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常頭暈?分辨眩暈與頭暈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345&fullpage=true
長輩一天到晚抱怨頭暈,會是中風前兆嗎?
70歲的陳伯伯已頭暈近十年了,平常他總是一陣一陣的暈,每次不超過半分鐘,他也不以為意,某次暈了一整天,加上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嚇得家人趕緊帶他到醫院掛急診,擔心他是不是中風了。到院後,醫生為陳伯伯做了電腦斷層掃描腦部,確定腦幹阻塞出血,趕緊打了血栓溶血劑,才救回陳伯伯一命。
眩暈是長輩常見的症狀,特別是起床或姿勢移動、改變時,更加明顯。
台北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錦國醫師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門診主訴症狀中,除了耳鳴、聽力不好之外,頭暈佔第三名;75歲以上老年人中,頭暈則是最常見的門診主訴,且常合併憂鬱症狀。
「出現眩暈症狀後,不好行動,很多長輩以為自己老了、沒用了,其實眩暈是可以改善的,」陳錦國指出,如果長輩因此不敢出門、不敢搭乘交通工具,久而久之孤立在社交圈之外,就會走向憂鬱之路。
他建議,有慢性眩暈症狀的長輩不要害怕就醫,醫病共同區辨出可能原因後,對症下藥,減輕眩暈這個惱人的問題。子女也要在老人家抱怨眩暈時,多體諒他們的感受,安撫、鼓勵、支持他們就醫、復健,不要放棄治療。
先分辨眩暈與頭暈
一般長輩抱怨眩暈時,要先協助他們說出自己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的暈,或是「頭重重」、「昏昏沉沉」的暈。
臨床上的眩暈指的是第一種,也就是處於靜止狀態下,卻感覺身體搖晃、周遭景物旋轉的現象,表示平衡功能出了問題,「嚴重的眩暈根本無法走路,眼睛甚至無法睜開,」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指出。
平衡功能靠視覺、本體感覺和內耳前庭三個系統維持。這三個系統彼此支援,就像桌子三隻腳,「如果其中一隻腳變得比較差就會開始晃,暈的機會就會提高,」陳錦國說。
因為長輩前庭功能退化,本體感覺不好,加上視力衰退,可能有白內障、青光眼,還有全身性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更容易誘發眩暈症狀,因此,才會有眩暈是老年病的說法。
眩暈三大原因
第一類是中樞神經性疾病,包括椎基底動脈阻塞、腦幹出血或梗塞、長腫瘤等。其中,椎基底動脈阻塞佔眩暈的五~六成。
人體供給腦部血液的動脈系統有兩個,頸動脈負責供應大腦血液,椎基底動脈則負責供應小腦與腦幹血液。椎基底動脈阻塞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共病,需控制血脂。
第二類是周邊神經性疾病,佔了所有眩暈症的三~四成,周邊神經疾病指主管身體平衡的前庭半規管神經因老化或不明原因出現毛細胞減少、組織鈣化的情形,影響身體接收環境變化傳入的訊號,造成不對稱的眩暈。其中,常見因頭部位置變動,包括轉動、仰高、俯低等動作而產生的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也就是俗稱的耳石症(或動暈症)。
耳石症佔周邊神經疾病眩暈(耳性眩暈)的半數以上,通常因為退化、感染發炎或頭部撞擊造成,導致內耳中的耳石脫落沈積在半規管中,刺激其他神經訊號導致眩暈。
耳石症一般來得很快,約眩暈15~20秒,姿勢改變或保持不動,一會就好了,不過長輩要特別注意跌倒,爬高或開車時都要特別小心。門診中通常由醫生施行耳石復位術,或在家做前庭復健運動,可以改善。
另外不明原因的梅尼爾氏症,因為內耳淋巴水腫造成,有四大症狀,包括:天旋地轉、耳鳴、耳悶脹,合併聽力問題。此種眩暈症狀會斷斷續續出現,頻率可能愈來愈密集。
陳錦國指出,梅尼爾氏症在周邊神經(耳部)眩暈中佔的比例不高,要確定診斷必須兩次聽力下降又恢復,一般治療使用內耳循環劑、利尿劑、神經賦活劑等。
第三類則是全身性的代謝類疾病,像是三高、貧血、腎臟病、甲狀腺疾病、代謝疾病、頸椎退化等全身疾病也會導致眩暈。
林冠宏指出,長輩多重用藥的問題也可能造成眩暈,例如:鎮靜劑、腸胃藥、血壓藥等,一般會請長輩回去請教開藥醫生,藥物可以盡量減量。
長輩出現眩暈時,最令人擔心的是會不會中風?像是陳伯伯合併劇烈頭痛、視力模糊的急性眩暈就可能是腦中風。其實,很多長輩都有慢性眩暈的症狀,不過一旦病情出現新的變化,就應該立刻就醫。
門診中,通常會優先以問診、症狀診斷排除中樞性神經疾病的眩暈,才做其他檢查。林冠宏指出,最重要的指標是是否合併其他失能狀況,例如:話講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意識不清、癲癇、頭痛或頸椎痛等症狀。
中樞性神經疾病的眩暈,相較內耳平衡的暈,不是天旋地轉的暈,但時間較長。當眩暈合併其他失能,要懷疑可能是中風,必須立刻就醫,搶在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可以搶救超過八成的缺血性腦中風。
急性期服用止暈藥物 慢性期靠復健
眩暈診斷大多還是依靠病史詢問,因此,最好記得自己暈的時間有多長,頻率多久一次,與頭部位置改變有沒有關係,有沒有合併其他噁心、嘔吐、恐慌、害怕的感受,都可以協助醫生判斷。
為人子女最好準備好長輩的用藥史、全身性疾病史、有無開刀或外傷撞擊史。也建議帶著老人家最近吃的藥袋,讓醫生了解長輩最近身體狀況。
林冠宏也提醒,酒類和止暈藥(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抗癲癇藥物)會影響眩暈症狀診斷,就診時要告知醫生。
如果沒有腦中風等中樞性神經疾病,病情較為和緩,會進一步做一些檢查,如抽血檢查,看看糖尿病、肝臟、腎臟、電解質等數值;聽力、平衡檢查;電腦斷層掃瞄、頸部神經脈動檢查等。
一般慢性的眩暈症多屬於良性,可以在急性期吃些止暈藥,但最好不要長期服用,因為止暈藥大多有鎮靜劑、前庭抑制劑的成分,副作用是頭昏想睡,這樣一來,本來眩暈的症狀可能變成頭昏的症狀。
醫生建議急性期吃藥3~7天,慢性期在家做復健運動,保持生活規律,心情愉快。還要注意控制慢性疾病,避免血壓、血糖過高,平時定時定量喝水,缺水將導致耳石症,規律運動也可改善,對長輩來說,散步是一個好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