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求全的分寸與拿捏 @彭明輝
跟人相處不能太任性,有些話不適合對陌生人說,即使朋友之間也要有所保留。否則搞到大家翻臉,受傷的可能是你自己,對別人也沒好處。不過,太過壓抑自己,以致於連言行舉止都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那就大可不必。「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指的不是口無遮攔,而是親歷不平卻裝沒看見,被要求主持公道時卻說出違心之言,為的只是怕得罪人,甚至只為了討好特定的人。
法國文學家紀德(AndréGide,1869-1951)在《秋葉集》裡說:「寧可因為你真實的自我而被恨,好過因為偽裝而被人愛。」
用偽裝的自我去換取別人的認同,是很奇怪的事。照自己的心願去做事,即使換來別人異樣的眼光,至少還稱心如意。用偽裝的自我去換取別人的認同,你得到的是什麼?只有偽裝的痛苦──他認同的是你的偽裝,而不是真實的你。
我退伍後三個月去中山科學研究院報到,辦公桌在設計部門一個六十多人的大辦公室裡,大部分同事都正值適婚年齡。我不喜歡喧鬧的場合和應酬,接到喜帖時總是很想「禮到人不到」,又怕被誤會成是看不起喜事的主人。後來發現我的小老闆根本連禮都不包,人當然也不到,就去偷偷問比較常接觸的繪圖員他們有何感受。沒想到,沒人當一回子事,都說:「他那人本來就那樣,習慣了就不會覺得奇怪。」想想,應酬遠比被當成怪人還痛苦,就真的「禮到人不到」,寧可日常待人親切,而不勉強自己出席婚禮。後來偷偷問我的小老闆,他告訴我:「你如果有些婚禮出席,有些不出席,那才會真的出問題。」
懷著善意作自己,真的不會有問題!就算換來小人閒言閒語,正常的人還是會知道是非的。
真正麻煩的地方在這裡:大部分的人都對自己沒有自信,根本是靠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一但被排擠就會懷疑起自己。結果,大家都變成「群體動物」,大夥兒往哪裡走就跟著往哪裡走,大家擠名校你就跟著擠名校,大家在職場上卡位你就跟著卡位。到了人生的盡頭,大家得到的都一樣,懊悔的也都一樣,頂多只是程度的差異而已。
所以,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如何建立起自信,看清楚人生各種不該錯過的目標,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自然定律,把時間和精力做最佳、最合理的分配,以避免臨終時後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