繫。那麼多讀者喜歡和心疼小王子,我猜想,主要並不是因為他馴養了誰,而在於他具有馴養人的品性:真誠、善良、慷慨、有同理心及願意與人同行。正因為他的品性,他的人生才有那樣的色彩。
這樣說來好像很浪漫也很美好,誰不願意成為小王子呢?但我們回看一下自己及身邊的人,我們會發覺實情並非如此。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大部份人最花時間追求的,往往是金錢、名聲和事業,而不是各種馴養關係。人們喜歡小王子,但真的願意像小王子那樣活著的人並不多。問題於是來了:馴養的人生,真的能讓人活得更好嗎?狐狸的教導,會不會過於不切實際?
對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 最近以「什麼使得生命美好?」為題在TED Talks做的一次公開演講,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Waldinger 是哈佛「成人發展研究計畫」的第四任主管,這項計畫從1938年開始,歷時75年,長期跟蹤研究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724位男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狀態,包括他們的工作、家庭和身心健康等。在累積大量經驗數據後,Waldinger告訴我們,真正使人活得幸福的,原來不是名利、權力和工作成就,而是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愈能和他的家庭、朋友和社群維持親密和諧的關係,就會活得愈快樂,而且愈健康長壽。相反,那些長期處於疏離孤獨狀態的人,不僅活得了無生趣,而且身體健康和腦部記憶都會在中年後加速惡化。
這個研究印證了狐狸的智慧:用心用時間去建立馴養關係,看似無甚用處,其實至為重要,因為只有活在有愛有信任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網絡之中,人才會健康快樂。這個發現雖然很重要,但實在不是什麼艱深得教人難以明白的道理,為什麼在現實中卻有那麼多人對此視而不見?我想最少有三個原因可解釋這個現象。
第一,人生在世,有許多可欲之物。追求豐裕的物質生活,爭取事業的成功,期望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對不少人來說,都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要滿足這些欲望,人就必須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裝備自己和應付各種各樣的競爭。但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難免顧得此便失去彼,畢竟建立關係同樣需要好多時間。狐狸不是說了嗎,「你花在你玫瑰身上的時間,才讓你的玫瑰變得這麼重要。」所以,在每日各種忙碌中,人們很容易就會將馴養放在一邊,甚至忘記其存在。
第二,當一個人耽於名利的追逐,用去的不僅是時間,同時也在將自己變成某一類人,例如變得非常自我和自利,潛意識視別人為競爭對手或滿足自己利益的工具,還會習慣用錢來計算和衡量一切。你要在名利場成功,就必須將自己打造成那樣的人;你愈成為那樣的人,也就愈失去小王子那樣的品性,最後也就一點一點失去馴養的能力。或許去到生命某個階段,你終會明白愛的關係原來才是幸福的源泉,但到那時你卻可能已無能為力。Waldinger在演講中說,每五個美國人就有一個覺得自己活在孤獨之中,也許正部份道出這個殘酷的事實。
第三,良好關係的建立,不僅和個人努力相關,也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一個出身貧困家庭的人,很可能自小就營養不良,缺乏良好教育,性格自卑欠安全感,長大後則大部份時間為生計奔馳,根本沒有條件和能力去結交朋友和發展社群關係。相反,那些成長於富裕家庭的人,從一開始就已擁有各種發展馴養能力的優勢。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否過得幸福,和他活在怎樣的制度以及生於那個家庭密切相關。但這些外在環境加諸人身的命運,都不是自然和必然的,而是特定制度的結果。馴養和幸福,不僅是心理學和人生哲學問題,更是社會學和政治哲學問題。
討論至此,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要令社會上人人有機會過上幸福生活,我們首先要創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讓所有人都有合理的物質和文化條件去培養馴養的能力和品性,然後主體自己要善用他的實踐智慧,知道什麼是生命中真正重要之事,同時了解生命的各種可能和限制,然後全心全意馴養自己和馴養那些你至為在乎的人。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而「最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看得清楚。」狐狸如是說。
*刊於《明報周刊》第2468期。此為《小王子》系列第七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