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eaton

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eaton

底下這篇的作者認為,D. Howell教授比較美國和瑞典兩國,發現課徵富人稅、改善貧富差距的瑞典,經濟成長率可以略勝美國一籌。目前台灣經濟仍在住加護病房,需要運用財政政策改善社會不公平,又能帶來經濟成長。

姑且不論作者提到的「自私自利」的問題,更先不論美國和瑞典的經濟成長差異的原因多如牛毛,怎會是徵富人稅? 甚麼叫「富人稅」都沒有定義清楚,所以,我很不客氣說,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

台灣最高綜所稅率已經45%,加上兩稅合一抵稅減半,已經不低了。講不低是因為台灣租稅負擔率全球倒數第三名,所以最末端的綜所稅率高些是正常的(當然最末端是遺贈稅)。

我認為,未來要調整的重點如下,然後把這些調整所得,轉給弱勢家庭,補助他們就學與生活急難所需,然後可以有一定比例投入未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支出:

1.取消不當的企業補貼(包括水電)及租稅優稅。
2.台灣整體綜所稅率5.8%(稅/報稅所得),但最高綜所稅率45%,這表示大多數人的稅率太低了。
3.台灣租稅負擔率全球倒數第三名,主因是資本利得及資產持有稅低的離譜。這部分很難溯及既往,所以課徵資本利得稅的時機已過,未來的重點是房地持有稅(土地房屋稅),而這點是全民負擔,可不是甚麼富人稅。
4.遺贈稅比照國際水準。
5.營業稅比照國際水準。
…………….
人性本私,然後呢?/林建甫

北市柯文哲市長力推「四年兩萬戶」公宅計畫,進展不順,屢遭當地民眾反對。
為此都發局長林洲民感嘆說「台北市民其實滿自私的」。柯P加碼演出說:「全地球人都很自私,不只台北人」。這是經濟學的ABC,問題是該怎麼辦?

亞當史密斯《國富論》中,有段最廣為人知的名言:「我們所需要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

人類一切經濟或是公益慈善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利益、尊敬、稱讚等等的自私自利動機,但因為有「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運作,大家都自私自利的結果,反而成為增進整體經濟繁榮的最大動力。這也是「資本主義」能成功運作的最大關鍵。

八○年代末期,蘇聯、東德等共產國家相繼解體,證明共產主義實驗的失敗,資本主義大獲全勝。資本主義可以累積財富,提供誘因,在人類自私自利的驅動下,企業家及民眾更有熱情,更願意自動自發努力,因此往往能創造最大的效率,這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最佳機制。
然而○八年後的金融海潚,到今天全球經濟仍受其害。許多研究紛紛指出,資本主義國家M型化社會,日益嚴重,中產階級消失,變成只有少數富人和多數窮人的社會。美國企業研究院莫瑞(C. Murray)博士指出,美國社會因為「金融波動」與「社會不安」兩大危機,已經分成富人、窮人兩大族群,兩族群間彼此很少往來,更嚴重的是缺乏同情,這是爆發災難的前兆。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認為資本主義有先天不穩定性,資本報酬率往往大過經濟成長率,造成經濟成長的果實是資本家獨享,一般人只能分到麵包屑。據此皮凱提主張各國應聯手課徵資本持有稅。最近郝尉爾(D. Howell)教授比較美國和瑞典兩國,發現課徵富人稅、改善貧富差距的瑞典,經濟成長率可以略勝美國一籌。
五二○新內閣就要上任,閣揆林全是財稅問題專家,過去在財長任內花最多時間就是在稅改。不過目前台灣經濟仍在住加護病房,如何運用財政政策改善社會不公平,又能帶來經濟成長,林內閣要去傷腦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