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為什麼歐洲人民超級幸福?

為什麼歐洲人民幸福?

前言:最近友人全家到北歐旅遊,從北極傳來line,期望我就「為什麼歐洲人民幸福?」表達一些意見。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從經濟、歷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層面說起,而各層面也互為因果。我個人學識有限,應該不夠專業,且倉促撰寫,請自行斟酌,也給大家一個思考的起點。

先談甚麼叫幸福。聯合國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發布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報告提出國家幸福指數(Bhutan’s GNH Index),以評估國民幸福程度的指標,其中包括穩定的經濟收入、良好的人際關係、高就業率和高質量的工作、相互信任和尊敬的社會生活、身心健康、供養家庭、良好的教育等。報告顯示,北歐:丹麥、芬蘭、挪威占前3名,瑞典第7。其他歐洲國家也名列前茅,美國則位列第11名。

當然北歐絕非完美,氣候環境嚴峻,民眾吃下全世界最多的抗憂鬱藥物(佔三分之二)、酗酒酗到事情忘光光、害怕得罪他人、沉默是金的時間比說話多,但仍是蓋洛普調查下最快樂的地方。

為什麼歐洲人民幸福?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從經濟、歷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層面說起,而各層面也互為因果。

1.政治自主的小國。
從歷史來看,國家強大與人民幸福不成正比,很多時候國家強大是以犧牲人民幸福換來的。拿破崙、希特勒都曾想實現歐洲統一,但帶來的不是強大,而是災難。後來歐洲拒絕統一,雖然組成歐盟,但都是小國,反而幸福。

2.心靈的層次影響幸福感。
1)普遍信仰基督。基督教講究榮神益人,自由、平等、博愛、公義、謙卑、謹守、自潔、人權…等普世價值深植人心。
2)重視人文藝術。人文藝術讓心靈得到的滿足,遠高於物質。要知道美感使人安靜,安靜使人思想,思想使人文明。這就不多講了。
3)個性受到薰陶。買房子有三個條件:地點 地點 地點;要幸福也有三個:個性 個性 個性。試想,如果個性暴躁易怒、三心二意、不知感謝、緊張兮兮、缺乏自信、沒安全感、嚴重自卑、喜歡比較、完美主義、固執主觀、情緒不穩、很會憂慮、無法放鬆、不負責任…..,即使得到幸福,也無福消受。茲以尊重他人、誠實與節儉實際說明如下:

a)尊重他人。歐洲人尊重他人,特別是北歐人盛行Jante law十大法則,簡單說就是:不要以為你很特別,不要以為你比我們(集體)優秀,所以彼此尊重。

b)誠實。例如,民眾使用公共設施(如搭電車)採取誠實制度,只有買票機,沒有驗票機,沒買票被抓到,會有巨額罰款,但司機不會隨便查票。當國家以誠實為上策,散發的氣質會不一樣。那是人人自律的地方,也是講求個人極大自由的國度。不需要去提防別人,整個社會多了自在、愉快和安定,人們踏實過活,信任體制,溝通討論真誠而有意義。社會顯現自在安穩,如雨後天晴的藍天,如坦蕩閃亮的湖泊。然而,若社會以「不誠實」為標竿,所有的價值觀將顛倒,法律將嚴厲規範不誠實,設施皆有防範的設備,社會講求名聲甚於實力,講求評鑑甚於真正做事,講求富麗堂皇甚於穩定樸實。

c)節儉實際。不隨意買東西,東西重視實用耐用,所得第一名的瑞士人為最。捐款扶助他人比比皆是。

3.人民享有的資源較多,經濟富裕,幸福感自然也跟著提高。
歐洲人口密度低,北歐更低,試想瑞典人口密度20人/km2(台灣640),鐵路有1萬多公里長,人民對資源的競爭度低,彼此間容易和諧。

歐洲天然物資豐富,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來源。不過,就算是挪威擁有豐富的深海石油礦產,但沒有讓他們變成毫無實質生產力的阿拉伯公國。

歐洲普遍是富裕的工業國家,生活水平高。18-19世紀,工業化的洪流衝擊歐洲諸國。第一次大戰前的40年裡,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150-250%。60年代之後,歐洲各國的人均GDP在OECD國家名列前茅,而以北歐為最。

4.重視人文教育,教育制度看重適性揚才。
除了大家熟知重視人文教育外,人們不會一窩蜂就讀普通大學,反而重視專門技術的修練,技師的薪資比大學教授薪資高比比皆是。當國民人力資源配置適當,從而提高生產力,國家經濟自然強大,個人也發揮所長,其薪資及幸福感自然跟著提高。

5.盛行社會民主主義,處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中間(北歐為最),重視所得再分配,是典型高稅率高福利的國家。歐洲的租稅負擔率(稅收/gdp)達40幾%,台灣只有15%(含社會安全捐)。特別是北歐國家,40%稅收用於社會福利,13%用於教育和科研,這會帶來幾種幸福感:

1)有國家力量協助,社會階級的流動性高,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包含挪威、瑞典與丹麥),有政府支持的教育系統,所以人民的教育權有保障,當地社會政策又講究平等,再加上失業率較低、平均工時短、平均收入又高,所以比起其他國家,有更好的(社會階級與經濟)向上流動率。

2)每位公民享受社會福利是基本權利,其政策涉及教育、住房、醫療保險、婦幼保健、養老金、失業救濟、職業事故等領域,可謂從「搖籃到墳墓」編織一張規避老年、疾病、失業、傷殘等人生風險的安全網。

特別是,北歐各國提供完善的社會服務更是亮點:在你出生之前助產士就隨時待命;你呱呱落地,保健護士上門拜訪;一旦爸媽重返勞動力市場,兒教人員就會接手照顧你;學校的牙醫會從三歲開始提供長達12年至15年的服務;教師會引導完成小學和中學的課程;護士和醫生提供一生免費醫療服務;當失去自理能力,家政人員會上門提供清掃、購物和個人護理等服務;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去養老院居住。

3)消除性別、年齡、階級、家庭、種族、地區等因素而形成的不平等,從而避免不平等帶來的罪惡感。

6.國民富而不驕,對環境友好,並執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各國政府制訂詳盡的土地使用政策,限制加工企業的分布地區,使工業化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同時,積極保存農村地區的完整性,建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來保護人文遺產和自然環境。

公眾對環境也十分關注,有強烈的綠色意識,關愛和保護自然已經成為社會準則。消費產品都根據環保標準貼上標籤,對生態友好的產品用圖形表示。特別是北歐,環境友好政策,使得寒冷黑暗的高緯度地區成為世上森林覆蓋率最高,景色最迷人的地區。

7.政治採取協商式民主,帶來階級合作與政治穩定,以北歐為最。
十世紀時,幾個丹麥人在法國的一條河流上遊覽,河岸邊的一個送信人問他們:「你們領頭的叫什麼名字?」「沒有領頭的,」他們回答道,「我們都是平等的。」這就是廣泛存在於古老的斯堪地納維亞人民心中的樸素平等理念。

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三足鼎立的階級結構,使得北歐選擇社會民主主義提出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開創獨特的「斯堪地納維亞模式」,一黨多數組成的政府是一種可能性,而非規則。當公眾對政治社會生活的廣泛參與使其政府工作高效清廉。

整個歐洲雖然沒有像北歐那麼講究協商式民主,但從罷工風潮、農民所得不低就可得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三足鼎立的階級結構普遍在歐洲盛行。

8.人民沒有像台灣有土斯有財的落伍觀念。要知道人活在世上只是寄居的,死後甚麼都沒有了。台灣有土斯有財的落伍觀念,使得很多民眾揹著債務,犧牲一生的幸福,或是為了買房,拼命工作。然而,幸福時機過了就過了就沒有了,這連帶影響教養後代的品質,結果很可能世代一直貧窮下去。反觀歐洲人,很多人樂於住在社會住宅,過著生活有品味的日子。
……………………….
參考資料:
1.麥克‧布斯,下一個全球超級典範─北歐:經濟富足,人民幸福,全球跟著北歐學,新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14/11。
2.為什麼北歐人如此幸福,https://read01.com/jyGjJL.html
3.日本上下一心改變國家,童振東eaton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eatontung/archives/58679848.html
4.王慶寧:褪色的美國夢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51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