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我支持居住正義,但這篇的論述幾乎都不對

我支持居住正義,但這篇的論述幾乎都不對,如何叫人支持?簡單提兩點:

Q1:柯市長除了看北市設籍的200萬市民外,也應該看重每日在台北市活動、工作的400~500萬人的需要,免去他們舟車勞頓的時間與金錢,才是重點。
A1:
1.台北市能住那麼多人嗎?還有多少國有土地呢?新北市才有可能啦。現在有捷運,不要講舟車勞頓了,做個國際比較吧。
2.以後蓋社會住宅應以真正弱勢優先,如有小孩要照顧的單親媽媽,重度殘障者,而不是以收入為唯一考量。
3.台灣再30年都不可能是左派國家,除非租稅負擔率提高到歐美水準才有可能,但這也得民眾支持啊。不支持,收稅要右派,福利確要左傾,沒有道理。
.
Q1:柯市長一面要求中央無償撥用400億土地來興建公宅,一面又賣掉台北市的公共資產聯開宅,這根本不合理,為何台北市興建捷運帶來的好屋,不是嘉惠給一般市民,反而要成為豪宅市場的商品?
A1:
1.公共資產聯開宅有土地成本,那不是社會住宅,如何嘉惠給一般市民?是不是又要創造不公不義的抽籤機會財?還是要賤價出租出售,然後被告瀆職?
2.中央無償撥用土地來興建公宅,才能出租便宜的房子,如此才不會違法。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1027/719491/%E6%9F%AF%E5%B8%82%E9%95%B7%E5%90%91%E8%AA%B0%E8%AA%8D%E9%8C%AF%EF%BC%9F
---------------

柯市長向誰認錯?

作者:李燕、鍾君竺(人民民主陣線成員)

柯文哲前幾天到議會報告公宅政策時,坦言他不打房,因為一打房台灣經濟會完蛋。在此前提下,把捷運聯開宅當公共住宅是個「戰略錯誤」,因為聯開宅是豪宅,一般人租不起,因此政策將調整:(一)將租金三萬元以上的聯開宅全數賣掉,等於將「只租不賣」的公宅,改成「半租半賣」。(二)調整出租公宅的所得門檻,從40分位點提高至50分位點。意思是,北市府不打算將租金調低,反而維持高租金,開放更有錢的人來申請公宅。

此言一出,建商叫好,人民賭爛!人民民主陣線從六月發起行動,訴求「給我住的起的公共住宅」,經過一連串抗議,柯市長終於認錯。但我們非常憤怒,因為柯市長的方向居然是不打房,而且認為「捷運豪宅不該被當成公共住宅使用」,而不是檢討「租金太貴,人民租不起,公宅不夠公共化」,柯市長,你是向建商、有錢人認錯,因為聯開宅成為公/社宅嚇壞有錢人?還是向弱勢市民認錯,台北真的不適合你們居住?

擁抱營造業 毀掉誰的未來?
柯市長說他不打房,因為營建業一垮台灣就完蛋,但我們要問柯市長,當房價高漲,連林百里這種科技企業家都想要選擇房地產,這才真的會完蛋,因為產業結構嚴重失衡。根據主計總處2013年全國國富毛額中,土地、房屋及營建工程就佔65.7%。這是長期政策優惠房市的後果,如,陳水扁將土地增值稅減半、馬英九則大降遺產稅,都造成外資回流到房地產市場。加上政府補助國民的房屋優惠貸款金額高達6416億元,而房屋租金補貼才花81億元。長期以來政府「重購屋、輕租屋」。

柯市長選前令人耳目一新,說要提供五萬戶、一坪500元租金的公共住宅,讓人以為柯市長會將資源挹注在平價租屋市場上。然而柯市長上任後,先是降低建商囤房稅,更為了不打房將公宅租金訂為市價八五折(以萬華龍山寺站為例一坪950元),使得他的公宅也成為房市裡的商品、繼續鞏固高房價的幫兇。財力好的才可能入住捷運便利的精華地段,財力差的只能繼續選擇住在市區邊緣或離開台北市,這樣的社會住宅,完全沒有居住資源重分配的作用,更不要說平抑房價了。

柯市長說不能輕易打房,因為北市房屋自有率高達七成。我們要說,自有率的計算方式早有學者質疑,再則有房屋的台北市民已經比其他無屋者來得有發展經濟的基礎,如,省下買房的第一桶金、或是可賣房籌資金等。柯市長除了看北市設籍的200萬市民外,也應該看重每日在台北市活動、工作的400~500萬人的需要,免去他們舟車勞頓的時間與金錢,才是重點。居住是人權,房屋就如同水、空氣與食物是人們的必需品,為何要眾多民眾為了能在這城市居住,就得成為房奴而繼續去鞏固營造業,並以此作為帶動其他產業提昇的指標?


化公為私 賣掉誰的幸福?

柯市長說要賣掉坪數大、租金高的捷運聯開宅,但我們認為,這是倒果為因,市府該檢討的是租金規則不該服膺市場邏輯,而不是賣掉公共資產。

民陣一直提倡,應該以承租者可支配所得的二至三成,來訂定公宅租金,這樣才能把公家資源,留給最需要(而非最有財力)的人。但是,柯市長堅持不打房,要標售坪數大、租金貴的聯開宅,為什麼要賣?如果按照我們的提法改變租金,那麼經濟弱勢的大家庭也能入住豪宅,有何不可?大坪數更可以拿來實驗肢體障礙者的團體家屋,或是開放給青年合租使用,為何要把這公有財產賣掉?

柯市長一面要求中央無償撥用400億土地來興建公宅,一面又賣掉台北市的公共資產聯開宅,這根本不合理,為何台北市興建捷運帶來的好屋,不是嘉惠給一般市民,反而要成為豪宅市場的商品?然後還要再跟中央討土地、再花你我的納稅錢來興建公宅,而且我們可能還會租不起?

柯市長的居住正義,原來是資本家的正義

這是柯文哲不願打房下的階級地理學。柯市長的居住正義,原來是資本家的正義,不敢對建商的養地囤房下手,把土地房屋資源從他們身上搶回來,反而要把你我納稅錢蓋出來的聯開宅,雙手奉送給資本家。當柯市長面臨公宅昂貴入住率低,不是調降租金,卻是開放讓更有錢的人申請,那就注定了,沒錢就沒有居住品質,即使是公宅也繼續服膺市場邏輯。

但我們要問,當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高漲的房價讓年青人不敢奢望成家,柯市長,你為何不打房?好的社會住宅,難道不是打破豪門╱貧窮,菁英╱庶民的差異對立?有論者提到,法國的社會住宅,使得著名的豪宅區裡住進了以在醫院清潔打掃維生的家庭,失業者也能住到高級住宅區,享有充足的公共建設。打破階級差異的社會,難道不值得我們期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