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篇文章有幾個問題:
1.在台灣以20等分研究貧富差距已有問題。很多因素會讓後5%所得變動很大,例如超齡兼差。其實不必管倍數,應該專注前5%的所得的變動有沒有高過經濟成長率。就我的觀察,以綜所稅申報資料,最近幾年前5%的平均收入約在430萬(扣除1000萬以上的1萬人,約在330萬),變動不顯著。
2.我不相信林全不會有所動作,特別是國家稅收不足了。
3.「人們遲早會揭竿而起」不是不會發生,但台灣很難發生,遲早的遲很難看得到。
………….
呂紹煒專欄:當一輛巴士就可以載走全球一半財富時
貧富差距持續拉大,未來可能把頂尖富豪塞到一輛巴士就可載走全球一半財富。
財政部日前公布2014年度綜所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結果,20等分比較高低倍數差距達112倍,算是創下史上最高記錄。所得差距日趨拉大,堪稱近10多年的「全球趨勢」,各國政府如無能解決,我們很快就能迎接「一輛巴士載走全球過半財富」的日子了。
看不出所以然的5等分數據
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有幾個,一種是所得差距─即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是以年為單位),所得最高的族群(可以用前5%、10%、或20%)1年內賺到的所得,與最低族群賺取所得的差距倍數。過去國際通用的是五等分或吉尼係數。但近年研究貧富差距的學者幾乎都改用20等分,且其依據不是家計調查的數據,而是可靠度更高的財稅資料數據;甚至專注研究所得最高的1%、0.1%與其它所得者的差距,主因就是貧富差距急遽惡化,5等分的數據根本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了。
這次公布數據就是20等分的財稅統計數據。根據統計結果,全台607萬家庭所得最高5%家庭平均年所得總額525.6萬元,比所得最低5%家庭所得總額4.7萬元,高出112倍。同一數據在2005年時只有55倍,2008年為65倍,2009年攀升至75倍,2013年99倍、2014年飆到112倍。雖然2014年的飆漲可能與股利所得扣抵減半,讓企業增加分配股利的短期因素有關,但以趨勢而言,所得差距是快速拉大。
但如果以5等分的數字來看,我們幾乎可得到「所得差距不值得憂心」的結論。以主計總處的資料而言,2005年5等分的所得差距倍數是6.04倍、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因素增為6.34倍,之後又下降:2013年降到6.08倍、2014年更降到6.05倍。即使去除政府移轉支出與收入因素(即課稅與社福對所得差距的影響)後,這些年5等分的差距倍數也大致穩定維持在7.5倍上下。
比所得差距更恐怖的財富差距
兩個數據比較,大致可以理解為何研究者已不太有人再理會5等分數據,而專注在尖端的5%、1%甚至0.1%富豪的數據。
另外一個研究貧富差距的指標是:財富差距。所得差距是指1年內賺到錢的差距,財富差距則是累積多年、擁有財富的高低差距;每年所得差距擴大累積後反應到財富差距上,當然更可觀─從各國數據看,其差距確實比所得差距更恐怖。
1%拿走1/4所得,掌握4成財富
台灣的財富差距方面缺少確信可徵的數據,官方的國富調查並未作財富差距分析,但國外的資料則不少。以美國而言,現在是頂層1%的富豪,拿走約4分之1的所得,前10%則是取得一半的所得;但以財富而言,則是1%富豪已掌握40%的財富,前10%擁有80%財富。相較25年前,1%富人取得的所得是12%、財富占比33%,差距明顯拉大。英國的情況雷同,前1%富人在1979年取得的所得比是6%(百年來最低的比率),接著是柴契爾夫人上台,前1%所得占比逐漸升高,最高是到15%左右,財富差距更惡劣─英國前100大富豪的財富,等同英國最貧窮的30%家庭的財富。中國推估的數據也是1%擁有3分之1的財富。
展望:一台巴士載走全球過半財富
再以全球眼光看,全球前1%掌握一半財富、前10%則已掌握87%的財富。一直專注在貧富差距的NGO樂施會報告顯示,在2010年全球最有錢388人的財富等同全球最窮的一半人口,到2014年只要前80富豪的財富就等同一半的窮人,去年則只要前62富豪的財富即可匹敵全球過半人口─樂施會形容「一台巴士載的富豪財富等同全球一半人口」。其實,依照這種快速的兼併與集中化速度,再幾年後可能是「只要一台巴士,就可載走全球過半財富」。
全球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有人歸因於全球化後贏者全拿、大者恆大、超級明星等效應。雖然這些因素有推波助瀾的影響,但更多的是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為在此全球趨勢中,我們同樣看到不論是所得或貧富差距都仍保持平衡的國家─日本、荷蘭、瑞典這些國家,前1%取得的所得長期都維持在6%左右。
巴菲特:20年階級戰爭,我的階級獲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勒就認為這是一個政治選擇:政府對富人減稅、給予各種優惠,讓其擁有更多財富─財富產生權力、權力又產生更多財富。美國上世紀的最高稅率曾達90%,60、70年代維持70%,雷根上台的新自由經濟主義又大幅砍稅率;小布希的為富人大減稅,讓所得超過200萬美元者平均減稅16.2萬美元,底層20%者減稅金額則是區區的45美元。
2011年時,股神巴菲特就說:「階級戰爭打了20年,結果我的階級獲勝,我們這個階級的稅率降低了。」富人確實贏得戰爭。依美國政府數據,最富有400個納稅人的平均稅率不到20%,且其中有3分之1的人稅率不到15%。巴菲特曾說,他繳稅的稅率比他的祕書還低,因而建議徵富人稅。歐巴馬雖然曾提高最高稅率,但顯然仍難擋住貧富差距的擴大。
錯誤減稅惡化台灣所得差距
台灣很不幸的也碰上同樣的情況─全球化讓集中化力量加大、要素所得均衡化因素讓受雇者薪資停滯難提升,馬政府在「減稅帶動投資與經濟」的迷思下,先是把遺贈稅率從50%降到10%,後是營所稅率從25%降為17%。後見之明看除了加重貧富差距外,看不出對投資與經濟的助益。
著名的億萬富翁、企業家兼投資者尼克.哈諾爾曾說:「如果降富人稅率真能創造更多工作,現在我們早被就業機會淹沒。」他也是少數及早警覺貧富差距惡化的殺傷力,他曾向最富有的1%同伴發出警告:「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來緩和美國經濟中已昭然若揭的收入不均現象,人們遲早會揭竿而起。如果收入差距仍然持續擴大,哪個社會都抗不了多久。」富國與富商俱樂部的達沃斯論壇也把貧富差距列入未來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嚴重議題中。貧富差距擴大不僅埋下社會不穩定的因子,依照史蒂格勒的分析,這也同時造成全球經濟的弱勢─窮人拿到錢總是會把它花掉,富人則不是如此。
改善前景難望,差距拉大成不歸路
遺憾的是雖然每個人都看到問題、也了解其嚴重性,但尚看不到有那個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改善。台灣要縮小所得與貧富差距的前景亦難樂觀,我們有一個認為「靠租稅重分配是騙人的」行政院院長,政府不敢對富人加稅,經濟前景差更不能對企業加稅(甚至可能減稅);而經濟差對中下階層的殺傷力最大,未來恐怕台灣仍要持續走這條差距拉大的不歸路,難以回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