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錯誤/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踅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想想:這首家喻戶曉,是組詩的上半部,下半部是〈客來小城〉。〈錯誤〉寫於1954年,以江南典型意象:蓮花、東風、柳絮、春帷等元素,寥寥幾語生動描繪靜美的古典中國景色。詩雖短,卻表現哀婉含蓄而且易感的心境。 由古至今,江南的柔美印象常被詩詞家捕捉,景韻不僅是地理名詞,也是中國意象最鮮明的象徵之一。

全詩以江南景色開啟,利用「小我」視角,講述江南而不描述江南,只是說「我打江南走過」,巧妙利用保有中國文學脈絡對於江南的想像空間。 接著,進入「城」、「街道」、「窗扉」,又轉為第二人稱「你」敘述,漸次縮小,揪緊讀者情緒,如同鏡頭拉近,帶領讀者看見主角朦朧的全貌,敘述的高度與素材精準拿捏,讀者在分鏡處理帶動下,能理解與渴望故事的進展。

最後,轉折聲音作結束,正因為「窗扉緊掩」,耳有所聞但目光未及,「達達的馬蹄」才成為「美麗的錯誤」,詩意在未盡全貌的隻言片語緩緩呈現。(註:很多人誤以為「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是談戀情,作者表示,那是對日抗戰時,軍人騎馬的蹄聲,那是悲傷的回憶)

台北巷弄文化改造的新典範

改造台北巷弄文化新典範

 

隱身在台北大安捷運站後方,一棟灰色洗石子的4連棟公寓聳立於老台北的巷弄之間,那是典型台灣1950年代中期出現的「步登公寓」搭配現代極簡風格。它是富邦集團的首間品牌飯店「Folio Daan Taipie富藝旅」,於今年8月正式開幕。

 

對大型集團來說,僅僅57間房的小型旅館非以營利為導向,而是希望成為藝術家的展演平台,讓全球住客能體驗這個藝術品牌。從一個有歷史記憶的建築,以尊重地方發展紋理的態度,將藝術、商業、集體記憶、社區活化結合,蛻變成充滿創意與藝術的旅店,絕對具有新舊對話,延續歷史的文化意義。在台灣,堪為首屈一指,更為巷弄文化改造樹立新典範。

 

全文:

http://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6091015822&catid=02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開喜婆婆:不尊重專業的下場 / eaton

開喜婆婆:不尊重專業的下場

當年廣告人葉兩傳告訴開喜烏龍茶的陳家 ,他不收半毛錢,但是銷售收入他要抽10%。陳家想說,反正賣不了多少量,抽一些沒多少錢,就答應了。然後葉兩傳就靠後現代的開喜婆婆廣告,讓開喜陳家變成飲料大亨,工廠擴大好幾倍!
 
葉兩傳拿到的錢保守估計五億。這情形延續9年,後來台灣商人老毛病又犯了,他們覺得葉兩傳沒出錢跟開工廠,憑什麼分利潤?我們開喜已經是第一品牌,不做廣告都會有人買,趕快滾吧! 2001年,陳家叫葉兩傳不用再去開會了,然後第二代學習五洲製藥精神,自己寫腳本找製作公司自己拍,然後自己買媒體時段,結果東施效鼙生意下滑,就砍廣告預算,生意更下滑,如此惡性循環。其他競爭對手茶裏王、御茶園等用大量行銷衝市場,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前不久,開喜經營不下去,商標用1.5億便宜賣給德記洋行。眼看起高樓,眼看樓塌了,一句話:不尊重專業。

同場加映:這是日本國力強大的根本原因:尊重專業 https://buzzorange.com/2015/09/09/respect-profession-is-the-foundation-of-the-country/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猶太人的教育

猶太人的教育

到底猶太人有多出色?賈伯斯、比爾蓋茲、愛因斯坦、愛迪生、馬克祖克柏…,這些出眾人士全為「猶太裔」,甚至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金融集團、全球最富有的Rothchild家族 (估計有50兆美元)也是猶太家族。

猶太人在哈佛大學的入學率高達30%。諾貝爾獎歷屆得主中,23%頒給猶太人,將近2百位;2013年6名猶太人得諾貝爾獎,佔總數50%;所有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人有四分之一是猶太人;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美國人中,31%是猶太人;美國大學教授20%是猶太人。然而,美國僅有590萬猶太人,全世界僅有1300萬猶太人。

經研究,猶太人獨特的教育觀念是上開成就的關鍵之一:
1. 儘可能讓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
2. 教育必須能建立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心。
3. 使孩子學習延後滿足,並持續追求成功的動力。
4. 父母鼓勵求知,並以身作則,時時精進技術。
5. 運用財富與時間,熱心行善,同胞間彼此團結。
6. 重視個性發展,選擇專門職業,鼓勵創意。
7. 發展口才與語言自信。鼓勵小孩發問,辯論是生活一部分,主動向小孩解釋新觀念,全家一起共進「主動」的晚餐。
8. 鼓勵參與表演藝術與運動。猶太人對口才與語言的自信,常表現在娛樂事業,因有勇氣站在群眾前表演,也創立不少電影公司:派拉蒙、環球、米高梅、福斯、哥倫比亞及史匹柏的夢工廠。
9. 節儉要精打細算,奢侈要有所選擇。例如:購買較廉價汽車、常帶便當、常在家吃飯、少買垃圾食物及昂貴咖啡、不抽煙、避免到大賣場大買特買、避免卡債。
10. 注意健康,買重大物品前,先參考消費者報導雜誌。

‏Angela Lee Duckworth:成功的先兆是堅毅Grit

‏Angela Lee Duckworth:成功的先兆是堅毅Grit

華裔女科學家Angela Lee Duckworth 辭去企業管理諮詢工作後,到紐約公立學校教七年級學生數學。她意識到 IQ 並不是區分學生成功和失敗的唯一標準。她解釋,成功的先兆是Grit,可惜她不知道怎麼培養Grit,但她的講法獲得正向心理學的認同(註)。

Grit 可譯為「堅毅」,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Grit 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一個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 Grit。「向着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Angela TED演講(華文翻譯,發音還真好聽)
https://www.ted.com/talks/angela_lee_duckworth_grit_the_power_of_passion_and_perseverance?language=zh-cn

註: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提出七項指標,可預示孩子未來成功的秘密武器。這七項指標分別是:Grit 堅毅、zest 激情、self-control 自制、optimism 樂觀、gratitude 感恩、social intelligence 社交智力、curiosity 好奇心。
.......................
美國「天才獎」華裔女科學家談教育‏
http://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8407

Angela Lee Duckworth 斯辭去企業管理諮詢行業的工作後,到紐約的一所公立學校教七年級學生數學。她很快意識到 IQ 並不是將成功的學生和那些掙扎過但失敗的學生區分開來的唯一標準。在這裏,她解釋了她自己的理論——成功的先兆是「毅力」。

Grit 可譯為「堅毅」,但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Grit 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 Grit。「向着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講時,給予Grit如是定義。(內附TED演講鏈接)

從去年到現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席捲整個美國教育學界,那就是 Grit(堅毅)。這位得了「天才獎」的兒童教育專家發現 IQ(智商)的高低並不能決定孩子是否能夠成功,到底是什麼?

如果家長們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那就已經 OUT 了。

Angela Lee Duckworth 辭去企業管理諮詢行業的工作後,到紐約的一所公立學校教七年級學生數學。她很快意識到 IQ 並不是將成功的學生和那些掙扎過但失敗的學生區分開來的唯一標準。在這裏,她解釋了她自己的理論——成功的先兆是「毅力」。

近幾年來,整個美國教育學界被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捲,那就是Grit(堅毅)。

Grit一詞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沙礫,即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

2010年,科恩兄弟翻拍了約翰•韋因的老片《True Grit》,獲奧斯卡獎提名,其中演副執法官 Rooster Cogburn 的傑夫•布裏傑斯憑此片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14歲女孩終其一生為父報仇的故事,片名原意為《真正的勇氣》,在中國被廣泛譯為《大地驚雷》。

這部電影也啟發了教育界。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 AngelaLee Duckworth 將其發表於2005年、原名為‘Self-disciplineoutdoes 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自制力完勝智商,預示青少年未來學業表現)’的研究成果,更名為 Grit Research。

Grit 可譯為「堅毅」,但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Grit 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 Grit。「向着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講時,給予Grit如是定義。

從2005年開始,Angela Duckworth 一直致力於研究性格對於成功起到的作用。她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進行了調研,並跟隨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國內一流大學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她發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者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在這種社會思潮下,美國很多學校已經在引進新的課程,比如加利福尼亞州長灘中學,創建了新型的課堂文化-讓孩子在學習中面對更多掙扎和冒險,而不只是獲得了正確答案。在他們看來,智商是與生俱來的,而堅毅是每個人都可以開發的。父母和學校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幫助孩子塑造堅毅的品格,這將有助於他將來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功。

美國教育的現狀與反思認知技能培養 VS 性格特質素質

與中國家長一樣,美國的家長們如今也處於一個分外焦慮的狀態中。在美國各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家長之間爭搶心儀幼稚園的入學機會,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每一年,這種競爭似乎開始得更早,程度也更激烈。席捲美國的Grit教育正在給美國家長重新洗腦。跟中國家長望子成龍一樣,美國家長也為孩子未來面臨的競爭感到焦慮。

家長的這種焦慮從根本上說源自一個假設,那就是:如今要在美國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以智商為代表的認知技能,而培養這些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盡可能多、盡可能早地開始練習。

為什麼很多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究其原因,家長的焦慮都來源於一個假設:未來的競爭是以智商為代表的認知技能的競爭。 這種認知假設顯然有一些勉強。它所描述的世界讓人信以為是「線型」的,並因此幫孩子學習知識、增添技能、獲得學歷、考取證書……所有這些,都是在給孩子在這條線性的跑道上增加成功的籌碼,即有投入就必定會有產出,比如:三歲孩子做過的數學題愈多,讀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就愈好。

近幾年來,經濟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都對這種認知假設提出了質疑。他們普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這些都將影響其一生。

Grit 開啟性格教育時代 智商都不如性格重要

什麼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怎麼培養,才能幫孩子取得成功?

過去,人們將注意力主要放在智力開發上,認為掌握知識的多寡,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學業、事業表現及其能否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取得勝利。由美國心理學家 Daniel Goldman 完善的情商概念則指出,兒童未來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生活的幸福程度,只有不足20%取決於智商,其餘絕大部分是由情商決定的。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則提出了七項指標,認為它們是預示孩子未來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這七項指標分別是:Grit 堅毅、zest 激情、self-control 自製力、optimism 樂觀態度、gratitude 感恩精神、social intelligence 社交智力、curiosity 好奇心。

情商,只是社交智力的一部分,而智商,壓根被排除在了這「七大秘密武器」之外。 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的性格教育不相信「智商決定論」及「人的命、天註定」的遺傳出身論,認為兒童是後天教育可塑的。家長、教師等如能給兒童做出表率和示範,則兒童完全可以被培養成在未來成功的人。

性格教育的追隨者、美國 KIPP 學校的創辦人 David Levin 將 Grit 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KIPP 在全美20個州擁有162家連鎖學校,會對學生一一進行包括 Grit 在內的七項教育指標的評估。

Grit 研究的創始人—— Angela Lee Duckworth 是這所學校的合作人之一,她將 Grit 看作所有七項指標中最重要的一個。Grit 教育警示我們: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在於我們給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我們是否幫助孩子獲得了以 Grit 為首的七項重要的性格特質。

具體說來,一個六歲的孩子是否知道3+2=5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是否願意在第一遍回答成3+2=4之後重新嘗試,直到得出正確答案為止。我們應教會孩子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在摔倒之後站起來繼續跑,哪怕他是最後一名。

美國社會為何如此關注堅毅?如今的孩子面對更少失敗

如今的美國兒童,特別是那些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少面對失敗。當然,他們同樣也學習刻苦,常常承受壓力。但是,實際上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順利,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不用面臨重大挑戰,就順利從大學畢業。學生們在家中和學校受到過度保護,很少遭遇困境,因此他們鮮有機會培養出克服挫折的關鍵能力。

其實,早在2012年,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和《紐約時代週刊》編輯保羅•圖赫的著作-《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已經將「培養堅毅性格」的教育理念帶入大家的視野。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Angela Duckworth 在 TED 的演講則引起教育界對「堅毅」的空前關注,Angela Duckworth 教授和她的團隊甚至制定了測量「堅毅指數」的工具。

許多標榜美國教育的人並沒有意識到,美國兒童其實面臨着與中國兒童同樣的問題,就是在生活水準更高、獲得教育更容易的今天,孩子比過去更少面對失敗。在步入社會以後,面對網路時代的全球競爭,孩子們卻比過去更不懂得如何面對失敗。如今,誰再講「失敗乃成功之母」似乎是老掉牙,但其實今天的美國教育家恰恰是「老調新彈」,又把這些「老祖宗的傳統」拿了出來。

目前,受Grit教育觀的影響,美國很多學校都在修改課程。比如,加利福尼亞州長灘中學就鼓勵孩子在學習中更多冒險,而不只是獲取正確答案。

父母應該怎樣塑造孩子堅毅的性格,Angela Duckworth 教授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把挑戰擺在孩子的面前

真正的成功往往發生在人們突破邊界和障礙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沒有機會戰勝一些困難,他可能永遠不會具備面對挑戰的自信。體驗冒險和障礙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讓孩子有機會去追求至少一個很難的事情。最好是一件有嚴格紀律和規則,需要長期練習的事。比如鋼琴、芭蕾。做得怎樣並不重要,盡可能去努力才是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許會很焦慮,但是當她克服障礙時,她就會真正愛上這件事,並且找到發自內心的堅持下去的動力和自信。

二、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

許多人認為,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擅長什麼或不擅長什麼,皆是因天賦所致。這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輕易放棄的習慣。其實,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磨練自己的天賦。

Angela Duckworth 家規之一: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在遭遇挫折的那一刻就立即放棄,可能意味着你將錯過最棒的時刻-比如最終打進了制勝一球或在演出結束後聽到雷鳴般的掌聲。

所以 Duckworth 教授堅持要求她的兩個女兒(九歲和十一歲)每做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這樣的鍛煉使她們認識到,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一些不適感和障礙,這是很自然的事。

三、適時必需的推動

沒有人想成為那種總是督促孩子進步的爸媽,但這樣的確有助於讓孩子知道你的期望,並且可以幫助他做到最好。當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時,適時地推動孩子:制定時間表,然後鼓勵孩子堅持,反復練習。

「我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孩子是完全自動『上鏈』的。」 Duckworth 教授說,每天規定一定的練習時間沒什麼錯,雖然你的孩子可能會抱怨,但如果你很堅定,他的抱怨會日漸減少,練習的樂趣反而會與日俱增。

四、擁抱無聊和沮喪

成功很少發生於第一次嘗試。事實上,這通常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並且佈滿艱難險阻。困惑、沮喪、甚至覺得無聊透頂,這些都是旅程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孩子明白,學習遇到困難並不意味着他們很笨,他們就會更有毅力堅持下去。

與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直接給他一個解決方案,不如看看他自己能否想出辦法解決,抑制住想要幫他的衝動。如果很明顯他正處於迷茫狀態,可以這樣和他談談:「看起來你真的遇到困難了,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嗎?」啟發他自己思考解決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怎麼辦。這樣的鍛煉讓孩子養成一種自信——「嘿,我自己能解決。」

聆聽與溝通/eaton

聆聽與溝通/eaton

溝通沒做好,可能導致家庭失和、職場不順、甚至執政失敗。有效溝通(甚至建立共識)的要件包括:價值觀澄清、目的澄清、客觀事實與推論邏輯,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再者,溝通有許多障礙,包括:語言障礙、雙方目的與動機不明、彼此立場或價值觀不同、當時情緒與焦慮狀態、天生防衛機制、彼此絕對主觀,以及文化差異等等,要跨過這些障礙,絕對需要時間溝通。

然而,為了讓溝通能持續進行,我們必須先學會聆聽,藉此與對方建立情感關係,否則還沒開始溝通,雙方吵吵鬧鬧,彼此關係不好,如此怎能心平氣和地討論爭議議題?聆聽的技巧很多,我分享Stephen P. Robbins在經典教科書:組織行為學裡提到的:

1)直接面對面,讓對方感覺被尊重,如此有助於雙方情感建立。
2)帶著愉悅心情與對方互動,不帶主觀情緒,如此有助於雙方互動。
3)避免同時進行他事,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被信任感、敷衍的想法。
4)贊同說話者某些觀點,不要吝惜給予肯定與支持。
5)不了解說話者的意思時,請他再複述,一方面確認意思或問題,也讓對方知道你有在思考他的問題。
6)說話者表示意見時,不要中途打斷他的論述,耐心讓對方完整表達。傾聽者可先註記有問題的部分,之後再給予詢問或建議。
7)避免插話或打斷對方的說話。
8)應適當運用肢體動作,尤其給予微笑或是疑惑的表情,可讓說話者意識到自己表達是否清楚。
9)在聽完說話者的想法後,對於私密意見應該保密,若需對外說明,應盡量得到對方同意,如此才能建立信任關係。

然而,很少人會否認,就算熟練溝通技巧,還是說得到做不到。這是因為人性習慣講,不習慣聽,加上情緒使然,使得自己成為溝通的最大障礙。因此,學習聆聽技巧前,必須先過自己這一關。對此,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認為,真正的聆聽是以對方為中心,體會他的想法及角度,並以謙卑的態度接納與關愛對方(我認為,要做這些,需要某些生命素質):

真正的聆聽不是為了等待,乃是為了體會;真正的聆聽不是為了說者,乃是為了聽者。
真正的聆聽不是在乎內容,乃是在乎角度;真正的聆聽不是在乎方法,乃是在乎心態;
真正的聆聽不是因為禮貌,乃是因為謙卑;真正的聆聽不是因為忍耐,乃是因為接納。
真正的聆聽不是源於喜好,乃是源於關愛;真正的聆聽不是源於本性,乃是源於生命。

http://blog.udn.com/dawweiwang/5707824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猶太人的讀書法

猶太人的讀書法

哈佛大學的入學率高達30%;諾貝爾獎歷屆得主中,23%頒給猶太人,將近2百位;2013年6名猶太人得諾貝爾獎,佔總數50%;美國大學教授20%是猶太人。然而,美國僅有590萬猶太人,全世界僅有1300萬猶太人。

你以為猶太人的智商高嗎?不!韓國人的平均智商是106,居世界領先地位;而以色列人平均智商只有94,世界排名45。韓國父母對教育的重視與熱情不輸給猶太家庭,但有史以來,韓國人獲諾貝爾獎只有和平獎一位;哈佛大學的入學率,韓國人不到百分之一。

問題出在哪?韓國富川大學教授田聖銖指出,我們的讀書是「聽、背、考試、忘記」無止盡的循環,但淹沒在教科書的讀書法,無法教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猶太人超越全世界的讀書法》的作者李大熙表示,猶太人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頭腦,並不是天生的,是在讀書過程中,透過獨一無二的讀書法,使其有過人一等的表現;他們讀書,不是為了成就甚麼,而是為了讓自己幸福,以致於其他好處跟著來。

讀好書第一步,是提升使命感。不是要成為成功的人,而是要成為有價值的人。多數人把讀書當成獲得成功的第一步,但問題就在於,讀書只跟「自己」有關。猶太人讀書目的在於「愛神」與「愛人」,如此讀書不會生厭,更有使命感,更容易集中精神。

其次,要清楚讀書的目的,才有熱情和快樂。猶太人的學習目標不是為當總統,不是為擁有權威或豐盛的物質,而是當「曼須」(mensch):可被尊敬的人。他們不跟書讀書,要跟人讀書(關心人的實際想法);不要與書爭鬥,而是與人溝通(關心人的需要);不找背景,而是找真理(服從真理),這是猶太人讀書法的核心精神。(參:張嘉慧:揭開猶太人的讀書法)

全文:http://www.cdn.org.tw/News.aspx?cate=06&key=5735

雅量/eaton

雅量/eaton

最近作家朱宥勳在媒體評論國中課文〈雅量〉,他認為作者宋晶宜「以一種頗為愚蠢的方式來描述一件單薄無聊的道理」,建議刪除。或許是〈雅量〉最後一句:「為了減少摩擦,增進和諧,我們必須努力培養雅量。」惹惱了他。因為最後一句被斷章後,語意接近「和稀泥」「以和為貴」、或「鄉愿」。

要知道,世上的道理都有其前提與假設(或稱適用範圍),作者通常無法鉅細靡遺地交代適用範圍(小題大做的學術論文何嘗不是如此)。然而,我懷疑作者的思想水準有那麼低落。她只是說「減少摩擦,增進和諧」,可沒有要求把個人意見隱藏起來。作者以布料為例,應在表達:和我們持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人,只要不傷害別人,就要有雅量予以容忍。

換言之,雅量(寬容)是有界線及前提的。現代社會意見多元,批評、摩擦與不和諧的畫面天天上演,但承認多元與接受不和諧,跟發表個人意見、講求是非並不互斥。

宋晶宜以布料為例,我想以「風花雪月」為例。現在社會不少人對「風花雪月」視為過時、負面的名詞,甚至是髒話。但我認為,風花雪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浪漫的基本元素,也是人與自然間的橋樑,是感動人們入景的好媒介。尤其是,若個人的工作盡是枯燥的論理與專業術語,更不覺得能增進生活情趣的風花雪月不好,何況那是一個人纖細敏感心靈的展現(論理也要細啊)。按照康德對審美的四無定義,那是美的元素:只要能激發一個人的藝術感,都是美,和諧或不和諧不是重點。

再談另一個體驗。我最近貼出吳冠中的水墨畫,裡面提到拍賣價。有人建議「不要附庸畫價」。我回:「我也希望能這樣,可是寫不出太多引文(不想抄寫),還有,自己還俗氣,所以只能這樣了。」我曾經介紹過在2012年以2.5億美元天價易手的賽尚畫作《玩紙牌的人》,一開頭也是俗氣談錢。

以上都是個人偏好,不影響到別人,應要有雅量容忍。在我表達緣由後,對方表現容忍,這值得稱許,也感謝他們的寬容。
……………..
後記:我沒能力批評宋文的文學性。然而,我過去的工作有一半是制度改善或變革,肯定難以接受鄉愿,甚至懷疑編入此文的動機。但,我的重點在於:宋文從各自表達對於布料的看法,實在看不出主張不可批評,請問,這與朱文提到「接受不和諧」又有何差異呢?

我文中提到「世上的道理都有其前提與假設(或稱適用範圍),作者通常無法鉅細靡遺地交代適用範圍(小題大做的學術論文何嘗不是如此)」,若我們習於將論點的範圍擴大(或負面思考),不僅是棒打稻草人,而且易落入凡事爭論的陷阱,進而導致人際關係不好,如此怎能心平氣和地溝通爭議議題?(我以後再po溝通理念與技巧)。

現代社會的巨大爭點通常在於道德、國家政策或社會制度,這涉及價值、事實、目的與邏輯之辯,而容忍的界線在哪裡?要怎麼容忍?公民需要跨領域學習,我懷疑哪篇作品可以交代清楚,更何況,我們一定要「文以載道」嗎?至少歐美,甚至日本的文學作品不相信這一套。也因為如此,宋文的例子雖然簡單,但我還是可以接受(給國一還好)。當然,有更好表達雅量的文章,我同意將宋文下架。

黃春明:教育的寬容/eaton

黃春明:教育的寬容

今年台北教大120周年校慶,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作家黃春明。張校長說,黃春明生性傲骨、有主見,被當時重紀律的學校退學,求學過程雖然曲折,卻孕育豐沛的文學思路,成為國寶級文學大師。

黃春明曾先後被羅東中學、頭城中學退學,後來考上台北師範(今台北教大),不過曠課、打架,最後遭退學。他不敢回老家,鼓起勇氣寫信懇求時任教育廳長的陳雪屏。陳受到感動,協助他轉到台南師範。

但二年後黃春明又被退學,他寫了24頁的自傳向校長懇求。校長未必相信他,但仍幫他推薦到屏東師範。當初屏東師範校長打趣「屏東再下去,就是巴士海峽了,沒有其他學校了」。

黃春明說道:「他在屏東師範還是犯很多錯。儘管他是問題學生,校長仍邀請他到自家吃飯、待他如家人。教育的寬容,讓像我這樣有一點點才氣的人,才不至於被犧牲掉了。」(參:洪欣慈,聯合新聞網,2015-12-06)
………………
兩位前輩對黃春明本人做了補充說明。我對於黃春明先生的背景並不清楚,這篇想表達的是寬容的概念。我查了WIKI,2011.5.24的台語文事件,台南高分院二審仍宣判有罪,但改判黃春明免刑,全案定讞。該事件引發社會大眾及台灣文學界對台灣語文創作的正反看法,台文筆會為此出版專書《蔣為文抗議黃春明的真相》。換言之,相關爭議猶在。

另,黃春明先生近年出版的小說《銀鬚上的春天》(2005)及《沒有時刻的月臺》(2009)、散文《九彎十八拐》(2009)及《大便老師》(2009)確實都是短篇,離早年著名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啦.再見》確實超過30年了,在此一併敘明。

有效溝通的要件包括:澄清價值觀、澄清目的、客觀事實與邏輯正確。因此,為了掌握客觀事實,有必要平衡報導,所以上開說明將在「後記」補充。

10個簡單小技巧,照做就能睡好睡飽

10個簡單小技巧,照做就能睡好睡飽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2295

睡眠是所有抗老化、治病強身的療法中,最重要的一環,遠比吃飯、運動、補充營養品還重要。睡得飽、睡得香甜深沉,能減少死亡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並且促進抗老化荷爾蒙(生長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分泌。以下是提高睡眠質與量的十個重點:

1. 新鮮空氣使睡眠更有效率
我做過多次實驗,在原始森林環繞的有機農場過夜,如果把門窗打開,讓戶外新鮮空氣進來,睡眠六個小時就有平時八個小時的效果,這是因為含氧量高、空氣負離子多,對身體修補很有幫助。反之,若是門窗緊閉,整個晚上只呼吸一個房間容量的空氣,其實氧氣是不夠的。

有人會說:「夏天天氣熱還可以開窗,冬天怎麼辦?北臺灣的冬天,寒流來要怎麼開窗睡覺呢?」我的祕密武器是毛線帽和鵝絨被,可以在攝氏7度的氣溫下開窗睡覺,也不會覺得冷;不過前提是呼吸道要健康,有肺部疾病的人,可能要開暖氣或裝熱交換機。

2. 全暗的環境讓眼睛休息
不要開小夜燈睡覺,因為褪黑激素在黑暗中才會分泌得多,使我們的睡眠深沉。為了安全(怕半夜起來跌倒)必須用小夜燈的家庭,我建議用感應式的,睡覺時不亮,起身時才亮。窗外有路燈的話,最好能做不透光的窗簾遮光,讓房間盡量保持全暗。如果實在是無法隔絕光線,可以戴眼罩睡覺。

我使用睡眠偵測軟體SleepBot和Sleep Time來偵測自己的睡眠,發現每天早上五、六點之後,睡眠一定會變淺,原因是天亮了,陽光照到眼睛,抑制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觀察到這情況後,我都會在半夜起床上廁所後戴眼罩,這樣就能熟睡到自己想起床的時間,整個睡眠因為熟睡時間延長,品質提高許多,身體也變得更有精力。

3. 安靜的環境讓耳朵休息
我在新店山上的實驗農場,環境非常天然,有一條終年流水潺潺的小溪,實在非常難得,不過也因此有個缺點,就是晚上水聲有點吵,到了春天蛙鳴此起彼落,讓人整晚無法入眠。

面對這種情況,只要戴合身、高品質的耳塞睡覺,問題就解決了。當然,一開始戴耳塞入睡一定會不習慣,但一個月後反而覺得戴耳塞很有安全感。

4. 遠離電磁波
我曾連續三天頭部靠著無線分享器(wireless router)睡覺,結果出現頭暈的症狀。從那天起,我盡量讓睡覺環境的電磁波維持在最低狀態,睡前一定關閉無線分享器,把手機切換成飛航模式,至於鄰居的無線分享器,關不掉也沒關係,因為訊號比較弱,如果真的要徹底隔絕,就要在臥房的房間牆壁設置防止電磁波的金屬網。

5. 用特殊造型的枕頭避免打鼾
打鼾會干擾睡眠,甚至使人無法進入熟睡,短期會造成高血壓,長期會導致失智症,不可輕忽它的危害。

6. 白天運動量愈大,晚上睡眠愈深沉
身體白天和夜晚所分泌的荷爾蒙不一樣,白天運動量愈大,日間荷爾蒙分泌愈多,當晚的夜間荷爾蒙就會分泌愈多,睡眠也會愈深沉,這是日夜荷爾蒙的規律。反過來說,白天運動不夠,晚上就會睡不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療養院的臥床老人,或是住院病人,整天躺在床上沒運動,晚上就會很淺眠。而新兵訓練的士兵,因為白天操得要命,晚上倒頭就睡。

7. 別錯過黃金四小時
臺灣位處亞熱帶,太陽下山大約是晚上六點到八點之間。按照大自然的規律,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在太陽下山後兩小時內入睡,現代人雖然不太可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少也要在晚上十一點前入睡,否則就是在熬夜。如果熬到凌晨三點才入睡,無論怎麼睡都睡不飽。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睡眠的黃金四小時,這段時間要盡量保持在熟睡狀態,最理想的熟睡時間是每晚五小時以上。

8. 每天最好睡足八小時
人類平均睡眠時間是八小時,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年紀漸長之後,晚上睡眠時間會減少,可以中午補眠30 ∼ 60分鐘,但不宜太久,以免打亂日夜規律。我認為每天最好採取「三八策略」,就是工作八小時、休閒八小時、睡眠八小時。

9. 腦袋放空才入睡
很多人睡前會操煩明天的事或檢討今天的得失,其實這些都要完全放掉再入睡。受過腦波訓練的人通常只要睡前花個五分鐘,就能讓大腦進入α波的放鬆狀態,如此,整晚的睡眠就會很深沉、很有效率。

如果躺平之後還在想事情,不妨起身把所想的事條列下來,再回去躺平睡覺,若又想到其他事,就再起身寫,把腦中的事情全部交代在紙上再躺下。總之,睡覺時頭腦要放空,事情等明早醒來繼續想。如果不這麼做,整個晚上就會因思慮而做夢或淺眠,無法真正讓大腦休息。當然,我也建議睡前不要看恐怖片、動作片或做很用腦的事情,不然可能會做惡夢,導致死亡荷爾蒙分泌。

10. 避免體內的干擾
建議睡前三個小時不要吃東西,以空腹狀態入睡,才不會因為營養與熱量過剩而干擾了睡眠。也不鼓勵用飲酒或服用安眠藥的方式來助眠,這些都會造成體內的干擾。

延伸閱讀/
健康是追逐夢想的本錢!李開復:生病後才知道好好睡覺最重要
翻來覆去睡不著?5招提升睡眠品質,給你一夜好眠
(本文出自天下文化網站,原文請點此)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為什麼德國技工的收入和地位高於大學教授?

為什麼德國技工的收入和地位高於大學教授?

德國製造強悍,關鍵是豐厚「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級技工、普通技工。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嚴謹、規範、一絲不苟。德國企業家認為,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來製造。

德國每年65%初中畢業生直接進入職校,職校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一旦成為職校學生,就被企業「訂購」成為准員工,企業每月支付600-800歐元學習津貼。然而,還有其他因素,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是追求大學文憑:

1、在社會上同樣享受聲譽和尊敬。

在德國人看來,每個人分工不同,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不存在尊卑貴賤。德語「職業」一詞,意即天職或上帝的召喚,每個人從事的職業,從「天職」的意義上看都是神聖的。正因如此,德國人做事認真負責,能靜下心來做好分內工作。

2、技工同樣也有很高的收入,不比大學畢業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

德國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比大學高,大學白領年薪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則是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高於普通公務員,甚至大學教授。高級技工就算是一人養家,同樣可以到國外度假或專注於業餘愛好。從職校畢業也有機會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資和海外補貼。

3、第三個原因是德國的教育通道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非常暢通。

技工如果想轉換跑道,可以進入技術大學深造,畢業後拿到碩士文憑。也可以取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後,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沒有年齡限制,大學課堂上可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因如此,德國不僅有眾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腳踏實地」的實幹者。

文章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投資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z4g8.html

成功夫妻的10種祕訣

成功夫妻的10種祕訣

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1150.html

作者 / 魯皓平 發表日期 / 2016/9/10

夫妻,是世界上最長相廝守的一種人際關係,有著另一半的扶持,彼此度過許多人生的波折起伏,甜蜜、浪漫的寫下一齣齣簡單幸福的篇章。一對模範夫妻可以攜手數十載,雙方是依靠、是信賴、是力量,也是一種信仰。

雖然在夫妻的相處間,難免都會有所爭執,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不同觀點,才激發出最完美的牽絆。夫妻、情侶的相處之道是在每一天的交往中互相學習成長,《商業內幕》就分析了10種成功夫妻都有的祕訣,你和你的另一半也做到了嗎?

1、成功夫妻彼此欣賞

這是最根本又簡單的祕訣,他們喜歡待在一起、分享生活、一起完成不同的任務,欣賞對方每一個行為。前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林哥史達(Ringo Starr)就和妻子結婚超過30年,他分享其中的祕密,「我祝福她任何跟我提出的意見與想法,我們彼此相愛,並且把人生更多的時間留給對方。」

2、成功夫妻會爭執的有技巧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就必然會有不愉快與紛爭,當兩人都築起了一道牆,畫起深深的鴻溝,冷戰的無情更是難堪。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就建議,當夫妻的心連結在一起,吵架會更容易和解,像是用「我們」取代「我」,在爭吵中使用「我們的語言」站在同一陣線,而不是做為對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3、成功夫妻懂得寬恕

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無論是誰對誰錯,都應該有一方主動道歉,並且就讓事情過去,寬恕很重要,如果某一方道歉了,另一方卻還是憤憤不平不給對方面子,那相處也不會愉快。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寬心、忍耐、放下、原諒。

4、成功夫妻會為長遠打算

成功的夫婦不應該只是作出承諾給對方,而是會真正的實踐。吉姆(Jim)與朵麗絲(Doris)夫婦結縭30年,「我們很高興能夠在一起,因為我們一起兌現彼此的誓言,不論是貧、是富,不論好壞、不論疾病還是健康。」朵麗絲在幾年前發生過嚴重車禍,吉姆不分晝夜的辛勤照顧,而不是只有談戀愛時的誓言,這讓她相信他是可以託付一輩子的人。

5、成功夫妻會永遠不忘稱讚對方

婚姻研究員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說,幸福夫妻的特徵為尊重、喜愛和同情,他們密切關注在彼此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並且給予對方正面稱讚,他的研究發現,走向離婚的夫妻通常不會稱讚對方,也看不到對方優點,最終只能各奔東西。

6、成功夫妻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對個人如此,對夫妻也是一樣。如果能夠利用時間彼此一起去上課,無論是文學、運動、廚藝或美術,當有個共同努力的目標,一同研究、鑽研,不僅能增進感情,合作的熱絡感還能讓互動更深刻。
7、成功夫妻永遠不會停止約會
根據專家研究數10對感情關係非常良好的伴侶,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夫妻倆一定會「定期約會」,特別是年紀愈大,更是愈愛膩在一起。專家建議,彼此應該約定每周固定幾次「浪漫約會」時間,就算只是散散步或遛狗都可以,就是千萬不要因為忙而沒有任何溝通或互動。

8、成功夫婦會帶給另一半快樂

「我覺得工作好煩好累」「每天都壓力好大,完全喘不過氣」──我們都曾經抱怨工作,也曾向另一半傾吐不如意的大小事,但這其實是無形間導致對方的煩憂。如果可以,盡量用正面、快樂觀念傳達給對方,夫妻間的正能量會不斷累積。

9、成功夫婦堅持60/40原則

所謂的「60/40」原則,就是指你付出60分,但只要求拿回40分,千萬不要認為夫妻關係應該是50/50──付出多少就想要得到多少回報──付出是一種快樂,不要去計較誰多誰少,秉持這項原則,什麼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10、成功夫婦有共同的價值觀

價值觀很重要,它代表著是共同的信念、想法、目標。比方說,有位妻子覺得世上應該人人生而平等,沒有種族優劣、膚色之分,但丈夫卻偏偏有著嚴重的「白人至上」主義,這種價值觀上的偏差通常是與生俱來,而且又難以改變,容易在日後引發不少爭執,當相處時發現價值觀有很大差異,就應該盡早溝通清楚為妙。

好文案上天堂;爛行銷睡廚房!

好文案上天堂;爛行銷睡廚房!遵循 9 個內容行銷準則讓業績旺旺旺

我們身處內容行銷的時代。在搏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的新紀元,企業在網路上的 PO 文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愈來愈多企業投入內容行銷的懷抱,網路世界變成眾聲喧嘩的場域。根據研究預估,86% 的 B2B 公司都使用內容行銷。

搏來客行銷意指「容易被顧客找到內容」的內容行銷。過去傳統的行銷方式是透過廣告、媒體、電話、電子郵件等等管道,不斷提醒顧客品牌的存在,企業一旦決定了欲與目標受眾溝通的訊息,便大量放送相關消息,希望引起顧客的注意。
但搏來客行銷卻反其道而行,不再投放大量訊息轟炸消費者,而是期望消費者主動找上門,利用網路與行動裝置等新媒體的普及,以及關鍵字優化等工具,讓消費者容易找到需要、想要的內容。正因為如此,設計容易被顧客找到、吸引人的內容,變得至關重要。

倘若想在五花八門的行銷訊息之中脫穎而出,讓品牌的聲音被聽見,就必須來點特別的。只是創一個部落格、每天在上面更新內容已經不夠看了,行銷人與內容策展人必須注意的是:創造對話裡值得注意、讓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套一句古老的諺語:要嘛就拼命做到最好,要嘛就別搞了,回家洗洗睡吧!當每一個企業都在做內容行銷,不做到最好就只是將石頭丟向大海,顧客根本接收不到企業耗費時間與精力生產出來的內容。

資深內容與社群行銷專家 Aaron Agius 在《Entrepreneur》網站分享十個內容行銷準則,這些準則能幫助你在這嘈雜的行銷世界,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1. 撰寫深入、易於搜尋的部落格貼文
在網路上經營部落格的人相當多,想要嶄露頭角,第一步便是創造有深度、易於搜尋的貼文。舉例來說,Mike Kamo 在營養內容網站《Nutrition Secrets》以「一天應該吃幾顆酪梨」的角度切入,在競爭激烈的營養產業領域引起轟動與討論。Kamo 在文章中深入剖析酪梨在預防癌症、降低膽固醇、保護視力方面的功效,並且將酪梨與許多人關心的減肥話題扣連,提升目標受眾與內容互動的意願。

2. 為受眾撰寫易於執行、有用的清單
人們喜歡清單的原因在於,清單提供的簡明易懂、架構清晰、易於遵循的有力工具,能夠短時間內迅速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例如「居家收納的五個小魔法」,或是「五招教你成為王牌業務」,因此經營內容時可以考慮為目標受眾整理生活中需要的秘訣清單。

3. 提供第一手調查資訊
許多內容很受讀者歡迎,但所整理的內容都是第二手資訊。若試試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調查資訊,不只能吸引讀者,還有機會被其他有名的網站、媒體轉載,讓內容被看見的機會大大提升。例如美食與生活相關企業、網站、部落格,記者、小編或部落客,親自試吃全台北的大阪燒,並針對每一家列出評比,分析各家特色、口感、用料、推薦程度。只要內容撰寫用心,一定可以吸引到相當數量及流量的讀者。

4. 與大咖合作,創造聲量
在創造內容時與知名度大、擁有專業能力的名人合作,能為企業帶來兩種利益。第一,有機會發展企業和名人的關聯;其次,能藉由大咖名人的人脈圈、知名度接觸到平時有關注名人的觀眾群,擴大品牌或企業的影響力。

5. 產出一系列的影片
許多影片都能在網路中達到病毒行銷的驚人效果,相較於文字與圖片,影片的敘事能力更加豐富多元。過去影片播放的管道以電視為主,網路興起後,閱聽大眾能更自由地搜尋自己想看的影片,加上 youtube、vimeo、Tumblr 等影音平台興起的推波助瀾,以及手機、數位單眼所搭載的高畫質錄影功能使高畫質影片拍攝門檻降低,產製影片不再是昂貴、難以達成的任務。所以別再找藉口了,趕緊拍一支影片試試吧!

6. 與多位產業專家面談
與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討論某一個議題,是一種不錯的內容形式。因為專家參與了討論,專家本身便會更關注品牌的內容與資訊,並且樂意將內容分享給他人。
找 10~15 位專家,從不同面向探討剛發生的時事或特定主題,例如最近國片很夯,便可以請編劇、文化評論者、傳播學院教授、文化部官員、導演一起探討台灣影視發展的未來。

7. 發行雜誌與閱聽眾分享想法
雜誌雖是傳統媒體,但有時試試老方法也挺管用的。內容行銷機構(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日前發行了最佳文案雜誌(Chief Content Officer),便是一例。

8. 將部落格文章轉換為簡報放上 Slideshare
想將內容投放到不同的媒體管道、增加曝光度,必須先設想不同媒體是否適合不同形式的呈現,倘若不適合,做適當修改是必要的。比如說,想將部落格的圖文放到 Slideshare 上,就必須先將內容製作成 PPT 簡報。如果轉換成功,Slideshare 也能將流量導入部落格。而這只是其中一種轉換模式,小編還可以試試其他形式,例如將官網內容轉換到臉書粉絲專頁,或是將部落格內容整理出書。

9. 每天更新嶄新內容
除了確保內容的質量之外,數量也不可忽略。太久沒有更新內容的平台或媒體,會讓人失去關注的動力,就算久久產出一次的內容精彩有趣、實用,也無法長期吸引閱聽眾與內容互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教你投資股票 87年報酬率19萬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教你投資股票 87年報酬率19萬倍

回顧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尤金•法瑪(Eugene Fama)、彼得•漢森(Peter Hansen)和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這三位對資產定價的實證研究有貢獻的經濟學者全部得獎。

回首過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早期聚焦經濟理論,顯然過於高端大氣;而後期類似博弈論這樣的偏數學內容頻現,又變得過於晦澀。終於,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到了金融學,回到了股票)資產定價)這個我們這些普通散戶也有興趣的話題上。

說起2013年得獎的這三位,除了漢森聚焦於經濟學方法論外,法瑪和席勒可都是同時在學術界和金融業界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咖,其中法瑪更是深刻的影響了對沖基金行業。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能夠對這兩位的研究有個基本的了解,股票投資年收益增加幾個百分點,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本文便將兩位大咖重要的發現用最簡單的方式做個介紹,能否轉化為投資盈利的真金白銀,就全看各位的理論聯繫實際本領了。

法瑪三因子:87年增值19萬倍

在法瑪得獎之後,許多人介紹其學術貢獻,言必稱“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簡稱EMH)。的確,有效市場假說是法瑪在早年學術研究中的一大貢獻。不過考慮到這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原因是三位經濟學大師在資產價格方面的經驗研究(for thei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set prices),顯然只提一個“假說”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華爾街的投資大鱷們,許多對於“有效市場假說”是不屑一顧的,比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但是,這並不妨礙投資大鱷們對法瑪的尊敬和關注,因為他的另一項學術貢獻,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是實實在在改變了華爾街尤其是對沖基金業的玩法,為他們帶來了數以億計的真金白銀。

看到“三因子模型”這麼大氣的說法是不是已經有點暈了,還請多一點耐心,等看完之後幾段,你就會發現經常被那些專業人士掛在口中的這個詞彙,其實反映的只是一個非常簡單,連普通散戶都能明白的事實。

要說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就得先說說更早的CAPM模型,是由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等人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一個股票的回報高低,是由其Beta值決定的。

Beta是什麼?其實有點類似於我們股民說的“股性”,比如大盤漲1%,這個股票一般要漲1.5%,我們股民就會說這個股票“股性很活”,而學術界則會說這個股票的Beta值是1.5(1.5÷1=1.5)。 CAPM理論認為一分風險一分收穫,一個股票的Beta越大那麼預期收益就該越大。這個理論看著很美,也符合“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的想法,盛行一時。

不過,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量經驗研究卻發現,股市實際的運作與CAPM並不一致,許多學者發現了很多反常現象,而這個領域的集大成者自然是1992年法瑪和Kenneth French的那篇《股票回報的交叉選擇》(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在這篇此後被引用了超過1萬次的著名論文中,法瑪用1941年到1990年的美股數據指出:

除了衡量波動風險的Beta之外,股票的市值和估值同樣會影響回報。更直接的說,小型股和用低淨值比的價值股會有更好的回報。

正因為這篇論文太著名了,所以後來用Beta、市值、估值來預測股票回報的模型就被稱為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而作為法瑪的合作者,French一直維護者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基礎數據。若訪問其個人網頁,我們就能看到不同類型的股票近期表現的差異。

查看原圖用上述資料庫的數據計算可以發現,從1926年7月到2013年8月,小型價值股是美股中回報最高的板塊,年回報14.98%,與之對比小型成長股年回報僅8.65%。至於大型價值股,同樣以11.93%的年回報跑贏大型成長股9.4%的回報。可別小看這似乎只是幾個百分點的差異,日積月累下,就變成天壤之別了。1926年的1元投入小型成長股,到2013年8月將變成1383元,看起來增值顯著,但與此同時若你改投小型價值股,那就可以變成19萬2154元,是前者的138.9倍!這就是法瑪三因子利用複利產生的巨大威力!

法瑪因子在中國股市一樣適用

中國股市投資者能不能用法瑪的理論賺錢?

請放心,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對於普通投資者,像AQR或者中國的部分量化對沖基金那樣用同時做多做空的方法來捕捉小型價值股的超額收益有些困難,但僅僅是長期持有小型價值股,咬定青山不放鬆,依然可以帶來豐厚回報。

比如中國一家券商就曾在2011年5月發布過一份題為《小型價值,投資王道》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以代表中小型股的中證500指數作為基準,每半年根據本益比、淨值比、股價現金流量比、股息率綜合考慮選出這500個成分股中,估值最低的50個股票長期持有,那麼在2007年到2011年之間,每年都可跑贏中證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可以實現54.1%的年化收益,而後兩者的年化收益僅為26.6%和9.8%。

而2012年1月中國申銀萬國的一篇題為《從分層風格特徵中尋找投資機會》的研究報告,則利用更長期的數據進行了確認。這份報告研究200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數據發現,小型價值(低PB)股的累計回報是212.4%,而同期小型成長股卻為-60.0%;同時大型價值股累計回報88.2%,同樣也跑贏大型成長股-38.0%。

更難得的是,小型價值股獲得超額收益的年份那是相當普遍的。

顯然,只要咬定小型價值股,在中國股市投資一樣可以賺大錢。

羅伯•席勒:長期本益比更可靠

雖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公佈時,法瑪排在席勒之前,不過在媒體的介紹和報導中,不少卻把席勒放在前面。

這其實也不奇怪,姑且不說席勒題為《金融市場》的耶魯公開課在各地都有不少受眾,而2000年那本《非理性繁榮》成功預測網路泡沫破裂,更是讓其名聲大噪。席勒和法瑪相比,在學術界和對沖基金界更出名,席勒自然是更有群眾基礎。
2013年諾貝爾獎給了尤金•法瑪、彼得•漢森和羅伯•席勒這三人,理由是資產價格方面的經驗研究(for thei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set prices)。那麼席勒有哪些經驗研究可以指導股民投資的呢?

要說席勒的經驗研究,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對於美國股市尤其是估值變遷的研究。在他的個人主頁 上,專門有一個欄目可下載各類數據,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1871年以來美國股市的逐月回報數據。這個數據中不僅有股市表現,還有當月的盈利、派息、CPI、長期債券利率數據。基於上述數據,要分析美國股市的年化回報、剔除通貨膨脹後的真實回報等就變得易如反掌了。

當然,席勒的貢獻遠不僅於此。對於投資界而言,希勒提出的CAPE估值指標無疑是一大利器。談及估值,普通投資者都喜歡使用本益比(PE)。這個指標衡量股市估值固然直觀,但同時也受盈利波動影響較大,如果經濟正處於低谷回升初期,企業盈利必然比較糟糕,用那時候的盈利數據去計算本益比,必然會導致本益比高估;反之經濟在高峰盈利即將見頂時,算出來的本益比也會低估。

為解決這個問題,席勒提出了“週期調整本益比”(CAPE, 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Earnings),也就是用十年的平均盈利去取代普通本益比是用過去一年盈利來計算,這樣可以平滑經濟周期的影響,更精確的反應估值。

席勒的數據顯示,美股的CAPE在5倍到6倍左右就是大底部了,而超過25倍就進入“非理性繁榮”的瘋狂期了—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前夕,這一數值一度高達44.2倍。目前,美股在經歷了連續四年上漲之後, CAPE再度回到了23.5倍的高位。

而研究者Mebane T. Faber利用席勒1881年到2011年的CAPE數據做了回測,發現在CAPE小於10倍的時候買入美股,未來10年的年化收益率有望超過10%,但是若在超過20倍買入,則未來10年年化收益將低於3%,尤其是高於30倍,則將變成負回報。


Faber進一步發現,如果不局限於美股,而是在全球主要股市中選出CAPE最低的三分之一持有,那麼1980年到2011年之間的年化收益將可以達到13.5%,若
僅持有最低的10%,則進一步提高到16.7%。


既然法瑪的研究發現小型股和價值股相比大型股和成長股會有超額收益,那麼貫徹這一思路,自然可以從中獲利。

要說華爾街賺錢的法子,就得兵分兩路談起。

第一路,自然是華爾街的基金公司們。他們基於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推出了規模基金和風格基金兩個新分類,通過前者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大型股還是小型股,通過後者投資者則可以購買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這樣的分類方式,如今已經成為了基金業的標準和基本模式,基金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 Star)的九宮格也是基於此。對此,法瑪還是頗為自傲的,所以其2010年的一篇題為《我的金融生涯》的自述中,還特地花了一個段落強調這一點。

第二路則是以對沖基金為代表的投資人,他們可不滿足推出指數基金收取點管理費,而是要直接用法瑪的理論賺錢,而且是賺大錢。這其中的代表著,自然是法瑪的學生,創辦AQR資本的對沖基金大咖Cliff Asness。 1988年,Asness來到芝加哥,師從法瑪,他在協助法瑪完成1992年的那篇《股票回報的交叉選擇》之餘,也在寫自己的博士論文,他認為:通過價值挖掘和跟隨趨勢可以持續跑贏市場並取得長期利潤。

完成了博士論文,Asness去了華爾街,並於1998年創立了AQR資本。 AQR資本的賺錢模式,就是把法瑪的小型價值股理論付諸實施,AQR喜歡持有無人問津的股票,期望它們在真實價值被市場先生重新認識時能夠收復失地。當然,作為對沖基金,Asness也會做空那些高估值的成長股,他的成名戰當屬2000年網路泡沫時發表了一篇題為“泡沫邏輯”的論文,粉碎了支持科技股高估值的理論,並在隨後科技股大跌中獲得豐厚回報,其管理的資產也從1998年公司創立時的10億美元增值到2004年達到120億美元。

《雪球》授權轉載

雪球「雪球」是一個社交投資網絡,它有網頁版(xueqiu.com)和手機客戶端。用戶可以通過雪球:
● 訂閱股票、封基、ETF,全方位收取新聞、公告和用戶討論
● 通過自選股功能查看股票漲跌
● 通過持倉盈虧功能管理個人投資組合
● 和其他投資者實時交流互動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康德:世上只有兩樣東西值得深深景仰/eaton

康德:世上只有兩樣東西值得深深景仰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結合理性與經驗主義,統合了知識論,由此終結過去兩千年人們對於形上學的探討。康德一生出版原創著作,包括《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自此完成康德哲學體系。

康德著名的語錄:
1.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是值得景仰,一個是頭上的燦爛星空,另一個是內心的崇高道德法則。他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註:西方文化擁有仰望天空的傳統,出現很多天才與怪才。人的心靈與宇宙是相通的,慣於凝視星空的人,自然容易審視心靈;慣於凝視星空的民族,自然充滿虔敬與執著。)
2.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教會你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3.道德不是指導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如何配享幸福的學說。
4.教育之目的就在於使人成為人。
5.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6.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必須是真的,但是沒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說出來。
7.一個人沒有信心,第二天都不想起床。
8.我已選擇了一條路要終身實行,我要繼續我的事業,任何事都不能阻擋。
9.每件事都按時做,每個行動有固定的時刻,雖然看似迂腐,但從長遠來看,有助於品格形成。
10.美是無法透過概念來把握的,那是一種內在激動的狀態,稱之為美的悸動。當人們具有感受情感的能力,出現審美想法,內在湧動無以言明的狀態,美便在人的心中誕生了。

這篇「聯合報社論」很不尋常 / eaton

這篇「聯合報社論」很不尋常

這篇「笨蛋才跟著馬雲起鬨」竟然是聯合報的社論。很不尋常,極度不尋常。公開批評馬雲,批評他要幫台灣年輕創業朋友設立基金的意圖,批評台灣有些笨蛋還呼應他的說法;批評中共對於網路的集權管制,沒有那些管制,根本不會有馬雲的網路王國。 不過,也別傻了,聯合重工(經常斷章取義、移花接木……)不會一夕之間改變的,再看看囉。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966108-%E8%81%AF%E5%90%88%EF%BC%8F%E7%AC%A8%E8%9B%8B%E6%89%8D%E8%B7%9F%E8%91%97%E9%A6%AC%E9%9B%B2%E8%B5%B7%E9%AC%A8
…………………………………
中國大陸的網路大亨馬雲,在杭州G20峰會提出eWTP的構想,獲得峰會領袖通過,世貿組織(WTO)秘書長阿茲維多也在會後與馬雲碰面。這些其實都只是外交場面,離實質平台還很遙遠;WTO談判一談動輒十年,其間各國有些邊邊角角的意見,都難達共識。然而,這個消息經外電報導之後,台灣立即有人呼應,建議政府要重視、加入云云。 這個情況,就跟一年多前馬雲來台一樣,他發出豪語,要幫台灣年輕創業朋友設立基金。其意圖,明顯是要優先掌握台灣的創新創業成果,但竟然也有一群官員大表讚賞。

這令人非常感慨:台灣經濟表現差,昔日榮景不再,難道連冷靜分析思考的智慧都消逝了? 馬雲的建議,看似冠冕堂皇:全球貿易環境在改變,除了供應維修複雜的商品還有大貿易商在背後支持外,許多商品的貿易都已經是小客戶對小廠商直接網路下單,形成大量C2B(客戶對商家)的直接貿易。小規模C2B的貿易人數多,頻率高,包裹運送取代了貨櫃運輸,線上支付取代了商店給付;凡此,都是電子商務的特色。馬雲說,為了幫助這些大量的小規模貿易,不再受大國與大貿易商宰制,全球應制定共同的平台,促成電子商務的發達。 表面上看,馬雲之言是在促進電子商務;然而,他在商言商,背後當然有其利益考量,而且利益必然是主要考量。但客觀分析,馬雲的建議未免焦距錯亂。一方面,他看到了跨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目前平台的不足、多軌付款之不便等問題;這是相當正確的,其論點也突破了一般電子商務生意人的短視近利。但另一方面,他卻完全不談他發跡地中國大陸對網路的嚴厲管制,也對這類言論和思想控制措施對電子商務的侵害避而不談。這凸顯馬雲焦距失調,老眼昏花。就是這種「既近視又老花」的矛盾焦距,讓人看到他論述的扭曲。

現在對岸的管制實況是:所有要在中國大陸使用網路做生意的,包括阿里巴巴、淘寶購物網、微信等,都必須向中共當局俯首稱臣。這種臣服,包括配合政府的各種敏感字檢查、容忍所有的設定阻隔與長城路障、主管機關隨時可以封鎖網站、敏感書籍不准網購等等,讓民主世界瞠目結舌。這些威權體制下的網路管制,也是谷歌、臉書、亞馬遜等外國網路服務公司始終無法登陸營運的主因。 熟悉網路的人都知道,一旦谷歌同意中共當局的網路檢查,不但其私人企業的形象受損,可能連它自身的運算邏輯等商業機密都難以保存。也因為中共當局對國外網路業者的霸道管制,才能造就大陸一家家「友善」、「愛國」網路企業出線。簡言之,如果沒有中共的對外干預與對內護航,絕對沒有今天的馬雲與阿里巴巴。 馬雲也許久處鮑魚之肆,已經不知道他的國家對自由的侵害、對人權的壓抑、對網站的封鎖、對言論關鍵字的檢查阻擋、對所有以gmail網址下單的封鎖、對以臉書做網路行銷的隔絕。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些管制都是以國家安全之名,行集權管制之實。馬雲的網路王國,其實就是這種人類歷史上少見的思想管制下的產物,是集權國家力量護衛下的特權。這個特權王國離公平競爭差之遠矣,以致馬雲看待公平與市場,在焦距上產生嚴重的偏差。他做為不公平網路競爭的最大受益者,有什麼資格向別人呼籲設置「公平」的網路交易平台?如果這麼大的焦距矛盾說法還有人呼應,這不是笨蛋又能是什麼? 馬雲呼籲電子商務開放平台不是新聞,在資訊自由國家的人悶頭瞎呼應,那才是新聞。我們不反對與中國大陸做生意,但若全球電子商務的未來平台竟然要由集權國家主導推動並設定標準,那真是自由民主國家的墮落。

終於進了博班出國去?接下來我要做什麼

終於進了博班出國去?接下來我要做什麼──8個海外求學的誠心建議

鄭肇祺/讀者投書 2016/09/01 ,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05&nid=6909&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過去很多文章、講座向不少人傳授了申請北美研究所的攻略,但普遍沒有提及當申請者成功出國後,一個人要怎樣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標。

如果以取得博士學位為目標,我認為報考研究所及決定出國前後,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在四至八年之間完成學位。我看過不少人中途因故輟學,也有一些人在旅途上把自己的人生封閉起來。因此希望能在此分享一些經驗:我的經歷當屬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範圍,但在專業訓練中,這些經驗能通用於各個領域。

我出國的念頭在碩班就出現了,但真正準備、申請、成功申請到博班,然後起行,不過是一年左右的時間,出國的時間身心靈都未準備好。在五年多的博生生涯中(尚未完結),我繞了一些路,所以也很努力去找資源來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過程未能盡善盡美,但亦累積少許心得。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希望各博士生能維持其精神及社交健康,並發展出專業能力,應對攻讀博士學位的全方位挑戰。

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在北美學術體系內,如果學生能多一點去主動面對人群和自己,並利用下面提及的資源,博士生涯能順利一點,個人心理狀況也會健康一點,在做決定時也可以輕鬆些。

1. 英文能力
國際學生普遍存在英文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件事情與你在國內花了多少錢上補習班,讀了多少教材無關;因為英文不是母語,我們總有「我口講不出我心」的毛病。再加上,我們學過的生字、語句多半都是用來應付考試,在北美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基本功根本不夠用。為了解決問題,我在第一、二年常去大賣場,看它們的價錢牌,也閱讀家中定期收到的宣傳雜誌,這些包含每週特價食材、家居用品、汽車零件等十分實用的英文詞彙,圖文並茂;介紹樓盤單位的形容詞也非常實用。後來,我更發現在網上也有這些材料,在滑臉書後,花十分鐘看看沃爾瑪、亞馬遜,也不失為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

2. 社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請盡量和說英語的人走在一起。這不代表你要和講中文的新朋友絕交,但多一分鐘講英文,你的語文能力就高一點。北美學校大多數都定期舉辦活動,如講座、電影會、派對,甚至朋友們星期五下課去喝杯酒,請不要錯過,那怕你去了酒吧只點一杯果汁。這些社交場合是我們練習英語及社交能力的最佳時機,大家會講一些和研究無關的課題、笑話;我們也可順便訓練自己如何在一分鐘自我介紹,找個有趣的話題,甚至找到未來的工作機會。一石多鳥的機會,在學術界比比皆是,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前進一步,參與其中。

3. 寫作能力
學校的教學資源並不限於系上,我很多時間都在寫作中心(writing
centre)渡過,我會上他們的寫作課,找導師面對面交流,並逼自己講出想法,修正運用英文的準確度。博班大部份時間都在寫作,而且,閱讀我們計畫書、論文等文件的讀者包羅萬有,要讓他們在三十秒鐘內看完第一段並有興趣讀下去,能寫出精準而有趣段落的能力非常重要。圖書館及寫作中心的工作人員,正正是我們練習的好對象。更重要的是,外間專業修改文章的費用高昂,這些學校提供的服務,大多免費,能讓你省下一些金錢,實在划算。

請記得,無論你的英文和寫作技巧多好,一開始出國時自信總是會差一點點,犯的錯誤會多,應該找幾位能讓你獲得信心而又專業的朋友。這些寫作中心的人員和你沒任何利益關係,當然就是很合適的對象。

4. 教學能力
北美學校大多給予博士生助教機會,亦可能讓我們嘗試當講師;遇到機會時,請不要錯過。在進入課程後,就請先看看學校有沒有教學及學習中心(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re),裡面的課程可能是免費的,參加者是博士生或初上職場的教授,正好提供絕佳的機會給你訓練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和風格,尤其是教室文化在世界各地不盡相同,老師及學生的權利、義務及道德標準,也是我們該去學習的東西,這些課程正好讓我們短時間內提升教學能力及職業的敏感度。我個人也喜歡當助教時去上老師的課,吸收老師講課技巧,學習他們怎樣安排作業,吸引學生來聽課等,請不要等待到自己獨自教學的機會來臨時,才發現能力不足。

5. 組織能力
參加學生會、學會和其他專業服務,實在會花我們一點時間,不過過程中會得到很多。你會收獲一些朋友,了解就業市場動態,並修習得一些能轉移的工作技能(transferable講skills)。同時,你的未來僱主很可能不在本校,你在學生時代建立的專業及人際網絡,就是你日後找工作的社會資本了。我會建議你一年只做一件事,如辦一個會議,參與一個學生或專業期刊的徵稿工作,或成為學系學生會的代表。你的本業是研究,時間別被組織工作長期佔據。請記得這句話,因為我們有時候研究的意志會變得薄弱,那些組織在那時候就變得很吸引人。把承諾了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6. 管理寫作時間的能力
在北美,研究的流程是寫計劃書、申請經費、田野/研究、寫論文、出版,然後把履歷內容加強,繼續下一循環。有時不同的循環會重叠,但重點是你會寫東西,而且是每天寫、定期投出去。請別太相信自制能力,在國外我們會變得軟弱一點,在房間內,這一分鐘打開文件檔,下一分鐘可能就在看電影了。我有時會參加學校圖書館的閱boot camp,由第三方安排一個四小時的時間,每個人被鎖在一個教室,電腦網絡被關掉,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寫作。另一個建議是找幾位朋友組成寫作小組,定期交換文章初稿,並要求對方在某一個時間投稿。沒有投出稿子、申請,經費沒機會進你的口袋。

7. 和指導老師溝通的能力
指導老師是你這幾年的旅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人。他們受僱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指導學生:一般而言,這些老師也是有熱情理想的人,他們對你的研究計劃感到雀躍,也希望把你磨練成獨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你是在找尋自己的定位,老師就給你一點指引,也先保留了一點絕技在心裡,讓你能積極地探索新事物,建立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學術風格,在畢業後方能進行知識生產。指導的關係是一種契約,我們和老師對這一個學位有一定的承諾,在合適的環境下,我們共同走過這一趟旅程。但不要勉強自己,如果你發現和該位老師溝通不來,你有權更換指導老師。雖然學系上總會有些學術政治,但是真正要完成學位的人是自己,遇上問題就別浪費大家時間了。當然,找到合適的指導老師後,我會選擇信賴他/她,因為他/她就是最想看到你畢業的人。

8. 自我修復能力
你將會在這幾年面臨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危機。這是正常的,研究室內每個人都會經歷過,你不必隱藏這些問題,他們會是很好的傾訴對象;換言之,你也可以成為其他人的最佳聆聽者。別因為自己不是本地人,就覺得低人一等;愈想不開,你的精神健康愈差,畢業的時間愈往後延。另外,我建議定期找一個讓自己獨處的時間及地點,這小小的私人空間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咖啡廳,放下研究及學業,嘗試和自己對話。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壓力一到來,你可能會陷於情緒之中,埋怨自己「額外」花了時間做了沒生產力的事;可是,如果不定期修復那個一直存在的傷口,到論文口試之前,你可能就先選擇離開了。

結語:
如果你部署了很多年才如願出國,希望這篇文章能再給你一些善意的提醒,減輕未知的未來帶來的沉重壓力。

如果你偶然燃起出國的念頭,又幸運地準備要起行了,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在這趟旅程少繞一點路。

請記得,在你登上飛機出發到那未知的他鄉時,你就開始兌現承諾了。在預估的年期內,你有一個目標去完成。以上的建議,或許能讓你生活好過一點。但是,假如在旅途中有一件令你更雀躍的事情,能使你甘願放棄這個學位的話,請在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後,相信你的所思所想來作出決定。博士學位是榮譽,也是走向學術、產業的踏腳石,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培養以上面的各種能力,當能應用在你另一個旅途上。

《關於作者》鄭肇祺 加拿大卡加里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食物與睡眠

食物與睡眠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1693&fullpage=true

全台650萬人自覺睡眠問題,僅一百萬人求醫。晚上睡眠品質不好,除了生活習慣外,飲食方式也可能是肇禍者。哪些食物偷了你的睡眠?

1.豐盛油膩晚餐;2.含咖啡因飲料或食物;3.酒精;4.產氣食物(豆類、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球芽甘藍、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柚子和添加山梨糖醇(甜味劑)的飲料及甜點等;5.辛辣食物

吃什麼能幫助睡眠

1.含色胺酸的食物,是天然安眠藥,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減緩神經活動而引發睡意。色胺酸會藉著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飲食組合,及先吃碳水化合物、後吃蛋白質的進食順序,順利進入大腦中。想有一夜好眠,睡前不妨吃點碳水化合物,如蜂蜜全麥吐司或水果。

2.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維生素B2、B6、B12、葉酸及菸鹼酸,都被認為和幫助睡眠有關。維生素B12有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的功能。研究發現,讓慢性失眠患者服用維生素B12數天後,多數人的睡眠都獲改善(難以入眠及常在半夜醒來),一旦停止服用,失眠又回來了。

3.維生素B6可以幫助製造血清素,而且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為菸鹼酸。人體中如果缺乏菸鹼酸,常會焦慮、易怒,進一步讓人睡不好。菸鹼酸(維生素B3)常被用來改善憂鬱症引起的失眠。研究也指出,菸鹼酸能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症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維生素B群豐富的食物,包括酵母、全麥製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牛奶、肝臟、牛肉、豬肉、蛋類等。

4.富含鈣和鎂的食物。鈣質攝取不足不只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也可能讓你睡不好。國外的研究發現,鈣質攝取不足的人,容易出現肌肉痠痛及失眠的問題。鈣和另一種礦物質鎂併用,成為天然的放鬆劑和鎮定劑。人體內的鎂含量過低時,會失去抗壓能力。從香蕉及堅果類中可以攝取鎂,偶爾吃點巧克力也不錯,但不要過量了。

吃出好睡眠的飲食原則

1.咖啡一天不超過2杯,且避免在下午4點之後飲用。
2.每天飲酒不超過2杯,而且不要在上床前2小時內喝酒。
3.晚餐不要吃太多,建議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避免半夜太飢餓而醒來。
4.中午和晚上少吃會令人腹脹氣的產氣食物,並細嚼慢嚥,避免邊吃邊說話,吞入過多空氣。
5.晚餐少吃太鹹、太辛辣的食物。
6.不要過度節食或劇烈地改變飲食習慣。
7.睡前2小時吃點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點心助眠,例如1份水果加上全麥餅乾,熱量控制在200~300卡之間。
8.如果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你不管用,不妨試一試老祖母的偏方,喝杯溫牛奶。
9.平日飲食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鈣及鎂。如果要服用補充劑,請事先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
10.「晚餐及睡前少吃富含酪胺(tyramine)的食物,像熱狗、培根、巧克力及乳酪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張皇瑜說,因為酪胺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使大腦神經亢奮,令人活力十足,這下想睡也很難。

(*文章整理自康健雜誌32期)

心房顫動值得注意

心房顫動值得注意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估計,全台心房顫動每年新發人數約有2萬9000人,推估全台共有23萬人為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為什麼值得注意?心房顫動因心臟無法正常收縮,血液流得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塊進入腦部,就是腦中風;進入心臟,就形成心肌梗塞;也可能塞在腎臟、腸胃道和四肢,形成周邊動脈栓塞等疾病,造成組織壞死。

更令人擔心的是,心房顫動會提高5倍的腦中風發生率。估計每6名中風患者就有一人是因心房顫動引發的。國人中風死亡率約每十萬人有47.6人,每年會造成約1萬6000人日常生活失能,危害健康甚鉅。中風患者因需要長期復健,醫療花費是健保支出第5位。

為了提醒民眾自我檢測心臟健康,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出「心房顫動543,自我檢測最心安」的口號,民眾若發現自己符合其中多項症狀,就要到心臟科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心房顫動543,自我檢測最心安】

★5大好發族群: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
★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
★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

愛,有時需要等待

愛,有時需要等待

一位小朋友拿著兩個蘋果,媽媽問:「給媽媽一個好不好?」小朋友看著媽媽,把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親的內心有種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地嚼完后,對媽媽說:「這個最甜的,給媽媽。」愛,有時需要等待,因為愛心還在路上。

一封寶僑全球最高職位華人的離職信

一封寶僑全球最高職位華人的離職信: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你不顛覆自己,別人就顛覆你

按:熊青雲是 P&G 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副總裁,熊青雲已經離開工作了 23 年的寶潔,轉向加入中國電商公司京東市場部;接著,熊青雲親筆撰寫的離職信,回顧她這二十餘年的職涯體悟:

——在我們整天忙碌於內部事務的時候,別忘了抬頭看看天,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作這件事?
——當我們抬頭看天時,一定要保持一顆謙虛學習的心,虛懷若谷,求知若渴。
——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你不顛覆自己,別人就顛覆你。

以下為信件原文內容。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7/03/a-letter-from-pg-laura-xiong/
...................

各位親愛的朋友: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過去的 23 年裡,我在寶潔收到過無數封來自同事們的各式各樣的告別信,也用各式各樣的方式送別過很多重要的朋友,而今天,終於輪到我向大家告別。
23 年是一段不短的時光,佔據了我已走過的人生路中一半的時間。告別這樣的一份工作,我的心中,不是「不捨」二字可以涵蓋的,而寶潔對我人生的意義,又何止「工作」二字那麼簡單。

前段日子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到在寶潔工作感觸最深的事是什麼。這也是一次讓我可以「內觀」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外企連續工作了這麼多年,為什麼歷經歲月打磨後,我還能讓自己充滿激情地工作。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家有情懷的公司,不僅對市場、對消費者有情懷,更是對自己的員工有情懷。

這是在業內少有的「只在內部提拔人才」的公司,在公司的方方面面充滿了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每個人在這個大架構中,都同時是「老師」和「學生」,不斷的幫助別人成長,也不斷的被別人幫助成長。

外界常說在過去的 20 多年裡我「帶出」很多優秀的人才,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源於 20 多年間、特別是在我職場早期時,寶潔一批又一批的前輩給了我難以計數的培育和幫助,這些年,我不過是一個虔誠的傳承者,是把他們傳給我的知識、理念與情懷,再傳遞給後來的同事。

因此一代又一代的寶潔人擁有相似的價值觀和信念,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也有同樣的使命和願景,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也因此,在即將離開之際,用一點時間,寫下一點文字,當作給朋友們的叮囑和分享。

在我們低頭幹活時,別忘了抬頭看看天,永遠保持一顆謙虛和學習的心。大公司有完善的系統和充足的資源,這讓我們很容易被內部程序帶著走。每天忙於抓數據,寫匯報,獲取內部同意和支持。我想說,在我們整天忙碌於內部事務的時候,別忘了抬頭看看天,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作這件事?它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

外面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作這件事?我是不是應該請代理商、客戶或其他合作夥伴給我們一些關於市場和消費者趨勢的分享?除了快銷品行業,別的行業有沒有好的啟迪?回想過去,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內部討論、會議和決策上,而走出去獲得啟發可能還遠遠不夠。這不但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更關乎於要如何做選擇、如何決定事情的重要度排序。

另外,當我們抬頭看天時,一定要保持一顆謙虛學習的心,虛懷若谷,求知若渴,這對於像寶潔這樣處於行業領導地位的企業員工尤為重要。一顆謙虛和學習的心,不僅能讓我們站得更穩、還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消費者至上,化繁為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容易;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信息過量正在逐漸侵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的生意擁有越來越多的影響因素,我們的消費者在聆聽著越來越龐雜的聲音,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我們越來越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選擇一個最核心的維度,把主要的資源和精力集中投入到這個維度上,化繁為簡。而這個最核心的維度就是消費者至上。最簡單易懂的品牌定位,讓消費者過目不忘;最方便誘人的產品設計,不僅滿足消費者的功能需求,更超越他的使用體驗,令他愛不釋手;

簡潔清晰的產品線,讓消費者時刻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規格;以消費者為核心決定策略,制訂計劃,考核業績,而不是被複雜混亂的信息紛擾。其實,不只是工作,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化繁為簡,我們需要敢於對侵襲生活的龐雜元素說「不」。
培養並尊重內心的直覺。市場營銷本就是一門複雜的學科,它是數據與直覺、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麼多年,寶潔把我們培養成了數據導向、理性思維的職業經理人,加上今天人人張口必談大數據,更是讓大家對分析與利用數據比任何時候都更膜拜。

是的,在戰術層面上,數據非常有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精準的分析消費者,找到並影響他們的購買和使用,並且幫助品牌持續性地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投資回報率。但是,在戰略層面,一個卓越的市場人的直覺同樣可貴。因為他們的直覺能讓公司看到數據看不到的東西——那些深藏在消費者心裡的東西。

例如:品牌的定位(是應該聚焦在一個訴求還是更多), 品牌 / 產品的命名,一個品類到底需要多少個品牌才能獲取最大市場份額等等。對於這些戰略層面的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結合數據和直覺,將心比心,卓越的品牌需要打動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大腦,更是他的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打造 Lovemark Brand(摯愛之品牌)。

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你不顛覆自己,別人就顛覆你。寶潔歷來就是一個顛覆者,在將近 180 年的公司發展長河中,出現了無數次顛覆性創新。作為寶潔人,我們倍感驕傲。可是,那些顛覆性的創新都是在工業時代中產生的,而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向互聯網時代過渡,以「互聯網 +」為代表的創新驅動發展等頂層設計,都在以顛覆性的思維重塑整個經濟和社會結構。

和我同齡的職業經理人或創業者,大多是在工業時代的模式下接受教育並發展多年的,當我們面對今天越來越年輕化的消費者、特別是其中很多消費者是互聯網「原住民」時,我們必須先顛覆自己,才能和他們建立正真的連接,被他們「粉」。
互聯網時代,品牌的成功,不僅僅是知名度,更是品牌擁有多少粉絲,這些粉絲有多願意為品牌做無償的宣傳和推廣。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式。任何職業經理人在事業拼搏奮鬥時,都不免會相對缺乏照顧家人的時間。起初,我最擔心的是我的女兒,我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她。而當這成為一個必然狀況時,我選擇了將有限的時間花在伴隨她的心智成長上。

我希望她能有獨立的思維和自由的思想,富有同情心,同時充滿自信,並且願意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而這一切,在今天獲得了回報,她擁有清晰而堅定的「人生方向感」,這是我很驕傲的事。女兒長大了,我的父母卻漸漸老去。

我發現他們最在乎的不是我帶什麼禮物給他們,而是更喜歡我在他們做飯的時候給他們當下手,聊天的時候多給他們講講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也聽他們嘮叨一下自己的家常。這種看似最平常的陪伴,反而是最有質量的相處方式。時光飛逝中,我自己的年齡也在「不可抑制」的長大,或者說——變老。我得承認,我的精力,真的不如從前了。

幾年前,我開始堅持慢跑;去年,我又加入了公司的跑團,挑戰了幾次馬拉松,慢慢的,我覺得我的整個精神狀態都有所提升 …… 我和你分享這一切,是希望讓你知道,人要取得平衡,不在於每天花多長時間工作、又能餘下多長時間過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於你的選擇:在於選擇要什麼、選擇做什麼、選擇如何有質量的去做到,也在於你是否能尋求到內心的那份安寧與坦然。

這些,既是我對大家的叮囑和分享,也是我在心裡對自己的不斷提醒,是我歷經 23 年漫長卻又短暫的寶潔之路後,決定停下,轉身,然後重新出發的原因。
23 年,在寶潔最快樂的事,都是那些與愛有關的事:深愛我們的公司與品牌,深愛消費者,深愛支持我們的客戶與夥伴,深愛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和公益,以及一代又一代寶潔人之間永不間斷的彼此相愛相助。至於我自己,在有幸歷經這些愛之後,覺得人生滿滿。

23 年,千言萬語,唯有感謝。

就醬,大家保重,信息化讓世界變得更大,互聯網卻讓世界變得很小。後會有期!

愛你的,
熊青雲(Laura Xiong)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巴菲特成為鉅富的真正原因!

巴菲特成為鉅富的真正原因!除了愛錢外,還擁有這11大特質

撰文 謝明彧、吳升皓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2361

「喜愛金錢,並專注於贏得財富」,造就了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股神、是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不過,他愛錢,卻不貪婪市儈;他愛投資,卻很專注自制;他已經很有錢了,卻節儉、用功研究投資標的、熱愛工作依舊。

在財富之外,巴菲特更以謙和、幽默與正直的性格,贏得人們的喜愛與尊敬。

1. 熱愛賺錢
從童年開始,巴菲特就展現出對「賺錢」的天分和熱愛,10歲就展開打工事業:買來6罐包裝的可樂,拆開來賣賺取差價;撿拾回收高爾夫球,然後到球場兜售……。

到了15歲時,他已經靠送報賺進超過2000美元,並買了一塊40畝的農地出租給佃農。他在高中時的自我介紹詞是:「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華倫‧巴菲特,在中西部擁有一塊農地。」

2. 討厭「輸」的感覺
喜歡看著錢不斷增加的巴菲特,不愛輸錢,更不喜歡輸的感覺。他曾說過,一旦公開參與某件事,「就只想贏過別人」。甚至,某次和朋友6歲大的兒子下棋時,一看情勢不妙,便猛力追擊對方,直到贏了才罷手。

波克夏早期投資人之一威廉‧安格爾(William Angle)這樣描述,「華倫看起來很好相處,但是一虧損就會讓他火冒三丈,因為他喜歡贏。」這種對「勝利」的執著,讓巴菲特特別專心於研究風險評估,絕不做冒險的投資。

3. 消息越多,更要簡單專注
投資最常見的問題往往不是資訊不足,而是小道消息太多。巴菲特過濾雜訊的方法,就是專心。「不要去想市場在做什麼,只要想你知道的企業,專心在這家企業上。」他每次只選一種行業,培養相關專業知識,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唯有徹底了解一家公司的優缺點,才會做出買或不買的決定。

這也是巴菲特終生不願搬到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的原因。「在這裡可以思考,對市場的看法更透徹;你不會聽到許多傳言,只要做著專心看桌子前面的股票;你可以想很多事。」

4. 長期的用功和紀律
建立能力圈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用功和紀律。巴菲特每天早上8點半上班,下午5點半下班。一進辦公室,他會先打開電視,以靜音模式播放CNBC財經台,接著閱讀十數本各領域期刊和股票與債券通訊,廣泛涉獵市場情報。下午則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旗下事業送來的各種月報、周報、日報,掌握各種業績變化。有空時,再看數百家他有興趣、但尚未購買公司的財報,以備不時之需。

日積月累之下,巴菲特甚至比投資標的公司內部人員更了解其企業本身,分辨哪些好公司的價值可能被低估,哪些又只是一時炒作,精準掌握市場變化,因而總能買進中意的目標。

5. 自信堅持,謹守能力範圍
謹守能力圈範圍,「不買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是巴菲特堅定不移的原則。2000年科技股狂飆時,他便以無法評估這些公司為由,完全沒有進行相關投資,不但引發各界質疑,導致波克夏股價大跌,連知名金融雜誌《霸榮周刊》(Barron's)都以「華倫,你怎麼了?」(What's wrong, Warren?)做為封面故事,批判他過於保守,甚至已經過時。

但巴菲特對於這些雜音完全不予理會,等到科技泡沫破裂,大家才發現完全沒有遭受損失的巴菲特是多麼睿智與有勇氣。只投資自己所知道的,帶領巴菲特避開群眾的盲從,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判斷。(利用聰明的投資方法,一次做對投資的事!)

6. 畢生行為準則:誠信正直
「誠信正直」是巴菲特畢生的行為準則,他也以此做為公司經營和用人的最高準則。「雇用員工要看3種特質:正直、聰明與活力。如果沒有第一種特質,其他兩種將會害慘你。」

1991年,波克夏旗下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員,違法冒用客戶名字投標美國國債,釀成重大醜聞,引發外界嚴重質疑該公司誠信,瀕臨破產。巴菲特臨危授命接下董事長,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將各種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都上報給他,甚至為此留下自家電話。歷經10個月的整頓,巴菲特最終成功挽救了這家公司。

7. 儉樸無華的巴菲特
巴菲特什麼都買得起,生活卻很儉樸。40年來都穿同款白襯衫、辦公室40年不換,開的車很普通,住的也是幾十年前買的普通房子,連《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董事長夫人造訪巴菲特家,也忍不住打趣說:「你只住得起這樣的房子嗎?」裡面唯一的「豪華」家具,是幾台四、五十吋銀幕的大電視。
出門時,巴菲特自己開車、自己提行李。女兒蘇珊(Susan Buffett)如此形容父親,「金錢只是他勝利的成績,他很少花什麼錢,車子與衣服都是用到破舊才換新的。」

8. 出去的愛愈多,得到的愛愈多
從小開始,巴菲特便很渴望博得他人好感,但青少年時卻曾為此困擾不已,甚至為了引人注意而到處惡作劇。後來,他接觸到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Dale Carnegie)的著作《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書中第一頁的一句話「假如你想採集蜂蜜,就不要踢翻蜂窩」讓他深受感動,並努力實踐,逐漸讓自己成為可親的人。

「要得到愛,唯一的方法是討人喜歡。……你給出去的愛愈多,得到的愛愈多,」巴菲特將這個過程形容為雪球:「如果你裹在正確的雪球裡,它一定會滾下去。……我的意思不只是指錢滾錢,也是指你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和你所結交的朋友。……你必須讓雪花願意黏在你身上。……你必須是那團濕雪,你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生命就是這樣運作。」

9. 幽默風趣,樂天得無可救藥
與巴菲特共事過的人一致認為,他「樂天得無可救藥,對人總是表示支持的態度,從不發怒。」巴菲特不僅會用許多笑話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或道理,讓人一聽就能心領神會,更非常懂得開自己玩笑,讓尷尬的現場變成開懷的場合。
1993年有記者問到巴菲特希望後人如何追念他時說:「這個嘛!我希望牧師說:『我的天,他真老』。」

1996年股東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如果被卡車撞到,該怎麼辦?他回答:「我通常會說,我為卡車感到遺憾。」

10. 對夥伴忠誠
巴菲特非常重視夥伴關係,對於合作愉快的夥伴,不僅給予最大的信任與授權,也不會因為短期的業績變化而加以責難,更不會輕易背棄或離開他們。波克夏沒有退休年齡限制,所屬各公司執行長的平均服務年資為23年,不曾有人離職轉任,而且除了一人為空降主管外,其餘全是內部晉升。
「如果你的經營模式就是一再將你所喜歡、欽佩、覺得有趣的同事拋棄,只是為了追求更高一點的數字,那麼成為有錢人又有什麼意義?我們喜歡更多錢,但不會為了錢而放棄一切,」巴菲特說。

11. 惜福感恩
對於自己的成就,巴菲特向來歸因於社會體系給予他優厚的支持與回饋。「我的錢很多,代表我必須向社會做出許多回饋,」所以巴菲特不只會賺錢,也是非常慷慨的贈與者,除了為家人成立5個基金會,讓子女從事各自的慈善事業外,2006年更宣布將資產的85%(總值370億美元的股票)分20年捐給5家基金會,成為美國史上最鉅額的慈善捐款。

不停歇地追求成功的幻覺/eaton

不停歇地追求成功的幻覺/eaton

這篇文章是參考藝評家顏雪花的文章,我做了編輯,個人的想法是:人生錯過美好,就不再回頭,暮然回首想痛哭,卻發不出一點聲音,想懺悔,卻已遲暮!別以他人眼光為尺度,用心珍惜自己最想珍惜,想想托爾斯泰寫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1〕,不就是在講追求成功的幻覺?!    

認真樸實地生活,比追求成功重要,真與單純就好,志要高華,趣要淡薄,味要深遠,警醒不依附。了無牽絆、素面相見,才是人生的渴望。陷落在形式與面子,就會拘泥而失去自由,在乎他人的認同與看法,就會自縛於枷鎖。這種靈性邀約,年輕時往往聽不進去,或被誤解為缺乏野心,但我們從不質疑且照單全收,以致吞沒內在的聲音,付出龐大的代價。   

我們也許帶著藝術家的氣質及赤子之心,也許擁有敏銳的感受和無限的勇氣,也許聰明地內省自我,也許能體會儉樸與奉獻的價值、用心工作的樂趣,但忙碌的生活淹沒沈寂的吶喊,我們總希望選擇更多,活得更好,結果什麼事都想做,貪得無厭地追求新經驗,以為何其有幸,且以為能勝任愉快,但這些幻覺成為不停歇的旋轉木馬。

一昧追求完美卓越,將很難傾聽自己的心跳、韻律與脈動,或感受自身的情緒,或耐心跟家人相處,或包容速度、才識不如自己的人。當時光流逝,看著匆匆走過的身影,所有的感觸就像零碎的生活隨之靜止,這時才期盼回歸自我,尋找心理寧靜,但如此走走停停,面對的不見得是當初的自己。   

〔1〕托爾斯泰:《伊凡•伊列區之死》 http://blog.roodo.com/eatontung/archives/58677287.html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這篇文章挺長的,但值得一讀,裡面提到德國的小學教師。 德國出現很多哲學家,一個慣於凝視星空與心靈深處的民族,在70年前竟然是個殺人魔。經研究,希特勒的出現及其影響力有許多背景,當時社會被一小撮人掌控是主要原因。現在德國這麼成功,除了再次凝視星空與心靈深處檢討自己外,教育是個重要關鍵之一吧! 在那個教養氛圍成長的孩子,普遍具有敬天愛人的思想,講究誠信,不自私自利、貪小便宜,不搞利害團體;普遍擁有科學研究精神,對品質的要求水準高,不認同差不多先生,不支持低成本經營模式,不守規矩、惡性競爭的企業很快被淘汰;這樣的國家怎麼不會強呢?(eaton)
…………………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1237

負責的典範/eaton

負責的典範/eaton

1985年,具有350年歷史的牛津大學大禮堂出現安全問題。20根橫樑風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換。為保持大禮堂的歷史風貌,只能用橡木更換。當年要找到巨大橡樹不容易,每根也要花至少25萬美元。

負責校園園藝的人前來報告,禮堂的建築師早已考慮到未來會面臨的困境,在學校種植一大批橡樹,如今都超過需要的尺寸了。這個消息讓人肅然起敬!建築師的墓園早已荒蕪,但如此用心和遠見,使得他的職責還沒有結束。

有一位猶太人被打劫受重傷,躺在路邊。神職人員路過不聞不問,見死不救。有位撒馬利亞人路過,不顧族群歷史隔閡,動慈心照顧他,後來因要事離開,基於自己做的到,救人就救到底,還出錢將傷者送進旅店,請店方照顧。這個概念衍生歐美國家的《好撒馬利亞人法》(註)。

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負責,就能撐起有溫暖的社會與永續經營的國家。一個有責任的國家,孩子不會敗家,員工讓人放心,主管有擔當,政府懂得長遠規劃,總統知道帶領方向,公民勇於承擔,國家就能長治久安。歐美之所以強盛,主因在於思想、教育、文化。在短視及追求短利下,台灣很少人會去思考台灣百年後的路。我們要給下一代什麼?「用心和遠見的負責」應該少不了吧!

註:《好撒馬利亞人法》的目的在使見義勇為者做好事時,不用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遭到追究,從而鼓勵旁觀者對傷病患施以幫助 (路10:25-37) 。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林全是派來臥底的?/eaton

林全是派來臥底的?/eaton

最近不少人以林全在二次金改沒事,推論是藍營臥底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臥底的,但從那件事推論,顯然不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

首先,我說明一下背景。1991年,特許的金融業大量開放,後來過度競爭(及部分人謀不臧),發生壞帳危機,百年的彰銀淨值竟為負數。阿扁上任後,打掉1兆壞帳。接著,2004年10月,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宣布第二次金改,方向之一是鼓勵整併,以利台灣金融業在國際上競爭。

當時元大證券沒有金控,因此想合併復華金控。於是,每天從股票市場買進復華金股票,從每股10元,最高買到28元(或更高)。國民黨可能怕黨產被清算而急於脫手,也樂於賣到好價錢,於是眼睜睜看著被買。

2004年11月,總統府馬永成聯繫財政部長林全,表示元大馬家已經取得復華金控超過四分之一股權,超過國民黨,希望爭取公股支持進入董事會,林全即安排在財政部見面。

元大馬維辰在庭上證述,二億元送給吳淑珍是為「買一個心安,因為元大馬家被外界認為是深藍的大金主,我希望能夠拉近跟執政黨的關係」。中間人杜麗萍也表示,這筆錢只是表達支持的政治獻金。

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財政部長及公股都沒有支持合併案,甚且反對元大所提換股比例。合併期間,林全找了第三方顧問公司提出換股的參考比例,但不被元大接受。陳水扁曾指示馬永成,找林全和馬維辰至總統府協商,告知元大應尊重林全的做法。後來內閣總辭,呂桔誠接任財政部長後的歷次董事會,公股代表對元大提出的換股比例都投反對票。

所以,林全沒有支持合併案,當然沒事,但阿扁呢?他明明告知元大:應尊重林全的做法,後來法院不認為那是政治獻金,還使用實務上從沒用過的「實質影響力」學說,判定阿扁有罪。問題是,馬政府上任兩年後,金管會才同意元大與復華金合併,元大為存續公司,同時改名元大金控。請問,這是甚麼「實質影響力」?

孟懷縈:分享三個個人經歷

孟懷縈:分享個人三個經歷

2015年台大畢典請來1983年電機系畢業的孟懷縈致辭。她既是中研院院士、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更曾和當時史丹佛工學院院長,發明了WIFI的前身技術,創辦無線通訊Atheros公司,這家公司後來以30億美元被購併。

孟懷縈年僅27歲即獲聘任教史丹佛電機系,34歲拿到終身教職。她領先業界研發出第一顆全由CMOS製造的5GHz射頻晶片,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年僅46歲,為當年最年輕的院士。

對於即將踏出校園的學弟妹,孟懷縈分享三個個人經歷。第一,體驗人生、擴大胸懷,先從加強英文能力開始,了解全世界的知識;接著,她以自己哭著到美國留學最後成功的經歷,鼓勵大家要勇於離開舒適環境,接受挑戰,並培養思辨能力;最後,要平等待對所有的人。(eaton)

孟懷縈院士臺大畢業典禮致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CuN8ym7gs

年薪差別就在這9個工作習慣

隨然這些習慣不是提高薪資的充分條件,但依我的經驗,這些習慣都很好,能解釋薪資差異。
...............

年薪300萬年薪vs.55萬的工作者,差別就在這9個工作習慣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3116

虛假無情的人/顏雪花

這篇筆力萬鈞,掃到一半的人。我下個標題:虛假無情的人。不過,又想想,說不定幾乎掃到每個人(都是罪人)。另,是否:如果丈夫不因怠惰與愚昧而「珍」視妻子的品行。
………………
虛假無情的人/顏雪花(Catherine yen)

有一種人,他對自然的感情毫無所感,而且不為任何熱情所動,他像堅牢的岩石,對愛與憐憫毫不動心,對一切事物經常視而不見,他以犀利敏銳而務實的雙眼觀看一切,也繩墨測度一切,對過失謹記在心,不放過別人,也很少放過自己,因為他愛面子甚於一切。他認為只有自己有錢、健康,自己就是驕傲的君王,那是他最大的自由,也是認為自己在一切事物中唯一存在的理由。

他不需要朋友,也不是任何人的朋友。這種人身為公司的主管,他會命令人,也能聽人命令,而且為伙伴接受,也就是說能為大多數的人接受;他可以和顏悅色,給相關的人行九十度鞠躬禮,雙手熱烈地緊握對方,但這些都不涉及深藏在心靈內部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柔軟的部分。但,有哪一個女人會要這樣的丈夫?他看不到自己花園裡盛開的玫瑰,也看不見妻子剛剛新鋪的美麗床罩,妻子也不敢在他面前換衣服,冷漠的眼是北方的極光。

這種人也絕對懂得諂媚的好處,它是世人所謳歌雄辯的一部份,也代表一種醫學上的精神意義,因它是人際關係的香料與蜜糖,他用盡方法取悅外界,求取最大的成功,但對家人從不假顏色,家人的成功,對他而言是幸運與僥倖,外界的人從來無法理解這種神秘恐怖的精神要義,不合時宜地浸泡在帶著禮貌面具的謊言中。

我們也常看見在白頭偕老婚姻中的謊言,如果其中沒有順從、禮貌、戲謔、偽善、虛假來支撐,離婚事件將源源而生。如果丈夫不因怠惰與愚昧而珍視妻子的品行,或者妻子也縱容丈夫一再而再的的欺瞞,睜一眼閉一眼,或乾脆瞎了雙眼,許多海誓山盟將因此瓦解。

因為愚昧之故,所以妻為夫所愛,夫為妻所敬重,一家和樂,且關係牢不可破。也因為愚昧之故,長角或戴有顏色帽子的丈夫仍會吻著妻子,拭去她不貞的淚水,讓在愛情中驕傲的女人,繼續操縱似是而非的局面,而耽溺在自以為快樂的夢境裡,這種情操顯然比嫉妒或悲劇收場要強許多。

我們看世上愚蠢人類的愚行,有人為無聊的女人要死要活,越不為對方所愛,越發煽起熱情之火;有人不為娶妻,是娶嫁妝;逼妻子賣淫,為自己吸毒所需;有人在家人去世時,哀嘆的場面用錢雇人來扮演;有人貪得無厭,彷彿時日不多,把做工賺得的東西全倒入胃裡;有人舉債為生,卻認為自己是富豪;有人喜渡海嫖妓,出書大辣辣說他的妻子不能滿足他;也有人始終懷想自己的魅力,一把年紀仍暴露穿著,露出山羊味。

終於,我們看透愚昧的幸福與快樂,操縱人生的幸福是何其容易,有人終其生假想與情敵結婚的對方,仍日夜思念著自己,愚蠢的人的自慰常無可救藥地想像對方也會跟自己一樣的愚蠢,這種人習性像個水手,會把話說得很大,以填補大海的空虛。不過,這世界猶充滿希望,所有的媚俗與愚蠢在自己想像的希望中跳躍如熱鍋上滾燙的油,滋滋作響。

跨領域學習:數學

跨領域學習:數學

台灣人討論事情,常只有質性說明,普遍沒有數字概念,遑論解釋數字,自然容易陷入見樹不見林。因此,鼓勵大家多讀數學,是提升國力的方式。再者,若不想在單一研究領域鑽研,跨領域學習是一條不錯的出路。讀數學就是一個跨領域的例子。

很多人認為讀數學沒有出路,這些問題從學生在科系的選擇上就看的出來,他們寧願選擇電機系、物理系,也很少會以數學系為優先考量,因為這個社會給他們數學的價值,就只有在考試上。(註)

大學不必然是職訓所,學習目標除了主修課程外,應該培養:領導、合作、溝通、研究及終生學習(或自學)的能力,而後兩者的關鍵在於:擴張自己的境界。要擴張境界,就必須多多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而不是同質性高的學程。不專精無所謂,未來遇到問題,知道可能有哪些工具或方法解決即可。

我認為理想的跨領域學習,應以「企業功能」為準(終究去公司工作),區分幾個大模組,並容許學生跨2-3個模組。所謂「企業功能」包括:策略、設計、生產、行銷、研發、人資、財務、資訊等。(eaton)

註:讀數學很重要嗎?: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9/12/department-of-applied-mathematics-era-is-coming/

同場加映:讀數學沒前途?元智校長:數學系偉大時代來臨
http://udn.com/news/story/9/1953602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劉安婷:找個值得耕耘的地方,種下你的幸運

劉安婷:找個值得耕耘的地方,種下你的幸運

劉安婷:找個值得耕耘的地方,種下你的幸運

劉安婷今年在成大的畢典演說引起熱烈討論(20幾歲就值得討論)。她分享到,當你拿著那一紙畢業證書感覺沉重,正是因為這張紙上承載著多少孩子得不到的幸運,那份幸運,叫做「選擇權」。她用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用兩個故事提醒我們,當我們這麼幸運,我們拿這樣的幸運做什麼?

註:拿到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畢業的劉安婷,23歲辭去紐約管理顧問的工作,回到台灣創辦為台灣而教(TFT),希望能改善台灣偏鄉教育的困境。

全文:http://womany.net/read/article/10943

成大畢典演說:https://www.facebook.com/ncku.edu.tw/videos/1198257470208468/

同場加映:劉安婷T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38D7DCDtbk&feature=youtu.be

黃凱盈:用音樂做對世界有幫助的事

黃凱盈:用音樂做對世界有幫助的事

黃凱盈,畢業於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耶魯研究所,取得紐約州大石溪分校博士。小小年紀就認定一生都會跟鋼琴在一起。不適合台灣的教育體制,國中畢業獨自一人到英國讀書。黃凱盈說,自己一直有個迷思,唯有在舞台找到價值,一直到取得博士回到台灣,才找到音樂對自己的意義。 音樂是一種語言,它是無國界的,當音樂響起、從感官觸動到內心,溝通大門就此開啟。這是讓黃凱盈決定投入「TAIWAN88」的原因。

自2013年,「TAIWAN88」團隊在台灣舉辦超過50場校園音樂會。這個計畫源自《八十八世界巡迴》希望藉由音樂撫慰人心,並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目標放在發展中的國家,希望種下音樂種子,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人生。 黃凱盈希望藉由音樂會,帶給小孩不一樣的體驗,甚至爸媽會跟孩子一起去聽音樂會,這個時候音樂會發揮神奇的力量,凝聚一股向心力。台灣不少家長會把鋼琴當作一個競爭的工具,但音樂是一生的陪伴,踏入社會後,在忙碌工作中,至少還有一個調節情緒的管道。

黃凱盈認為,亞洲家長容易以孩子的成就為驕傲,因此孩子發生挫折,很可能抹殺信心。其實好奇心比競爭力更重要,即使有傲人的技巧,不見得能演奏出動人的音樂。快速變遷的時代,就算你唸的科系是最看好的領域,畢業後還會一樣嗎?最好的辦法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你的專業夠深,視野又廣,當「天賦、喜好、成就」三者相遇,這樣很有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

同場加映:黃凱盈 at TED:尋找音樂的路上,我光著腳回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LU_TRUCxY

 

我的立場:中國觀光客

我的立場:中國觀光客

我是公民,對公共事務發表立場。我的立場建立在正義價值、事實證據、邏輯(合理假設或前提、推論)及公眾目的之上,若立場偏離上開標準,就修正立場。

1.我個人很歡迎中國旅客來台灣,相信也有助於兩岸和平。然而,2015年中國旅客達418萬人次,佔了總旅客數將近40%,旅客集中度太高了,環境也難以負荷。所幸,中國旅客2016年8月份年減12萬,全部旅客總數年減3萬(-3.4%),自由行散客大幅增加,市場結構持續健康中,也使得國人能重回台灣重要景點。

2.不必對中國旅客縮減大驚小怪:104年中客來台達418萬餘人次,7天行程每人約5萬,帶來觀光外匯收入2千億元(註1),對台灣GDP貢獻只有0.32%(註2)。

3.優化觀光產業更為重要,提高價格與品質才是長期經營之道:中國團客多數在一條龍的商店消費,利益沒分到多數人;團客食宿交通導遊一天預算僅1500元台幣,利潤微薄,連帶品質低落,這不是長期經營之道。

註1:陸客團月底縮減1/3 衝擊觀光2千億收益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141 註2:對台灣GDP貢獻%=附加價值貢獻/台灣GDP15.5兆=0.32% 附加價值貢獻=2千億*附加價值50%*非一條龍比例50%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季羨林:德國人為比別人高出一頭的訣竅就在於「笨」

季羨林:德國人為比別人高出一頭的訣竅就在於「笨」

在德國寫論文,強調一個「新」字。論文題目不怕小,就怕不新。只有這樣,學術才能「日日新」,才能有進步。否則滿篇陳言,東抄西抄,盡是冷飯,雖洋洋數十甚至數百萬言,除了浪費紙張、浪費讀者的精力以外,還能有什麼效益呢?

論文需要從頭到尾認真核對,不但要核對從卡片上抄入論文的篇、章、字、句,而且要核對所有引用過的書籍、報刊和雜誌。要知道,在三年以內,我從大學圖書館,甚至從柏林的普魯士圖書館,借過大量的書籍和報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當時就感到十分煩膩。現在再在短期內,把這樣多的書籍重新借上一遍,心裏要多膩味就多膩味。然而老師的教導不能不遵行,只有硬着頭皮,耐住性子,一本一本地借,一本一本地查,把論文中引用的大量出處重新核對一遍,不讓它發生任何一點錯誤。

後來我發現,德國學者寫好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在讀校樣的時候,都是用這種辦法來一一仔細核對。一個研究室裏的人,往往都參加看校樣的工作。每人一份校樣,也可以協議分工。他們是以集體的力量,來保證不出錯誤。這個法子看起來極笨,然而除此以外,還能有聰明的辦法嗎?德國書中的錯誤之少,是舉世聞名的。有的極為複雜的書竟能一個錯誤都沒有,連標點符號都包括在裏面。讀過校樣的人都知道,能做到這一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德國人為什麼能做到呢?他們並非都是超人的天才,他們比別人高出一頭的訣竅就在於他們的「笨」。

http://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3471

健身 退休 與人生

健身 VS 不健身:完全兩種不同的人生!
http://www.cocomy.net/post/161615

退休要做甚麼?把所有的事交給年輕人?看看七老八十的奧地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59C_YKHf4

歐洲一百年前的畫和如今的實景對比

歐洲一百年前的畫和如今的實景對比

歐美強盛不是沒有原因的。愛物惜物,要做就做到能傳承數百年,而不是盡做一些放煙火的東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AzNTc4NQ%3D%3D&mid=200951684&idx=3&sn=892a3bb8d6bf98d8b312d2e65837101f&scene=5&srcid=1217yIdBnTgnRvwOr3GhpilR#rd

我的立場:年金改革

我的立場:年金改革

我是公民,對公共事務發表立場。我的立場建立在正義價值、事實證據、邏輯(合理假設、前提及推論)以及能達成目標目的等標準之上,若立場偏離標準,就修正立場。

1.政府負債(含潛藏)24兆,佔GDP比例與希臘出事前接近。目前政府資產與負債(含潛藏)兩者相當,但退休基金報酬持續低迷,負債還會增加,社會危機四伏。

2.年金危機的主因是20幾年來利率由12%大降至1%多,從而影響基金收益率,但政府毫無作為,主事者應為失職道歉。這不是事後諸葛,而是不知不覺,不理會社會長期呼籲,政治一直凌駕專業。

3.同意政府的年金處理原則:1.兼顧財務穩健與人民負擔能力,2.照顧弱勢經濟安全,3.避免對立,縮小職業別差異,4.過程民主,資訊透明公開。

4.依最新精算,若不調高費率,軍公教年金必須打3折,勞保必須打4折,才能取得50年財務平衡,故台灣應參考希臘接受歐盟紓困的決議:所得計算為一生平均(由此替代率56%);工作滿40年或是滿65歲才能領年金。因此改革必須到位,否則有違世代正義,然也應參考大法官針對18%爭議出具的717號解釋令的精神,改革要有一些緩衝。

5.參考先進國家做法,採用分層的基本年金及職業別年金設計。基本年金設計必須能維持基本尊嚴、鼓勵民眾儲蓄,並兼顧財務能力,建議最低金額為每月5千元。

6.軍公教與勞工請領條件應一致(同意軍職可特別考量),為避免加入職業工會投機及維持公平性,所得計算必須改為一生平均。

7.軍公教及勞工都應改革。就算財政沒有困難,替代率不合理仍需改革。勞保65歲才能領,平均領1萬多;公教人數少,潛藏負債跟勞保一樣多,若軍公教不改革,還能指望勞保做甚麼改革?

8.政府對公教在職生涯每月平均負擔5千5百元,相較勞保300元高出很多,問題是,軍公教與勞保同為國民。至於雇主負擔勞保的部分,已被視為薪資,因此影響薪資調整,應另當別論。除非雇主同意,提撥率由目前10%提高至最適的27%,否則軍公教不能提高提撥率,因為政府負擔的65%要舉債。另也反對年金切割,另組新年金,將舊的爛攤子丟給全民負擔。

9.政府沒有預算補貼提撥,年輕人不接受高提撥率,退休者也難接受年金被打3折,故年金必然破產。至此,處理年金的關鍵是:決定破產年限,這個共識定了,怎麼定「請領年齡、平均所得設算基準、所得替代率、年金上下限、提撥率」就容易多了。破產年限的最低道德標準為國民平均餘命40年,建議每5年算一次,破產年限提高就多發一點,反之則然。

10.軍公教人員可視需要,提高重要人員的在職薪資,而非拉高退休金。若文官體系盡皆庸才,官俸不足以養廉,不珍惜職務,最終劣幣驅逐良幣,國家難以長治久安。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李嘉誠:如果你還沒到40歲,不想窮

李嘉誠:如果你還沒到40歲,不想窮,請你花幾分鐘記下來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做人想成功,下面就是你必須要做到的:

1、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感情不能當飯吃,貧窮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電影裡的故事情節,那只是個供許多陌生人喧囂情感的場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現實的人才相信。

2、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兩年,五年,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70%的命運。

3、朋友請你吃飯,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請禮尚往來,否則你的名聲會越來越差。

4、好朋友裡面,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面玲瓏,到處是朋友,最後真心對你的,只有一個,相信我。

5、不要相信算卦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裡等什麼房子,車子,還不如睡一覺做個好夢。

6、不喜歡的人少接觸,但別在背後說壞話,說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謹記,禍從口出。

7、少玩遊戲,這不是韓國,你打不出房子車子還有資本。可以有愛好,但要把握尺度,鬥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晉級遊戲,也許你的級別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麼成功,反而會影響和佔據你成功的時間。

8、是人都有惰性,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後天可以改變這種惰性,因為有很多人正在改變。對於某種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別人做到了,我才想到。不要等別人已經賺到錢了,我才想去做。沒有人相信的是市場和機遇,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脹。

9、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夜深人靜,問問自己,將來的打算,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而不是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

10、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困難苦難,困在家裡就是難。

11、作為女人,不要倚老賣老,認為事業跟自己沒關係,以為自己就是洗衣服,做飯,看孩子,那就是大錯特錯。

12、做人,要做到:萬事孝為先,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諧美,幸福萬年長。但是這些不是拿來用嘴說說就能辦到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當今現實的社會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錢,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13、空閒時間不要經常上網做無聊的事和玩一些沒有意義的遊戲,讀點文學作品,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範,國際時事,法律常識。這能保證你在任何聚會都有談資。

14、寧可錯殺一千次來自各方面的資訊,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機會。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去買後悔藥。

15、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成功之後不用你說,其他人都會知道的。這就是資訊時代所帶來的效應。

16、頭髮,指甲,鬍子,打理好。社會是個排斥性的接受體,這個星球所需要的藝術家極其有限,請不要冒這個險,就算你留長頭髮比較好看,也要儘量給人乾淨的感覺。

17、不要以為你是個男人,就不需要保養。至少飲食方面不能太隨便,多吃番茄,海產品,韭菜,香蕉,都是對男性健康有益處的食物。你要是看不到價值,我可以告訴你。至少你能把看病節約下來的錢給你的女人多買幾個化妝品。

18、力求上進的人,不要總想著靠誰誰,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19、面對失敗,不要太計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起體膚,但要學會自責,找到原因,且改掉壞習慣。

20、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

畢卡索與一位工人的友情

畢卡索與一位工人的友情

畢卡索與一位工人建立了友情,畢卡索陸續送他2百多張畫,後來那位工人怎麼處理那些畫呢?看看畢卡索的作品,以及真摯友情的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HoUzUQMTw

人貴在大氣 / 趙建安

人貴在大氣 / 趙建安

人貴在大氣,要學會對自己說。並請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絕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有的而否定你。養好你的大氣,大氣不是性格,是一種人格魅力,相信自己,沒問題。大氣是一個人的氣質或氣度,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外觀表現,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對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大氣不是從小生來的,而是經歷生活慢慢培養出來的浩然之氣,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所持有態度的一種意識,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裝是裝不出來的。大氣是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生活態度平和,不急噪,不懈怠,不該出手的時候呆若木雞,該出手時讓人瞠目結舌。

大氣是總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問題,讓人感覺厚重,像一本好書,讓人蕩氣迴腸,不輕不浮,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不會感覺索然無味,一旦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受益非淺。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傑出投資人的五項共同特質

共同特質:選股專家、謙卑、誠實而正直、樂於助人、勤奮工作、快樂幽默
……………
傑出投資人的五項共同特質

作者:Itzar Juna | 2016 / 08 / 20

你是否曾經想過那些傑出的投資人有什麼共同的特質呢?為什麼人們這麼地喜愛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呢?

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他們都是具有天賦的選股專家。我想大家應該都會同意這一點。

但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們受到人們愛戴嗎?我並不認為像他們一樣富有而成功的傑出投資者就會受到人們的敬愛。那麼是什麼讓他們這麼地受人喜愛呢?
如果你研究過一些傑出的投資人,就可以知道他們都具有以下的這五個特質,我認為是這五個特質讓他們受到人們的愛戴的:

謙卑

謙虛是“知道你的能力所及範圍”—華倫・巴菲特。“我喜歡人們承認他們是完全的蠢蛋。我知道如果我承認我的錯誤,我就會表現得更好。這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技巧”—華倫・巴菲特。

誰能夠比巴菲特和蒙格更謙虛呢?

每個曾經讀過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信的人都同意,巴菲特總是先說出他所犯下的過錯再談論他的成功。能夠讓人檢視他的過錯或弱點並加以談論,表現出了一個人的涵養。

以下是波克夏2008年的致股東信:

在2008年我在投資當中犯下了一些愚蠢的錯誤。我至少犯下了一個以上的重大錯誤,也讓一些人受到了傷害。我待會會說得更詳細一些。此外,我也忽略了一些失誤,當我得到了新的資訊之後,讓我重新檢視了我的想法,並馬上行動。我獨自決定了在油價接近高點的時候買進了ConocoPhilips大量的股票。我並未預料到能源的價格接下來會有這麼大幅度的下跌。我仍然相信未來仍有機會回升,石油的價格會超過目前40至50美元的水位。但是我仍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使它的價格未來能夠上升,但是由於在錯誤的時間點買進,使得波克夏多花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除此之外,我也犯下了一些其他明顯的錯誤。雖然這些錯誤相對於前述的錯誤來說金額較低,但仍有一定的份量。在2008年,我花了2.44億美元買進了兩間我認為便宜的愛爾蘭銀行的股票。年底這些股票僅值27百萬美元,產生了89%的損失。至此之後,這兩檔股票仍再度下跌。網球界可能會說我所犯下的錯誤是“非受迫性的失誤(unforced error)”

彼得・林區(Peter Lynch)也會公開談論他的錯誤。

這段影片是彼得・林區談論他猜測底部的失誤。

2013年九月,我有榮幸能夠在Mohnish Pabrai的年度會議當中聽到他的演講。
在這場演講當中,Mohnish想要談論他在投資上所犯下的錯誤,但是他過去所犯過的錯誤並不是太多(當他使用確認清單之後,犯錯的機率已經降至百分之一以下了)。

因此他談論到了在2010年使用net-net投資法押注於日本,但是最後他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也從這次的事件當中學到了一課。

“了解你所不知道的,是智慧的開端”—查理・蒙格

要如何評論一個人是否謙虛呢?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點來判斷:
1.他是否能夠談論錯誤,也談論成功。
2.了解成功並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努力,此外他也會稱讚他人的成功。
3.相信運氣。
4.接受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誠實而正直

我們可以從所有的傑出投資家身上學到很多他們生活的態度。

像巴菲特就提倡富人應該要課更高的利,並自願付更多的稅來證明他的誠實。
以下巴菲特說過的話證明了他的正直:

“建立聲譽需要20年的時間,但要毀掉它則只需要五分鐘的時間。如果你想到這一點,你就會作出不一樣的事情來”。
“公司賠錢,我能夠諒解。但如果公司失去了信譽,我就會變得殘酷無情”。

樂於助人

“人類能夠作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幫助他人知道得更多”—查理・蒙格
“如果你有幸能夠成為全人類的前1%,那麼你應該要為其他99%的人類著想”—華倫・巴菲特
我們能夠從訪談、書籍或影片當中學習到這些傑出的投資人的知識以及智慧。巴菲特的年度股東信以及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的備忘錄都是一些很好的學習來源。這些傑出的投資人除了分享他們的知識之外,他們也捐款給很多的慈善機構。巴菲特捐了370億美元給蓋茨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

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在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上。

他們的任務是:
我們的四個部門和世界各地的夥伴一起合作,解決世界上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全球發展部門致力於幫助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們,讓他們遠離飢餓及貧窮。我們的全球健康部門致力於運用先進的科學和科技在開發中國家當中拯救生命。我們美國的分部則致力於增進美國高中和中學之後的教育,並資助華盛頓州的弱勢孩童以及家庭。我們的全球政策制定倡導部門則尋求建立策略性的合作關係並促進於有助於我們工作的政策。在我們的這四個部門當中,強調的是合作、創新、承擔風險以及最重要的—結果。
此外Mohnish Pabrai也有一個Dakshina Foundation。
他們的任務是:
Dakshana是梵文,它的意思是給予或得到禮物。Dakshana Foundation是一個成立不久的慈善基金會,專注於降低貧窮。教育是能夠戰勝貧窮的最有力而持久的武器。因此Dakshana聚焦於讓全世界經濟條件不佳、社會地位不高的孩童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我們一開始專注於提供印度偏遠地區的貧窮孩童準備入學考試IIT-JEE一至兩年的訓練。

彼得・林區
彼得・林區捐錢的管道主要有以下五種方式:以個人的名義捐贈、透過林區基金會(Lynch Foundation)、透過富達慈善基金會(Fidelity Charitable Gift Fund)或者是透過其他兩種公益信託。彼得・林區曾使用個人的名義捐贈了1千萬美元給他的母校波士頓大學(Boston College)。而林區基金會在2003年時有74百萬美元的資產,用於資助教育、宗教組織、歷史文化組織以及醫藥相關的研究。

這裡有彼得・林區過去談論慈善基金的相關演說。

而賽思・卡拉曼(Seth Klarman)和Jeremy Grantham也在波士頓作過許多慈善事業,以下是相關的文章。

勤奮地工作
“讓你在睡前比起床時聰明一點點”—查理・蒙格
勤奮地工作在任何領域都是必要的特質,投資領域也是如此。
所有傑出的投資者都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閱讀年報、雜誌以及書籍。
當巴菲特被問到如果變得更聰明時,他指著一大疊紙說“每天閱讀500頁,知識就會開始累積,就像複利一樣”。
成功沒有秘訣,勤奮是先決條件。

快樂而且幽默

另一個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有的共同特質是他們都十分地快樂而幽默。
當我在2009年第一次參加波克夏的股東大會時,我並不知道這會是一個這麼有趣的會議。我被查理・蒙格和華倫・巴菲特逗笑的時間和他們分享知識的時間一樣多。

我認為這方面最厲害的是蒙格。
以下是一些傑出投資人的幽默影片:
比爾・蓋茨
巴菲特和蒙格
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追隨這些傑出的投資人的腳步不僅能夠讓我們獲利,也能夠學到如何有意義地享受生活。這些想法能夠讓我們有著更美好的生活。(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人心詭詐/eaton

人心詭詐/eaton

中國歷史文化有優質一面,但恐怕權鬥陰謀的一面更多,想得出來的勾當都盡行施展。著名的語詞包括:斬草除根、借刀殺人、欲抑先揚、栽贓嫁禍、兔死狗烹、過橋拆橋、落井下石、教唆離間、陷害折曲。還有嗎?還多的很。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難道沒報應?應該是:今日未報,時機未到,不要開心得太早吧!
………………………..
想想:「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監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聖經•耶利米書第17章)

(refer to 鄭楚雄:人心可以壞到什麼地步?) http://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8482

台灣很多人處於失智狀態/eaton振東

台灣很多人處於失智狀態/eaton振東

我過去從不同角度發表對年金的看法,在媒體發表8篇,非正式至少寫了10篇。我的核心理念一直是:站在永續經營及雞蛋(弱勢及年輕世代)那一邊。文章點閱率從2千到7千不等,但顯然無助於改善台灣多數人處於失智的狀態。

甚麼「失智狀態」?我有很多至親是退休教師,所以常在line收到反改革文章。每次讀到那些顛倒是非又沒邏輯的內容,都起雞皮疙瘩,質疑教師的知識水平怎麼那麼低?甚至懷疑有匪諜參與。就算有點良心的,表示每月減1萬可以接受,問題是,那也是無知。

怎麼說呢?銓敘部長周弘憲最近表示(註),為維持不破產及未來50年財務平衡,提撥率必須從12%提高至3倍多(勞保要從10%調高到27%)。換言之,若不提高提撥率,公教年金要打3折,勞保要打4折;公教每月約領1.5-1.8萬元,勞保約領5-8千元。問題是,年輕人願意提高提撥率嗎?政府有預算補貼提撥率嗎?答案都是否定的。

有這麼慘嗎?很抱歉,利息從12%,大降至1%多,退休基金已生不出「錢子」了。更糟的是,現在政府含潛藏負債在內,負債22兆,就算不計入每年需舉債2千億才能彌補赤字,光是要負擔潛藏負債的利息,國家根本難以運作。

好消息是,台灣就算打3折至4折,所得替代率還是比希臘好一些(所得計算為一生平均)。希臘接受歐盟紓困的決議:所得計算改為一生平均;工作滿40年或是年齡65歲才能領年金;所得替代率降到56%。

註:曾薏蘋,銓敘部:退撫基金不破產 軍公教提撥須×3倍,工商時報,2016年9月03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903000070-260202

聰明人為什麼不見得擅長策略?

聰明人為什麼不見得擅長策略?
Why Smart People Struggle with Strategy

https://www.hbrtaiwan.com/blog_content_489.html

大家通常都認為,擬定策略的工作,應該由聰明絕頂且學業成績優異的人來負責。不過,只因為這些人對策略很感興趣,並不表示他們一定很擅長制定策略。

聰明人的問題在於,他們習慣尋找「唯一」正確的答案;可惜在策略方面,你可找不到單一的正確答案。策略所需要的是,對於不確定的未來做出選擇。即使你耗盡全力,也不可能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因為根本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其實就算是在事後來看,也不可能判定某個人的策略選擇是否「正確」,因為我們無法把已選擇的做法與未中選的所有做法,放在一起做比較,判斷它們的相對品質。在策略上,並沒有雙盲實驗(double-blind experiment)。

想要成為優秀的策略人員,我們就不能要求一定要找到正確答案,也不能期望因為找到正確答案而獲得讚賞。最優秀的策略人員不會因為不確定性和模稜兩可的情況,就卻步不前;他們擁有足夠的創意,能夠想像出實際上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各種可能性,並且願意嘗試探取行動,也清楚知道隨著事情的發展,會需要修改甚或完全改變原來的行動方案。

這類人的根本特點在於擁有彈性、想像力和復原力。不過,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些特質跟純粹的智慧之間有何關連。已故的組織學習專家克里斯‧阿奇利斯(Chris Argyris)為《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所寫的經典文章〈教聰明人學習〉(Teaching Smart People How to Learn),便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阿奇利斯研究了策略管理顧問之後,發現聰明人通常都比較脆弱。他們需要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而且其他人必須認可他們是對的。這兩個條件若有任何一個不存在,或兩個都不存在,聰明人就會變得防衛心更強,而且很難化解這種防衛心。

這並非表示聰明人應該被排除在策略以外。不過,這的確意謂著,策略不應該如同在策略顧問公司裡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一樣,變成了專屬於高智商分析高手的單一文化(monoculture)。多元的思想和態度,有助於規畫出傑出的策略。它不僅需要有成功經驗的人,也需要有過失敗經驗的人。它需要擁有豐富想像力的人,也需要從過往經驗裡培養復原力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每個人彼此尊重各自擁有的不同特質,可是對於眾所皆知最聰明的人來說,這一點通常都是最難做到的。(蘇偉信譯)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徐重仁:稻盛和夫的前瞻性經營理念

徐重仁:稻盛和夫的前瞻性經營理念

一、行動第一:一絲不苟的實踐功夫,按部就班確切執行,勇於突破問題點,才能掌握全局。

二、設定結果再行事:做每件事情前,應先蒐集充分的資訊,根據既有經驗先做判斷,掌握勝算再去執行,不要輕率地姑且一試。

三、把應優先處理的工作放在首位:每個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天天都有無數的新事件發生,要正常運作,就要懂得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這樣才不會常覺得措手不及、壓力很大。

四、採取雙贏互利策略:要實施的策略需要以利害關係人與自己都有利的立場出發,比如直營店要開始推廣加盟,就要講求公平合理,提出雙贏的方案,才能讓事業做得長久。同樣的,經營者與員工或廠商合作,都應朝這方向思考。

五、先了解別人的想法:溝通時不要急於陳述自己的論點,不妨靜下來虛心聆聽對方的想法,在清楚接收全面訊息後,再做判斷。

六、講求相乘效果:我很強調經營事業要力量整合。尤其稍具規模的企業,各單位分層負責,如何使力量充分結合,產生綜效,是成長中企業的當務之急。

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時時自我進修,增進本身實力。
在「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中,企業是相互信任的夥伴式共同體,唯有員工做事充滿熱忱,處事公平公正合理,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不論身處哪個職位的工作人,都應多朝這個方向思考,以公司的pioneer(先驅者)自許,隨著企業成長不斷求新求變、用心開創,努力使自己的園地開花結果。

張曼娟:照顧老去的父母,才能理解人生

張曼娟:照顧老去的父母,才能理解人生

從照顧父母的經驗發現,很多長輩活得不開心,不見得是兒女不孝,而是他們覺得身體機能大量流失,無法重拾年輕時的體況與活力,因此陪伴長輩、與他們聊天,促進他們的身心運轉,降低失能退化的風險,是相當必要的。但照顧者不要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仍要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才有餘裕與正能量照顧被照顧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OpEfyocb8

長輩常頭暈?分辨眩暈與頭暈

長輩常頭暈?分辨眩暈與頭暈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345&fullpage=true

長輩一天到晚抱怨頭暈,會是中風前兆嗎?

70歲的陳伯伯已頭暈近十年了,平常他總是一陣一陣的暈,每次不超過半分鐘,他也不以為意,某次暈了一整天,加上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嚇得家人趕緊帶他到醫院掛急診,擔心他是不是中風了。到院後,醫生為陳伯伯做了電腦斷層掃描腦部,確定腦幹阻塞出血,趕緊打了血栓溶血劑,才救回陳伯伯一命。

眩暈是長輩常見的症狀,特別是起床或姿勢移動、改變時,更加明顯。

台北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錦國醫師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門診主訴症狀中,除了耳鳴、聽力不好之外,頭暈佔第三名;75歲以上老年人中,頭暈則是最常見的門診主訴,且常合併憂鬱症狀。

「出現眩暈症狀後,不好行動,很多長輩以為自己老了、沒用了,其實眩暈是可以改善的,」陳錦國指出,如果長輩因此不敢出門、不敢搭乘交通工具,久而久之孤立在社交圈之外,就會走向憂鬱之路。

他建議,有慢性眩暈症狀的長輩不要害怕就醫,醫病共同區辨出可能原因後,對症下藥,減輕眩暈這個惱人的問題。子女也要在老人家抱怨眩暈時,多體諒他們的感受,安撫、鼓勵、支持他們就醫、復健,不要放棄治療。

先分辨眩暈與頭暈

一般長輩抱怨眩暈時,要先協助他們說出自己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的暈,或是「頭重重」、「昏昏沉沉」的暈。

臨床上的眩暈指的是第一種,也就是處於靜止狀態下,卻感覺身體搖晃、周遭景物旋轉的現象,表示平衡功能出了問題,「嚴重的眩暈根本無法走路,眼睛甚至無法睜開,」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指出。

平衡功能靠視覺、本體感覺和內耳前庭三個系統維持。這三個系統彼此支援,就像桌子三隻腳,「如果其中一隻腳變得比較差就會開始晃,暈的機會就會提高,」陳錦國說。

因為長輩前庭功能退化,本體感覺不好,加上視力衰退,可能有白內障、青光眼,還有全身性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更容易誘發眩暈症狀,因此,才會有眩暈是老年病的說法。

眩暈三大原因

第一類是中樞神經性疾病,包括椎基底動脈阻塞、腦幹出血或梗塞、長腫瘤等。其中,椎基底動脈阻塞佔眩暈的五~六成。

人體供給腦部血液的動脈系統有兩個,頸動脈負責供應大腦血液,椎基底動脈則負責供應小腦與腦幹血液。椎基底動脈阻塞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共病,需控制血脂。

第二類是周邊神經性疾病,佔了所有眩暈症的三~四成,周邊神經疾病指主管身體平衡的前庭半規管神經因老化或不明原因出現毛細胞減少、組織鈣化的情形,影響身體接收環境變化傳入的訊號,造成不對稱的眩暈。其中,常見因頭部位置變動,包括轉動、仰高、俯低等動作而產生的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也就是俗稱的耳石症(或動暈症)。

耳石症佔周邊神經疾病眩暈(耳性眩暈)的半數以上,通常因為退化、感染發炎或頭部撞擊造成,導致內耳中的耳石脫落沈積在半規管中,刺激其他神經訊號導致眩暈。

耳石症一般來得很快,約眩暈15~20秒,姿勢改變或保持不動,一會就好了,不過長輩要特別注意跌倒,爬高或開車時都要特別小心。門診中通常由醫生施行耳石復位術,或在家做前庭復健運動,可以改善。

另外不明原因的梅尼爾氏症,因為內耳淋巴水腫造成,有四大症狀,包括:天旋地轉、耳鳴、耳悶脹,合併聽力問題。此種眩暈症狀會斷斷續續出現,頻率可能愈來愈密集。

陳錦國指出,梅尼爾氏症在周邊神經(耳部)眩暈中佔的比例不高,要確定診斷必須兩次聽力下降又恢復,一般治療使用內耳循環劑、利尿劑、神經賦活劑等。

第三類則是全身性的代謝類疾病,像是三高、貧血、腎臟病、甲狀腺疾病、代謝疾病、頸椎退化等全身疾病也會導致眩暈。

林冠宏指出,長輩多重用藥的問題也可能造成眩暈,例如:鎮靜劑、腸胃藥、血壓藥等,一般會請長輩回去請教開藥醫生,藥物可以盡量減量。

長輩出現眩暈時,最令人擔心的是會不會中風?像是陳伯伯合併劇烈頭痛、視力模糊的急性眩暈就可能是腦中風。其實,很多長輩都有慢性眩暈的症狀,不過一旦病情出現新的變化,就應該立刻就醫。

門診中,通常會優先以問診、症狀診斷排除中樞性神經疾病的眩暈,才做其他檢查。林冠宏指出,最重要的指標是是否合併其他失能狀況,例如:話講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意識不清、癲癇、頭痛或頸椎痛等症狀。

中樞性神經疾病的眩暈,相較內耳平衡的暈,不是天旋地轉的暈,但時間較長。當眩暈合併其他失能,要懷疑可能是中風,必須立刻就醫,搶在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可以搶救超過八成的缺血性腦中風。

急性期服用止暈藥物 慢性期靠復健

眩暈診斷大多還是依靠病史詢問,因此,最好記得自己暈的時間有多長,頻率多久一次,與頭部位置改變有沒有關係,有沒有合併其他噁心、嘔吐、恐慌、害怕的感受,都可以協助醫生判斷。

為人子女最好準備好長輩的用藥史、全身性疾病史、有無開刀或外傷撞擊史。也建議帶著老人家最近吃的藥袋,讓醫生了解長輩最近身體狀況。

林冠宏也提醒,酒類和止暈藥(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抗癲癇藥物)會影響眩暈症狀診斷,就診時要告知醫生。

如果沒有腦中風等中樞性神經疾病,病情較為和緩,會進一步做一些檢查,如抽血檢查,看看糖尿病、肝臟、腎臟、電解質等數值;聽力、平衡檢查;電腦斷層掃瞄、頸部神經脈動檢查等。

一般慢性的眩暈症多屬於良性,可以在急性期吃些止暈藥,但最好不要長期服用,因為止暈藥大多有鎮靜劑、前庭抑制劑的成分,副作用是頭昏想睡,這樣一來,本來眩暈的症狀可能變成頭昏的症狀。

醫生建議急性期吃藥3~7天,慢性期在家做復健運動,保持生活規律,心情愉快。還要注意控制慢性疾病,避免血壓、血糖過高,平時定時定量喝水,缺水將導致耳石症,規律運動也可改善,對長輩來說,散步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年金會不會債留子孫? /eaton

這是我最近的投稿,提到關於年金議題的 3 件事:

1.年金問題會不會債留子孫?從政府的資產與負債(含潛藏)數字,兩者是相當,但也沒有留甚麼給子孫。

2.從銓敘部最近公佈的精算費率,若保險費率不調高3倍,年金必須打3折,才能取得50年財務平衡;問題是,年輕人怎能接受那麼高的費率,政府也沒預算補貼提撥率,退休者哪願意3折,所以年金必然破產。

3.處理年金破產的最關鍵共識是,決定破產年限,這代表整體社會的價值選擇,這個共識定了,該怎麼定「請領年齡、平均所得設算基準、所得替代率、年金上下限、提撥率」就容易多了。我建議破產年限設為國民平均餘命40年,美5年算一次,年限提高就多發一點,反之則然。

本文投稿想想論壇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729
…………………
從年金會不會債留子孫,談年金問題最關鍵的共識 外界討論年金問題時,有一個爭點是,年金問題會不會債留子孫?軍公教代表認為不會,外界輿論認為潛藏負債那麼多,當然會。會不會總要有個參考數,不然吵來吵去,沒有交集,雖然這只是審視年金問題的其中一個角度。 我們可以從資產與負債做比較,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對資產做個定義:
  1.資產只能計算政府部門,因為其他部門本質上屬於私人資產,並非公共財;
2.資產不能含折舊攤銷,要用淨資產;
3.資產不應含土地價值,因為土地早存在台灣,並非這一代人的貢獻。 接著,對負債做個定義。她應包括:中央及地方負債(限一年以上非自償性負債),以及各年金的潛藏負債。 依照上開定義,參考行政院主計處的國富調查報告(註1)、中央及地方負債(註2)、以及各年金潛藏負債(註3),茲將攸關的資產負債價值陳述如下: 政府資產:49兆元(淨資產) 政府土地:20兆 政府資產:29兆(不含土地) 中央地方負債:6兆 年金潛藏負債:18兆 全部負債合計:24兆 經由上開分析,政府淨資產為29兆,大於負債合計24兆,因此並沒有債留子孫。

但是,不能講太大聲,現在兩者接近,負債還會一瞑大一寸,也沒有留甚麼給子孫。 考試院銓敘部長周弘憲表示,(註4)根據最新精算結果,為維持不破產及未來50年財務平衡,提撥率要大幅提升,從目前12%提升三倍多,未來公務員提撥率36%、教育人員41%、軍職人員38%。至於勞保費率,就算按進度提高至13%,提撥率也要到27%才能平衡預算。可想而知,基於政府預算或國民意願,欲提高提撥率或是足額調降年金給付,都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年金破產是必然的。
 
然而,決定在哪個時間點破產,是全體國民的價值選擇,也是國民是否團結的表徵。筆者曾為文「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註5)建議破產年限設為所有國民的平均餘命(40年),這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因為尚未出生的國民還不能表示意見。然後每5年設算一次,若破產年限提高,未來5年增加給付,反之則然。
 
筆者認為,討論年金問題的最重要關鍵是建立破產年限的共識,接著決定「請領年齡、平均所得設算基準、所得替代率、年金上下限、提撥率」就容易多了,各年金的條件差異也會縮小,也可以達到各年金分別調整的效果。筆者估計,若不提高提撥率,依照筆者的破產年限建議,結果應該接近希臘接受歐盟紓困的決議:所得計算從最後一年,改為一生平均;工作滿40年或是年齡65歲才能領年金;所得替代率從116%降到56%。

1:國富統計電子書,行政院主計處,103年度。 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104&CtUnit=394&BaseDSD=7&mp=1

2:我國財政金融概況,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5527日。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02CAA5A0C70DDD33&sms=C228331DE13FB75E&s=E79B67FFE7ACD364


3:黃邦平、林曉雲,潛藏負債逾18兆,自由時報,2016313日。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67938

4:曾薏蘋,銓敘部:退撫基金不破產 軍公教提撥須×3倍,工商時報,2016903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903000070-260202
 
5:童振東,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想想論壇,20151030日。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66

《台北城小旅行》/eaton

《台北城小旅行》/eaton

 

我週六參加兩小時的北門舊城區街遊。導覽專業熱忱,雖有改善空間,但還是值回票價。未來機場捷運線通車後,舊城區將成為國家大門,怎能不興奮呢?還有,因此有幸認識一位氣質雋永的年輕作家,她還是會計系學生呢!(寫作的孩子不會變壞?)聽她說,有些地景路線很熱門,像是總督官邸前身的台北賓館,要排一陣子才排得上。

 

下一次打算參加大稻埕路線。那是總瀰漫陣陣茶香,台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區。一幢幢老房子在細心修復改造下,變成創意設計小店、或是時髦咖啡館,而傳統商行引進新元素,在新舊融合、妥協與交戰間,也找到了引人入勝的平衡點。

 

公視戲劇《紫色大稻埕》裡,有著華麗熱情,也有靜謐淚光;有青春不羈,也有世故退守。透過那張密織的戲劇篩網,我們可以品茗人情史事、往日美好曾經,但有專業導覽的小旅行,相信可以抓住更多新舊交替的浮雲、滄桑與喜悅!

 

《台北城小旅行》: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166

 

《台北賓館導覽》: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146

蘋果之神

蘋果之神

木村被譽為「蘋果之神」,他的蘋果傳奇故事激勵了很多人(家有庭園或種植農作物的人也可以得到啟示)。一個想自殺的年輕人看到木村故事後,打電話給木村傾訴人生的苦悶。木村對他說了一句:「既然想死,那就在死前當一次傻瓜吧!為了一件事瘋狂,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答案的!」

蘋果之神原文:https://read01.com/3agR7m.html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2016移民工文學獎:從監獄裡來的懺悔書

2016移民工文學獎:從監獄裡來的懺悔書

一個被台灣法院判無期徒刑的移工寫下懺悔書,被允許參加移民工文學獎,然後得獎被刊登出來。從這個角度,台灣還是進步的。

2008年,陶小媚,一名從越南嫁來臺灣的20歲姑娘,刻意製造火警以求退婚,卻在無心之下斷送兩條無辜生命。目前服無期徒刑的陶小媚,用平實語言,勇敢地把傷口呈現在你我眼前。

四年的監獄生活,帶來了心境上的絕大轉變:曾經害怕逃避的她,如今已能面對自己的過錯。現在,她只想把握珍貴的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因為,往後的路還是要走下去。」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719?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5招提升睡眠品質,給你一夜好眠

5招提升睡眠品質,給你一夜好眠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32009

1.睡前兩小時改以間接照明:
只要房間變暗,人體就會開始分泌能幫助入睡的退黑激素。睡前改以間接照明,讓室內變暗,自然就會產生睡意。

2.晚餐在睡前3小時結束:
消化器官若在睡眠時持續運作,會妨礙人體進入深層睡眠,因此晚餐最晚應該在睡前3小時吃完。但如果空腹睡不著的話,不用強忍飢餓,只要吃點起司、水果即可。雖然睡前喝杯酒可以幫助入睡,但其實會減少深層睡眠,增加讓人醒來跑廁所的淺層睡眠。含有咖啡因,會醒腦的食物,如咖啡和巧克力也要避免在睡前食用。

3.伸展運動:
身體僵硬是妨礙睡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躺在床上伸展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就能讓身體深部體溫下降,快速入睡。深部體溫指的是,入睡前身體會發熱,讓身體散熱有助入眠。伸展可以達到輕微發熱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激烈運動反而會讓體溫升高,不容易入睡,跑步等有氧運動應在黃昏進行。

4.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是睡眠的大敵:
一直玩電腦、手機接受資訊,會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此外,明亮的螢幕也會刺激交感神經,消除睡意。最好睡前兩小時就切掉電源。下班回家後可改用聽音樂、讀書的方式讓大腦準備休息。

5.周末補眠不超過兩小時:
周末睡太多反而會打亂睡眠韻律,等到周一要上班的時候更痛苦。補眠不是一昧增加睡眠時間,應該是講究睡眠品質。良好的深層睡眠才能將自己從白天的渾渾噩噩中解放出來。
(本文取材自《THE 21》5月號,PHP研究所出版)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走好自己選擇的路,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走好自己選擇的路,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人有一種天生的惰性,總想著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彎路,獲得最大的收益。有些事情,別人可以替你做,但無法替你感受,缺少了這一段心路歷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裡依然是一片荒蕪。

成功的快樂,收穫的滿足,不在奮鬥的終點,而在拼搏的過程,該你走的路,要自己去走,別人無法替代。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曾計較付出的回報,到最後才懂得,一切得到終將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走好選擇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月光小夜曲 VS 莎韻之鐘


中秋節看不到月亮,就聽 蔡琴的「月光小夜曲」。月亮在我窗前蕩漾,透進了愛的光芒, 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猜不透你心腸,好像今晚月亮一樣……
外界稱,這首歌的 詞曲是由周藍萍所作,其實曲調來自古賀政男作曲的「莎韻之鐘」,他是日本的國民作曲家,從古典音樂到演歌,據說有5千首之多。



莎韻之鐘源自於1938年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一名17歲少女泰雅族少女沙韻,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台灣總督為褒揚,贈予當地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在1943年演成電影,由李香蘭(山口淑子)當女主角。她是出生於中國遼寧的日本人,受過西洋聲樂教育,是當時知名歌手及演員,後來擔任日本參議院參議員。
這首被台灣改編為月光小夜曲(蔡琴唱的最好),當然聽不到莎韻的影子。因為國民黨政府過去反日,原莎韻之鐘和碑被毀,1990年代之後,事蹟才再被流傳。2007年,臺北教育大學於南澳舉辦「臺灣的歷史記憶-莎韻之鐘殖民地文化的國際學術會議」,臺、日、中、韓學者及見證人應邀參加。2011810日,業餘登山家、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因為尋找莎韻之路,失足身故於南澳束穗山中,令人不勝唏噓。 (eaton)
蔡琴:月光小夜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pcJidO4l0


映画サヨンの鐘 1943 李香蘭「莎韻之鐘」電影:74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Nc4kayzBQ

猶太人用智慧創造財富

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不輕忽小事小物,具高瞻遠矚的能耐,是要培養鍛鍊的,有人見一知三,見事即悟其可能失誤處。謙卑受教、判斷力、勇氣膽識、實踐力與毅力、找對人合作,成功不外乎這些。
....................  
猶太人用智慧創造財富

1946年,猶太人MacCall父子來到美國,在休斯頓做銅器生意。某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但猶太人應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去世了,兒子獨自經營。他做過銅鼓。瑞士錶簧片、奧運會獎牌。然而,使他揚名的是紐約的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的廢料對外招標,但沒人應標。正在旅行的他飛往紐約,看過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就簽字。 紐約許多公司暗自發笑,因為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起訴。不久,MacCall組織工人對廢料分類;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水泥塊和木頭做底座;廢鉛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這堆廢料變成350萬美元。  

猶太家庭的母親通常要求孩子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房子被燒了,你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孩子們自然想到錢。母親們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顏色、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張一鳴:我遇到的優秀年輕人的5個特質

張一鳴:我遇到的優秀年輕人的5個特質

各位都非常年輕,我今天來的時候挺有壓力。因爲我畢業快11年了,看到你們,真是覺得“長江後浪推前浪”。

我去年參加了武漢的校招,感覺新一代年輕人的素質確實都非常好。我昨天就在想,今天應該跟大家分享什麼。想了想,先把題目擬出來,把喬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成“Stay hungry, Stay young”。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畢業後的工作經歷和體會。另外,我作爲面試官,過去10年裏,可能面試過小2000個年輕人。有的和我在一家公司,有的去了別家公司,他們發展差別其實非常大。從算法層面上講,我們把這叫做“正例”和“負例”。我想分享一下:爲什麼“正例”和“負例”發展差別這麼大?

什麼是“Stay hungry, Stay young”?“Stay hungry”,大家都知道,就是好奇心、求知若渴、上進心。但爲什麼要說“Stay young”?

我覺得年輕人有很多優點:做事不設條條框框,沒有太多自我要維護,經常能打破常規,非常努力、不妥協、不圓滑世故。

10年過去了,有的年輕人,依然保持着這些很好的特質。我覺得這就算“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沒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長。相反,很多人畢業後提高了技能,但到一個天花板後,就不再成長了。

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畢業後的個人經歷。

2005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加入了一家公司叫酷訊。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員工之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在工作第二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有人問我:爲什麼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是不是你在那個公司表現特別突出?

其實不是。當時公司招聘標準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職的,我記得就有兩個清華計算機系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術最好?是不是最有經驗?我發現都不是。後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哪些特質。

第一個,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還有一個特點,工作前兩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編程到挺晚。確實是因爲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另外還有一點:做事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鍊。

我當時是工程師,但參與產品的經歷,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我參與商業的部分,對我現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幫助。記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銷售總監一起去見客戶。這段經歷讓我知道:怎樣的銷售纔是好的銷售。當我組建頭條招人時,這些可供參考的案例,讓我在這個領域不會一無所知。

以上就是我剛畢業時的特點。

後來,我陸續加入到各種創業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很多畢業生共處過,現在還和他們很多人保持聯繫。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況。總結一下,這些優秀年輕人有哪些特質呢?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今天不太謙虛,我把自己當做正例,然後再說一個負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爲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比方說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啓動次數。(當然,現在不止1億了,我們現在的日啓動次數已經差不多5億。)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其實我加入酷訊時也是這樣。那家公司當時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後也沒有做成,只做了旅遊的垂直搜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自己覺得很興奮。我確實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做,但當時就去學,就去看所有這些相關東西。我覺得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第三,不甘於平庸。
我們在座各位,在同學中已經非常優秀了。但我想說,其實走向社會後,應該再設定更高的標準。我見到很多大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但10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覺得他應該能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有做到。

很多人畢業後,目標設定就不高了。我回顧了一下,發現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後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加入。爲什麼我把這個跟“不甘於平庸”掛在一起呢?因爲他們很多人加入,是爲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後來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自己不甘於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話,其實不會爲這些東西擔心: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上一套經濟適用房?如果一個人一畢業,就把目標定在這兒: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的行爲會發生變化,不願意冒風險。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餘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我問他爲什麼,他說,哎,快點出錢付個首付。我覺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我在這裏舉個反例:兩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年輕人,素質、技術都蠻不錯,也都挺有特點。我當時是他們的主管,發現他們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況始終不好。他覺得其他同事比他做得差,其實不是:他們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招的同事裏面TOP 20%,但他們覺得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比如要做一個調試工具,他就不願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來都是資質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我覺得這和“不甘於平庸”不矛盾。“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這2000個樣本當中,我見到很多我原來覺得很好的,其實沒有我想象中的發展好,我原來覺得不好的,其實超出我的預期。這裏我也舉個例子。當時我們有個做產品的同事,也是應屆生招進來,當時大家都覺得他不算特別聰明,就讓他做一些比較輔助的工作,統計一下數據啊做一下用戶反彈啊之類。但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十億美金公司的副總裁。

後來我想想,他的特點就是肯去做,負責任,從來不推諉,只要他有機會承擔的事情,他總儘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別好,但我們總是給他反饋。他去了那家公司後,從一個用戶量不到10萬的邊緣頻道負責起來,把這個頻道越做越好。由於這是一個邊緣頻道,沒有配備完整的團隊,所以他一個人承擔了很多職責,也得到了很多鍛鍊。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這些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謝謝!

負責的典範:種植一大批橡樹/eaton

負責的典範:種植一大批橡樹/eaton

1985年,具有350年歷史的牛津大學大禮堂出現安全問題。20根橫樑風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換。為保持大禮堂的歷史風貌,只能用橡木更換。當年要找到巨大橡樹不容易,每根也要花至少25萬美元。

負責校園園藝的人前來報告,禮堂的建築師早已考慮到未來會面臨的困境,在學校種植一大批橡樹,如今都超過需要的尺寸了。這個消息讓人肅然起敬!建築師的墓園早已荒蕪,但如此用心和遠見,使得他的職責還沒有結束。

有一位猶太人被打劫受重傷,躺在路邊。神職人員路過不聞不問,見死不救。有位撒馬利亞人路過,不顧族群歷史隔閡,動慈心照顧他,後來因要事離開,還出錢將傷者送進旅店,請店方照顧。這個概念衍生歐美國家的《好撒馬利亞人法》(路10:25-37)。

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負責,就能撐起有溫暖的社會與永續經營的國家。歐美之所以強盛,主因在於思想、教育、文化。一個有責任的國家,孩子不會敗家,員工讓人放心,主管有擔當,政府懂得長遠規劃,總統知道帶領方向,公民勇於承擔,國家就能長治久安。在短視及追求短利下,台灣很少人會去思考台灣百年後的路。我們要給下一代什麼?我想,「負責」應該少不了!

註:《好撒馬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的目的在使見義勇為者做好事時,不用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遭到追究,從而鼓勵旁觀者對傷病患施以幫助。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學習和所愛的人相處

學習和所愛的人相處

一個人生活,多數人都可以非常自在,因為一切好惡、習慣和情緒,都以自己開心為最高原則。然而,人並非天生擁有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與家人或所愛的人相處更需要調適。

Fast Company雜誌指出,維持關係最需要培養的5項好習慣:

1.再忙,也要傾聽對方說話。
2.適時發問,讓對方知道「你聽進去了」。
3.相處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
4.記住那些你不在意,但對他而言很重要的事,無論關係如何緊密。簡單的一句話,能為對方帶來備受重視的感覺,何樂而不為呢?
5.保持情緒的穩定和平靜,才能讓溝通品質提升,進而共同解決問題。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水火本不相融,造字者巧妙地將二者融會貫通在一起,揭示了「淡」的真味:剛柔相濟。月虧則圓,月圓則虧,人生的至境,不是一味的「進」,不是一味的「退」。

然而,淡,要小心「不冷不熱」,沒有原則,沒有好或不好,沒有做或不做,這是淡的陷阱。

陳長文:誰的人生沒有遺憾?

陳長文:誰的人生沒有遺憾?

作者:馬岳琳 2016-08-08 天下雜誌435期

前晚振筆疾書投稿報社,昨夜和學生談法治教育,學生在電話那頭說,「老師,你不覺得你在狗吠火車嗎?」

這些冒著黑煙、轟轟而來的命運列車,可能是各種不合理的判例、是七百五十億的軍事採購案、也是理律法律事務所遭遇員工盜賣客戶三十億的股票弊案……,但他從不因為事不關己,而放棄讓火車轉向。

陳長文辦公室裡最顯眼的不是《六法全書》,而是二十多張與家人合照的大大小小照片。除了妻子、女兒小倩和兒子文文,這幾年又多了兩個小外孫,一個四歲、一個兩歲。

「他們還那麼小,但我常想,我要教給他們的其實很簡單,教他們怎麼跟自己相處,跟別人一起過日子,讓彼此的日子過得更好,從利己到利他,我會告訴孫子,為自己活,也要為別人而活,正直是人生一定要的堅持。」

經常去學校演講的他,最喜歡告訴年輕人「挫折是禮物」。

正直的路是艱辛的

「文憑不代表什麼,只是人格的放大器,人格的文憑是正直,但正直的路走起來是比較艱辛的,」陳長文相信,年輕的孩子是願意正直的,但環境可能不允許他正直,在學校作弊、出了社會做假帳。「正直說得輕鬆,但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你要堅持,要承擔風險,但熬過之後踏出的人生步伐會愈來愈穩健。」

相信人願意正直,曾經讓陳長文收到他口中極大的「挫折禮物」。

六年前,理律的資深員工劉偉杰盜走公司三十億元,讓事務所掙扎在生死存續邊緣,即使是讓陳長文覺得夠有理想、夠有制度的組織,仍然發生如此事件,「這個震憾教訓是好的,諷刺一點地說,這個價錢還剛剛好,再高一點我就付不起了。」事情發生後,理律做了整整一年管理制度上的改進,事務所成員對於彼此之間的價值、責任、關係,有了更深刻的體認。

「會感到挫折,是因為把事情變得負面。人生其實就是如此,不斷的有挑戰,我只是把一個挑戰暫時克服了,」陳長文人生更大的挑戰,其實不是劉偉杰事件,而是最親愛的兒子文文。

有挑戰,也有後悔

陳長文曾經寫過一封給文文的公開信,訴說自己對重度身體與智能障礙兒子飽滿的愛。「文文的事,我不能說不是挫折,但挫折一詞太負面了,文文我不覺得是負面,雖然會讓我和家人付出更多,也面對更多傷心和懷疑,但他也是家裡那個愛的堡壘。」經濟上的餘裕,讓陳長文比別的身心障礙兒家庭幸運,但他還是把自己的脆弱與無助公諸於世,只為了要讓社會更重視其他弱勢家庭。「文文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都會記得,都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把充滿笑與淚的生命經驗攤開給大家看,這裡面有陳長文對人生意義的反省,更有對兼善天下的堅持。

他寫信給不會看信的文文,也寫信給無法看信的母親。陳長文的母親在劉偉杰事件發生後的隔年過世,午夜夢迴,他還是經常想起自己並沒有在媽媽人生的最後階段多陪伴她。「對媽媽,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警醒更多,但我卻沒有。我始終記得自己給她不耐煩的樣子,」談到媽媽,辯才無礙的大律師說話突然變得很慢,慢,才能讓人面對後悔,才能收拾滿溢的情緒。

沒有多陪陪母親打麻將、沒有多和母親聊聊早逝的父親、沒有用心理解為什麼母親不太願意吃東西的原因,甚至覺得母親在找麻煩,「有時我覺得自己不應該,試圖跟媽媽說對不起,但她腦子已經不好了,根本不記得我對她的不體貼!」

那時,陳長文的重心仍在處理工作,四年後回想起來,陳長文忍不住跟天上的媽媽說:「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希望在當時就告訴同事們,『對不起,讓我走吧,讓我陪我的母親,那已是她人生最後的一段路了。』」

這會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誰的人生可以重來?誰的人生沒有遺憾?

( 原文刊於2009年《天下雜誌》435期)

一個關鍵,就能達成快樂和健康的人生目標/eaton

一個關鍵,就能達成快樂和健康的人生目標/eaton

到底是什麼,使人活得幸福?金錢、地位、名聲、事業?看看這位教授怎麼說。(可選擇看中文字幕)
http://www.ted.com/talks/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language=en

影片約15分鐘,若您沒時間,就讀我的摘要說明:
…………………….
馬克吐溫曾說過:「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爭吵、道歉、傷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這個言論完全驗證最新的科學研究。

從 1938 年開始,哈佛臨床精神病學教授 Robert Waldinger 和夥伴鎖定 724 位成人,每年詢問研究對象的工作、生活及醫療健康等狀況。他們參考七十幾年來、幾十萬頁的資料與醫療紀錄,找到一條簡單清楚的訊息:「良好的關係」維持快樂與健康。Robert Waldinger 這麼提醒:

1.孤單有害:與家人、朋友、社群保持較多聯繫的人,心靈比較快樂、身體也較健康及長壽。孤單的感覺對身心都是毒害,如果非自願地感到孤獨,在中年時健康狀況會提早衰退,大腦功能較早開始退化,因此容易早逝。

2.重質不重量:應該重視關係的「品質」,進入五十歲,影響日後的健康狀況的不是膽固醇,而是對關係的滿意度。擁有最高滿意度,八十歲時是最健康的一群。

3.良好關係保護身體,也保護腦力:老人若能感覺到可以依靠的對象,他的記憶力就能更長時間地保持清晰。名與利的人生帶來成就感,但會成為快樂和教康的壓力源,追求怎麼樣的人生,操之在你,如果對於快樂以及健康還有所追求,就好好經營身邊的人際關係吧。
…………
想想:與自己和好和解、尋求信仰,也是建立「良好的關係」的關鍵。(eaton)

天堂來的禮物

天堂來的禮物

近日在德國有一個臉書貼文幾萬人分享。住在杜塞多夫五歲小男孩菲利普的阿公上天堂了,菲利普很難過,於是他請阿媽和媽媽寫封信給阿公,問他在天上過的好不好,寫完之後裝在信封,綁在汽球上,讓它飛到天空。九月二日菲利普竟然收到一個包裹,裏面有一隻泰廸熊,還有一封信:

親愛的菲利普:

你的氣球飛的好高喔,一直飛到我的天堂上來,我非常高興我抓住這一個氣球。我送這隻熊到你身邊,當你悲傷的時候,他可以安慰你。不用替我擔心,我在這裡過得很好,我也非常想念你們。

愛你的阿公

插畫與幸福/eaton

插畫與幸福/eaton

韓國藝術家 Ji-Hyuk Kim 透過插畫提醒我們,幸福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這些細節是:
1.等待旅遊,跟好朋友相處,也享受獨處
2.為每一天感到愉快,做自己所愛的小事,在週末看最愛的書
3.跟家人在一起,樂意保持溫馨氣氛
4.用100%的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別忘記喘口氣
5.去只有你知道的地方逛一逛,欣賞大自然
6.別怕夢想,只要相信
7.遇到和你心心相印的人,跟他一起過生活

插畫:http://daleba.net/yi-shu-jia/zhe-wei-yi-shu-jia-zhi-dao-shen-me-shi-zhen-zheng-de-xing-fu-shi-shen-me-53510/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人生做事

人生做事

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智力就是聰不聰明,毅力就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做好爲止。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小時候聰明但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了了,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討生活混社會,做人在先做事在後,做人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羣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對朋友要真誠相待,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才能做大事。

第三靠眼界和定力。眼界就是能力變大了、能做的事變多了,就能見識到一般人接觸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得多的多,這就叫眼界;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想找他來做,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裏面都可能蘊藏着壞事,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這時候這個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refer toarticle of 魏延政)

巴菲特:並非所有事都能順利

巴菲特:勝利之所以是勝利,是因為並非所有事都能順利

二十歲以前,我完全無法公開演講,光是想到要在眾人面前講話,我就全身不舒服,是真的會嘔吐的程度。大學時,我選的都是不需要站在全班面前說話的課,我刻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確保自己不會碰到在眾人面前說話的場合,遇到無可避免、必須在大眾前說話的場合,我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出口。

在讀哥倫比亞商學院時,我在報紙上看到卡內基演講訓練課程的廣告,覺得課程應該對我有幫助,就去曼哈頓中城報名,開了一張支票給他們。但一離開,我馬上就把支票止付了,我還是做不到,可見我對演講有多畏懼。

畢業後我回到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Omaha),找到一份證券營業員的工作,我知道這回逃不掉了,我必須能在別人面前開口說話。於是,我又在報紙上看到演講技巧訓練課程的廣告,又去報了名,直接交給訓練師一百美元現金,我知道如果付現金,我就一定得去上課,沒有退路。

班上有一種同舟共濟的革命情感,大家互相幫忙,完成整個課程。課程一結束我就跑去奧瑪哈大學,告訴他們:「我想在這裡教課!」我知道自己如果不趕快開始實際在大眾面前說話,就會故態復萌。就這樣,我持續不斷地逼自己開口,現在,要我閉嘴都很難!

那個訓練課程對我的人生影響非常大。我沒把內布拉斯加大學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學位證書掛在辦公室牆上,但我很自豪地把卡內基演講訓練課程的業證書掛出來,那一百美元的課程是我最重要的文憑,對我後續的成功影響最大。

人生中能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就是讓你的周遭充滿比你更好、更優秀的人。你會變得更像他們,然後,他們也會變得像你。就像行星的運行,如果總是和比自己糟糕的人為伍,你很快就會被拉往糟糕的方向,這似乎是自然的運作模式。所以,選擇和誰為伍,影響很大。

在我所屬的領域中,情緒穩定性是一項很重要的特質,你必須能獨立思考。要是我做投資決策前都先做民意調查的話,那就和其他人的決策一模一樣了,我通常不太去考慮這個。

我必須具備能讓我獨立思考的性格,我只要得出結論,就不會擔心或在意別人贊不贊同,許多人很在意別人的意見,但只要我知道自己做足研究、清楚事實,就不會在意那些聲音。

人生中的勝利之所以是勝利,是因為並非所有事都能順利。如果你每次打高爾夫球都一桿進洞,一桿進洞就再也不稀奇,球打起來也不起勁了。樂趣就在於,有時候你會把球揮進樹林,之後又揮出漂亮的補救。而有時候,你或許也沒有機會補救。

對我而言,賺錢是有趣的比賽,我之所以持續做這份工作,就和傑出高爾夫球手持續打球是一樣的,他們打球已經不為賺錢,而是因為熱愛這個運動。有很多人也在做我所做的事,和他們競賽而有好的表現,對我來說是非常有趣、令人興奮的事。

衛道者反對遺贈稅考慮由10%提高至20%

衛道者反對遺贈稅考慮由10%提高至20%

現在遺贈稅考慮由10%提高至20%,又有很多衛道者在反對了(衛富人之道),理由不外乎:在2009-2015年期間,課10%跟課50%,政府收到的稅没太大差別?若提高稅率,大家又會跑了。

是這樣嗎?這樣的分析過於簡化問題了。影響遺贈稅金額的原因很多,稅率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像是王永慶的稅、世代交替(就是第一代企業主GG了)……。多課10%會跑嗎?問題在於維護股權控制能跑嗎?不動產能跑嗎?還有,當初遺贈稅大降40%,造成8千多億的稅損及房價飆漲,現在只回來10%而已,有過份嗎?
http://udn.com/news/story/7243/1915166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檢測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你

你在浪費天賦?七個徵兆,檢測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你

1. 你的履歷毫無更動,沒學到新東西、承擔新責任、或達成新成就。
2. 你的努力沒被看到,當你吃力的在工作中求進步,你的主管、同事卻不認同。
3. 你的生命之火越來越晦暗,這時就要勇敢站出來。
4. 你沒辦法說實話,聰明才智被愚蠢又違反人性的陳述、實踐與政策阻撓!
5. 你的影響範圍沒有擴張。
6. 你在人力市場的價值下降。
7. 你沒有走在自己該走的願景道路上,繼續走向錯誤的目的地。

真情老夥伴/王如斯

真情老夥伴/王如斯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22/293933/web/

自從我媽從山溝裏救回無家可歸、連牙都還沒長齊的小黑狗阿弟後,他倆就建立起同甘苦、共患難的「革命」情感─桌上的包子不見了,媽說是她吃的;花瓶摔碎在地上,媽說是她不小心碰倒的;拖鞋被咬得四分五裂,媽總不能說是她咬的,只好先發制人,怪我沒把拖鞋收好,引誘狗犯罪。

阿弟發現牠犯錯有人扛,跟我媽的感情愈加如膠似漆。

他倆坐長沙發時,一開始是各據一方,後來阿弟開始偷偷把屁股往我媽的方向挪一點,再挪一點,最後就坐到腿上了。媽抱著四十多公斤重的牠,嘴裏罵著:「傻大個兒,每天除了搗亂、塞奶以外,什麼都不會。」卻愈罵抱得愈緊。

阿弟被媽說得好像什麼都不會,其實不然。媽曾帶阿弟去過我阿姨家一次,多年後,我媽再去時,竟忘了是哪一戶。原本跟在媽身後的阿弟忽然跑到前面,「一狗當先」地領著她去另一條巷子,果然看見阿姨在門口東張西望,從此阿弟這「傻大個兒」躍升成「聰明的傻大個兒」。

阿弟不但會「導航」,還會唱歌。當媽拿起我兒子的直笛,童心未泯地吹起〈兩隻老虎〉,阿弟在旁跟著引吭高歌,這一老一小吹、唱得荒腔走板,卻自得其樂,把原本安靜的家搞得挺吵、挺鬧、挺不錯。

十四年過去了,媽先看著阿弟長大,然後看著彼此變老。餐桌上的食物再也不會不翼而飛,因為老邁的阿弟已無力跳上餐椅偷吃。他倆在房間裏睡覺的時間變多,但阿弟很久不甩被單來玩─從前牠很喜歡把被單高高拋起,讓被單遮住自己一半的臉,然後定格,一定要等人笑出聲,牠才繼續玩;他倆也很久很久沒有吹笛子唱歌了。

去年,媽媽重病,當一一九的救護員把她抬上擔架時,阿弟在窩裏背對著我們,安靜地面壁發呆,似乎在逃避這一幕。也許牠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但牠能感受到家裏正遭逢巨變。

媽媽住院的那一大段日子,這一對「老夥伴」經歷了最沈痛的「生離」之苦。那天,我媽說她夢見阿弟在門口遲遲等不到我們回家,逐漸變成一座「大石狗」。我強忍心中的恐懼與悲傷,故作輕鬆說,古時候大戶人家的門口有石獅子避邪,咱們小戶人家門口有隻「石犬」避邪也不錯。媽狠狠瞪我一眼,語氣堅定地說,她不但要走著出院,還要每天吹〈兩隻老虎〉給阿弟聽,她一定不會讓阿弟變「大石狗」。

「愛」與「信心」果然是最佳處方,在連醫護人員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媽居然康復出院。進家的那一刻,阿弟蹣跚地走向她,想快卻快不了,只能劇烈地搖著尾巴表達內心的狂喜,老夥伴能再相見,悲喜交集,一切無聲勝有聲。

當天晚餐後,阿弟忽然把窩裏的被單咬出來,吃力地甩著、拋高,讓被單遮住自己一半的臉,定格時明顯看出牠的四條腿因年老體衰不住顫抖,牠忍著疼痛,只為逗老夥伴開心,雖然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但媽仍立刻用力拍手叫好,眼淚早已融在笑容裏。

如今,媽媽已完全恢復健康,我家偶爾傳出〈兩隻老虎〉的笛音,吹錯音的地方還是一樣,阿弟蒼老的嗓音跟著唱和,把原本安靜的家,再度搞得挺吵、挺鬧、挺不錯。

──刊於講義2016年3月號

花開了!來去花東賞金針

花開了!來去花東賞金針

 

花蓮富里鄉六十石山、玉里鎮赤科山的金針花最近都進入盛開期,山頂望去如大片金黃色地毯,壯觀又美麗。抵達山嶺上,綿延的山巒及一大片金針花海映入眼簾,在藍天白雲襯托下更顯迷人。來到這不妨採步行方式,穿梭在蜿蜒小山徑,山嵐亭、台灣小瑞士觀景台、忘憂亭,都能眺望美景。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172&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齲齒、牙齦炎、牙周炎易造成口臭

齲齒、牙齦炎、牙周炎易造成口臭/鍾佩芳

根據研究指出,60歲人群發生口臭現象比年輕人增加5~7倍,70歲以上老人10個9個有口臭,實際上,牙齦萎縮食物殘留多,自潔功能下降如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才是讓老人口臭的原因。小朋友口臭主要因為奶垢、食物殘渣沒有清乾淨,引起牙齦發炎甚至蛀牙,也會有口臭;而求診族群中最大宗的上班族,多半也是因為患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臭味的來源在於口腔內「揮發性硫化物」,當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沾附在齒縫、牙齦溝與舌苔上時,間接使得厭氧的葛蘭氏陰性菌能積極繁殖於其上,並分解代謝而產生這些散發惡臭的揮發性硫化物,而全唾液與硫化物接觸2小時即有明顯臭味,發出臭雞蛋、腐爛空心菜的味道。

據研究指出,人嘴巴裡平均有著6億萬隻細菌,而所謂的口臭細菌,也就是這些分解口腔上皮、唾液、血液及食物殘渣等產生揮發性硫化物的「格蘭氏陰性厭氧菌」,這些藏匿於齒齦的厭氧細菌,刺激牙齦導致牙周疾病,這些緊挨牙齒表面的細菌,在牙菌斑堆疊到一定厚度後,因為與空氣隔絕開始轉入無氧呼吸。

無氧呼吸在此處產生的酸不能及時被唾液沖走,因此會腐蝕琺瑯質中的礦物成分,並進一步促進齲齒的形成。在牙根處堆積的牙菌斑也會刺激牙齦,導致牙周疾病。牙周患者牙菌斑控制不好、牙周組織發炎,口內揮發性硫化物的濃度較高,這些皆有可能導致牙周病患有口臭的問題。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你在浪費天賦?

你在浪費天賦?七個徵兆,檢測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你

1. 你的履歷毫無更動,沒學到新東西、承擔新責任、或達成新成就。
2. 你的努力沒被看到,當你吃力的在工作中求進步,你的主管、同事卻不認同。
3. 你的生命之火越來越晦暗,就會逐漸熄滅。這時就要勇敢站出來
4. 你沒辦法說實話,聰明才智被愚蠢又違反人性的陳述、實踐與政策阻撓!
5. 你的影響範圍沒有擴張。
6. 你在人力市場的價值下降。
7. 你沒有走在自己該走的道路上,繼續走向錯誤的目的地。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43382

有說服力的簡報這樣做

有說服力的簡報這樣做,如何讓主管愛你、創投欣賞你?

文/沈孟學

簡報力,除了是說服力的表現,更是領導力的基礎。

前數位時代主編、奇想創造數位行銷顧問孫治華在分享「簡報的本質」時分享了這個心得。

曾為工程師的孫治華,因職業生涯中的「意外」,慢慢放下鍵盤開始鑽研起簡報這門需要站在人前侃侃而談的藝術。而這樣的轉折也為他開了另一扇門,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他體會到「有趣的是,當你會去驗證很多書上寫的理論時,你會發現這些在現實中可能不實用、在現實生活中用不到?關於簡報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不實用的理論上。」

也因此,孫治華在傳授簡報技巧時,總秉持著要教給大家「在職場上一定可以用的態度與技巧!」而在數位時代任職的經歷,讓他更廣泛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也讓他在輔導創業團隊時有一套獨到的方法;而在大集團工作的經驗也讓他更熟悉公司運作的方式與瞭解主管是如何看帶一份提案。

以下他也先針對創業、一般上班族分享兩套簡報秘訣:
》創業篇:抓住團隊的核心商業概念,別讓創投憑空想像你的產品是什麼
「大部分的新創團隊不會報告、不會去跟別人說他們提案的價值在哪裡,就算知道或不知道他自己的核心價值,也沒有用正確的順序去跟評審、創投說明。」
提到創業團隊常見的 pitch 硬傷,孫治華分享道:「整份簡報看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定義不明確,也忽略了競爭者的說明。」一份好的新創募資或是競賽簡報,應該可以從下面這四個方向提升

一、必須要先定義問題與瞭解解決問題後所帶來市場

因為問題會決定創業團隊的市場大小,如果問題沒定義好,創投或是評審就很容易不知道怎麼去切入這項服務,所以孫治華認為「當創業家,最基本的應該要去確認『問題、市場、競爭者』這三個關鍵基礎,要是沒有深度的瞭解,那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好像只是很開心的在做一件事情,卻對整個商業環境完全不了解。」

二、讓你的產品與服務被看到,而不是只靠口說或文字

許多創業團隊因為所處階段不同,例如有的團隊還只在概念階段,因此你在他們的簡報中往往看不到「產品」,但其實還是可以利用 Prototype 示意,至少讓別人能夠了解你在說什麼。

「也就是說不管團隊是在哪個階段,都應該要讓人家看到你們公司的服務、優點在哪裡?你們改善了什麼?到底解決了哪些問題?這些基本的資訊都應該要被 highlight 出來,但大部分團隊卻沒有。」

三、別輕易的說故事,沒人想聽,要說架構

孫治華也分享,很多創業團隊會去外面上課加強簡報的能力,但卻往往學到這概念「說故事」,但是「人有聽故事的 DNA,但沒有講故事的 DNA。」特別是當創業團隊要去爭取投資時,台下的創投想要聽到的是產品、數據、成長預期、營收模式,但團隊卻因為學習了錯誤的技巧,反而浪費時間在說一些評審並不感興趣、無法判定團隊價值的故事,理所當然地那也就不會有好結果。
如果要以故事開場,孫治華說就 30 秒,再多就浪費了。

「所以就新創這邊,我常對我輔導的團隊說:先了解你的商業模式、你們的營收模式到底合不合邏輯。只有當你了解了整個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價值在哪裡、厲害在哪裡、和別人的優勢在哪裡,才能知道簡報該怎麼改。那這樣子就會變得比較具體,而不是只是在做漂亮的簡報,那沒有用。」

四、深掘自己新創的核心價值,你的表達自然而然就會讓人信任

「我們應該要從踏實精準的內容去導出自信!當你相信自己的東西很棒時,你自然而然就會散發出沉穩與自信」

很多人總覺得學習簡報技能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表達能力」。但針對這點孫治華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大部分的人尤其是新創或一般的人,總會覺得自己的提案一般般;而你應該在一個一般般的提案裡面用任何熱情或任何肢體,因為不適合,如果硬要用反而落得尷尬且格格不入。

因此在進行團隊輔導的時候,孫治華的策略是:先了解團隊的價值在哪,並幫助他們把他們的創業價值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他們自己就會對自家產品還有服務更有自信。那時候上台演說時自然而然講話的語調、態度、神情,肢體就會出來。

「所以我覺得倒不必特別去教這些,因為當你很相信你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就算你沒有肢體,可是你身上會散發出自信與沉穩,這樣就具備有一定得說服力了。」
最後針對「創業」部分,孫治華的建議是重複與人討論、提問,讓別人對你的提案提出問題,並試著尋找答案。這樣的實際演練可以更直接體驗到市場的感受。

》商業篇:不做商場螺絲釘,搞對簡報的順序與架構,老闆才會重用你!

「商業簡報有三個階段:開場有吸引力、中段有專業力、結尾有影響力。」

很多台灣人常常喜歡跟老闆說「我做了 ABC」,但這樣的開場往往只會讓老闆回應出「好那這還有 CDE 你去做吧」,做完了以後,他又會繼續叫你 EFG 繼續做下去 … … 如此一般,你做越久越讓人覺得你只是個螺絲釘。

從職員走到主管,最關鍵的是你的表達能力!除了你的做事能力之外,你的表達能力完不完整其實會影響你的晉升可能性。因為當主管,基本上就是要能聽得懂、說得出、做得到。而「說得出」就是簡報,你講的東西可不可以讓你團隊的人了解、讓他們去 follow up,這東西超級關鍵!只有當你不僅擁有能力,還有好的表達能力時,你才能代表公司出去,也只有這樣你的職場生涯才有不同的選擇。

那怎麼讓公司覺得你帶得出手呢?以下孫治華跟我們分享怎樣才是「正確的簡報順序」:

● 錯的簡報順序
在絕大多數的提案中,要讓老闆被你吸引其實不難,關鍵就是:清楚表達出「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但多數員工只會報告老闆:「我今天要做這件事、我打算怎麼做、花多少錢多少人力,請你核准!」

這樣十有八九會被打槍。為什麼?因為主管最關心的是「為什麼?」、「能帶來多少利益?」,沒有這兩個目標,你跟主管講了一堆 how to do 只是讓他聽到一堆「成本、消耗」,只有當你命題對了、營收有了,後面你再去提需求才會容易。

● 合理的簡報順序
1.你的目標: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符合公司本年度計畫嗎?還是它是一個重要趨勢?
2.可以帶來多少利益?它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正面影響?
3.因此,你需要公司投資多少時間、成本來做?
4.怎麼處理風險?

孫治華分享,很多人簡報都會忽略頭尾(營收、風險)兩部分,這就像一篇文章只有逗點沒有句點,長官聽到只會一片錯愕。掐頭去尾的簡報理所當然會被拒絕,因為這樣的做法是要叫老闆自己瞬間腦補,把這兩段補起來,這樣他還需要員工做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大家不知道這些 know how,只是不知道應該講這些,而架構就是幫助你把這些東西不會忘記,然後如何講得好。」

請問,妳們在演戲嗎?/eaton振東

請問,妳們在演戲嗎?/eaton振東

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進行中…….

勞動部長郭芳煜:基本工資漲5%。

工商協進會林伯豐:沒有辦法認可,只能逆來順受。期盼企業都能夠存活下來!

工總:基本工資調5%,勞健保成本納入,雇主每年增加233億2,716萬元成本。

中小企業總會林慧瑛:還能怎麼辦?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體質弱的中小企業肯定哀嘆。政府這項決定,不要成為中小企業哀鴻遍野的火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909000040-260202
……………….
童振東:請問,妳們在演戲嗎?台灣103年度企業盈餘5.5兆,增加233億成本只佔盈餘0.4%,到底在說哪個星球的話!XDXD

芭芭拉.狄恩: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

芭芭拉.狄恩: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

老年的一大課題便是適應失去:配偶、老友、體力、獨立、健康,最後生命也要放掉。不過,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有件事無法放掉,那便是愛。老年人的活力流逝之際,對愛的需求俱增。如果需求無法滿足,當然會生氣,但反而將渴望的愛從身邊趕走。

美國這類國家,自尊心往往由外貌金錢決定。老人常對年輕人滿懷憤怒、輕視、敵意,愛作對,愛否定,又固執不通等,許多成因不單是年老力衰,也和社會鄙棄老人有關。因此,將老年人的處境看作是問題煩惱,老人家就擺脫不了沮喪和消沉。

衰老是父母必須面對的事,子女無法幫他們免除痛苦。不過,陪他們度過暮年,就是在說「你的人生還有意義,你的人生也很重要」,也是在證明「我愛你們,你們絕不孤單」。所以,不要小看「陪伴」,也唯有學會在滿佈皺紋的臉龐上,看到生命的美麗與光澤,才有辦法將父母年老的問題,看作是自己生命轉變的契機。-摘自芭芭拉.狄恩: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如何陪伴年邁雙親,校園書房 。

-摘自芭芭拉.狄恩: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如何陪伴年邁雙親,校園書房出版社 ,20160601。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台灣可以從瑞典身上學到什麼?

台灣可以從瑞典身上學到什麼?

我對本文末段提到「我們從瑞典身上看到台灣的最大隱憂是—政黨在每次的華麗轉身後,屁股就換一次。不同政黨所提出的政策與國家方向,都在服譍特定的選舉目的,而非全民之需」並不認同。

但是這段就同意了:「從瑞典「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的小國智慧,我們的政治人物與各式團體是否可以更多學習傾聴不同聲音與反對意見,彼此包容、異中求同,以人民福祉為最大公約數來尋求各方合作與國家發展呢?」

希望小英總統謹記,「信任」是國家創新與社會發展的最大資本,處理爭議之事要細膩處理,除了將問題解決,還要注意社會信任資本(social trust capital )是否被建立或破壞。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年金問題不要速戰速決,還沒到全然溝通階段,不宜使用表決的方式處理。
.......................

瑞典的小國創新──無論你轉身幾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750?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侯勝宗、陳厚銘、林月雲:瑞典的小國創新──無論你轉身幾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2016年8月下旬,在䁔䁔的仲夏季末,隨同科技部人文司管理一學門的北歐學術考察團,由台大國企系陳厚銘教授率團,走訪了芬蘭、瑞典與丹麥三國,深度瞭解北歐小國的產業競爭力與高等教育創新。接續上篇文章談芬蘭的小國創新之後,本文再來談談我們對瑞典的觀察。

本文主要探討瑞典國家創新亮麗表現下的社會深層信任結構。瑞典有句諺語:「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意思就是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對你不滿意。若能明白這一點,那我們對不同的聲音與反對意見,就不會沮喪、惱怒,而會覺得正常,並用正面的態度來尋求各方的合作與支持。長期以來,瑞典社會的發展就是在這樣的不同轉身過程中,尋求各方的支持、信任與整合。如今,瑞典除了兼容了左派的社會福利體系優點,另一方面也發展出富特色的右派經濟成長與競爭實力,擠身世界科技強國之林。
瑞典是一個沒有高山的平原國家,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全國的科技重鎮。作者提供。

▋全球創新國家指數亞軍的小國模範生

先來介紹瑞典這個國家。瑞典面積45萬平方公里,土地約為台灣的十二倍;其中70%以上的土地是森林,全國的可耕地面積不到6%,更有近六分之一的國土係在北極圈內。若用人口數來看,瑞典的人口數約920 萬,約莫為台灣人口的四成左右,人口密度十分低。相較於其他北歐國家以貿易見長,瑞典是一個以科技發展為主的工業國家,國家創新程度高。以2016年8月15日剛剛公佈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為例,瑞典是全球第二名(第一是瑞士、第三是英國,歐洲國家包辦了前三名)。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係評估全球128個經濟體的創新程度報告。主要針對四個指標進行計算來評比,分別是「創新投入次指標」(包括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及基礎建設等五個要素)、「創新產出次指標」(包含知識與技術產出、與創意產出等兩要素),及「創新效率比率」(產出次指標分數除以投入次指標分數),最後再以產出次指標與投入次指標的平均數,算出全球創新指數總得分。由此可見,瑞典這個國家創新實力之強勁。

▋強調多數公民的集體成就,而非少數資本家的個別利益

但是,在這樣的國家創新體制之下,政府推動的不是強調「科技領先」的競爭硬實力;相反的,卻是強調「以人為本」的合作軟實力。
很多人常說,瑞典的社會形態很像是社會主義國家,因為政府提供民眾十分完善的社會福利。瑞典非常強調平等至上的精神,這與我們台灣所熟悉的強調人權、希望扮演世界警察的美國牛仔精神十分不同。瑞典的平等是奠基於照顧弱勢、尊重環境與永續平衡的基礎之上,故社會大多數民眾願意限縮個人慾望並力行簡約生活。北歐此種強調社會公平與永續共好思維,迴異於美國以市場競爭驅動的創新創業精神,強調個人的物質慾望的滿足與財富追逐。
是的,北歐瑞典的確和我們所熟乏的美洲強國十分不一樣,因為她很尊重社會不同的聲音,強調人民的社會福祉與生活權利。但是,有趣的是,社會主義理想如此濃厚的瑞典小國,她非但不反商,反而更有重商主義的務實精神。瑞典的經濟數據會說話。這個位處北極圈的歐洲小國,卻能創造全球2%的貿易額,誕生了6%強的全球跨國公司。

儘管瑞典是小國,但她卻是許多國際企業的母國市場。而且比其他國家的全球化企業,瑞典企業更善長建立綿密的國際營運網絡,海外國際化程度十分高。因為本次科技部參訪團的考察重點在一般管理領域,所以我們特別走訪了位於斯德歌爾摩西北方約78公里的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因為這所大學是國際企業領域的研究重鎮。烏普薩拉是北歐最古老的大學,建立於1477年,也是瑞典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至今共有八位),歷代國王都畢業於此。這所大學在經濟與管理領域頗具影響力,該校的Johanson和Vahlne二位教授,在分析瑞典企業國際化過程的基礎上,提出的漸進式企業國際化理論,即所謂的烏普薩拉模型。Uppsala模型認為企業開展國際化是一個漸進歷程,強調企業國際化是由出口、技術授權、合資以及獨資經營等循序漸進方式進行。這樣的漸進式國際化觀察反映出瑞典人從商的務實與謹慎。國內民眾所熟悉的瑞典品牌:IKEA歐風傢俱、H&M流行服飾、Volvo/SAAB汽車、易利信電信、Scania卡車、ABB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等,大多都是在此種漸進化歷程,逐步擴大它們在世界的版圖。

此外,在網際網路主導的知識經濟世代,瑞典的科技創新也不惶多讓。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府多年前便藉由所屬的公營Stokab公司傾全力鋪設國家高速網路,並提供各式投資誘因給新創公司,打造友善的科技創業環境。如今,斯德哥爾摩己成為新一批「獨角獸」(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科技公司)的創新基地,幾乎可以說是歐洲的矽谷。這些公司包括: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影音通訊服務Skype、熱門手機遊戲Candy Crush的開發商King、線上支付服務Klarna,以及Minecraft的創始者Mojang等。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內的每一個捷運站,處處充滿不同的人文藝術氣息。作者提供。

▋不強調競爭,反而縮短了權力距離、促進了社會合作

「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這句話充份反應了瑞典是一個尊重少數、包容性十分強的社會。瑞典的整個社會氛圍,人們不太喜歡強調競爭,事實上瑞典是一個權力距離很小的國家。此種以強調平等,縮小社會不同階級間的權力距離,至少可以反映在政治與社會等二個面向。

首先,在政治的參與層面,瑞典屬於多黨政治,通常需由多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目前係由社民黨及綠黨兩黨聯合執政(只佔國會40%的席次),所以政黨間的結盟與合作,是瑞典十分重要的課題,因為沒有一黨可以掌握多數。其次,因為政府力行高稅收的福利補貼(最低所得稅率從25%起跳,最高所得稅率可以達到60%),高收入家庭必需補貼低收入的民眾,故瑞典人的實質收入差距不大。

有人說在瑞典這個國家中,可能沒有真正的窮人,社會表面上也很難看出明顯的階層分化;再加上政府推動社會住宅政策,民眾普遍的生活品質差異不會太大。更令人羡幕的是,瑞典提供人民完全免費的教育補貼和近乎免費的醫療福利。工作權受完善的保障;例如,勞工一年均有至少五周的給付薪資休假,如果上班族因病無法工作,還能獲得至少75%的工資。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內的市議員會議廳。作者提供。

▋教育成就每一個人的機會,大學科技研發領先全球

本次的參訪過程中,我們特別前往瑞典代表處訪問與請益。在我國與駐瑞典廖東周大使對話中,他非常推崇瑞典的教育制度,並推崇瑞典經驗十分值得台灣學習與借鏡。廖大使特別強調,不要只看到瑞典社會發展成功的表面—即「知其然」,更要暸解他們能夠成功的背後原因—更要「知其所以然」。

依據他的觀察,瑞典人民的教育費用完全由政府負擔,十分強調學生的受教權與學習的公平性,就對社會發展至為重要。例如,小學敎材均由學校準備,學生上學不必帶書包;放學後也不用將帶功課回家做,避免學生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一,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發展。這充分展現了瑞典人所重視的社會公平。

其次,他也提及瑞典本地居民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博士班完全免學費。政府十分鼓勵高中生畢業後,可以先到職埸去工作一段時間或到國外遊學後再回來決定是否就讀大學。這充份表現出瑞典社會十分強調獨立自主與自我探索。第三,因為完善的社會制度、教育醫療的保障與對人民選擇的尊重,讓瑞典人民相信政府會確保自己生活條件無虞。例如,每位小孩自出生開起到十八歲為止,政府每個月都提供約1,000瑞典克朗(折台幣約 4,060元)的成長津貼,所以人民也願意誠實繳交高額稅款。最後,政府與人民間形成正向的信任循環,蘊育出堅實的社會資本,促進社會的和諧關係與經濟效率。

除此之外,瑞典傑出的高等教育與科研表現也是建構優質社會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本次考察團的參訪重點。瑞典全國有44所大學,其中35所大學提供英語授課的學位課程。典瑞的大學競爭力在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以本次我們訪問的另一所瑞典大學—隆德大學(瑞典语:Lunds universitet)為例,她建校於1666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隆德大學在全世界大學的排名約位於前60大行列,她同時也是全球Universitas 21聯盟成員。全校共有十個學院,學生人數約4.7萬人,其中约有6000人是國際學生。近年來,隆德大學與瑞典國家研究學會(Swedish Research Council)共同設立國家同步幅射研究中心MAX IV,致力於加速器物理、同步幅射與核物理的先進技術研究。此外,隆德也歐洲十分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其歐洲散裂中子源中心ESS(European Spallation Source),預計將於2020年完工運轉,是世界重要的研究重鎮。

科技部人文司參訪瑞典隆德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作者提供。

▋台灣的隱憂:每次的華麗轉身,屁股就換一次

北歐四小國(瑞典、芬蘭、丹麥、挪威)近年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創新都是全球的模範生,其中又以瑞典能兼俱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間的平衡,表現最佳。有這樣的亮麗成果,雖然部份原因要歸功於瑞典並未加入歐元貨幣系統,沒有被捲入過去幾年的全球金融貨幣危機中。但在本次的考察與訪問中,我們發現背後更關鍵的因素,可能來自瑞典政府在社會制度長期以來的良好設計,讓人民願意相信政府與包容不同意見所累積出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建構在這樣的信任基礎之下,才能讓政府與民間共同協力,推動具前瞻性的政策與具特色的產業發展。

這個觀察呼應法國經濟學家阿爾剛(Y. Algan)和葛侯(P. Cahau)在《不信任的社會》(La Societe de Defiance)一書中的發現—瑞典社會中有66%的民眾相信他人;這個比例是法國的三倍,更居全球之冠。就是這樣的信任,成為瑞典推動各式科技發展與社會創新背後的人文支撐。

台灣可以從瑞典身上學到什麼?近十年以來,對比台灣周圍的亞洲小龍國家,我們國家在全球的科技創新與大學競爭力正在逐漸流失中。從瑞典「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的小國智慧,我們的政治人物與各式團體是否可以更多學習傾聴不同聲音與反對意見,彼此包容、異中求同,以人民福祉為最大公約數來尋求各方合作與國家發展呢?

我們從瑞典身上看到台灣的最大隱憂是—政黨在每次的華麗轉身後,屁股就換一次。不同政黨所提出的政策與國家方向,都在服譍特定的選舉目的,而非全民之需。

曾幾何時,「不信任」成了我們國家創新與社會發展的最大隱憂了!

(作者:侯勝宗為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菁英學院院長,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厚銘為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教授,科技部人文司管理一學門領域召集人;林月雲為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