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糖尿病就吃藥一輩子?中醫建議日常保健

糖尿病就吃藥一輩子?中醫建議日常保健

作者 / 陳潮宗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特徵是患者血糖長期超過標準值。血糖的來源很多,最主要是吃飯後,從腸道吸收的葡萄糖。糖另一個路徑是從身上的脂類,經過重重化學反應,轉化過來。所以不是只有多吃米、麵等醣類才會得糖尿病,吃太油、吃太肥,也會得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等典型「三多一少」症狀。2型糖尿病剛開始時只有三多,沒有一少,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所以沒有健康檢查,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糖尿病!甚至是到嗜睡、昏迷送醫院時,才檢查出是糖尿病酮酸血症,或高血糖高滲昏迷,這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當你罹患糖尿病之後,醫生會要求持續檢查餐前、餐後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餐前、餐後血糖容易了解,什麼是糖化血色素呢?平常葡萄糖雖然是漂浮在血漿中,但有些會黏在紅血球的血紅蛋白上,當血糖越高時,黏的越多,糖化血色素就是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佔全體血紅蛋白的比例。紅血球的生命週期是120天,測到的糖化血色素,代表這120天血糖的平均濃度。餐前、餐後血糖跟進食量關係很大,有的病人平常大吃大喝,看醫生前兩天才節制飲食,測出的餐前、餐後血糖不太準,但是糖化血色素是騙不了人的,這也是醫生喜歡看糖化的原因。

健康人的糖化血色素是4~6%,當糖化血色素>6.5%時,會被診斷為糖尿病。研究顯示,若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內,就不容易有併發症。糖尿病慢性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血糖太高,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受損所以導致。當腎絲球血管硬化,就引起糖尿病腎病;視網膜血管硬化,就引起糖尿病眼病,最嚴重會失明;當大血管受累,就引起心絞痛、心梗、中風等;足部末梢神經的損害,引起糖尿病足;這幾個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併發症,可怕吧!所以張太太的醫師說得真的沒錯,但難道張先生現在就得開始吃藥,吃一輩子嗎?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我們的老祖宗兩千年前,就觀察到糖尿病了,黃帝內經中「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講的就是吃得太好,營養太過,導致糖尿病足的例子。但是古代沒有血糖檢測,也沒有糖尿病這個病名,古代的病名,叫做「消渴」。

古代醫家認為消渴的病因是過食肥甘、五臟虛弱、情志失調,病機是陰虛內熱津虧,並把消渴分成上消、中消、下消。《醫方集解》說:「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多食善饑為中消,胃熱也。渴而小便數有膏為下消,腎熱也。皆火盛而水衰也。上輕中重下危,如上中平則不傳下,腎消小便甜者為重。」上、中、下消對應的是糖尿病從輕到重的進程,先是多喝、然後多吃,到「飲一升、溲一升」多尿症的下消期,就是已經糖尿病腎病了。

西醫則認為2型糖尿病的病因複雜,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吃太多,體態肥胖。雖然西藥有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胰島素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但對糖化血色素6.5 %以下,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西醫開的第一張藥方是:飲食、運動、減重。而認真運動、調整生活型態的病人,糖化血色素的確可以恢復正常!

在我行醫的過程中,有的病人反映,不是他們特愛吃,而是不吃消夜,常常會胃熱熱的,甚至翻來覆去睡不著。有的病人則反映,不是他們不運動,而是一動就喘,很難堅持。針對這種胃熱、濕阻、氣虛的狀態,很多中藥很有幫助!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提供幾個食療方,來幫大家節食與運動!

黃精玉竹飯
材料:黃精三兩、玉竹二兩,米兩杯。
作法:將黃精洗淨切片,跟玉竹一起放入一升半水中,大火煮開,小火煮30分鐘,取藥汁。將米洗好,與藥汁一起放入電鍋蒸,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草綱目記載,黃精:「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是補腎填精的要藥。古代還有個故事,說吃黃精的人不容易餓,似乎補陰的同時還補到脾胃。玉竹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可以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糖尿病人病人常常覺得餓,我的經驗是,當病人同時服用黃精、玉竹時,餓得發慌的機率就大大降低,食量也跟著變小。

生山藥拌秋葵
作法:將生山藥削皮,切成長條狀。秋葵用鹽揉搓,除去表面細毛,清燙一下,不要過熟。沾薄鹽醬油。
功效:生山藥、秋葵吃起來都是黏黏糊糊的。只要飲食中加入黏稠滑溜的食品,會包住碳水化合物等醣類,減慢醣類的吸收,抑制餐後血糖急遽上升,黏液還可保護胃壁。山藥塊莖中含皂甙、黏液質、膽鹼、尿囊素、多巴胺、山藥鹼、多酚氧化酶等;秋葵還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還有鈣、鎂、鋅、等多種微量元素,都有益身體健康。

糖尿病是可以逆轉的,特別是糖尿病前期,糖化血色素還不高,沒有血管、神經病變的患者。建議已患糖尿病,或是被醫師「提醒」的患者,每三個月測一次糖化血色素。平日在家買個血糖機,常常量血糖,正常人的標準是餐前血糖在70~100毫克/分升,餐後兩小時,血糖在血糖 ≤ 120毫克/分升。隨著你認真的調整飲食、運動,血糖真的會慢慢降下來喔!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中原大學助理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