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呼吸,把自己找回來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203期 2015.10.01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624&fullpage=true
吸氣、呼氣,在一呼一吸間練習,是你我一天最重要的事,」長庚生技、長庚及明志大學董事長楊定一這樣說。
資訊爆量又要瞬間因應,不同立場的人沒辦法彼此聆聽、好好對話,人心浮躁不安,信任崩解,身心面臨衝擊。楊定一說,要找一個具體的方法,讓大家安靜下來,把安全感找回來。
那個方法怎會是「呼吸」這樣的小事?
因為他自己和《呼吸的自癒力》作者理查.布朗(Richard P. Brown)、柏崔霞.葛巴(Patricia L. Gerbarg)夫婦都是醫師,也都從呼吸找到身心轉化的力量。
從呼吸體會當下,找到自己,不對任何人批判、評斷或期待,就會發現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不需增加、減少、計較。
不過,楊定一也提醒,正因為呼吸太「簡單」,不像古人拜師多年求法那樣珍惜,他鄭重請求大家勤懇練習呼吸,身心將會悠然安住,生命也會因此改觀。
Q:學習呼吸的重要性在哪裡?跟時代的意義有什麼關係?還是純粹只是個人要修行?
我認為,一般人需要有一個簡單具體的方法,讓大家安靜下來,把安全感、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找回來。
「Are you happy?(你快樂嗎?)」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少人會回答自己快樂,每個人都有好多煩惱、好多不愉快,人生中有很多失望、很多雜念。這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在台灣也相當嚴重,我所接觸到的人,心裡都很不安。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來改善,像是過去我透過運動、飲食、心理或靜坐等方法來調整。
呼吸的方法離不開靜坐,是一種動態的靜坐,可以注意力集中,一是觀想,讓心理達到解開、放下、解脫。
剛好《呼吸的自癒力》作者布朗、葛巴夫婦,他們是醫師、心理學家,多年來透過自己的修行體驗,甚至去亞洲、印度等地,尋訪最好的方法,一心想對社會上關係失去平衡如夫妻、父母、職場等,用呼吸的方法導引大家看到不同,找到解答。
甚至經過實證,讓一些曾經經歷重大災難的人如上過戰場的士兵等,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的人,透過呼吸,很明顯地好轉。
我是一個健康的工程師,也是醫師,我喜歡帶給大家實務面的、很踏實的幫助,像是動作、習慣上的改變。這兩位作者也是扮演同樣的角色,不是講很多理論,而是把很簡單、又驗證過的方法帶給大家。
Q:為什麼呼吸叫作動態的靜坐?
說到靜坐,一般人可能會想到盤腿、把眼睛閉起來,身體不動,用觀想。但其實念頭在動,觀想呼吸時,思考在動,透過意識的轉變,集中意識在觀想、在聞、在知覺,來達到沒有動的境界,可稱為超越、超脫,意識解脫了,這就是一個當下的境界。
人啊,管不了過去,管不了未來,過去帶來都是記憶,未來還沒到,都是煩惱。只有活在當下,沒有時間的觀念,才是最扎實的方法來體會人生。雖然動物會學習,但只是短暫的記憶,動、植物沒有時間、未來的觀念,只有人類有,也因此痛苦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靜坐就是要來教我們體會「當下」。呼吸,帶著身體的動作,來體會到不動,這是為什麼我稱它動態的靜坐。但嚴格說來,其實任何靜坐都在動,思考也在動。呼吸的時候,身體也在動。
Q:呼吸跟健康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可以找到自己?
首先就生理上的影響來說明:
人體有一個最穩重、最舒暢、最完美的頻率,血管、氣管每一個部位都在振動,只要振動了,就會有共振、諧振,有一個最穩定的振動頻率,有人稱它是6,或更慢下來到5或4,只要用呼吸,慢下來,以很有規律的頻率,影響到血管的頻率,血管的頻率又影響到身體每一個部位的頻率、大腦的頻率等,自然身體會放鬆。
從神經系統來談:
小腦中有一個神經系統掌控呼吸、血管、消化等,又分為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讓我們快、緊張,副交感則是讓我們慢下來,諧振呼吸可以讓副交感活躍,讓身體有一種放鬆的反應,副交感境界讓我們感到很舒服。一個人只要心情放鬆,身體也就會跟著放輕鬆,因而得到身體的健康。
從心理、靈、修行的層面來談,會得到更大的效果。
怎麼說呢?我們步調慢下來,自然就會活在當下,雜念自然消失了。本來充滿煩惱、悲觀,一旦活在當下,就會發現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不需增加、減少、計較什麼。
這種覺醒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體會,透過呼吸、靜坐等,可以把自己找回來。找回自己的境界,就是完美的境界。
就會發現一切本來就是圓滿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沒辦法追加任何東西,沒辦法再學到什麼,所學習到的是理性的學問、知識,但是智慧、愛、慈悲,本來就存在,連小嬰兒都懂得什麼是愛,動物、植物也都懂得愛。
智慧就是當下不對任何人有所批判、評斷或期待,無法原諒別人,也無法原諒自己,把人生搞得很複雜,虐待自己也虐待別人。
透過呼吸的功課,說不定哪天就覺醒過來,記憶回來了,把自己找回來。
Q:你是怎樣開始學呼吸?有什麼特別值得分享的體驗?有什麼話想提醒大家?
我從小就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友,親自體驗過,禱告的時候呼吸自然會慢下來。呼吸跟靈修、跟心理轉變的關係,自然就變成一個大的題目。基於這樣的追求,自然讓我到世界各地,跟各大師接觸,很認真地學習體驗呼吸、靜坐等法門。
剛開始我發現我過去學習到的醫學、科學知識是阻礙,因為它讓我無形中自以為什麼都懂,但愈去追求,愈是發現自己懂的其實很少,目前的醫學、科學知識只佔宇宙資訊智庫中好小的一部分,自然就會謙虛,把這些阻礙,及身分、門檻挪開,去投入、去體驗,發現古代這些大聖人所說的全部都是正確的。
我用最科學的方法驗證、體驗,直到我現在的年紀,一路走來驗證的確真的是如此。我發現好多東西追求不來的,本來就是有。如果是追求來的,本來沒有,現在有;本來不理解,現在理解──本來沒有,現在突然得到,也只是臨時有,不是永久得到。
古人說,一切想得到的任何東西都得不到,本來就有。
這個宇宙本來就是來恩典我們、祝福我們,不是我們去追求上帝。我們本來就是上帝的一小部分,像是從手指頭延伸出來的,只要有信仰,有信心,會發現沒什麼好計較,我們本來就是活在一個慈悲場,活在愛裡。
我們是透過愛出生的,從來沒有離開過愛,從來沒有離開過意識海、上帝、萬物之母。我們認為離開,所以現在想回家,想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追求完美,但追求不來的,我們本來就在境界裡,只是我們用左腦去歸納好壞、高下等級。把一切的歸納、分別擺一邊,我們本來就在家,何來回家的動作?
很多人充滿善意想幫助世界,但我在這裡提醒我自己、提醒大家,要先把自己找回來再說,把自己找回來,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我們就是上帝的一部分,從來沒有離開過,有這樣的認知,一切就平安了,寧靜了。
這一生該做什麼就清清楚楚了,不管做什麼,都會平靜安寧,不會去做壞事,不可能去害別人,也不會升起壞念頭。充滿愛,是透過理解而不是追求來的愛。愛與智慧是兩面一體分不開,我們本來就是愛。
Q:很多人都很忙跟盲,如何找到時間做呼吸練習?
正因為你總是很忙,所以才是最需要,一定要抽出時間。生活的規律總是可以調整,你會發現效率會增加。
回想你一整天真正在做有用的事的時間有多少?你會發現可能有70~80%的時間是浪費掉的。只要我們清楚調整一下生活的規律,每天固定給自己一個時間,5分鐘也好,10分鐘、30分鐘也好,建立規律,讓呼吸、靜坐、運動成為生活中好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一天只要有一次清清楚楚而輕鬆的呼吸,也可以稱為「全面醒覺的呼吸(total conscious breath)」,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呼吸比生活中任何瑣事都重要,甚至比吃飯還重要。
好多曾經受過創傷的朋友,試過不少的方法、找過好多專家,才終於找到這個呼吸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救他們一把。希望大家每天撥出一點時間、守住時間,一起努力。
Q:你說不要有目標,但工作每天都有目標,才能引領我們前進。當靈性修行落實在現實生活中,你如何定義目標這個概念?
回到工作,都會面臨壓力及種種問題,靈性修行與現實生活,我認為完全沒有衝突。物質也離不開靈性,靈性本身也可以存在著物質,是兩面一體的,所以我們在工作時要充分理解,動手做事跟靈性修行從來沒有分開過,因為我們的靈魂來到世界,就是要透過這個身體才能體會一切。
把握這個機會,做事就專心做事,吃東西就專心吃東西,就是活在當下,這是對你的靈體、上帝最大的重視肯定與稱讚。
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一部分,也只是上帝的一部分,所以,在較高意識層次上,我們做任何事都沒有矛盾,因為上帝在透過我們點點滴滴把最純、最高的意識綻放出來,我們每一個人的角色,其實就是那麼重要。
如此一來,目標會調整,每一件事都會順利,就會發現你帶來的不是煩惱,而是快樂,不是問題,而是寧靜。
別人期待你不是要討厭你。上帝不希望我們失敗,並且希望我們快樂,但是人會因為種種原因,有時候會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並且一再地重複這樣的角色。為什麼?因為沒有把頻率轉換回來,丟掉過去受害者的頻率,重新轉換,脫胎換骨,改變看別人不順眼的念頭,從自己著手比較重要。(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