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柯文哲談阿扁

柯文哲談阿扁

最近臺大醫師柯文哲一篇有關阿扁的文章引起許多人的不捨。但是我看完後,卻有另外一種感觸。
1 柯文哲所發現的身心症,其實只要讀過監獄學的人都知道,這種病症在監獄學中被稱為拘禁反應,最早應該是在上世紀初的時候就已經被確認(剝奪模式下的典型反應)。問題是,雖然監獄官都知道這種身心症,但是對所有初次入監的受刑人都採取忽視的態度,而社會大眾,包含醫師,也只有在阿扁入監後,才後知後覺發現問題。
2 受刑人(除了少年以外)都是睡通舖、活動空間異常狹小的事情,司法相關人士都知道。雖然這是從日據時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都無法改進的監獄情事,但社會大眾,包含醫師,要一直到阿扁入監後,才發現這個問題。

在現在的監獄關了一半以上的老人、身心障礙者,並且日益變成社會邊緣人收容場所的時代,要改變現狀,只有一個辦法。亦即,積極地興建新式的、寬敞的、有醫療人員進駐的監獄,而且消極地減少實刑判決。但是包含同情阿扁的人在內,大家都會反對這個方案。所以最後解決這個社會議題的方式,應該就是高層放棄阿扁情結、快速結案、將阿扁移監到東部的外役監(軟禁應該是個不可能的選項)。至於受刑人人權,我相信台灣的社會大眾,包含醫師與司法相關人士在內,只要阿扁的問題可以解決,那麼都會快速遺忘這個議題,好像受刑人都不是台灣人,不,都不是人一樣。
二十年前,我剛回國的時候,確實想要投身監獄改革,但是隨即發現在台灣根本無能為力,最後只好望情於少年司法與矯治的改革。縱或如此,二十年來還是挫折不斷。原因何在?我實在是不想再多說。
以上是我看完柯文後,唯一感受到的悲哀。

李老師學法,看監獄感到悲哀。其他領域的人何嘗不是?躲在陰暗角落的弱勢、經濟的自由主義橫行、金融的投機與貪婪、媒體的墮落…..都是。現代化社會需要的5大支柱:公正的司法、正確的智識、客觀的媒體、民主的政府、正直善良與愛人的心,過去50年,台灣哪一個不缺?
受苦的人(包括關懷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新媒體已出現,清理台灣人自私與無知的曙光已悄悄露出!未來需要的是靈活的宣傳與投入的時間,以創造新的社會文化。法國大革命之前,賤民不是被欺壓多年?但時機一到,牆就塌了。受刑人不是人、少年司法與矯治等問題不會被遺忘,正如貧富差距的議題一樣。
PS. 二十年來還是挫折不斷。原因何在?我實在是不想再多說。原因很多,台灣人保守不沾鍋的自私心態,必然記上一條。我相信,自私的根源很多來是來自政府的心態。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不到12%(租稅/GDP),不到韓國的一半,不到歐洲的3分之1。政府規避責任,百姓就有樣學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