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楊育正:活在當下並不夠,要將待辦事項往、前、移

楊育正:活在當下並不夠,要將待辦事項往、前、移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95期2015.02.01
作者 : 曾沛瑜

ももたろうさん(momotarou san)ももたろうさん(momotarou san)おこしにつけた(okoshi ni tsuketa)きびだんご(kibidango)……

講到媽媽,楊育正情不自禁地唱起日本童謠《桃太郎》、背誦一段段日文俳句,甚至興奮地翻找媽媽的「原聲帶」跟我們分享,接著手機那端響起一陣優雅的歌聲,不過唱了幾句卻突然笑場:「啊!後面忘記了啦!」

這些其實不是楊育正的兒時回憶,而是這幾年他才央求媽媽教的,因為過去的年少時光總能讓90歲的失智老母親重新活過來,所以他不厭其煩地一首學過一首,把媽媽逗得好開心。

幾天前楊育正跟媽媽吃飯,特地拿出寫給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的卡片跟她分享,告訴她:「謝謝妳把我生得這麼卓越,即使65歲還能隨手寫出這樣的詩句、用毛筆寫下這麼漂亮的字,」媽媽又笑得合不攏嘴。

「我大概是全天下最會撒嬌跟花言巧語的兒子!」楊育正驕傲地說。

不只出一張嘴,楊育正曾經每天早上5:40就起床陪媽媽繞中正紀念堂走4000步,再一起到附近買菜,這樣的習慣維持八年不輟,直到有次媽媽不慎跌倒、骨折,再也無法這樣散步。

然而,楊育正其實不是從小就會撒嬌。

人只有跟自己的死亡相遇,真實的自我才會顯現

年輕時的楊育正是個意氣風發的產科名醫,最高紀錄一個月接生186個寶寶,被封為「接生大王」,那時的他總是有多少工作排多少工作,常常一天睡不到三小時,太太甚至在新書發表會上調侃他天天忙著照顧別人的老婆、小孩。

中年的他開始調整步伐,從管理學大師柯維(Stephen Covey)的書中學到做事要分緩急輕重,平常就要把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做好,最後才不會演變成緊急的重大危機,例如長期因忙碌而忽略另一半,最後導致婚姻觸礁。

於是他一一寫下自己扮演的包括丈夫、父親、兒子、醫生、主管……等13個角色,壓在桌下每週檢視,確定沒有因忙碌而漏掉任何角色,他甚至老早寫好遺書,天天帶在身上。

2012年,楊育正發現自己罹患淋巴癌,即便身為婦癌權威、接觸過無數癌友,面對癌症,他仍驚嚇、討價還價、生氣、情緒低落,甚至對最信仰的上帝發出質疑:「為什麼是我?我一直是祢那麼忠心的僕人,我是一個好人吶!」

歷經辛苦的化療、標靶治療,熬過掉髮、嘔吐、肌肉萎縮,以及幾乎奪命的肺炎、敗血症,現在的他,懂得視體力安排工作,每天睡滿八小時、天天運動。

他感謝癌症給他第二次機會重新檢視自己,於是他努力維持健康,積極成就該做的事,更主動向心愛的人展露心意,將所有想做的事往前移,因為他知道,自己未必擁有明天。

擁有這3個習慣,明天也能沒有遺憾

1.追尋心中的加爾各答

「很多快樂都是在追求快樂中失去的。」楊育正曾經離開醫院去開業,他直言,當時一個月的純利平均高達幾百萬,但後來他還是選擇回到醫院,因為追求有智、有愛、有德的醫療境界才是他一生的熱情所在。

如同德蕾莎修女無悔地將一生奉獻在加爾各答,楊育正鼓勵每個人跳脫物質,勇敢尋求心中的加爾各答,才能靠近真正的快樂。

2.主動向心愛的人展露心意

「當死亡近在眼前,你將深刻體會,家人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當楊育正面臨敗血症的死亡威脅時,照顧他的太太也跟著病倒,當下他才曉得,就算一生有任何值得誇耀的成就,都不及身邊有個相依的老伴。

於是結婚25週年當天,楊育正用盆子裝了水、點上蠟燭、擺滿一地的石頭和鮮花,獻給伴他走過病苦的太太,告訴她:「如花之燦爛、如水之清澈、如石之堅實、如火之熾熱,便是我對妳的感情。」

對於如山高一般的父母,過去楊育正其實也羞於表達情感,直到父親臨終前,他才抱著爸爸說出心中的愛,而病後的他,更是進化成「全天下最會撒嬌的兒子!」

3.把握當下,將待辦事項往前移

楊育正坦承,現在的他仍然害怕癌症復發,但也因此更明白,自己不是永遠擁有明天,反而督促他要努力把今天活得更好,所以他至今仍看精神科、服用抗憂鬱的藥,因為正向的態度能讓他開心地過每一天,而這正是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把握當下還不夠,楊育正更呼籲,要將夢想與人生待辦事項往前移,未來想做的事,今天就開始。

當然,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只要有愛,就有別離的苦,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情,楊育正則會透過《寧靜的禱告詞》請求上帝:「賜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一切;並賜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