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8日)台灣教授協會舉辦了研討會,台大物理系教授林敏聰指出,台灣現在談了很多經濟結構問題,總是歸因於「中國因素」,但就算沒有「中國因素」,自我的「台灣因素」還是會讓民眾每天上街頭,因為「台灣因素」造就掠奪式的經濟體制,造成許多核心價值的傷害,包括傷害弱勢勞動者、污染環境、造成低薪崩世代、土地房價飆漲等。
甚麼是「台灣因素」?
1. 台灣代工產業成功。量產至上的代工產業結構與思維形成短視、對長期研發沒有耐心的現實主義已根深蒂固;
2. 缺乏進步價值,以致失去創新的內在動力;
3. 台灣研發經費總額不低,達世界水準,但偏重後端研發,與主要國家比,基礎研究長期被漠視。
我的看法是,這些屬於經濟的「台灣因素」,可以歸結為兩點:一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能力做研發,遑論基礎研發,而採取低稅負的政府只能進行點火投資;二為這幾年大多數的大企業為維持原有利潤已經焦頭爛額(或許企業還不夠大)。
怎麼辦呢?現在小英政府是準備投入新興行業的投資,但那些只是點火。我主張政府制訂辦法,向企業課徵特定稅收,大力投資新興產業,並讓被課稅企業擁有相對股權,如此才有機會弭補台灣長期以來的弱勢,不然三十年後,我們還是繼續在談這個「台灣因素」。(eat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