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之天意傳奇/eaton
.
今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頒給對寄生蟲防治做出貢獻的學者,屠呦呦(1931-)女士是其中一位。相較奎寧的抗藥性越來越大,她發現高效低毒性的瘧疾藥「青蒿素」,挽救貧困地區無數兒童的生命。
呦呦(音同優)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呦呦」是鹿鳴的聲音,「蒿」就是青蒿。這巧合機率太低了,不是天意是甚麼?
研究是艱辛的。從2000餘藥方選出640種單方,再選200多種實驗,歷經380餘次失敗。1971年,發現青蒿乙醚萃取物對瘧原蟲有100%抑制率,隔年分離出有效單體。原本藥效時好時壞,後來屠呦呦從古醫書一段話產生靈感,懷疑傳統煎藥法會破壞青蒿素,於是學東晉葛洪改用冷萃取。
西元300年,東晉葛洪編《肘後備急方》第十六篇「治寒熱諸瘧方」有一處方:青蒿一把,兩升的水絞汁後喝下;因同篇寫大蒜、豆豉、飯糰包蜘蛛等怪偏方,故沒多少人相信。
「三無」屠呦呦只是大學畢業,資源不豐富,不被重視,能做出貢獻,除堅持、熱情與靈巧外,草藥的千年智慧應記上一筆。歐洲使用草藥有700年歷史,是世界最大的市場,然受西醫排斥、藥理不易釐清、及摻雜藥效不明等影響,每年市場規模270億美元,不到西藥3%。此役能否點燃新機會呢?
我也曾為某化學品做超過300次實驗(土法煉鋼,沒讀實驗設計),結果…。倒是那家輪胎廠賺大錢,難道是沒取名「鹿鳴」甚麼的?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