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糖尿病友控糖原則:認識低GI食物

糖尿病友控糖原則:認識低GI食物

國內糖尿病患者超過200萬人,天天測血糖已是糖友的日常生活寫照。

血糖有空腹和飯後兩種,彰化基督教醫院和台中榮總合作的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能好好控制在標準值7%的病友,飯後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度大於空腹血糖。但糖化血色素控制不好的病友,空腹與飯後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度就沒有明顯差異。

「糖化血色素能否達標,與飯後血糖有更密切的關係,吃對食物,就是管理血糖的重要關鍵,」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理事長、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說,飯後血糖是心血管併發症重要的預測指標,血糖高高低低容易破壞血管功能;糖友天天量血糖,但有些人還是超標,就是忽略了飯後血糖的重要性。

糖尿病衛教協會建議糖友,要認識食物的屬性,多以低GI食物取代高GI食物,減緩糖類的吸收速度,就不會讓血糖波動劇烈。

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解釋,GI指的是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也就是食物中的醣類被人體吸收後,造成血糖上升的指數。被吸收的愈快,血糖上升的速度愈快。一般來說,升糖指數小於55的食物,就是低GI食物,例如穀類、根莖類、綠色蔬菜、豆腐等。升糖指數高於70,就是高GI食物,如白飯、吐司、麻糬、烏龍麵、巧克力等;中GI食物,則有義大利麵、糙米、栗子、南瓜等。

許碧惠說,糖友可以掌握一個大原則,維持原來食物原型的多是低GI食物,例如白米因去除麩皮,又精製過,就是高GI食物。

在飲食上,年長病友常有些錯誤迷思。舉例來說,不少長者因牙口不好,喜歡吃容易消化、軟爛,又好咀嚼的食物,例如鹹粥、濃湯和羹類等,但這些澱粉過度糊化的食物更容易讓血糖飆升。

尤其勾芡後的食物,油、鹽、糖都較高,GI值也較高。許碧惠建議,在家煮粥時,可以用糙米代替白米,而且不要煮過久,滾了即可,並適量加入魚、肉,補充有營養的蛋白質。

此外,也有長者常以喝果汁來取代新鮮水果,也可能造成血糖飆高,因為果汁多不含膳食纖維,通過腸胃的速度快,吸收也快。甚至有老人家因害怕血糖超標,長期忌口或吃素,矯枉過正也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其實糖友的飲食原則和正常人沒有太大差異,就是均衡攝取豆魚肉等蛋白質、全穀根莖、蔬菜、水果、牛奶乳品、油脂堅果等六大類食物;多選用纖維質高的食物,如五穀、豆類、青菜,延緩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並少吃精緻糖類食物。

更重要的是,每天三餐要定時定量,因為固定時間用餐有助控制飢餓感,下一餐才不會吃得過多。
「控糖三原則,就是飲食控制、積極治療和運用支持照顧系統,」杜思德醫師說,除了好好吃藥、固定回診之外,糖尿病這個慢性病,更要學習和它共處一輩子,糖友不是甚麼都不能吃,而是要正確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