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批評浩鼎新藥案的啟示/eaton

批評浩鼎新藥案的啟示/eaton

最近陽明大學退休教授周成功在風傳媒發表文章,提到浩鼎新藥是「國王新衣的再現」。這篇提醒我,論斷批評要很小心,對不確定的事,用語要保守。我過去的習慣也經常如此:不願花時間讀太多資料及爬格子,一下子就寫篇感想,事後再讀,許多用語不精確,也很容易引起誤會。

浩鼎新藥解盲是專業問題。我以為,專業出身的周教授應該針對當事人提出的見解提出質疑,為大眾解惑,而不是僅從自己的角度陳明意見,畢竟其他人都不是當事人,很多事不一定知道,只要有一個前提不是原先想的那樣,推論都可能是錯的。

相對於周教授的見解,我的不同想法是:

1. 浩鼎提出:「科學上的成功,法規上的失敗」是指,臨床試驗計畫有問題,但試驗期間不能調整計畫,所以只能將試驗做完。哪裡有問題?例如,不該將沒有免疫力的末期病患拉進來試驗。若將沒有免疫力的樣本排除,主要療效指標就能通過統計p值檢定,過去確實很多新藥也是如此過關。周教授可以就此提出見解(不這要等幾個月臨床試驗資料全部公開後才能知道。)
2. 翁院長提出「試驗結果80%的人有產生抗體,且具有療效。有很多打了OBI-822的第四期轉移性乳癌病人,目前治療效果都不錯,如果大家一味指責失敗,不給這些人正確的訊息,那這些已用藥的患者要怎麼辦?」但周教授指只提到,很多例證指出,有抗體不一定有療效。這是一種雞同鴨講。其實,周教授可以針對到底有沒有療效提出見解?
3. 不少專家提出,該藥對得過癌症但很可能復發的對象進行投藥,很可能具有預防效果。周教授可以就此提出見解。
4. 周教授提到過去相關新藥都沒成功,問題是,他也知道過去不是用醣蛋白的研究進行,如何推論這次就不行?
5. 周教授提到不能拿大眾資金開發如此高風險的研究,問題是,就是高風險才要分攤風險,何況大股東的持股至少70或80%,這樣都不行,難道要特定投資人承擔全部的風險?就是這種觀念,讓企圖將理想付之實踐的創業家裹足不前,因為在台灣沒有抵押品,銀行借不到錢,只能自求多福,自生自滅,這使得台灣社會瀰漫偏好選擇低風險的職涯。
6. 依上開說明,若許多疑點不明,很快給人家戴上「一個國王新衣的再現」,我以為,是專業批評者的大忌(這點,我一定要記住)。
………………..

周成功觀點:浩鼎新藥─ 一個國王新衣的再現

http://www.storm.mg/article/84065

中研院長翁啟惠為浩鼎背書,會不會是另一件「國王的新衣」。(資料照/余志偉攝)
浩鼎日前公布抗乳癌新藥OBI-822臨床實驗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療效,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對這樣的結果,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的回應是「跌破眼鏡的成功」!而研發合成OBI-822技術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說,就疫苗角度來看,成效良好。於是出現一個無人能解讀的說法:「科學上的成功,法規上的失敗」!

OBI-822臨床實驗的失敗,對熟悉癌症免疫療法的人來說並不意外。因為它背後免疫學的基礎並不紮實,而公開提供的實驗証据也很有限而且不完整。因此浩鼎其有責任在這個事件的科學背景上,對社會大眾作更清楚的說明。

目前發展癌症免疫療法有三個方向。一是針對癌細胞表面接受生長因子的受體,研發阻斷性的抗体。這些抗体阻斷了癌細胞接受生長因子的訊號,因此無法生長而達到療效;像治療乳癌的賀癌平或是治療大腸癌的C-225都屬於這一种類型。其次是癌細胞會想辦法抑制身體的免疫系統。我們可以同樣地用抗體來阻斷癌細胞的抑制訊號,讓被壓抑的免疫系統重新啟動,去消滅體內的癌細胞。去年唐獎得主所發展出的PD1和CTLA4就屬於這一類型的藥。第三種就是針對癌細胞特有的抗原作成疫苗,去刺激免疫系統來消滅帶有這些抗原的癌細胞。像治療因HPV感染的子宮頸癌的HPV疫苗即是。OBI-822基本上是屬於這一類的治療性疫苗。那麼OBI-822究竟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治療性疫苗通常是蛋白質,它在身體裡除了誘發特定抗体外,更重要的是還要能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一般認為這些特定的毒殺T細胞,是消滅帶有這些抗原的癌細胞最重要的武器。OBI-822是許多癌細胞都有的抗原,但它不是蛋白質而是醣類分子。

過去免疫學研究都知道,醣類分子非常不容易誘發高親和力的抗体,需要加入特別的佐劑才行。至於醣類分子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至今似乎還沒有人成功過!不能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的疫苗,是不太可能有治療癌症的效果!因此OBI-822能在病人身上產生抗体並不意外,而OBI-822在癌細胞表面的功能,似乎也與癌細胞接受生長訊號無關,因此它的抗体也用不上第一類免疫療法的原理。

最後一項的可能性就是利用血液中的補体蛋白去殺被抗體認識的癌細胞。翁啟惠院長實驗室的確証明過,在試管中OBI-822的抗體加上補體蛋白有殺癌細胞的能力。但是到今天為止,我們沒有看到OBI-822在動物體內,除了產生抗體外,還有任何其他免疫反應的報告,包括最關鍵的:它是否能誘發特定的毒殺T細胞?而身體會產生抗體,但無抵禦功能的例子比比皆是,像過去無數失敗的愛滋疫苗,都會產生抗體卻亳無保護效果。

當然生物醫學研究的領域中,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不表示未來就永遠無法突破。但沒有証明OBI-822在動物体內對癌細胞有療效,就向社會大眾籌集巨資,直接用在病人身上作臨床實驗,只能用豪賭兩字形容。事後翁啟惠或是張念慈的說辭也都脫離了學術專業的本位。
六年前我發表過一篇評論針對翁啟惠院長所規劃的「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在結尾時,我說:當國王穿上看不見的新衣上街時,絕大多數人的心態是明哲保身,作一個沉默的旁觀者者,當然也會有少數人跟在後面湊熱鬧,只有那個小孩,會無知而天真地說出心中的疑惑。我選擇了作那個小孩。顯然這段話仍適用於今日。

*作者為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