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台灣擺脫低薪的大膽想法 (eaton)

我半年前發表這篇文章,點閱近6000次,算是個人的里程碑。
這篇主要是建議政府透過大量雇用,改變人力市場的供需結構,以提高基層的薪資水準。有些讀者以為,這個建議極度左傾。其實文中提到,雇用的人只運用在自償性的工作(筆者提出幾個可行建議)。後來,筆者又寫了「台灣大膽擺脫低薪的第一槍」(沒有發表),具體建議如何透過查稅,發出一槍,創造改變就業市場結構的正向循環。

(本文刊登於: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370 )

-----------------------------------
台灣擺脫低薪的大膽想法

文:蘇東波

這篇文章是為普通人而寫。目的是推銷一個大膽的想法,期盼我國能很快擺脫不合理的低薪,從而改善貧富差距。2016年新任總統若無法帶領解決貧富差距、政府財政兩大問題,台灣將成為無以為繼的社會〔1〕。跟時間賽跑的非常時代,「大膽」,才能扭轉時局。

低薪已經是台灣人的共識。事實擺在眼前,就算按馬政府最愛的「購買力平價標準」(缺陷的烏托邦標準),2013年台灣人均GDP為3.9萬美元,比韓國的3.4萬美元高出15%,但是,依勞動部資料,2013年台灣購買力平價月薪2,914美元,比韓國的3,876美元,卻反向低了33%。這是政府失能造成的。請問,這不是領導人的恥辱,甚麼才是恥辱?

過去,台灣社會談了很多提高薪資的藥方,結果實質薪資還是倒退15年。這並不是說,那些藥方:產業升級、產學合作、人力素質教育、鼓勵創業、設計能力、品牌行銷、提高基本薪資….一無是處。只是,藥方要發揮效果,需長時間耕耘,需廠商反省自覺,需國家政策長期配合。很不幸,馬政府關心貿易協定遠甚於一切,放任房產價格一直提高、工業區土地投機炒作,讓新興創業越來越難。

言歸正傳。我的想法不是證實無效的「道德勸說」,也不是修改公投法,民眾可學美國,提案提高基本工資,然後跟「落伍的」經濟學家爭辯是否會提高失業率〔2〕。我的想法是,政府以公辦民營的模式,間接雇用80萬人力(約受僱人口的10%),從事「知識、人力密集,增進幸福、健康感,並兼具自償性」等有價值的工作,以扭轉台灣就業市場供大於需的結構。企業主因人力吃緊,自然會提高薪資水平〔3〕,就像80年代的台灣。若改善低薪目的達到,效益較低的項目可以出場,雇用人數可同步減少或轉進其他領域。

為什麼「就業市場的供需」是改變的關鍵呢?過去多年台灣產業外移,失去大量的工作機會〔4〕。然而,民國102年台灣受僱人口867萬(含自營已達千萬人),民國87年(15年前)655萬人,人力供給成長32%,這才是台灣受僱者不合理低薪、薪資倒退15年的主因。企業主原應承擔的,卻成為「不當得利」。

您應該會問,錢從哪裡來?政府財政吃緊,稅改本來就要進行。只要多數民眾支持,2016年新任總統可師法外國課稅模式,將台灣稅負佔GDP百分比,由2013年的7.9%〔5〕,提高至韓國的25.1%的一半,就是12.5%,那麼每年稅收可以增加8千億。其中4千億補財政缺口,剩下的4千億,直間接雇用80萬人力,綽綽有餘。當薪資提高至合理水準,得利的庶民消費會大量增加,社會對加稅的阻力不久會大幅降低。

您應該也會問,做甚麼有價值的工作?看看今年接二連三的問題,就可知道「百廢待興」,需要的人力不勝枚舉,族繁不及備載。像是:
1. 查核黑心商品。查核企業排汙。查核交通違規。
2. 查核逃漏稅。台灣逃漏稅嚴重,我估計,每年被逃掉的企業稅至少1500億。但受限於人力,加上推動達20萬營業額需開立發票不力,財政部每年公布的補稅額實在低得可憐。
3. 接受中小企業或新創事業的專案委託,免費提供輔導及資訊服務,以利中小企業(雇用85%就業人口)進行技術、設計、品牌行銷升級。
4. 提供小吃店免費輔導服務,改善用餐環境、經營成本、健康料理技術及口味的獨特性,並協助創立、行銷品牌。除食安外,小型外食產業大幅升級,將得利於庶民,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5. 種樹護樹,特別在都會區。環境、街道清潔。
6. 支持關顧弱勢家庭的小孩(課後課輔)、老人長照。
7. 支持到偏鄉教育的公益組織,如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這個大膽想法,需要良好的配套制度,包括鼓勵全民提案、提案審核、管理及考核,才能發揮效益。然而,對2016年有魄力的新總統來說,那只是技術問題。
…………………………………………………………………………………………………………………
註解
〔1〕彭明輝:台灣,一個無以為繼的社會
〔2〕彭明輝:誰來為底層的民眾發言
〔3〕彭明輝: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
〔4〕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產業外移之研究
〔5〕彭明輝:台灣,一個無以為繼的社會,提到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
稅負佔GDP% 台灣 新加坡 韓國 英國 美國
2012年 8.4 13.4 25.6 34.3 24.0
2013年 7.9 14.1 25.1 35.0 24.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