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與EVAN談兩萬名教授長工的故事(eaton)

與EVAN談兩萬名教授長工的故事

104.3.9 TO EVAN:兩萬名「教授長工」的故事

eaton:在我的年代,學界本來就"利害"才能"與共",鬥來鬥去。但現在啊,實際也沒有天下講的那樣(天下一直這樣,幾個年輕人塗來塗去)。

教育部為表示重視研究,大學老師的教學(寫書也是,抄來抄去除外)不被重視。這不是說,研究不重要,而是學生受教品質一樣重要。偏偏由理工醫學者訂定的研究發表指標是有問題的,文法商也一體適用;更不幸地,台灣民間沒有興學捐助的風氣,研究經費幾乎來自政府,於是大家只好被偉大的教育部牽著走,做一些跟台灣發展無關的研究。這才是悲情教師的開始。

我的見解是,除非是研究高手,若不熱衷寫SCI、SSCI、EI無關痛癢的題目,學者應主動發掘民間需要,走實務改善路線(最好跟不同領域的學者串連,以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創自己的第二出路,以其知名度或影響力掩護自己在學校的地位。其實出路太多了,多數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跟著教育部的路走,不知道蕭牆之外的機會。

實際做法是,一開始在台灣報章雜誌寫文章投稿,累積知名度。學理工應針對特定產業找提升技術能耐的機會。但若為改善成本或品質,則各產業都可(做不完)。例如運用資訊與大數據運算,改善生產良率。學商的不能貪心,專挑極少數領域專精發展,就商業循環的關鍵點發揮。例如:連鎖店商圈與店址的選擇成效預測;商圈行銷力診斷與改善;業務人員的向心力提升與維護;品牌設計與維護;上市公司經營治理衡量與改善;小農產銷組合建立;文創無形資產的鑑價與貸款;客戶滿意度調查(含未被發現的需要)與經營策略調整;客戶關係管理的機制建立與經營策略調整;公司債債信降或倒閉的預測;高頻交易模型;創業投資機會的評估;...........。

其實那篇是我在李茂生3月8日 3:07 台北市 的FB留言:
李茂生是台大法律系教授,他PO:太久沒有讀書了,竟然不知道我國刑事訴訟法已經修法,被告變成有到庭聆聽宣判的義務。啊,真的是太慚愧了。(他是在批鄭捷案)。剛去看一下,竟有44位按讚(匿名:蘇東坡)

evan:叔叔:
這篇文章是我在半年前看到的,是05年的報章了,現在已經2014年了,但我總覺得情況還是依然沒有改善,苦的還是最下面的助理教授,七年拼升等,拼不過就只好走人,即使他的研究非常有趣、新穎,但是沒有通過老教授的評鑑、累積到一定的點數,就是沒辦法生存,教育部的經費綁架學術發展,我覺得是不好的現象,許多教授現在已經也跟產業界合作,在產業需要的地方做出奉獻,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但是問題還是存在於教育部,如果都要求在產業的應用層面有所建樹的話,教育部也應該規劃一個長遠的計劃,讓這些研究有真正可以應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產學接軌,不該讓學生只去暑假兩個月的半調子實習,老實說我也去過,覺得沒學到什麼,不要又犧牲了學術也顧不到產業,這樣是兩敗俱傷。
感謝叔叔的指點,受益良多,我只是抒發教授與研究的不平之鳴,請叔叔不要太過在意哈哈。
目前我的研究也與品牌行銷有所相關,每次收到叔叔的信都可以得到很多靈感與感悟,謝謝叔叔。
祝 順心 平安

eaton:
要寄望教育部修改,不太實際,教授不如用自己的專業創業(做服務業不必辭職)。妳的研究專長品牌行銷很多人在做,但有一項沒人做:診斷與預測行銷方案的表面效度或行銷目標達成率。行銷很花錢,特別是建立品牌,若能在執行行銷方案之前,有第三者診斷、預測,給予second opinion,應該有市場。不過最好先建立資料庫,以塑造品牌公信力(每天可觀察的個案太多了,一兩年後應可建立)。
以上說的我親看過成功案例(預測銀行客戶的消費金融倒帳機率,藉以調整授信條件)。我曾經在台大經濟系教授王道一FB發言(王道一專長做實驗經濟學)。若有興趣,妳可以讀我的留言(當時用eatontung名字),但王道一教授PO的主文沒儲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