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黃國昌質詢彭淮南 / eaton

黃國昌質詢彭淮南 / eaton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在立法院財委會首次質詢央行總裁彭淮南,他希望央行能參考美國聯準會的做法,直接上網公布理監事會會議紀錄,讓外界了解政策如何形成。對此,央行總裁彭淮南只說:「謝謝、謝謝。」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5027

公布會議紀錄是有些幫助,但光看央行出版的報告就知道,寫法總是模稜兩可,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外人很難挑戰她的獨立性,就算錄音也公布,也不能改變或是證明甚麼。

央行的任務不外乎: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控制通膨,增加就業水準,促進經濟成長,還有教科書沒說的:操作外匯,提供財政預算。到底央行做得好不好呢?可能是因改朝換代,或是忍耐已到極點,或是太陽花運動啟發,最近不少人敢於公開挑戰央行政策了。我個人順個水,簡單發表一些意見:

1. 維持金融市場穩定:央行沒出事,但那是台灣長期出超的功勞,沒甚麼特別。
2. 控制通膨:政府一直採取低稅負政策,故無能也無意透過社福救助貧困,因此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低物價低通膨,以維持社會穩定。央行雖然採低利率,並刻意壓低匯率(若不是,現在美元匯率可能在25-27),但也沒攪動低通膨,因此通膨穩定並不是央行的功勞,而是政府其他政策及民間習於低價競爭所致。
3. 增加就業水準:央行壓低利率及匯率水準,根本無法抵擋外銷廠商外移(製造成本低更誘人),也讓很多在地廠商難求長進,更讓台灣人的購買力平價所得與名目所得的差異%成為全球第一名,其結果是在地創業成本高及難以優質化,並促使台灣人為尋求較高的薪資,到海外工作。如此當然容易達到充分就業水準,問題是,相對國際的薪資水平越來越低。
4. 經濟成長:多年來,台灣GDP的成長沒有雨露均霑,因為大多是海外生產廠商所貢獻,這種經濟成長帶來稅收,但多數人民無感。縱然如此,央行心底很可能這樣想:不支持那些廠商怎麼行,外部關說壓力不說,短期國家可能會地動山搖,自己的工作也不保,我何必去做發展在地創業及優質經濟等不確定的新試驗?凱因斯不是說:到長期,我們都死了。
5. 操作外匯。這雖然被詬病是球員兼裁判,但核心的問題是,刻意壓低利率及匯率水準,長期又會多賺多少錢,那些錢能彌補其他損失嗎?學界的看法不認為如此(我以為,或許需要更細緻的總體經濟分析)。

如果有建議,我以為,新政府上台,央行總裁該換,不要再因循苟且了。台灣需要做些經濟試驗,拿掉雙低的利率匯率緊箍咒是其一。試驗可循序漸進,逐步調整,這也談不上大膽,風險沒有想像那麼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