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膽擺脫低薪的第一槍
文:蘇東波(eaton)
本文是延續拙文「台灣擺脫低薪的大膽想法」。所謂大膽想法,係透過合理稅改所得之財源,提供政府直接或間接雇用人力(目標八十萬人),從事「知識密集、人力密集、增進幸福感、並兼具自償性」的工作,以扭轉人力供給遠大於需求的就業市場結構。苛刻的企業主因人力吃緊,才會乖乖提高「不合理」的薪資水平。這個想法需要公民社會給政府壓力,並透過腦力激盪,找出優先配對的工作類型。有人認為,八十萬人會不會太誇張了?我的回答是,在「平均」看來富裕,但還是「人吃人、人不安」的台灣,難道就不誇張嗎?
對盡情享受新自由主義的資本家、政客及專家幫辦而言,聽到筆者的想法,肯定氣極敗壞,譏笑不符合經濟學理論。然而,他們不會告訴你,台灣租稅負擔率7.9%,不到美國、南韓三分之一,真是爽在心裡口難開,只好藉機噴噴「政治是為經濟服務」的口水。說不定,讓中曾根、雷根、柴契爾自以為是的海耶克會從墳墓跳出來高呼:自由社會下的政府會主持社會正義。只是作古的他,不知道政府失靈造成的分配不公平已經讓賤民通往「被奴役之路」。他的徒子徒孫也會附和:台灣的購買力平價的人均GDP高於日韓,只要拉高物價,就可以解決低薪問題。只是GDP分配是否不當,一定隻字不提。他們會有志一同指責黑心商品,但是他們不知道,黑心商品其實是投機氛圍下的產物。當企業主享受超低稅率、透過投機進行逃漏稅,而窮人只能自生自滅,賤民只配差勁的公共服務時,社會自然瀰漫「人吃人」的投機風氣。
言歸正傳。為落實大膽的想法,筆者建議開出的第一槍是:找回每年被逃掉的1500億至3000億稅收。第一槍無關修改稅法,只需財政部的誠意支持。當第一槍響起,極可能帶動第二槍、第三槍的蝴蝶效應,不合理低薪的陰影即可逐年散去。
您應該會問:國稅局不是在查逃漏稅嗎?依財政部統計,2013年共查核1萬119件案件,不含處罰金的補稅金額為22億元。這樣的成績斐然嗎?查到1萬多件是很辛苦,但是金額卻只佔同年度三大稅:綜所稅3921億、營業稅3280億及營所稅3511億的0.2%。除非您是財政部官員,否則應不會相信就只有這些吧!
近年來,配合資料庫技術,查核能力有明顯改善,但只查到0.2%,很顯然機制存在問題。內行人都知道,沒有查不到的假帳,查核績效不彰的主因是:查核人力嚴重不足與民眾不拿發票。筆者在此提供一些改善的作法:
建立查核人力的培訓與認證制度,以應付龐大的約僱人力需求。
依可能被逃漏的稅額為基準,設定所需要的人力。筆者建議,若保守估計每年被逃掉1500億,撥10%,即150億為查核經費。以每人每年人事成本75萬計,即可約僱2萬大軍。相對於現有7千位人力,戰力大增。
依前年度實徵營業稅及營所稅的10%為基準,做為下年度統一發票的中獎獎金。以2013年為例,實徵營業稅3280億及營所稅3511億,然而,財政部編列的2015年的中獎獎金預算僅101億,比例不到1.5%,實在過於保守。若將中獎獎金視為行銷推廣費,民間一定是10%起跳。
落實商家每月營業額達20萬,就要開立發票的制度。台北市門庭若市的商家門口貼著「免開發票」標章者,絕對超過半數,上開制度形同虛設,就跟北市府聲稱要對開冷氣不關門的商家處罰一樣。財政部應重定獎勵辦法,只要民眾提供門庭若市的照片或一定消費金額收據,就可通報貼著「免開發票」標章的特定商家。若事後國稅局確認應開立發票者,即適用檢舉逃漏稅的獎勵制度,核發獎金。
政府最近談不少開發財源的方式,像是:提高房產持有稅、解除老屋增稅禁令、證券大戶條款、實價登錄、健保附加稅、提高綜所稅稅率上限、兩稅合一等。然而,除兩稅合一及綜所稅稅率外,其它項目不是虛晃一招,就是聊勝於無。因為在財政部長「先求有,再求好」的掩護下,相關稅率依舊奇低無比。這就是柯P提到的:台灣政治的「假」。比照國際經驗,現階段台灣每年可合理多徵千億以上的項目有:逃漏稅、遺產稅、房產資本利得稅、房地持有稅及廢兩稅合一。後兩者就是來台演講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強調能促進財富流動的「資產淨值累進稅」。對比台灣房產假贈與交易當道,買賣雙方可以隨意定價,一坪市價百萬,實際20萬成交,實在荒謬至極。
稅改的順序應從「容易核計、有顯著效益」的項目優先執行,但是政府的作法總是對實收有限的項目情有獨鍾,證券大戶條款、證所稅都是代表作。現在是「普遍低薪、財政危機」的最壞時代,也是「民意奔放、資訊流通」的最好時代,我們寄望財政部將功贖罪,秉持大破大立的態度,開出第一槍,為台灣的未來,留下可歌的青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