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學生該不該穿制服?盧梭和尼采會這樣看

學生該不該穿制服?盧梭和尼采會這樣看

朱建豪

台灣人幾乎都走過穿著制服的學生歲月,但是直到最近教育部於今年5月20日公告修訂「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之後,這份屬於全體國民的共同記憶,很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對於「學生制服的該穿與否」的價值之爭,已經在短短數天之內於台灣的每一個角落引爆了不少爭議,尤其是學生與教官之間的衝突更是烽火燎原地四處上演。

然而在粗分為自由與保守兩派的許多論辯當中,雙方陣營儼然進入了一種優劣條件的數量比拼,以及論證上針對前提是否健全的相互攻防。當然,以上指的還是運用理性思維的情況,然而網路上大多數人的討論其實依舊很不理智的,往往陷入了一種意識形態的立場之爭,反而喪失了更多的對話空間,進而鑽進了交流停滯的死胡同。

而我覺得類似的討論其實夠多了,畢竟有太多公共知識份子的文章可供瞻仰,數量甚至已經多到任何人都不需再以個人名義來另外寫一篇文章,把精力繼續耗費在正反方理由的羅列與打擊上。所以筆者想要另闢蹊徑,談一談這場風波如果是由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與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此二位名聲響噹噹的哲人的視角所出發的話,他們的哲學思想又會如何看待?

盧梭的教育哲學有一個核心理念,那即是認為「教育」不僅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而「教育」也應促進個體依其本性的發展。 「教育目的」就是要保存自然的自主性(Natural Autonomy),並能夠保持獨立(Independence)與完整性(Wholeness)。盧梭有一本討論關於「全人公民教育」為主題的專著《愛彌兒:論教育》。在該書中,盧梭指出,人是從三個方面接受教育:自然、人和社會環境。自然方面的教育其實是自然的培育,就像我們身體器官的成長;我們從周圍環境中獲得經驗,這是環境對我們的教育;我們所接受的文明薰陶和學校教育,則來自於人。

這三方面是不同的,盧梭認為:自然的因素完全不受我們控制,環境只受部分控制,只有對人的教育完全由人來控制。換句話說,盧梭並不認為人天生就具備有社會性,每一個人一出生都是孤立的個體,而在生長的過程中,慢慢的發展與大自然、家庭、社會與世界的關係。

而在人對人的教育中,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虛幻妄想:成人希望孩子照著自己教導的那樣說話、那樣行為。此概念令我不禁想到台灣知名作家楊照,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評論:

大部份家長都同意應該開發小孩自己的潛能,所以標榜蒙特梭利或福祿貝爾系統的幼稚園大行其道,可是進一步追問,開發小孩潛能的目的是什麼?大部份家長想的,不會是盧梭或蒙特梭利相信的──讓小孩訂定自我目標,完成自我;大部份台灣家長要的,是讓小孩納入一個統一的體系中,考試得高分,未來進好學校,在社會上得到好薪水。

可是,問個最極端的問題──如果小孩發現的自我,根本就不想要考試得高分,也不能幫他進好學校,怎麼辦?很簡單,那家長就不承認、不接受小孩這樣的自我,改而追求用高壓紀律讓小孩回到考高分、進好學校的『正途』上。如此的教育手段與目的選擇,合理嗎?

盧梭在其著作中如此寫下:「自然人為自己活著,他就是整體,只靠自己;公民只是分數中的分子,他的自身價值依靠著分母-依靠著整體和團體的賦予。」而「學生服」在過去作為一種強迫式的集體制服,其作用想當然爾是要達到一種類似於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所謂「規訓」的效果,而其手段上是一種由上至下的權力結構。所以在盧梭看來,教育的三種類型是相互衝突的。簡單說:或者做人,或者做公民,不能兼而有之。

以上的諸多論述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學者尚杰所撰寫的一篇論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當中的第一章所闡述的內容不謀而合:社會組織就是使人脫離自然,把人的獨立性換成依賴性。你不再是你,而是羅馬人、日內瓦公民、中國人。這樣培養起來的意識是,愛祖國甚於愛自己的性命。自然人任性,按自己的性情愛與恨、說與笑;公民忘我,當他成為言行的習慣時也就『無我』。公共教育就是使人成為公民。

內文可同理轉移:當你穿上北一女制服時,你的主體性能夠彰顯出來嗎?在你踏進校園那一刻,座落於你身上的最大符號,是你的自我?還是你此刻的身份?你穿著校服時的任何一舉一動,究竟考量的是自己與他者的倫理關係?還是自己與校方的榮譽問題?

總而言之,盧梭於《愛彌兒》一書中的教育方法論,認為人類最初的教育必須是一種消極教育(negativ Erziehung),小孩子不應該被強迫接受真理和道德的教導,而是應該在知性中發現惡習是錯誤的。「消極教育」在盧梭的理論中,指的是整個教育體系不應該直接影響學生,而是讓學生依自己的經驗去學習。

這種將學生視為一個思想主體的做法,無疑是對人的「自由意志」持有一種最終必然向上的浪漫與樂觀態度。所以我們可以在這裡先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學生應當穿著制服這件事情,不但是屬於文明附加的產物,而其作為一個共同體下的共同符號,對於要如何挖掘出我性的個體而言,必然是會有所妨礙的。

那麼就作為教育一個人的終極目標——「成為一個人」,盧梭在大方向上而言絕對是會反對硬性規定下的學生制服。當然,循著盧梭的思路繼續推演下去,雖然便服會比制服好,但裸體可能還會比便服與制服要更好!那麼關於盧梭是否支持學生在校園裸奔就屬於後話了,筆者也不在此細談。

【1945.5.31 臺北大空襲紀念日】

【1945.5.31 臺北大空襲紀念日】

1945年,盟軍奪回菲律賓之後,臺灣成為空襲的目標。5月31日這天,盟軍以一百架次以上的B-24轟炸機攻擊臺北市區,總督府所轄官署建物就挨了3,800枚各式炸彈,當場3千多位民眾死亡,幾萬人受傷,包括臺灣總督府(圖1)在內的許多建築物全毀或半毀。

這只是1945年1月初至戰爭結束前天天空襲的其中一日,很多縣市都遭空襲,嘉義市於5月11日更被夷平(圖2)。

二戰後,台灣官方為了宣傳台灣參與對日抗戰的印象,所以從沒紀念這段傷痛,這是臺灣人被殖民的悲哀寫照。在這個沈痛的日子,我們為在戰爭中逝去的人們哀悼,祈求和平降臨。(5/31/2016 eaton refer to 台灣探險團)

圖1


圖2

睡覺前的美妙儀式

睡覺前的美妙儀式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276&fullpage=true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政策消毒】不要小看「南進政策」

【政策消毒】不要小看「南進政策」

 

新政府的南進政策一直受到批評,最近奧地利駐台商務副代表解聰文呼籲停止南向政策後,更多批評有如雨後春筍,就連中國官方也參一腳。其實中國反對的,通常是好的。身為公民,應有獨立思考能力來判斷是非:


1.
南進不只為製造加工。東協擁有6億消費群,對我國產品印象正面,將給台灣很多機會。解先生認為台灣應投資發展最新科技,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跟工程師….,」這個建議是對的,但新技術發展要有經濟規模的市場配合,不然是空談。南進與發展科技並行不悖,而且跟代工不同,可以直接接觸市場。


2.
南進是為加分。2014年臺灣與東協貿易額936億美元(2009年才500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的16%,為第2大出口市場。但是,其他84%會疏忽不理了?商人沒那麼笨,南進是為加分。過去十年要不是台灣出口到東協翻倍成長,台灣經濟成長早就不好看了。

 

3.不會南進就停止研發。過去大量西進,我國研發經費仍逐年創新高(年化成長率3.2%),每年投入約5千億台幣,經費佔GDP3.1%,與中國2.0%、美國2.8%、奧地利2.8%、德國3.0%、日本3.4%、南韓4.4%比較,毫不遜色。

 

4.保護台灣現有投資。1952年起,我國對東協投資累計841億美元,是越南及馬來西亞第4大投資國,泰國第3大投資國。然東協的區域整合可能阻礙臺灣出口;再者,中共阻擾我國與東協各國簽署投資保護協定,南進可以抵消風險。

 

5.發揮台灣之子的潛力。1990年起台灣接受外配,雖然不少人受到歧視,但NGO團體協助不少人站起來。第一代台灣之子已25歲,很多人的雙語口筆程度佳,特別是父親在當地成家立業,不少小孩回台讀大學,那是攻占東協市場的尖兵,人數應有50萬人。

 

6.突破中國圍堵。在中國的阻撓下,台灣很難與東協簽署貿易協定。胡采蘋在「台灣擁有南向政策的最大籌碼」一文提到,東協是母系社會,新台灣之子可以選擇和母系家庭的親戚合資公司,繞過貿易協定、外資限制,得到本國人待遇。政府應該協助「雙國籍之子」進入經貿領域,為他們安排交換學校、企業實習、輔助創業貸款,從中小學安排東南亞語言課程,才可以延續未來五十年與東南亞經濟聯繫的資本。其實台商能在中國攻城掠地,跟外省移民的血緣關係有關,狀況類似。

 

7. 避免過度傾斜中國。這點不必講了。順便一提,中國2014gdp佔全球約11%,台灣人口2300萬,放眼世界,中國不是很重要的市場。2014年台灣出口金額3136億美元,中國為821億美元,佔了26.1%,但同年台灣在中國生產的金額為2226億美元,所以台灣出口中國的很大成份是三角貿易。台灣是很倚賴中國,但倚賴的是是人力,這到底誰要感謝誰? (5/30/2016 eaton)

……………
解聰文呼籲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5/19/5-bold-steps-taiwans-future-open-letter-president/

1.停止南向(Move South)政策
停止進行任何「南向」計畫,這邊的南向指的是往東南亞發展。與其煩惱該往何處走,不如想想該做什麼。想辦法投資、發展最新的科技,像是自動化科技、積層製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機器人產業等。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跟工程師,讓他們為了未來工作,而非維持現狀。 但這篇的論點很有問題。

2. 停止堆存外匯存底 (論講一通,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外匯存底)
堆存外匯存底的概念來自於有一天會與中國開戰,或是假想的金融危機,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異想天開了。超過 4000 億美元的金錢應該用於打造世界上最強、最有創新意念的創投。現存的台灣創投都太過守舊,不願意承擔風險,甚至是被既得利益者掌握著。早該把錢都投資在台灣的未來,雖然無法與美國矽谷相提並論,但是愛沙尼亞正是小國的最佳範本。現在就開始 think bigger。

3. 支持製造科技領域
支持既有的企業與新創公司,還有製造科技領域。台灣無庸置疑的是製造業之王,但是缺少人才又缺錢。許多業者持續用一堆過時的科技幻想自己可以稱霸發展中國家市場。 中研院與工研院有這個星球上最棒的菁英,點子卻都被老美整碗拿去賺錢,而不是台灣自己拿來賺。想辦法提供退稅機制給創新公司;替專業人士、專家加薪,並持續吸引更多好的人才進來。

4. 砸錢在台灣強力的醫療領域中
台灣有最棒的醫療系統,還有大量有價值、完整的病人資料,但是醫院的 IT 架構卻停留在 1990 年。醫院缺乏效率,醫生被強迫做一些重複而沒有意義的工作。若不好好的改革投資,台灣將無法成為連外國人都想來的醫療之島。 砸錢給醫院鼓勵他們發展大數據、AI 人工智慧、現代的圖像與診斷技術,這是讓健保與健保屬繼續活下去的唯一出路。讓台灣優秀的醫生可以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學習更新的技術、想辦法創新,甚至成為新一代的企業家。

5.歡迎國際人才
想辦法向全世界的天賦敞開大門,讓他們帶著專業學位、商業成就,甚至是有錢來到台灣。放寬工作允許的簽證與各項簽證限制。如果他們工作或繳稅滿五年,就發給他們台灣護照。現在台灣對於外國人才進入所設下的門檻實在太麻煩。 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要在經濟上與中國對抗,就要擁有全亞洲最多元的人才能力。台灣的領導企業最缺乏的就是國際人才,問問他們的行銷團隊就知道了。台灣許多大學也找不到好的教師,因為薪水實在是低的可笑。像瑞典學習,他們敞開大門迎接世界各地有才華的人才,造就了美國之外最棒的科技產業。 小結 現在的即將上任的政府願意接受商界人士的建議與顧問,非常好。但是,千萬不要再問那些 70 幾歲老人的意見,他們腦子裡都是自己的利益跟中國。聽聽年輕創業家、創新者、企業專家、世界各地專業人士的意見。 因為他們,才擁有台灣通往未來的鑰匙。

(本文為摘要整理,已獲原作者Martin W. Hiesboeck授權,另外可參考其他網路版本摘要整理連結,資料來源:LinkedIn;圖片來源:WIKI。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合作夥伴則不在此限。)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史蒂芬史匹柏:努力尋找個人的使命

史蒂芬史匹柏:努力尋找個人的使命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受邀前往哈佛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並擔任畢業典禮演講人。史匹柏表示「我的工作室創造持續兩小時的世界,你的任務則是創造一個永恆的世界。」

史匹柏也分享他自己的個人經歷,表示在大二那年,為實踐電影夢而輟學,直到50多歲才會到校園完成學位,主要是為了孩子。他表示,能夠在大學未畢業前離開學校,是因為他很幸運了解他想要做什麼,但這並非適用於許多年輕人。

而他在執導(The Color Purple)這部關於30年代南方黑人婦女生活的電影,他了解電影可以是一個使命,因此,他向畢業生表示,要努力尋找個人的使命,並要了解歷史,不要作為一片樹葉,卻不知那是樹的一部份,他必說到:「決定性的時刻,堅持你所扮演角色所需要的勇氣,今天,你將開始為新的世代展開道路。

在我的電影裡,曾有過許多對未來的想像,但你才是真正決定未來的人,而我希望那是充滿正義與和平。」史匹柏引用其電影和生活故事,鼓勵畢業生對世界上的災難擔負起責任。他表示,成為英雄必需征服惡棍而且要很走運,創造美好未來的方法是研究過去。他說,當暴行發生時,我們要擔憂的,不只是何時能結束仇恨,更要問「它是怎麼開始的?」

史匹柏以自已身為猶太人,在孩提時候曾遭到霸凌的經歷,提醒畢業生,現在反猶太主義以及伊斯蘭恐懼症都在上升;為了反擊這些仇恨的思想,史匹柏敦促學生們多聽別人的故事,並且分享出去。史匹柏說,當仇恨增加時,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回歸人性,要以好奇心取代恐懼。


三分之一的人生:錦鯉女王鍾瑩瑩的故事

絕處逢生,很精彩的故事。

三分之一的人生:錦鯉女王鍾瑩瑩的故事

 

如果你負債累累,為了還清債務,刷卡買機票到了國外參展;到了機場,有好心的業者說要幫你載參展的魚到展場,結果載了三天三夜沒有出現;隔天就要參展了,請問:

 

你會大哭之後連夜逃回台灣就此放棄,還是會勇敢面對?這個女孩不但勇敢面對,還在沒有魚可以參展的情況下拿到了很多的訂單,她是怎麼做到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LiaIIh4NM

 

同場加映:是化妝的祝福,水塘中的彩虹 - 鍾瑩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n9s7_adY0

一口好牙 跟老人病說bye bye

博士級的文章

一口好牙 跟老人病說bye bye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3897&fullpage=true

茶、咖啡一天不喝就沒勁?香蕉的好處

茶、咖啡一天不喝就沒勁?

長期喝含咖啡因飲料會成癮,且攝取愈多,成癮機率愈大,一旦沒喝,就頭痛、疲倦、打呵欠。大部分成年人每天攝取200毫克,對健康並無大礙。以中杯360cc計算,美式咖啡1杯含150毫克咖啡因。1杯150cc浸泡超過5分鐘的茶,約20到50毫克的咖啡因,每天喝4杯以上就過量。
…………………….
香蕉內含澱粉,而且是非常好的抗性澱粉!好處是:

1、能幫助減重:抗性澱粉熱量極低,又具有飽足感,可減少脂肪的堆積,可幫助減重的效果。
2、可調節血糖:抗性澱粉消化速度緩慢,可幫助維持血糖穩定,很適合血糖不穩定或高血糖者食用。
3、預防大腸癌:抗性澱粉可在結腸內被細菌發酵吸收,維持腸道酸性環境,促進毒素的分解與排出。
4、增腸道健康:與膳食纖維一樣,抗性澱粉可直接進入到大腸,幫助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健康。

八煙聚落

八煙聚落

八烟,陽明山到金山之間的小聚落,海拔320公尺,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受東北季風影響,溫度約比台北市約低3度。冬季潮濕多雨,夏季水氣氤氳,時常雲霧裊繞,加上野溪溫泉地熱水煙,「八煙」意象油然而生。

農舍由古老石塊堆疊起來,低簷屋瓦看來是那樣質樸謙卑。無法想像台北盆地的群山裡,可以找到如此安詳的鄉間生活。由於地下水位高、水質清澈、生態豐富,以及山澗水量豐沛,霧氣長年迴繞,加上附近的八煙溫泉源頭、水生植物和土馬騌,綠絨絨如地毯般,使得梯田景觀具有豐富的生態特色。

沿著蜿蜒的田徑,走到較高的田地,眼前呈現平靜的水面,沈默如鏡,彷彿時間在那已凝滯許久,天空沉沒在水裡,樹、人也一起貼在水面。 八煙原只有九戶人家,日治時代是蓬萊米的種植試點之一,因人口老化,導致梯田廢耕。2011年,八煙復耕,上一次種稻是二十五年前的事。八煙復活的靈魂人物邱銘源,面對人口凋零的聚落、國家公園的反對,找來老農夫傳授古法插秧,讓想參與的大人小孩來報名,老農夫的技藝得以發揮,都市小朋友也開始接觸土地。

接著,年輕人回鄉,梯田開始放水,各種蛙類、水鳥增加,棲地生態越趨豐富。這樣的經驗,符合里山的「生活、生產、生態」精神, 於2013年成為聯合國「里山倡議」的會員。 八煙復育後,成為觀光客心中的「秘境」,最有名的就是聚落深處的「水中央」(圖)。

日本岡山縣「英田上山棚田團」(棚田為梯田之意)前來拜訪,兩邊締結為姐妹梯田,約定每年互訪。今年,透過介紹,邱銘源前往日本拜會首相夫人安倍昭惠,分享八煙經驗。(eaton)

我附1張經典照,其他請按聯結。

八煙聚落:https://goo.gl/1i1ZoB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被撤告的太陽花事件是甚麼事件?

被撤告的太陽花事件是甚麼事件?

林全:是政治事件,而不是法律事件。

江宜樺:先論法治,再論是非(政治)。

李茂生:

我總是覺得自殺有不一樣的意義。當還有其他選擇可能性時,選擇自殺一事,是件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就是這樣看待鄭南榕事件,或獸醫國考第一名輕生事件。我不會因為這些事件後面有個非常高超的價值,然後就輕忽現實人生的意義。就我而言,除了高超的價值外,被逼入絕境一事,更是法律必須去考量的重大事項。

同樣的,我也用一樣的觀點觀察行政院入侵事件。如果,這是件除高超的價值的保全以外,另也是毫無選擇餘地的舉措,那麼我會採取肯認的見解,然後在法律解釋學許可的範圍內,把這個觀點融入裡面。這不外就是我的學說中所採用的相對可罰違法理論,以及免責或減責的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核心思想。

換句話說,林院長說錯了。他說這是政治事件,而不是法律事件。不,這不是政治事件,這是法治程序下合理地解決政治問題的事件。撤告是對的,不過發言是錯的。正因為錯誤的發言,所以「當事人」才會說:先論法治再論是非(政治)。江的藉此,想打林的一個耳光。但是,撤告這件事情明明就是正確地解決政治問題的合法作為。所以江的也錯了。他們的錯誤在於:將法律與政治截然區分一事。
………………
想想:李教授是在講「正當防衛」的要件。依刑法第23條(正當防衛),其成立要件有三:緊急防衛情況存在、緊急防衛行為實施以及出於防衛意思而為防衛行為。

到底太陽花事件是否具備「高超的價值的保全,也是毫無選擇餘地的舉措」特性,決定了緊急防衛的情況是否存在。從選票觀察,多數人相信是存在這個特性。也因為有這些考量,所以法國大革命會被大眾接受(路易十六被斷頭又是另一回事了),而符合「正當防衛」的要件,就不必考慮利益(法益)衡量,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此,我們判斷這類事情的是非,應該先從事情的本質出發,而不是先考慮合不合法。若口頭禪總是法法法,那就是法匠,就無法理解別人為何『公民不服從』了。 (5/26/2016 eaton)

http://udn.com/news/story/9485/1720626-%E6%92%A4%E5%91%8A%E5%A4%AA%E9%99%BD%E8%8A%B1%E2%80%A6-%E5%8F%B0%E5%A4%A7%E6%95%99%E6%8E%88%EF%BC%9A%E6%9E%97%E5%85%A8%E5%92%8C%E6%B1%9F%E5%AE%9C%E6%A8%BA%E9%83%BD%E8%AA%AA%E9%8C%AF%E4%BA%86

楊絳的婚姻觀

楊絳的婚姻觀

中國文學家錢鍾書夫人楊絳病逝北京,享壽105歲。這對夫妻見證政治與文化扞格不入(遠離政治讓他們活下來?),但是否也意味著文藝民國時代的結束?

她的生活觀恰似蘇東坡。她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波澜,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為了翻譯原汁原味《唐吉訶德》,自學西班牙語,這點倒比東坡兄厲害。

楊絳92歲時,以獨特筆法寫下《我們仨》,內容平實動人,透露家庭生活、難以言喻的夫妻深情以及時代的創傷,哀而不傷的筆調,教人掩卷沉思。讓我們來品味隻字片語:

//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我早年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句。鍾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鍾書走時,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媒體說我內心沈穩和強大。其實,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

5/26/2016 eaton,refer to天下雜誌:《我們仨》

【政策消毒】解除健保被鎖卡是好事

【政策消毒】解除健保被鎖卡是好事

新政府宣布解除健保卡鎖卡,引來許多批評。其實我們從這件事,可看到一些意涵:

1.健保不會倒。台灣2300萬人,被鎖卡的4萬人只佔0.15%,沒有數字觀念才會亂講話。

2.照顧弱勢。經調查,那些人就是鰥寡孤獨廢疾者,很不舒服才去買成藥吃,過著沒有尊嚴、等死的生活。

3.錢用在刀口上。聖經說:得了全世界,喪失生命,又有甚麼益處呢?世上有甚麼比生命更重要?沒有!錢用在此不浪費。

4.符合公義。社會上總有一定比例的人因為種種緣故落難,例如罕見疾病。有人得了,其他人的機會變少了,幫助那些瑣卡者,絕對符合公義。況且,不少繳錢者繳的跟使用的存在很大落差,這也是類似的風險分散觀念。

5.可以控管。4萬人很容易透過村里長了解,貪小便宜者很難得利。這不像以前政府為200多萬投保職業工會者大開投機大門,但沒有配套況管,導致現在無從收拾。

6.施政有核心價值。社會充滿不公義或錦上添花的制度,多年來因選票很少被扭正,現在看到曙光了,希望未來政府能做的更多。政府的預算有限,公義的事做越多,不公義的事自然被排擠。

7.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就算有人因此而投機,也不要為了少數人失去行善的機會,只要風險可以控管,就應放手一搏。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10025

<幽默>年輕的秘訣

【幽默】年輕的秘訣

有位記者去了內蒙,看到一位老婦人。

便問:「大娘,您腿腳靈活,精神旺盛,您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麼?」

大娘:風吹,日曬,起早,貪黑,熬夜,一天兩包煙,冬天零下30度凍一天,夏天高溫40度曬一天,三餐不定時。天天在野外親近自然。

記者:啊?大娘您是做什麼工作的?

大娘:內蒙放羊。

記者:那大娘您今年高壽啊?

大娘:26歲了。
……………..
想想:這是剛讀到令人悲喜交集的笑話。人啊!不要將自己的好運、成功視為理所當然,將歸功於自己的成份不斷拉高,其實,人生裡面有很多來自機運!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林全內閣院會的關鍵字

林全內閣院會的關鍵字

我從林全內閣首次院會講到的找出關鍵字,希望他們說到做到:同理心體察民意、確立施政優先順序、注重公平分配與永續發展、內閣共同面對及解決問題。
……………….
1. 傾聽民意,充分溝通,務實解決問題:政策應該從人民的需求、期待與尊嚴出發。務必保持謙卑,以同理心體察民意及掌握社會脈動。面對可能的對立及批評,都應充分溝通與調整,使政策順利推動。

2. 確定施政優先順序,貫徹執行:各部會應就總統的政見及主管的重要政策,確立施政的優先順序,提出短中長期目標,並化為具體行動計畫或方案。國發會定期追蹤管考,務必讓民眾感受政府的誠信與執行力。

3. 做好跨部會整合:未來政策的推動,都應以創新為動能,注重公平分配及充分就業,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各部會在制定及推動各項政策時,都應注意是否符合這些目標,並做好內部橫向及縱向聯繫,以專業、魄力及堅定改革的意志和決心,展現團隊合作精神。他與副院長、秘書長及政務委員,都是閣員的後盾。(5/27/2016 eaton)

【政策消毒】政府應制訂基本工資法,將最低工資提高1萬元

【政策消毒】政府應制訂基本工資法,將最低工資提高1萬元

前幾天,我在部落格寫兩篇有關薪資的文章,平日僅一兩百位讀者,那三天竟引來2千5百多位讀者點閱,因此,我想寫一下說帖:政府應制訂基本工資法,將最低工資提高1萬元。(我認為勞團應該集中火力,推動提高最低工資,而不是在休假工時的小利上爭利。)

提高最低工資很難。勞工團體過去訴求的成效很差,政府被資本家綁架是原因之一(看南韓年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就知道了)。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曾說:不要吵基本工資,不然連顆滷蛋也沒有。沒錯,很久以前的實證是:提高最低工資會提高失業率。但是當今情境已不同,實證已不是如此。

台灣的低薪已造成人才出走,國家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我曾為文呼籲政府,放鬆不必要的物價管制,促使名目所得提高,詳參:「台灣購買力所得名列前茅,代價呢?」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669

另一個原因是,全球化後,資本家處於有利位置,薪資能減就減,而且比照同業。資本家總是推說:我們沒有能力加薪,這樣會逼產業出走等等。相對地,我認為勞團沒有「一槍斃命」的說詞。

以下是我的說帖:

企業為所有受雇者月薪加1萬,只會影響企業稅後利潤13%,大多數企業絕對付得起,這個數字是透過政府公開的總經資訊計算。以人力最密集的統一超為例,每年稅後盈餘90億,含約聘員工3.0萬人(不含1.5萬人),每月加薪1萬元後,營業費用增加39.6億(=員工3萬人*每年加薪12萬元*勞健保增為1.1倍),稅後利益將減少36%(=39.6E*83%抵稅/90E)。(所以可以同意約雇不加)

制定最低工資法才能強迫企業加薪,而其他員工會因為貢獻度倫理,連帶被加薪,否則員工將出走,企業將得不償失。上開加薪分5年完成,讓付不起的企業有時間調整,屆時仍無法因應,就讓時代淘汰,並釋放社會資源。付不起的企業多是壓榨勞工或偷工減料進行低價競爭,所以淘汰有助於社會進步。

同時,應建立科學化最低工資調整制度,不隨便受到人為定奪的代表人左右。最低工資法必須有調整最低工資的機制。建議以官方生活最低花費乘上一定倍數。一定倍數參考可比較國家的最低工資/官方生活最低花費的比值,每年計算檢討一次。現在台灣gdp有70%來自服務業,人人加薪的結果,必然助長內需正向成長。(5/27/2016 eaton)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真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看昔日主推ECFA的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就知道。我覺得他應該說明一下,到底是覺醒,還是發現更好的策略,還是.....。

他說,將祭出三大策略: 政府將以國發基金向銀行融資新台幣1,000億元,設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誘導企業投資;其次設立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配合南向政策,創造貿易及投資機會;第三、推動綠能、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並以這三駕馬車促進我國民間投資擺脫負成長困境。
..................

提振台灣經濟,促進民間投資,國發會主委陳添枝祭三大策略!陳添枝昨(25)日表示,政府將以國發基金向銀行融資新台幣1,000億元,設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誘導企業投資;其次設立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配合南向政策,創造貿易及投資機會;第三、推動綠能、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並以這三駕馬車促進我國民間投資擺脫負成長困境。

陳添枝昨召開上任後首次記者會表示,國內目前經濟非常差,這次景氣疲弱和2008年不太一樣,除周期性問題,還有結構性問題,國發會希望藉由這三駕馬車來找回台灣投資動能,以讓目前投資負成長能轉為正成長。

第一駕馬車是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陳添枝說,過去國發基金著重投資新創企業,不投資早已成的企業,為把民間投資動能誘導出來,決定以國發基金向銀行融資1,000億元,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即過去所提類主權基金),投資有意願在台灣投資的企業。

陳添枝說,這基金是股權基金,和淡馬錫主權基金不同。至於未來投資對象為何?他說,不限於五大創新產業,也不限於中小企業,只要在國內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者,都是這個基金注資的對象。

另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除直接對企業投資外,也會和民間股權基金、投資公司合作,未來會請他們尋找一些企業想要轉型、結構改造的案子,再用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進行投資。

國發基金有3,000億元資產、零負債,向銀行借1,000億元不是問題,這項計畫在近期報行政院核定後即可推動。

第二駕馬車是成立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陳添枝說,以前大家曾談過大貿易商,而這家公司兼具有貿易以及投資功能,目的是在整合、尋找及創造國內投資機會,以及協助中小企業赴東南亞及新興市場的貿易,未來會搭配「新南向政策」。

陳添枝表示,這家公司會由國發基金、政府其他基金及國營事業出資,並向民間企業募資,政府股權不超過5成,預計這家公司的資本額為100億元,這會是一家民間公司,但政府具主導權,以推動相關政策。

第三駕馬車是綠能、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陳添枝表示,這五大產業有個共通性就是有內需的涵量,有在地化的特色,雖然國內市場不大,但仍可以促成投資的機會。

陳添枝稱這三項計畫是「促進民間投資的三駕馬車」,希望可以將台灣民間投資負成長的局面扭轉成正成長。這些計畫將於近期報院後開始推動。至於這些政策能否提振台灣今年疲弱的經濟,他表示,對經濟當然有幫助,但並沒有進行量化的評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6000029-260202

台灣加油:驚艷的原住民藝術

台灣加油:驚艷的原住民藝術

原住民藝術令人驚艷,她是揉合族群生活經驗、歷史記憶的創作。我甚至懷疑,若梵谷高更在世,說不定會與原住民成為拜把兄弟。

就織布藝術而言,各族各有特色。像泰雅族圖案造型多變化,布農族細緻,排灣族複雜,但色彩沈穩,卑南族則燦爛奪目,阿美族色彩單純,但厚實樸素。不管如何,包括服飾在內,都是獨特且高水準。

不信瞧瞧,要不是女性服飾,我還真想買件來穿穿呢!(5/26/2016 eaton)

1.花蓮新城(太魯閣)車站公共藝術:織路

2.時尚典雅的原住民服飾




【政策消毒】課徵證所稅不是施政的優先順序

【政策消毒】課徵證所稅不是施政的優先順序

 

昨天我po【政策消毒】證券成交量低,牽扯「稅」是錯誤的方向,今天再延續這個話題。

 

我曾多次為文反對取消證所稅,但我承認,基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不是所有法律都如此),證所稅已失去課徵時機,就算正經八百制定相關稅法,也沒甚麼稅可徵。我要跟「正義公民」呼籲,它不是施政優先順序。

 

然而,我個人當時反對取消證所稅,主要論點是反駁:課徵程序困難,且若可以取消,就會失去租稅法規的基本理念,從而使稅法支離破碎。現在新政府上台,我的講法沒有改變。

 

若有興趣,請參我最近一篇:證所稅改革需要租稅準則及價值信仰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498

 

我發現,我還寫了一篇有關證所稅文章,就在前篇前後。奇怪的是,我有投稿風傳媒嗎?而且文題一定被改了,我何時有說:兩黨都錯?這不是我的風格。

 

觀點投書:兩黨都錯  簡政不是證所稅的最高價值

http://www.storm.mg/article/64627

少年弒母 天下父母都打顫

少年弒母 天下父母都打顫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青少年犯罪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嗎?台灣多次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如此。表面上,比青少年犯罪嚴重的問題固然很多,但人們特別在乎,因為每一位青少年兇手都觸動為人父母的心,甚至可能撕裂大人的心,擔心自己的骨肉有一天會讓自己在絕望與痛苦中死去。

這次向姓少年殺害母親,極為恐怖。他預謀,又說服了昔日跆拳道高手的好友幫忙。先由朋友重擊母親,他利用此時搜刮錢財金飾,然後頻頻踹母親,一個多小時後拖行到另一處,拿出水果刀割母親的頸十幾公分,讓母親慢慢流血致死。母親慘死,他毫不在乎,變賣金飾手機,四處訪友吃喝玩樂。警方緝捕時,他正準備與朋友去金山泡溫泉。

FBI研究殺人案,特別注意犯案時間的短或長、犯罪地點的單一或變動、殺人工具的單一或多元、是否預謀、是否有同夥等等。如果時間長、地點不僅一處、工具不只一種、有預謀、有同夥,都顯示殺人的恨意特別強,不僅是要對方斷氣,更蓄意要讓對方在受盡折磨後死亡。向姓兇嫌,就是極為可怕的犯罪者,他殺的,正是這十六年來對他最好的母親。

四十四歲的母親,人生最後兩小時,飽受痛苦,被打被揍被踹被拖行,然後親生骨肉割頸,在極端疼痛中,昏迷乃至斷氣。這段時間,苦命的母親在想什麼?除了身體的劇痛,心頭更苦。從懷胎十月到生產,到短暫的婚姻結束,到獨自撫養兒子,到看著上國中的兒子不斷闖禍,到兒子一再要錢,到自己終於找到心愛的對象結婚,婚宴的喜悅剛結束九天,兒子逞凶,生命收尾…。

青春期的子女總是漠視母親,很少有兒女像父母凝視自己,看朋友、看手機、看自己愛看的,就是不怎麼在乎爹娘的眼神。母親的眼睛總是看著所生的孩子,一群小朋友嬉戲,母親最在乎的是當然是自己親生的。母親看孩子,有各種的角度—抱在懷裡、捧在胸前、舉高逗弄、幫忙洗澡、一起吃飯、提醒寫作業、載送上下學,不同角度,有各種的美,也常因此覺得驕傲。但這位母親,她在生命終點時,全身癱軟,趴在冰冷的地面,望著兒子,此種望,稱為絕望,生命將終止,心中徹底絕望。

FBI以各種罹難者的照片來教育警察,深具意義。每一位受難者的身軀都是教具,提醒罪惡的可怕與犯罪者的心態。描寫親子關係的畫面千百種,如果有一位畫家或攝影師,能夠把此種景象留下來,讓許多青少年看看,或許可以傳達千言萬語都說不清楚的訊息。

青少年犯罪嚴重嗎?只要台灣有一位青少年傷害父母,就打擊了天下的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十六歲少年殺害母親的事,無數做爹做娘的,都打顫!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政策消毒】證券成交量低,牽扯「稅」是錯誤的方向

【政策消毒】證券成交量低,牽扯「稅」是錯誤的方向

台灣證券業人士很喜歡國際化,每天講國際股市如何,但某些證券業人士,沒有任何國際比較分析,三不五時大聲放送:現在台股成交量低,都是證所稅的問題,配息配股的抵稅額減半是元凶,大戶已化身為外資。

台股成交量比以前低是事實,但以上講法漏洞百出:

1.成交量低(成交值週轉率低)是國際普遍現象。從最近5年實際資料發現(圖):除了紐約股市外,台股相對變動不大,而美股是因美國經濟強勁所致。台灣與德國、四小龍的週轉率比值都在一定區間內浮動。

2.若大戶化身為外資,成交量怎會減少?再者,一般咸認,化身外資的成本(風險貼水risk premium) 約7-9%,不是沒有成本的。

3.官方沒有公布大戶參加除權息的資料,不過,有人強迫大戶參加除權息嗎?沒有。他們會盤算勝率,再決定是否參加,因此除權息對大戶實際影響不大,而個股除權息日一年也只有一天而已。

4.大戶跑到期貨選擇權了,現在每天成交口數十幾萬口,很多錢都到那裡了。

正本清源,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才是王道。瑞士 新加坡股市是全球最無聊的市場之一,經濟好的很,沒有在講成交量低迷的問題。(5/25/2016 eaton)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種稻QQ:讓偏鄉不再是弱勢教育的代名詞!

種稻QQ:讓偏鄉不再是弱勢教育的代名詞!

 

看到年輕人到偏鄉投入教育翻轉,實在令人感動啊。這段影片訪問到劉安婷,為台灣而教的創辦人,台灣第一位拿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也是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台灣奉獻的年輕天使。

 

她提到:偏鄉教育不應該去看孩子們的落差,而是該看那份珍貴又獨特的異質性。一個老師要改變或許很困難,但是聚集一群人的力量就會很大。年輕人與其抱怨,不如捲起袖子來為這片土地做點事情,我們的教育才有機會變得更好。(eaton)

 

遠見訪問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gv.monthly/videos/10154184487128799/

 

邀您贊助「為台灣而教」:

http://www.teach4taiwan.org/

學得來的領袖魅力Learning Charisma

學得來的領袖魅力Learning Charisma

珍娜站在講台上,手心冒汗,看著幾百個等她說明新計畫的同事。比爾在推出新產品失敗後,走進會議室,面對身心俱疲、垂頭喪氣,迫切需要他指引的團隊。蘿蘋正準備與一個才華洋溢但表現不佳,需要導入正軌的部屬懇談。

我們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這些人需要的是領袖魅力,也就是傳達充滿理想、振奮人心的明確訊息,以抓住聽眾的心,並激勵他們。但這種領袖魅力要怎麼學?許多人認為,這根本學不來。他們宣稱,領袖魅力是天生的,有這種魅力的人生性外向,並具備強大的表達能力和說服力。畢竟,要把一個人教成邱吉爾,是不可能的。

我們同意後面一種說法,但對前面的論調不敢苟同。領袖魅力不全是與生俱來的;這是一種可學習的技巧,或許應該說,這是一套自古以來就使用至今的一組技巧。我們在實驗室和實地對經理人進行的研究,顯示任何人只要接受我們所謂的「魅力領導術」(charismatic leadership tactics, CLT)訓練,都可以在別人眼中變得更有影響力、更值得信任,也「更像領導人」。

本文將解釋這些技巧,以及我們如何協助經理人掌握這些技巧。運動員靠著苦練和適當的作戰計畫贏得競爭,同樣的,想成為充滿魅力的卓越領導人,必須下功夫去鑽研魅力領導術,不斷練習,並擬定恰當的使用策略。

何謂領袖魅力? 領袖魅力根植於價值觀和感受。這是由亞里斯多德所謂的理性、道德、感性結合產生的影響力;也就是說,要說服別人,你必須利用強力和合理的言辭,建立個人信譽和道德信譽,繼而激發追隨者的感情和熱情。如果領導人妥善做到這三點,就能啟發追隨者的希望和理想,賦予他們使命感,並激勵他們達成了不起的成就。

好幾項大型研究都指出,不管在任何工作情況下,無論是規模大小、公家或私人機構、西方或亞洲,領袖魅力都可成為珍貴的資產。政治人士都深知它的重要性,許多企業主管卻未能運用領袖魅力。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或是認為魅力型領導不像交易型領導(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胡蘿蔔和棍子)、工具型領導(instrumental leadership,以任務為基礎)那麼容易掌握。坦白說,領導人確實需要一套專門技術,以贏得追隨者的信任、管理營運作業和訂定策略;若具備賞罰能力,也對他們有幫助。但成效最佳的領導人,認為要達成目標,魅力型領導比交易型和工具型領導更有用。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12種重要的魅力領導術,大家可能認為其中有些是存在已久的演講雄辯技巧。有九項屬於言辭類:暗喻、明喻和類比;故事和趣聞逸事;對比;修辭性問句;三段論法;表達道德信念;回應群體感受;訂定崇高目標;傳達這種目標絕對可達到的信心。另外三種技巧與言辭無關:語氣生動、臉部表情、肢體動作。 領導人還有其他魅力領導術可用,像是激發急迫感、引用歷史、反覆強調、談論犧牲、利用幽默感。

不過,本文說明的12種技巧效果最大,而且幾乎適用任何情況。在許多研究和實驗中,我們發現適當運用這些技巧的人,能用別人做不到的方式,促使追隨者團結推動某個願景。 例如,在美國過去十次總統選舉中有八次,較常使用言辭上魅力領導技巧的候選人最後當選了。我們衡量「優良」的表達技巧,例如,語言結構、吐字清晰、使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講話節奏、演講人的自在程度,並且比較這些表達技巧和魅力領導技巧的效果,結果發現,在判斷哪個人更像領導人、更有能力和更值得信任時,魅力領導技巧比良好表達技巧的影響力更大。

儘管如此,在企業界,這些技巧似乎並不廣為人知或傳授。採用這些方法的經理人,通常是經由嘗試和錯誤學到這些技巧,而非刻意思考後去做的。有個參加我們訓練的經理人就表示:「我常用到這些技巧,有時根本是不自覺的。」但學習這些技巧不應純靠運氣。 我們向經理人傳授魅力領導技巧時,會先闡述這種方法的概念,然後放映新聞和影片的片段,說明企業、運動和政治界的具體事例。接著,這些經理人必須對著錄影機、當著同僚前面,以及自己私下做實驗和練習。

一群平均年齡35歲的歐洲中階主管,參加我們的訓練後,在做報告時,使用魅力領導技巧的頻率幾乎增加一倍。觀眾對他們領導能力的評分,平均提升約60%。他們日後得以在工作上運用這些技巧。瑞士一家大公司另一群平均年齡42歲的主管,也有同樣情況。整體而言,我們發現接受魅力領導訓練的人,約有65%獲得領導能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評價,相形之下,未曾接受訓練的人只有35%獲得同樣評價。

領導人努力的目標,不只是要在公開談話時使用這些技巧,也應該盡可能運用在日常交談,也就是要變成隨時都更有領袖魅力。這種技巧很有效,因為它們在讓你顯得更強大、更能幹、更值得尊敬的同時,還能協助你與追隨者建立感情連繫。在希臘文裡,「魅力」(charisma)一字意指特別的禮物或恩賜。只要開始正確使用魅力領導術,人家也會認為你擁有它。

出 處 / 2012年6月號(第一次領導就上手) 作 者 / 約翰.安東納基斯 (John Antonakis) 瑪莉卡.芬利 (Marika Fenley) 蘇.李契提 (Sue Liechti)

五穀雜糧夯!5種人吃錯更傷身

五穀雜糧夯!5種人吃錯更傷身 作者:黃惠鈴

康健雜誌135期2010.02.01

吃五穀雜糧比吃白米健康,已不是新鮮事。超市、大賣場、有機店的架上,除了糙米、薏仁、小米、麥片、燕麥,各式豆類等單一產品外,業者推出五穀米、十穀米,甚至混二十多種雜糧,產品琳瑯滿目,鼓勵大家吃得更健康。

許多人也都知道,過度精緻飲食,對現代人普遍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發生率高的情形,有害無益。但你恐怕不知道,吃五穀雜糧,其實也有學問,吃錯了反而傷身。

健康的人吃五穀雜糧較無礙,身體不佳的人就得小心,有些人甚至不適合吃:

1.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不適合吃五穀雜糧,因為這些食材較粗糙,跟胃腸道物理摩擦,會造成傷口疼痛。容易脹氣的人,吃多了也不舒服。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旺全中醫師也提醒,有腸胃疾病的人,別吃太多蕎麥類,因為蕎麥類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也要斟酌吃大豆類,避免脹氣。

2.貧血、少鈣的人

穀物的植酸、草酸含量高,會抑制鈣質,尤其抑制鐵質的吸收,所以缺鈣、貧血的人,更要聰明吃,趙強提醒。例如,牛奶不能跟五穀飯一起吃,才不會吸收不了鈣質。

另外,紅肉所含的血基質鐵,可不受植酸影響,但老人家多半不敢吃紅肉,加上如果為了健康一味吃五穀雜糧,「很糟!」趙強說,他臨床上看到,有些人因為雜糧吃太多,貧血一直無法改善。

女性也是一樣,如有貧血問題,又喜歡吃雜糧,一定要補充紅肉,一天的肉類來源有一半必須是紅肉,他強調。

3.腎臟病人

腎臟病人反而需要吃精緻白米。因為五穀雜糧的蛋白質、鉀、磷含量偏高,當成主食容易吃多,病人身體無法耐受。

趙強目前在醫院負責慢性腎臟病人的飲食衛教,不時會遇到病人瀕臨洗腎危機時,回家趕緊捨棄白米飯,換吃五穀雜糧,想重振健康;結果三個月後回診,抽血檢測,發現病人的鉀、磷突然飆高,仔細問才知道病人反被聰明誤的作法。

4.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要控制澱粉攝取,即使吃五穀雜糧,也要控制份量。

而且五穀雜糧雖然因為纖維夠,有助於降血糖,醫護人員多鼓勵糖尿病人吃,但一旦糖尿病合併腎病變,這時就不能吃雜糧飯,得回過頭來吃精白米,不少病人因此困惑不已,趙強說。

5.癌症病人

癌症病人如果胃腸功能還好,可以吃五穀雜糧,但只要是胃腸道手術或胃腸道癌,不適合吃。尤其大腸癌病人,從治療期間到治療後至少兩、三個月,都要採取低渣飲食,避開纖維太硬、會摩擦、撐開腸胃道的食物,等恢復後回診時,再跟醫生確認能否吃五穀雜糧,趙強提醒。

陳旺全中醫師也指出,癌症病人要避免蕎麥類,以免影響消化,對病情不佳;同時最好先問過醫生的意見,調配份量。

在專家眼中,就算再健康的食物,也不見得人人適用,不鼓勵大家一窩蜂跟進。「我們太重視食物的單一功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警告。

他尤其對現在風行的燕麥相當憂心。燕麥雖然是很好的穀類食物,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但一些人體實驗的研究報告卻傳出,燕麥雖然可降低總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LDL),但不能降低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的一種),反而可能升高三酸甘油酯。廠商在宣傳燕麥相關產品時打著降膽固醇的優點,不盡然全對,「有誤導之嫌!」他不客氣地說。

例如,一篇發表在2007年《營養學期刊(Nutrition Journal)》的研究發現,經過6週時間,每天吃6克β聚葡萄糖(燕麥所含的可溶性纖維)的實驗組和沒有吃燕麥的對照組相比,壞的膽固醇降低較多,但和一開始做實驗相比,有些實驗組中的受試者,三酸甘油酯反而增加很多,而沒有吃燕麥的對照組,受試者的三酸甘油酯都下降。同時,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三酸甘油酯變化,有顯著的統計意義,意謂,真的「差很大」。

「再吃下去會爆!」江文章拉高聲量提醒,至少三酸甘油酯高的人應考慮不吃燕麥,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因為已經遇到好幾個人吃燕麥想降血脂,結果三酸甘油酯反而升高的例子,他在國際研討會上一有機會就力言,也曾主動跟業者溝通,希望業者不過度渲染燕麥的效果,並希望產官學界正視這個問題,好好研究。

糙米也是另個容易犯的飲食迷思。中醫師陳旺全指出,糙米固然含有很高的維他命B群、礦物質等,但如果主食都改吃糙米,吃久了,容易有腹瀉、消化功能障礙的問題,他在門診看到不少這樣的病例。

他建議,如沒有特別的健康問題,可正常吃糙米的話,可將白米混糙米煮,比例是,白米:糙米:水=2:1:3.25。同時,糙米需先浸泡,把米麩泡軟,比較不傷胃。

至於蕎麥,雖含有類黃鹼(Rutin)成分,對心血管有很好的保護效果,也有養顏美容的作用,不過,莊淑旂博士提醒,下腹部突出的人,不適合吃蕎麥粉,因為下腹部突出代表內臟下垂,腸胃蠕動較差,且下腹部容易冰冷,而蕎麥粉屬性偏寒,吃了無異雪上加霜,更不適合。

陳旺全中醫師也指出,有腸胃疾病的人,不能吃太多蕎麥。市售已經組合好的雜糧米,固然好用,但陳旺全認為,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例如,市售的雜糧組合常混黑糯米,有消化性潰瘍、胃酸過多的人,並不適合。

趙強營養師也提醒,市售的雜糧米常會混豆類,豆類蛋白質高,普林也高,對腎臟病人、尿酸高的人不是健康首選。「最好根據個人需求,單買適合的雜糧混吃,」陳旺全建議。

而且雜糧不見得混愈多愈好,「食材也會相生相剋,」陳旺全建議,想吃雜糧養生的人,除了可找中醫師辨認體質外,也可把握雜糧分類、分屬性、分餐吃的作法,避免相生相剋,例如這餐吃同為稻類的白米、糙米;下餐再吃蕎麥。

陳旺全並提醒,最好買真空包裝的雜糧產品,不同食材,分開包裝,因為每種食物的保存方法不一樣,混裝容易引起質變,尤其食材氧化。例如,玉米、花生等氧化時,會產生黃麴毒素,一旦吃下肚就會傷肝。

同時注意保存期限,拆封後,一定要冷藏。另外,即使買的是真空包裝的花生,購買時可把包裝翻過來、倒過去,看看裡面有沒有碎屑,如果有表示胚芽掉了或腐化,最好不要買,他建議。

現代人沒時間煮飯,又想顧健康,業者順勢推出五穀粉等沖泡產品,但多位專家並不推薦。趙強就提醒,有些五穀粉加糖,有的甚至加奶精,雖讓產品的口感變好,卻對健康無益。

吃全麥麵包總沒錯吧?除了《康健雜誌》之前已踢爆,台灣的全麥麵包很多可能是染色麵包,不見得真是全麥,得懂得辨別方法(見《康健》82期),國際知名的自然療法權威、美國的威爾醫師更出書,也在個人網站指出,全麥麵包和標示「全穀」的製品通常都是麵粉製的,在各類食物的升糖指數排名中,全麥麵包和白麵包差不多,升糖指數大約70,兩者都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威爾醫生建議,儘量減少吃麵粉製品,改而多吃原貌的全穀類。「你的下巴必須動得愈多,對你愈好,」他說。

所謂升糖指數,是衡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米飯、麵條)如何影響血糖的標準。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會讓血糖飆高,長期下來會導致胰島素抗性;而胰島素抗性跟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有關,也會增加得第二型糖尿病和其他多種慢性病的風險。

這次採訪中,幾位受訪的專家對某些穀物情有獨鍾,例如薏仁、小米。

薏仁:研究薏仁20多年的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說,薏仁有輔助抑制腫瘤、減輕放療副作用,調節血脂血糖,調節荷爾蒙、改善不孕,改善過敏體質等作用。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也曾接受衛生署委託研究,發現每天吃50~100克的薏仁,可幫助降低膽固醇。他並發現,薏仁降膽固醇的效果,比燕麥更好。

不過,江文章提醒,孕婦確實不宜吃薏仁,老鼠的實驗發現,懷孕的母鼠吃薏仁容易流產。

小米:北醫實證傳統醫學中心主任楊玲玲一提起小米,讚不絕口,既補脾腎、清熱解毒、利腸胃,普林含量又很低,根據衛生署的資料,每100克小米的普林含量只有7.3毫克,遠低於每100克白米的普林含量(18.4毫克),或每100克糙米的普林含量(22.4毫克)。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5232&fullpage=true

戒掉咖啡癮,又想減肥

這招可以學學,特別是想戒掉咖啡癮,又想減肥的人......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大公開!「順時鐘養生法」才是王道

大公開!「順時鐘養生法」才是王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443&fullpage=true

以世代正義為核心價值的年金改革

以世代正義為核心價值的年金改革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提到年金改革。這幾天我跟一些人(多為軍公教退休人士)聊天發現,大家以為月退減一些就夠了。 過去我多次為文提到這個問題。現在我想用淺白的方式說明,要達到預算平衡,不是只減一點點(可見未來,解決爭議不容樂觀)。

現在容我簡單說明:

1.勞保:滿65歲,按理每月只能領1.4萬,但現行制度可領2.3萬元,所以必須打65折。這是假設:保額從最低級緩步上升至最高級43,900元,過去35年平均月繳保費1800元(包括雇主及政府補貼),同期間平均定存利率為6%,未來通膨1%(調高月退),餘命15年計。

2.老師:滿55歲,每月只能領3.0萬,但現行制度可領6.0萬元,所以必須打5折。這是假設:過去35年平均每月繳保費7000元(包括政府補貼),同期間平均定存利率為6%,未來通膨1%(調高月退),餘命25年計。

我認為,彰顯世代正義是最核心的價值,沒有強壯的年輕人,國家就沒有未來,因此,我建議採折衷原則:容許一定程度的倒閉年限,但這個年限必須是最低的道德標準。什麼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就是台灣人民的平均餘命。未來少子化,尚未出生者是少數,無法舉手表示意見,因此這是最低的道德標準,而這個標準應該定期計算檢討。

未來,低於這個標準的方案都不能到檯面上討論。這個原則緣自於資產評價的公平價值概念,也能指出不正義的改革方案,從而讓大家心服口服,使爭議早早落幕。

有興趣者,可參考我最近寫的文章: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5/23/216,eaton)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66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劍橋大學與康河柔波

劍橋大學與康河柔波/eaton

許多人認為,以劍橋、牛津為首的英國大學,過度追求真理研究,是英國經濟日益衰落的主因之一。這個懷疑有幾分道理。真理使人得自由,了解真理很重要,但過度研究是可能落入牛角尖,何況實踐真理重於研究真理,因為還有甚麼真理,人類不知道的?

當今世界處在唯物主義和相對主義,以致大眾認為宗教都是平等,無人可以獨霸真理(這個講法矛盾),因此造成另一偏鋒:不少美國基督教大學改變政策。當年哈佛創校的目的是培養宣教士,耶魯的初衷是跟隨主的腳蹤行,如今校方不再提起,且成為自由派大學的代表。

然而,劍橋大學的風光,依舊留存古典意象,她使人心思沉澱,順便聽一下我認為唱的最好的版本:范廣惠的再別康橋(因為這支影片拍得很好)。

後記:坦白說,我不喜歡徐志摩,特別是貼了:「張幼儀:誰不願生活在「人間四月天」呢?」。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708723306087227&set=a.1432359763723584.1073741829.100008487216298&type=3&theater

雖說「不以人廢言」,但一個人受到情感影響甚於理性,包括我在內,因此對於某人寫出來的東西,還是難以擺脫他的行為影響,就如同我先前的貼文:「文如其人這句話是個陷阱」,從徐志摩身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印證。(106.5.22) 

范廣惠:再別康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S9DNWojv4


不可思議的低薪,你們的GDP 都去哪了?

不可思議的低薪,你們的GDP 都去哪了?

 

這篇的作者提到管理大師麥克波特及《廿一世紀資本論》風靡全球的湯瑪斯皮凱提造訪台灣後的共同疑問:不可思議的低薪!你們的GDP 都去哪了? 過去16年來,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3.84%,實質經常性薪資(扣除物價漲幅後的每月月薪)何以差異不大?2015年的37,353元,比起1999年的37,277元,毫無進展。這16年的經濟果實到底是誰拿走了?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20-opinion-twd/

 

我同意貶值補貼出口有問題。但是錢都去哪了?去對岸勞工的口袋了。唉怎麼到現在還有人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若您有興趣,請參考我的投稿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739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牛津教授花7年破解世紀數學難題

牛津教授花7年破解世紀數學難題

諾貝爾獎不包括數學獎,但授予40歲以下數學家的Fields Medal以及Abel獎,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今年33歲的Abel獎得主Andrew Wiles(圖)孤軍作戰,花7年證明費馬最後定理,從此數論進入新時代。

雖然定理的內容小學生也能明白,但數學家已花費360年證明未果。1993年,數學界已經知道費馬最後定理對於400萬以下的質數皆成立,不過即使用電腦驗證至更大的數字,仍不會視猜想已被證明。

Wiles 10歲時第一次接觸費馬最後定理,當時就立志要證明,後來發現知識有限後放棄。數學史上,很少能像費馬最後定理如此戲劇性及豐富的歷史。2016年5月24日,Abel獎於奧斯陸舉行頒獎,屆時Wiles得到600萬挪威克朗(70萬美元)。
………………………
想想:能把小時的夢想一直放在心上,等待機會專心做七年,真是一件美事。費馬最後定理是透過「谷山 - 志村猜想」而證實,因此,解決問題不一定要對槓,用間接創意的方式可能更可行。(eaton)


為什麼要在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螢火蟲?/張文亮

為什麼要在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螢火蟲?/張文亮

有一種人,能夠與土壤對談,他們能從土地裡,知道許多的故事;能夠與水對談,
從水中,明白許多的情節;能夠與植物對談,從植物中瞭解許多的知識。這種能夠與土壤-水-植物對談的知識,在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已經逐漸没落。

但是,這些對談人,經常忘了自己身處的年代,像十九世紀的文學家巴里(J.M.Barrie,1860-1937)所寫,一直像長不大的彼得潘(Peter Pan),單純似孩子,在都市與夢幻之地間穿梭飛翔。」

臺北盆地早期是個古大湖,只有少數的凱達格蘭族人,在這片水域活動。但是很少資料留下。到十六世紀,部分湖泊逐漸乾涸,外人開始零星進入。較著名的是1709年,福建與廣東的移民共組「陳賴章墾號」,進入台北盆地開發,他們在較高的地方種植陸稻、蕃薯等。

盆地的南端有一片大濕地,早期的漢人稱為「龍安陂」。「龍」與「籠」的音近似,是古時捕魚的網具,表示先民曾在這架網捕魚。「陂」,是大型的蓄水池。在古時,台灣有許多種的陂,例如天然低地的蓄水,稱為「水陂」。草多水池邊,稱為「草陂」。用泥土築岸蓄水,稱為「軟陂」。用荷蘭的工法,草蓆包土,竹簍加壓使土岸堅固,稱為「荷蘭陂」。

龍安大陂

龍安陂的水源,來自附近的福州山與蟾蜍山區,流出來的水澗,加上新店溪與景美溪河道彎延,大雨時期新店、景美、公館地區,洪水滯留,形成大型的溼地,早期的凱達格蘭族人稱此地方「大加蚋」,意思就是「沼澤」或「濕地」。龍安陂底部多屬坋質黏土,因此排水不易,水易保存,但是樹不易生長。這是現今,臺北盆地很少有超過三百年大樹的主因。

早期進入台北盆地的墾戶陳振師(1754-1820),是「芳蘭大厝」的建造者,曾對後代子孫稱:「自蟾蜍山下北望,可以看到下塔塔悠,沒有阻礙的視野」,顯示當時的台北平原少大樹。1740年郭錫瑠(1705-1765)率眾自彰化北上,在新店溪與青潭溪的匯流口,築堤抬高水位,引水進入台北平原。他以木頭搭建過河水橋(稱為「梘」),越過景美溪。送水到公館後,以不同的水路配禾,一條走六張犁山腳下,稱為「第一幹線」。一條走台北平原,稱為「第二幹線」。第二幹線最長,有五條橫向支線,分別是「大安支線」灌溉台灣大學與大安森林公園附近,「林口支線」沿新店溪畔到螢橋,「第一霧里薛支線」走龍安陂到復興北路,「第二霧里薛支線」走龍坡里、龍泉里到中山北路附近,「第三霧里薛支線」走羅斯福路二段到和平西路一段。

瑠公圳的特性

瑠公圳的水路隨著田坵彎曲,並合併沿途的老圳,與引水泉的水路。繞過蟾蜍山的大安支線特別彎曲,水路彎曲最大之處,稱為「大彎」,與大安同音,這是「大安區」的由來。早期受工程材料的限制,越過景美溪的水梘約寬1.5公尺。到了分水渠或給水路更窄,最後消失在農田間。由於引水量有限,先民就在圳路尾端,作成蓄水池,如「醉月湖」。這是先民的智慧設計,這些人工的蓄水池深達地下含水層。旱季有地下水補注,雨季可以當蓄洪池。地面的明渠,皆為土堤,在颱風暴雨時期,很容易被洪水沖毀。

1762年,郭錫瑠將部份的瑠公圳改成「暗渠」,這是現今瑠公圳不易明示地圖的原因。由於瑠公圳只有灌溉,沒有排水圳道。

台北的排水道

1895年,日本人前來台灣,當時台北市的人口約七~十萬人,大都住在淡水河附近。日本人拆除台北市城牆,開始都市計畫,拓寬馬路,並規畫幾座都市公園,包括現今的大安森林公園。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設在公館附近的「富田町」。1928年,東京帝大的杉村鎮夫(1888-1936)教授,前來台北帝國大學擔任「農業土木工程講座」,他本來的任務是要配合烏山頭水庫的建造,將水庫所要蓄存的水量,送到台南、嘉義、雲林沿海的各鄉鎮。1930年,台北淹大水。杉村鎮夫規劃台北盆地的排水,當時台北市的人口約二十多萬人,他認為未來的人口將超過六十萬人,瑠公圳的灌溉功能將消失,都市排水將為發展主要的公共工程。

1932年,他建造台北第一大排水路,現在稱為「新生南路」。當時,富田町附近的廣大土地,乏人居住。他認為這裡地勢較高,適合蓋屋,成為第一位定居那裏的教授。許多教授也前來築屋,此地區成為昭和初期的新建地,稱為「昭和町」,現在稱為「青田街」。

默默的功勞者

此外,杉村鎮夫也在青田街種植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以其蒸散量大,深根的特性,期待降低淺層的地下水位,使表土能夠更乾燥,適合人居住。後來青田街多種紫藤,現在新生南路有一喝茶的地方,稱為「紫藤蘆」。

1945年,台灣光復。1949年大陸政權迭換,大量軍隊與其眷屬來台,在大安森林公園預定地,作為眷村─建華新村(屬空軍通訊大隊)、岳盧新村(屬陸軍)。1957年,蓋國際學舍,定期有書展,成為許多愛書人共有的聚集。直到1992年,臨時性的眷村,雜亂的社區,通風不佳的巷弄,已不適台北的都市發展,就另蓋「成功國宅」,取代眷村,並將眷村與國際學舍,全部拆除。1994年3月大安森林公園,才正式啟用。

用公園營造,寫故事

我們在大安森林公園營造螢火蟲棲地,不只在提昇公園的空間價值、內涵,更在恢復早期這塊土地的與特色。以前這裡是水田,有數條的瑠公圳小給水路進入。每一個時代,都在寫時代的故事,我們在寫讓早期台北市仍是沼澤地時,那時的生物—螢火蟲,如今可否有「機會」回到牠們被剥奪的地方。。
…………………
想想:這篇寓意深遠,是講 : 為螢火蟲找到回故鄉的路,以見證時代的故事。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金管會的本位主義令人憤怒與悲哀

金管會的本位主義令人憤怒與悲哀

為力振台股,今天金管會提議5大稅制建議(註),其內容都是減稅。然而,金管會提出這個建議,沒有任何的政策分析,若新政府還是沿用這種模式制定政策,我們也不必對產業轉型有甚麼指望了。

台灣租稅負擔率已是全球倒數第三名,而企業的營業成本補貼與實質有效稅率優惠程度(僅10%多)都是全球名列前茅,我們能不為金管會的本位主義感到憤怒與悲哀嗎?

韓國的租稅負擔率是台灣的2倍,難道錯了?台灣已面臨財政懸涯,經濟要好得靠產業轉型,但台灣企業十幾年來已告訴大家:我不想在台灣投資,若政府再沒錢,連點個投資火種都沒辦法,你還認為台灣經濟會變好嗎?(eaton)
………………
註:金管會發布「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在推動金融稅制合理化方面,白皮書提出5大稅制建議。

首先、修正所得稅法,單獨增列「年金保險費」及「長期看護醫療保險費」列舉扣除額。
其次、取消二代健保對股利所得收取補充保費。
第三、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合理證券市場稅制:包含合理課徵股利所得稅、持續停徵公司債及金融債的交易稅、調整外國人投資我國企業債的利息扣繳稅率、固定收益類型基金的證券交易稅比照債券,得免徵。
第四、檢討金融營業稅合理性。
第五、提高銀行扣抵呆帳得認列為費用的上限。
http://www.cnabc.com/news/aall/201605170689.aspx

一個團結國家的就職演説/eaton

一個團結國家的就職演説/eaton

新政府上台了。我知道許多人很不甘願,特别是自許菁英,因國民黨下台而失去自己生涯發展機會的人。然而,大家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團結國家的就職演説,非常適合台灣現階段的需要。

我只能説,台灣人民應團結起來,為下一代的發展而努力,不要嘲笑改變錯誤舊習的人,就像現在不少人還在嘲笑柯P對抗貪婪財團!我要對那些人誠懇忠告,除非沒有神,不然歷史最终會站在正義那一邊。

不管誰執政,台灣人民都要向不合理的人民與政府契約説不。法律有正當防衛或是緊急防衛的規定,因此我們遵守的法律是合理的法律,是合理的契約。若我們顢頇自私,我們就是為虎作倀,天下就不存在革命這回事了!
………
各位友邦的元首與貴賓、各國駐台使節及代表、現場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大家好

感謝與承擔

就在剛剛,我和陳建仁已經在總統府裡面,正式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與副總統。我們要感謝這塊土地對我們的栽培,感謝人民對我們的信任,以及,最重要的,感謝這個國家的民主機制,讓我們透過和平的選舉過程,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並且克服種種不確定因素,順利渡過長達四個月的交接期,完成政權和平移轉。

台灣,再一次用行動告訴世界,作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這段旅程,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親愛的台灣人民,我們做到了。

我要告訴大家,對於一月十六日的選舉結果,我從來沒有其他的解讀方式。人民選擇了新總統、新政府,所期待的就是四個字:解決問題。此時此刻,台灣的處境很困難,迫切需要執政者義無反顧的承擔。這一點,我不會忘記。

我也要告訴大家,眼前的種種難關,需要我們誠實面對,需要我們共同承擔。所以,這個演說是一個邀請,我要邀請全體國人同胞一起來,扛起這個國家的未來。

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全體國民的共同奮鬥,才讓這個國家偉大。總統該團結的不只是支持者,總統該團結的是整個國家。團結是為了改變,這是我對這個國家最深切的期待。在這裡,我要誠懇地呼籲,請給這個國家一個機會,讓我們拋下成見,拋下過去的對立,我們一起來完成新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

在我們共同奮鬥的過程中,身為總統,我要向全國人民宣示,未來我和新政府,將領導這個國家的改革,展現決心,絕不退縮。

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未來的路並不好走,台灣需要一個正面迎向一切挑戰的新政府,我的責任就是領導這個新政府。
我們的年金制度,如果不改,就會破產。
我們僵化的教育制度,已經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
我們的能源與資源十分有限,我們的經濟缺乏動能,舊的代工模式已經面臨瓶頸,整個國家極需要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的人口結構急速老化,長照體系卻尚未健全。
我們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低落,完善的托育制度卻始終遙遙無期。
我們環境汙染問題仍然嚴重。
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
我們的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
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困擾著所有家庭。
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我們的社會安全網還是有很多破洞。
最重要的,我要特別強調,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

年輕人的未來是政府的責任。如果不友善的結構沒有改變,再多個人菁英的出現,都不足以讓整體年輕人的處境變好。我期許自己,在未來的任期之內,要一步一步,從根本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

這就是我想為台灣的年輕人做的事。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請給我們一點時間,也請跟我們一起走上改革的這一條路。

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幫助年輕人突破困境,實現世代正義,把一個更好的國家交到下一代手上,就是新政府重大的責任。

第一、 經濟結構的轉型

要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未來,新政府要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首先,就是讓台灣的經濟結構轉型。這是新政府所必須承擔的最艱鉅使命。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失去信心。台灣有很多別的國家沒有的優勢,我們有海洋經濟的活力和靭性,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務實可靠的工程師文化、完整的產業鏈、敏捷靈活的中小企業,以及,永不屈服的創業精神。

我們要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就必須從現在起就下定決心,勇敢地走出另外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

除此之外,新政府相信,唯有激發新的成長動能,我們才能突破當前經濟的停滯不前。我們會以出口和內需作為雙引擎,讓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互為表裡,讓對外貿易和在地經濟緊密連結。

我們會優先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藉著這些產業來重新塑造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我們也要積極提升勞動生產力,保障勞工權益,讓薪資和經濟成長能同步提升。

這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有決心,也有溝通能力。我們已經有系統性的規劃,未來,會以跨部會聯手的模式,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集結起來,一起來催生這個新模式。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對環境的責任。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會和國土規劃、區域發展及環境永續,相互結合。產業的佈局和國土的利用,應該拋棄零碎的規畫,和短視近利的眼光。我們必須追求區域的均衡發展,這需要中央來規畫、整合,也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區域聯合治理的精神。

我們也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對於能源的選擇,我們會以永續的觀念去逐步調整。新政府會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國土保育、災害防治的相關議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只有一個台灣。

第二、 強化社會安全網

新政府必須要承擔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強化台灣的社會安全網。這些年,幾件關於兒少安全及隨機殺人的事件,都讓整個社會震驚。不過,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在震驚,它必須要有同理心。沒有人可以替受害者家屬承受傷痛,但是,一個政府,尤其是第一線處理問題的人,必須要讓受害者以及家屬覺得,不幸事件發生的時候,政府是站在他們這一邊。

除了同理心之外,政府更應該要提出解決的方法。全力防止悲劇一再發生,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個面向,積極把破洞補起來。尤其是治安與反毒的工作,這些事情,新政府會用最嚴肅的態度和行動來面對。

在年金的改革方面,這是攸關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改革,我們不應該遲疑,也不可以躁進。由陳建仁副總統擔任召集人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已經緊鑼密鼓在籌備之中。過去的政府在這個議題上,曾經有過一些努力。但是,缺乏社會的參與。新政府的做法,是發動一個集體協商,因為年金改革必須是一個透過協商來團結所有人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由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代表,在社會團結的基礎上,共同協商。一年之內,我們會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無論是勞工還是公務員,每一個國民的退休生活都應該得到公平的保障。

另外,在長期照顧的議題上,我們將會把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建立起來。和年金改革一樣,長照體系也是一個社會總動員的過程。新政府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和規劃,鼓勵民間發揮社區主義的精神,透過社會集體互助的力量,來建立一套妥善而完整的體系。每一個老年人都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每一個家庭的照顧壓力將會減輕。照顧老人的工作不能完全讓它變成自由市場。我們會把責任扛起來,按部就班來規劃與執行,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做好準備。

第三、 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這個議題上,新政府會持續和公民社會一起合作,讓台灣的政策更符合多元、平等、開放、透明、人權的價值,讓台灣的民主機制更加深化與進化。

新的民主制度要能夠上路,我們必須先找出面對過去的共同方法。未來,我會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來處理過去的歷史。追求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在追求社會的真正和解,讓所有台灣人都記取那個時代的錯誤。

我們將從真相的調查與整理出發,預計在三年之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我們將會依據調查報告所揭示的真相,來進行後續的轉型正義工作。挖掘真相、彌平傷痕、釐清責任。從此以後,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

同樣在公平正義的議題上,我會秉持相同的原則,來面對原住民族的議題。今天的就職典禮,原住民族的小朋友在唱國歌之前,先唱了他們部落傳統的古調。這象徵了,我們不敢忘記,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

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

接下來,新政府也會積極推動司法改革。這是現階段台灣人民最關心的議題。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司法無法有效打擊犯罪,以及,司法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是人民普遍的感受。

為了展現新政府的決心,我們會在今年十月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透過人民實際的參與,讓社會力進來,一起推動司法改革。司法必須回應人民的需求,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司法,而是全民的司法。司法改革也不只是司法人的家務事,而是全民參與的改革。這就是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

第四、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四件事情,是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以及妥善處理兩岸關係。過去三十年,無論是對亞洲或是全球,都是變動最劇烈的時期;而全球及區域的經濟穩定和集體安全,也是各國政府越來越關切的課題。

台灣在區域發展當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但是近年來,區域的情勢快速變動,如果台灣不善用自己的實力和籌碼,積極參與區域事務,不但將會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能被邊緣化,喪失對於未來的自主權。

我們有危機,但也有轉機。台灣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和區域中許多國家高度關聯和互補。如果將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努力,透過和亞洲、乃至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不但可以為區域的經濟創新、結構調整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更可以和區域內的成員,建立緊密的「經濟共同體」意識。

我們要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我們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各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為此,我們也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亞太地區的安全情勢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兩岸關係,也成為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這個建構的進程,台灣會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積極參與,絕不缺席;我們也將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我們更會努力促成內部和解,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

對話和溝通,是我們達成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台灣也要成為一個「和平的積極溝通者」,我們將和相關的各方,建立常態、緊密的溝通機制,隨時交換意見,防止誤判,建立互信,有效解決爭議。我們將謹守和平原則、利益共享原則,來處理相關的爭議。

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對於東海及南海問題,我們主張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第五、 外交與全球性議題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五件事情,是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在外交與全球性的議題上做出貢獻。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要讓世界走進台灣。

現場有許多來自各國的元首與使節團,我要特別謝謝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幫助台灣,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國際社會。未來,我們會持續透過官方互動、企業投資與民間合作各種方式,分享台灣發展的經驗,與友邦建立永續的夥伴關係。

台灣是全球公民社會的模範生,民主化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我們會秉持這個精神,加入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我們會繼續深化與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在內的友好民主國家的關係,在共同的價值基礎上,推動全方位的合作。

我們會積極參與國際經貿合作及規則制定,堅定維護全球的經濟秩序,並且融入重要的區域經貿體系。我們也不會在防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缺席。我們將會在行政院設立專責的能源和減碳辦公室,並且根據COP21巴黎協議的規定,定期檢討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與友好國家攜手,共同維護永續的地球。

同時,新政府會支持並參與,全球性新興議題的國際合作,包括人道救援、醫療援助、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反恐合作,以及共同打擊跨國犯罪,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夥伴。

結語

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到今天剛好20年。過去20年,在幾任政府以及公民社會的努力之下,我們成功渡過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難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有過許多感動人心的時刻和故事,不過,正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們也曾經有過焦慮、不安、矛盾、與對立。

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對立,進步與保守的對立,環境與開發的對立,以及,政治意識之間的對立。這些對立,曾經激發出選舉時的動員能量,不過也因為這些對立,我們的民主逐漸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民主是一個進程,每一個時代的政治工作者,都要清楚認識他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民主會前進,民主也有可能倒退。今天,我站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倒退不會是我們的選項。新政府的責任就是把台灣的民主推向下一個階段:以前的民主是選舉的輸贏,現在的民主則是關於人民的幸福;以前的民主是兩個價值觀的對決,現在的民主則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

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打造一個可以回應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有效率的民主」,打造一個能夠實質照料人民的「務實的民主」,這就是新時代的意義。

只要我們相信,新時代就會來臨。只要這個國家的主人,有堅定的信念,新時代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誕生。

各位親愛的台灣人民,演講要結束了,改革要開始了。從這一刻起,這個國家的擔子交在新政府身上。我會讓大家看見這個國家的改變。

歷史會記得我們這個勇敢的世代,這個國家的繁榮、尊嚴、團結、自信和公義,都有我們努力的痕跡。歷史會記得我們的勇敢,我們在2016年一起把國家帶向新的方向。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因為參與台灣的改變,而感到驕傲。
剛才表演節目中的一首歌曲當中,有一句讓我很感動的歌詞:

(台語)現在是彼一天,勇敢ㄟ台灣人。

各位國人同胞,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等待已經結束,現在就是那一天。今天,明天,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

謝謝大家。

● 蔡英文就職演說全文(英文版)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1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這位商人的建議聽聽就好/eaton

這位商人的建議聽聽就好/eaton

可成(2474)19日召開股東會,股東質疑去年EPS 32元,股價卻僅200多元,本益比只有6倍多,董座洪水樹表示,全民財富房地產及股市加起來有100多兆元,股市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絕對不是某些人的小算盤,證所稅、證交稅都只是冰山一角,若專注於細節就會因小失大。過去平均壽命延長,需要財政支持的人口數成長,但可工作的人口卻萎縮,未來一定垮,應該要多引進藍領、白領外籍工作者,甚至投資移民,降低人口結構的影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0000179-260206
……………………………….
對於這位商人的建議,我的質疑是:

1.可成在去年(2015)年7月股價最高402元,依他們的見解,前一年EPS為23.52元,本益比17倍,那時就有「小算盤」。可成股價之所以腰斬,是因為今年第一季EPS只賺5.4元,加上市場不看好蘋果未來成長動能,以及蘋果明年將推出玻璃機身,可能影響金屬框需求。股價只是反映未來,而且跟可比較國家相比,台股本益比沒有比較低。

2.台股現在走空,可成也是,但股票漲漲跌跌,對國家經濟長期影響不大,「因小失大」言過其實。全民財富最大宗是房市,房市泡沫人人皆知,現在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又如何?馬政府上台時修改遺贈稅,造成稅損8千多億元,現在看來,對台灣經濟有幫助嗎?

3.甚麼叫小算盤?過去幾十年,商人享盡補貼與租稅優惠,目前還是,現在只是多收點綜所稅,並不過份。我還是那句話,若取消所有的補貼與租稅優惠,兩稅合一就可以比照可比較國家的稅制。

4.退休人士有存錢,延後退休也是趨勢,未來退休年金調整合理,可工作的人口萎縮,台灣不會垮。

5.台灣已經很擁擠,移民政策也寬鬆,現在應支持在地年輕人多生,而不是隨便引進外籍工作者。再者,可成的員工幾乎在中國,董座的經濟政策建議能聽嗎?

再說明馬政府錯誤的遺贈稅政策

再說明馬政府錯誤的遺贈稅政策

我最近po文提到,馬政府錯誤大降遺贈稅政策,讓國家產生稅損8千多億,對此,我再說明一下。

當初會想出這一招,如意的算盤是想透過涓滴經濟學原理(trickle-down economics),讓富人餐桌上的殘渣掉到地上,給窮人撿拾。簡單來說,就是想讓富人藏在國外的錢回台灣參予投資,以提升經濟發展。立法當時有人反對,但最後被摸頭壓了下來。這個過程,中研院朱敬一院士有專文說明,他認為,根本就是故意為富人開闢避稅管道。

現在全球有一些免稅天堂,還有會計師協助,所以富人的錢會跑來跑去(當然,跑到國外有不少成本,一般咸認,風險貼水約7-9%左右),因此富人放在國內不想跑、無法跑的(例如董監必要持股、房產…),不要再「處心居慮」替他們優惠了。遺贈是財富合理分配的最後一道防線,隨便撤守,不是圖利,就是無知。

本案就算不是故意圖利,但也至少彰顯兩個無知。第一個是,使用公告價值認定遺贈價值,以致鈔票轉房產只被認定20%價值。另一個是,資本家當時已十幾年不在國內直接投資,只想賺代工的錢,而跑出去的錢是為傳家兼逃稅,因此大降遺贈稅率後,錢回來後當然不會參予直接投資,只會買股票與房產。然外資身分就可以買國內股票,而且可享租稅優惠,最後當然只買房產,而且符合傳家標誌。從此投機風氣興起,房產價格飆漲,擴大貧富差距。

未來於稅法要怎麼修訂,我多此為文指出:我國的稅法沒有比人家先進,找出一定數量的可比較國家跟隨就很好了,如此也可以大幅減少國內爭議,頂多在一定的百分比範圍內,根據國情做必要的專業調整。

要不然,除非國內有高手專家,根據去年來台訪問的美國當代重要法學學者Cass R. Sunstein其著作《推力》及《剪裁歧見》都提到「以最少的成本和風險,獲得最佳的效益」以打造一個更好的政府機制。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政府必須做出「精確的成本效益分析」。

我認為,若有合理且能公開檢驗的量化分析,也能創建合理的稅法制度。問題是,台灣有這樣被信服的專家嗎?我個人才疏學淺,我認為應該沒有。(eaton)

給馬政府下台獻禮/eaton

給馬政府下台獻禮/eaton

馬政府今天下台,外界對其功過多有評價,我只講一點,作為給下台獻禮。


馬政府上台不久,大幅調整遺贈稅,加上房產價格仍依公告現值及地價核算,並沒有配套調整,以致造成國家稅損8千多億。此外,有錢人拼命買房贈與後代,使得房價飆漲,擴大貧富差距,並造成社會瀰漫投機風氣。


這是台灣稅務史上最黑暗的往事「之一」。若您有興趣了解,請參考我之前投稿的兩篇文章。二篇文章的假設有些差異,我相信實際數在天下獨立那一篇。


天下獨立: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935


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52382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浩鼎公布OBI-822實驗數據

浩鼎公布OBI-822實驗數據

引發眾多風波的浩鼎(4174-TW)乳癌新藥OBI-822數據結果,搶在520新政府上任及美國ASCO會議之前,公布詳細數據,浩鼎表示,有50%的實驗組患者,會產生Globo H特異IgG 抗體,對於有產生免疫反應患者的PFS 和Interim OS均有顯著改善,未來將使用這些次族群分析數據,設計明確的三期臨床試驗 。

浩鼎表示,本次共有349名患者參與隨機分組試驗,其中348例患者接受研究藥物或安慰劑治療(意圖治療ITT),其中168例患者(占比48%)完成9次注射療程;70%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13%為三陰性乳癌患者;62%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
浩鼎說明,本試驗結果未觀察到無惡化存活期(PFS)達到統計顯著差異(HR = 0.96 ,p= 0.77),總存活期(OS)的期中分析(Interim OS)亦未達顯著差異(HR = 0.79 ,p = 0.29)。

但是浩鼎強調,有50%的實驗組患者,對產生Globo H特異IgG抗體(這是指抗體效價曾在治療期間內達到 >= 1:160),這些產生免疫反應的患者,與對照組比較,有以下結果: PFS,HR = 0.71 ,p= 0.029;OS,HR=0.57 ,p = 0.04;產生免疫反應的患者,和無免疫反應患者比較,有以下結果: PFS,HR = 0.52 ,p< 0.0001;OS,HR = 0.52 ,p= 0.025(結果經基礎疾病狀態/荷爾蒙療法使用情況校正)。

浩鼎指出,這兩個結果顯示,產生免疫反應患者的PFS和OS都有顯著改善。經時間相依Cox分析並與對照組相比之後,對於完成9次OPT注射療程者,其PFS也有改善趨勢(HR = 0.66 ,P = 0.057)。整體而言,實驗結果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見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為 1、2 級的注射部位皮膚反應。

浩鼎風暴沒有擊垮科學家心繫台灣生醫產業的心

看來浩鼎風暴沒有擊垮科學家心繫台灣生醫產業的心。

為了加速商轉,陳良博將擔任醣基生醫董事長。陳良博是麻省理工博士,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退休榮譽教授。陳良博也是中央研究院第21屆生命科學組院士,曾創辦包括Synta Pharmaceuticals、Fuji ImmunoPharmaceuticals and Shionogi BioResearch等多家知名生技公司。
醣基目前資本額18億元,最大股東為中研院(技術入股),持股約33%,就是翁啟惠無償送給中研院的技術,預計明年登錄興櫃。這家曾增資6億,創辦之初,中研院持股5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19000038-260202
…………
由中研院技術入股的醣基生醫,日前低調換董座,以細胞生物學專長的旅美專家陳良博接任董事長。生醫業界認為,此舉將加速醣基產品的商轉,並可望在明年登錄興櫃。

成立於2013年3月的醣基,是由鑽石生技投資發起創立,目前資本額18億元,最大股東為中研院(技術入股),持股約33%,其次為鑽石生技投資持股約2成,創辦董事長為路孔明。

由於近3個月來的浩鼎風暴,潤泰集團投資和來自於前中研院長翁啟惠醣技術授權的相關公司,都被拿「顯微鏡」放大,徒增很多公司困擾。為此,路孔明請來陳良博坐鎮,鼓舞士氣。

陳良博在台大畢業後,留學美國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曾擔任美國長島冷泉港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由於心繫台灣生醫產業,宇昌(中裕)愛滋新藥就是他和楊育民、張念慈、翁啟惠等多位美國生技專家合力引進台灣。

陳良博是中央研究院第21屆生命科學組院士,他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退休榮譽教授,曾任美國知名避險基金「Caxton Associates」的科技顧問並創辦包括Synta Pharmaceuticals、Fuji ImmunoPharmaceuticals and Shionogi BioResearch等多家知名生技公司。

醣基董事陳俊宏表示,陳良博在生技領域經驗豐富,尤其是在產品化的商轉,對醣基未來的發展,大大加分。

許多疾病與慢性發炎有關,缺鈣引發腎結石

【許多疾病與慢性發炎有關】

英國利物浦大學老化與慢性疾病研究院最新發現,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但發炎反應若惡化,或長時間出現,就可能引起各種疾病,在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病程當中,發炎反應失控往往扮演重要角色。改變飲食習慣,多吃洋蔥、薑黃、紅葡萄、綠茶等含多酚類營養素蔬菜、水果,可以幫助預防身體慢性發炎、提升整體健康。
……………………..

【只喝咖啡不喝水,缺鈣引發腎結石】

富含草酸、植酸、磷的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草莓,會使血鈣從腎臟代謝,骨頭因此必須釋放大量骨鈣,調節血鈣平衡,如此反而使草酸鈣濃度增加,易致結石,臨床上七成腎結石患者都屬草酸鈣結石。所以千萬不能只喝咖啡不喝水,會缺鈣引發腎結石。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這是美國攝影師Joe O'Donnell拍攝於1945年的作品,紀錄原子彈爆炸下的長崎。照片中約莫10歲的男孩,沒有穿鞋子,表情肅穆,背著亡弟抵達火葬場,並以立正姿勢等待。

小男孩的弟弟早已斷氣,頭顱下垂,緊縮成一圓球。5-10分鐘後,工作人員才取走小遺體。火葬過程中,男孩還是立正站著,緊咬下唇、盯住火焰,直到火熄灰飛,才靜默木然地轉身離去。

苦難的時代,人命不值錢,但手足之愛,在時間的輾壓中,影像依舊清晰,依舊動人心弦!(本文參考: 簡秀枝同名文章)
…………..
想想:在日本311後,我曾在台大校園聽到兩位學生批評日人的情緒好假。殊不知,這是他們長期以來的堅毅盡責性格。取笑他們好假,只是膚淺吧!(eaton)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台灣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少是謠言/eaton

台灣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少是謠言/eaton

台灣一直流傳,年輕人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少。我們可以給「機會」下很多種定義,若以薪資水準而言,其實機會越來越多。


依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104年受雇者 884 萬人,月薪5萬元以上,從84年的 59 萬人,94年增到 110 萬人,104年增到154萬人,機會是一直增加。月薪數字是經常性薪資,不含平均 2 個月的獎金。

因此,不要再以訛傳訛,打擊年輕人的士氣了。2008年以來,月薪超過7萬元者只增加 6.3 萬人,比之前8年的13.2 萬人明顯減緩。講白一點,就是扁政府與馬政府時期的對比。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月薪超過7萬元者,人數 44 萬,只佔5%多,這需要大家努力了。

此外,政府每年出版的所得統計刊物應該要大翻修了。從激勵角度,薪資統計資料不只是中位數或平均數,應該包括各行業別(細類)的統計,也要有不同職級(執行長 副總 協經理 資深工程師...)及年齡的薪資統計,好讓年輕人知道,隨著年資及歷練增長,未來可能的薪資會多少,這樣就有激勵向上的效果。 其實,只要參考新加坡每年出版的200多頁年報,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可惜我國官員都是十年如一日。

 

改善台灣低薪很難嗎?/eaton

改善台灣低薪很難嗎?/eaton

台灣有350萬人月薪低於3萬。當然這裡面有1百多萬人是65歲以上以及年輕打工的就業者,但不可否認,還是有200多萬人的薪資很低。

雖然新政府上台,台灣未來也有不少新興産業機會,但要大幅産業轉型,讓多數人雨露均霑,需假以時日,短中期內要改善低薪不容易。

我認為短期首要之務應訂定最低工資法,規範明確的定期調整制度。我曾計算,台灣所有受僱者每月加薪 1 萬元,平均只會影響企業稅後利潤12%。12%不是很高的數字,因此最低工資應是目前最低工資加1萬元(可分5年加),其他非適用最低工資的受雇者將因此連動調整。

當然以上是平均數,那些做不到的企業,就讓時代淘汰吧!如此可以釋放資源,避免價格惡性競爭,並給予企業轉型壓力,如此台灣才能儘速從中等收入陷阱脫困。而且每人加1萬,低薪者的加薪幅度高,也符合濟弱扶傾的想法,如此對經濟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在新近的論文已經得到證實。

50至59歲多吃這 2種水果

50至59歲多吃這 2種水果
http://j.mp/8888power

30至40歲下降一坡,40至49歲再下降一坡,至50至59歲會有明顯的退化表現,通常50歲以上的人容易感覺體力大不如前,容易勞累。如果50至59歲還自認寶刀未老,未能及時調整工作或生活、飲食方式,到60至69歲所有病號就紛紛出籠。

據臨床統計,60至69歲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及癌症等疾病,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大部分的人在45歲前都是非常健康的。

50至59歲的人如何做健康準備?

醫師與保健專家建議,50至59歲 的人要先建立防衰老的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避開容易影響健康的刺激行為,飲食求清淡規律,不過度勞累,不加重生理與心理的負擔。

建議多吃『生物類黃酮最多的水果...百香果和鳳梨』

專家曾對各類水果做調查,看看哪一種水果的維他命C、生物類黃酮最多,但卻不含太多纖維糖份或其他干擾前述成份吸收的物質,百香果被評鑑為第一名,百香果除了種子以外,就是又香、又酸、稍甜的濃縮果汁,黃色是類黃酮的顏色,沒有其他纖維或果肉,是最天然的高濃度消炎天然藥物。鳳梨的維他命C與生物類黃酮也很多,雖然果肉纖維糖份稍多,但它富含鳳梨酵素,所以也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有『皮膚過敏、鼻子過敏、氣喘、中耳炎』等過敏現象的人,除了多吃好油【苦茶油之類】,建議每天吃大量百香果試試。

食用百香果可以減少多餘熱量的攝入,還可以熬合吸附膽固醇和膽汁酸之類有機分子,抑製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達到減肥的效果。百香果中的VC能參與新陳代謝,能降低膽固醇,淨化血液,另外,百香果中富含的B-胡蘿蔔素、SOD酶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從而減少細胞發生癌變的機會,並達到養顏抗衰老作用。

百香果對咽喉炎、牙周炎、粉刺、胃病、痔瘡等有很好的抑製作用,對喜歡喝酒的人來講是特別有效的醒灑良品,見效極快,對防治高血壓也有特效。

鳳梨有多種保健功能:

一、促進消化:鳳梨中的蛋白可分解蛋白質、脂肪等,可促進消化。餐後吃些鳳梨,能開胃順氣,解油膩,幫助消化。墨西哥人將鳳梨製成藥酒,用於開胃化食。

二、對抗血栓:鳳梨中含有生物和蛋白,不僅能使血凝塊消退,還可即早製止血凝塊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治效果。

三、利尿消炎:鳳梨中所含的糖、鹽,有利尿消腫的功效。鳳梨蛋白還具有消炎作用,並可加速組織的修復和痊癒。

四、清熱解渴:鳳梨中含有85%水分、大量的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還含有無機鹽和各種有機酸,能有效補充人體的水分及營養物質,好清熱解渴。

五、免疫抗疲:維生素B1是體內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鍵物質;而維生素B2與能量代謝有著密切關係。這些都和消除疲勞有關。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偉大投資者的十個非凡特質/Grahamites

偉大投資者的十個非凡特質/Grahamites

在我偶然聽到他在哈佛的演講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Mark Sellers。我認為這篇演講稿非常值得一閱讀。

Sellers談到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對於哈佛MBA畢業生來說,成為偉大投資者的機率小於2%,而對於其他投資者來說,這個機率縮小到1%的1/50。雖然我不完全同意一個哈佛MBA畢業生比起其他人有高出200倍的可能性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但是我同意Sellers提到的偉大投資者之間共同的特質。

在演講中,Sellers列舉出了7項特質。我並不認為只有進入常青藤名校才能獲得這些特質,我也覺得這七種特質是不夠的。下面的文章直接引用演講中所提到這七種特質:

第一個特質是能夠在他人驚慌失措的時候買入股票,在他人欣喜若狂的時候拋售。所有人都覺得他們能夠做到這點,但是在1987年10月19日市場崩盤的時候,幾乎沒人有膽量在那時買入股票。而在1999年時市場幾乎每天都在成長,你不會在那時拋售股票,因為一旦那樣你將會落後你的同儕們。絕大多數資金管理者都擁有MBA學位和高智商,並且讀過許多書籍。到1999年底之前,所有這些人也都確信股票的價格已被高估,但他們並不能允許自己將錢從股市中撤回,其原因正是巴菲特所說的 “制度性強制力 “(institutional imperative)”。

第二個特質就是他們對投資完全著迷並且擁有極強的獲勝慾望。這些人並不僅僅享受投資;他們也賴以維生。當他們在早晨醒來時和半夢半醒間他們思考的第一件事情是他們目前正在研究的股票,或者是他們考慮賣出的股票,又或者是他們目前投資組合面臨的最大風險以及他們要如何規避這個風險。他們可能在人際交往上會遇到困難,因為儘管他們很享受和其他人一起的時光,但往往沒有多少時間和他人交流。他們的腦袋想的都是股票。然而不幸的是,對某項事物格外著迷並不是你後天學習能夠掌握的特質,這是與生俱來的特質。

第三個特質是從過往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意願。對於人們來說這點很難做到,讓投資者們脫穎而出的就是他們是否有強烈的意願從過往的錯誤中學習,從而避免相同的錯誤。大多數人會忽視自己在過去所做過的愚蠢決定,繼續向前衝。我認為對這種行為的名詞解釋是‘壓抑’。如果你無視犯過的錯誤,沒有對它全面地分析,在你之後的投資生涯中,毫無疑問的你將會犯下相似的錯誤。但事實上即便你確實去分析了它們,你也很難避免重蹈覆轍。

第四個特徵是基於常識的偵測風險本能。許多人都知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故事,一個擁有60至70個博士的團隊加上一個精密的風險分析模型,竟然無法察覺一個事後看起來顯而易見的問題:他們承擔了過高的風險。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退一步問問自己“即便電腦顯示這個投資是可行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真的有辦法運作嗎?”這個能力在人們中的普及程度也許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高。我相信一般的常識就能達到最有效的風險控管,但是人們已經習慣了聽從電腦的意見,對常識的忽視是我在投資界中看到的不斷重覆出現的錯誤。

第五個特質是偉大的投資者即使飽受批評也會堅定地相信自己的選擇。即便巴菲特被公開批評忽視了科技股,他也沒有陷入瘋狂的網路熱潮。當其他人都放棄價值投資的時候,巴菲特依然堅定不移。《巴倫週刊》(Barron’s)甚至為此在封面上刊登了巴菲特的照片,標題是“華倫,你哪裡有毛病?”。當然,事實最終顯示了巴菲特的智慧,反而讓《巴倫週刊》看起來像是一個完美的反向標。就我個人而言,我很驚訝絕大部分投資者對自己買入的股票只有微弱的信心。根據凱利公式(Kelly Formula), 一個人可以將投資組合中的20%放入一支股票中,但事實上他們只會放2%。運用凱利公式來進行數學計算的話,把 2% 的投資放在一支股票上,相當於賭它只有 51% 的上漲可能性,49% 的可能性是下跌。為何要浪費時間去打這個賭呢?這些人拿著 100 萬美元的年薪,只是去尋找哪些股票有 51% 的上漲可能性?簡直是有病。

第六,讓你兩邊的大腦同時工作很重要,不要只用左腦(擅長數學和組織的那一半)來思考問題。在商學院我遇到了許多聰明絕頂的人。但那些金融專業的人沒有良好的寫作能力,並且在看待問題上無法另辟蹊徑。我對此感到有點震驚。後來我發現這些非常聰明的人只用一半的大腦思考,雖然這已經足以讓你在世界上出類拔萃,但是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與眾不同的企業投資人,這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個右腦主導的人,你很可能討厭數學,那麼一開始你就很難有機會遇到這些金融界的人士。因為金融專業人士很可能是以左腦為導向,我認為這是個問題。我相信一個偉大投資人需要兩邊的大腦一同運作。作為一名投資者,你需要用你的左腦來計算,也需要有邏輯的投資理念。然而你也需要能夠從細節中去評判一個管理團隊。你要能夠退一步好好觀察大局,而不是對枝微末節鑽牛角尖。你要謙遜且幽默,並且擁有常識。還有最重要的,我認為你也得是一個好的寫作者。看看巴菲特,他是商業世界裡最傑出的作者之一,他同時也是古往今來最好的投資人之一,這絕非偶然。我認為如果你無法條例清晰地寫作,這意味著你也無法清晰地思考。如果你無法清晰地思考,那麼你就遇到問題了。有許多人擁有天才般的智商,能夠心算出債券或選擇權的價格, 但是卻無法清晰的思考。

最後,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少見的特質:在市場動蕩時也不改變自己投資思維的過程。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做到。當股市下跌時,人們很難在承受損失的時候不拋售股票,同時也很難買入更多的股票使成本攤薄,或者甚至直接決定不再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中。他們不喜歡短期的損失,即便承受這個損失能夠帶來長期的收益。只有極少數的投資者能夠接受高回報所必須經歷的短期波動。許多人不理性地將短期波動和風險畫上等號。風險意味著如果你投資了錯誤的股票,你將會遭受經濟上的損失。然而短期波動並不會帶來損失,因此它並不是風險。除非你在市場跌到谷底的時候陷入恐慌,因此而決定了失敗的局面。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辦法看到這點,他們大腦中的恐慌本能阻礙了正常的大腦運作。

除了名單中列出的7個特質之外,我添加了幾點個人的觀察:

第八個特質:能夠有有效率地處理數據和訊息的能力,也就是分析能力的差距。每個人都能花時間讀一本書或者一份年度報告,但是你如何處理你讀取的訊息才是最重要的。

第九個特質:適應環境改變的意願和能力。查理蒙格曾經說過,他和巴菲特在這十年內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都不足以幫助他們在下一個十年中取得成功。舉個例子,葛拉漢的投資方法在金融資訊取得不易時能夠奏效。但是現在人們能夠透過網路輕易地獲得資訊,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快速增加,葛拉漢的投資方法很難產生效果。這也適用於對於個別公司的分析。偉大的投資者能夠察覺隨著科技進步競爭環境的改變所帶來的威脅,以及新進公司可能會對現有商業模式產生衝擊。

第十個特質:能夠平衡自大和謙卑。謙卑意味著知道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而自大則意味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你需要有“我比拋售的那個人懂得更多”的自信。謙卑能幫助你接受自己也有可能在能力範圍內失誤的觀點,當失敗來臨時,你將能夠面對現實。

這些就是每個非凡的投資者擁有的10個特質。好消息是如果我們想超過平均並不需要有多偉大。努力、智慧和堅持將會帶給我們好的回報。然而壞消息是,成為下一個Seth Klaman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困難得多。(譯者/ Yolanda)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平埔族母親眼神柔和帶著堅毅/eaton

平埔族母親眼神柔和帶著堅毅/eaton

這張是John Thomson於1871年拍攝臺灣平埔族母親揹著孩子的照片(圖)。母親的眼神柔和帶著堅毅,孩子則是安心的睡著了。

據研究,臺灣平埔族群是南島語系最北的分布族群,俱信早於新石器時代即發源或登陸臺灣,是屬於海洋民族之一。

在臺灣的住民,不管祖先是何時來到這裡,都應該感謝並珍惜這塊收留、養育我們,如母親一樣的土地,而我們也可以向這位母親學習柔和與堅毅。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台灣階級流動的問題/eaton

台灣階級流動的問題/eaton

 

現在台灣有一種講法,社會制度不公平,使得階級流動困難。我同意,社會制度不盡公平,所以我個人儘可能站在年輕雞蛋這一邊,不要讓台灣落入《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這本書的情況。

 

我認為,要改善階級流動,可從幾個角度進擊

 

1.      讓中產階級負擔更多責任台灣租稅負擔率低,綜所稅平均有效稅率也僅5%多,高所得除外,其他人的負擔太少了。若中產階級負擔更多的責任(當然富人也包括在內),政府就會更有力量協助陰暗角落的弱勢。

2.      每個人負起可負擔的社會責任:有時候不是錢的問題,若每個人多關心協助周遭不幸的人,這樣也有助於階級流動,何況不幸的故事難道永遠只是別人的故事?

3.      台灣好的工作機會並沒有減少我以前貼過,反而逐年增加,這說法是事實,從報稅資料來看,台灣的階級流動問題只存在於前1%。年輕人以為機會減少了,那是認知上的錯誤。

4.      個人要腳踏實地流汗。,很多人羨慕並迷惑於炫麗的富有生活,但不願意腳踏實地流汗學習,並透過時間累積實力與聲譽,只想快速成功,其結果當然事與願違,因而產生失落感,而所謂「失去努力的盼望」通常只是藉口。我曾鼓勵許多貧窮家庭的小孩向上,那些人高中成績都是普通,但進入私大後,藉由打工及就學生活貸款,學習熱忱不斷提升,畢業後都找到不錯的工作(三年後都有40k),大幅改善家裡的經濟。

種稻QQ:2016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種稻QQ:2016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5月7日至7月10日盛大展開

沙雕是一項融合雕塑、文化、繪畫、建築、體育、娛樂於一體的藝術。臺灣許多沙灘景點,如福隆、翡翠灣、沙崙、墾丁、崎頂、杉原等,尤其以鹽寮至福隆一帶,綿延3公里的黃金沙灘,砂質屬石英砂、柔軟白細、觸感佳,和水後可塑性佳、易膠著,被鑑定為最適合沙雕的場所。今年邀請13國24位沙雕藝術家共襄盛舉,共有80座沙雕展出。

看看今年及去年幾件作品:1.場景 2.世界最高建築 3.蔡英文沙雕 4.法國 5.兒時回憶
6.童話 7.復活節遊行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未來的台灣海峽:離岸風力發電/eaton

未來的台灣海峽:離岸風力發電/eaton

台灣海峽位於中央山脈與中國福建武夷山之間,受狹道地形效應,東北季風強勁,使台灣在全球評價最適合設置離岸風力發電的18個最佳風場之中,就占16個,而彰化區域是最好的。

日前由國人打造、造價1.45億元的「海氣象觀測塔」(圖)上月已經啟動,每秒回傳氣象監測數據。台電將規劃在彰化這片長13.5公里、寬7公里的風場設置200多部風機,裝置容量100萬瓩,一年可發電32億度,可提供80萬家戶一年用電。

此外,六年前,蔡朝陽先生跨入離岸風力發電,他的公司是全球風力樹脂葉片最主要的供應商,2016年底將在台灣海峽完成兩座示範風機,預計2018年佈置32座風機。這是200多億元的投資,每年能發出5億度電。我計算過,每年報酬率(IRR)約10%,是具吸引力的投資。

想想這個陣式:700公噸重的鋼柱打入海峽岩盤20公尺,海上平台撐起直徑100公尺的巨大扇葉,迎著全球能量最豐沛的海峽陣風。

我再提高想像:法國風電企業EOLFI估計台灣風電有4到9百萬瓩,若政府9年內能投入0.9兆元資金,立起1500座大風機,就可取代60%核電(2015年核能發電408億度)。這比新政府的政見要大1.6倍,也是台灣未曾有過的雄心計畫。

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eaton

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eaton

底下這篇的作者認為,D. Howell教授比較美國和瑞典兩國,發現課徵富人稅、改善貧富差距的瑞典,經濟成長率可以略勝美國一籌。目前台灣經濟仍在住加護病房,需要運用財政政策改善社會不公平,又能帶來經濟成長。

姑且不論作者提到的「自私自利」的問題,更先不論美國和瑞典的經濟成長差異的原因多如牛毛,怎會是徵富人稅? 甚麼叫「富人稅」都沒有定義清楚,所以,我很不客氣說,台灣不少經濟學家像鸚鵡一樣。

台灣最高綜所稅率已經45%,加上兩稅合一抵稅減半,已經不低了。講不低是因為台灣租稅負擔率全球倒數第三名,所以最末端的綜所稅率高些是正常的(當然最末端是遺贈稅)。

我認為,未來要調整的重點如下,然後把這些調整所得,轉給弱勢家庭,補助他們就學與生活急難所需,然後可以有一定比例投入未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支出:

1.取消不當的企業補貼(包括水電)及租稅優稅。
2.台灣整體綜所稅率5.8%(稅/報稅所得),但最高綜所稅率45%,這表示大多數人的稅率太低了。
3.台灣租稅負擔率全球倒數第三名,主因是資本利得及資產持有稅低的離譜。這部分很難溯及既往,所以課徵資本利得稅的時機已過,未來的重點是房地持有稅(土地房屋稅),而這點是全民負擔,可不是甚麼富人稅。
4.遺贈稅比照國際水準。
5.營業稅比照國際水準。
…………….
人性本私,然後呢?/林建甫

北市柯文哲市長力推「四年兩萬戶」公宅計畫,進展不順,屢遭當地民眾反對。
為此都發局長林洲民感嘆說「台北市民其實滿自私的」。柯P加碼演出說:「全地球人都很自私,不只台北人」。這是經濟學的ABC,問題是該怎麼辦?

亞當史密斯《國富論》中,有段最廣為人知的名言:「我們所需要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

人類一切經濟或是公益慈善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利益、尊敬、稱讚等等的自私自利動機,但因為有「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運作,大家都自私自利的結果,反而成為增進整體經濟繁榮的最大動力。這也是「資本主義」能成功運作的最大關鍵。

八○年代末期,蘇聯、東德等共產國家相繼解體,證明共產主義實驗的失敗,資本主義大獲全勝。資本主義可以累積財富,提供誘因,在人類自私自利的驅動下,企業家及民眾更有熱情,更願意自動自發努力,因此往往能創造最大的效率,這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最佳機制。
然而○八年後的金融海潚,到今天全球經濟仍受其害。許多研究紛紛指出,資本主義國家M型化社會,日益嚴重,中產階級消失,變成只有少數富人和多數窮人的社會。美國企業研究院莫瑞(C. Murray)博士指出,美國社會因為「金融波動」與「社會不安」兩大危機,已經分成富人、窮人兩大族群,兩族群間彼此很少往來,更嚴重的是缺乏同情,這是爆發災難的前兆。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認為資本主義有先天不穩定性,資本報酬率往往大過經濟成長率,造成經濟成長的果實是資本家獨享,一般人只能分到麵包屑。據此皮凱提主張各國應聯手課徵資本持有稅。最近郝尉爾(D. Howell)教授比較美國和瑞典兩國,發現課徵富人稅、改善貧富差距的瑞典,經濟成長率可以略勝美國一籌。
五二○新內閣就要上任,閣揆林全是財稅問題專家,過去在財長任內花最多時間就是在稅改。不過目前台灣經濟仍在住加護病房,如何運用財政政策改善社會不公平,又能帶來經濟成長,林內閣要去傷腦筋。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輕鬆打敗背痛

輕鬆打敗背痛(林芝安編譯)

腰痠背痛沒事就跑出來發作一下,趕也趕不走。研究發現,只要停止彎腰駝背,不僅能預防背痛,避免消化不良,更能因美姿美儀讓自己充滿自信。美國德州脊椎保健小組的羅斯拔特教練發展出一套非常簡單的做法,輕鬆打敗背痛。

1.早晨起來,站在鏡子前看看自己的身體側面,檢查耳朵、肩膀、臀部、膝蓋與足踝有沒有成一直線,調整好之後,留意一下身體的感受如何。

2.調整椅子高度,讓雙腳能平放在地板上,眼睛平視電腦螢幕。如果椅子過高,建議放張小板凳墊腳。

3.確認坐著時肩膀有沒有自然下垂,不要緊縮繃高,大腿保持與地板平行。一天要確認6次。

4.工作一段時間後,站起來走走,重新調整姿勢(是否仍彎腰駝背,調整到一直線),一天做5次。

5.晚上入睡前,確認睡姿,側睡或仰臥都可以,側睡時不要壓迫到胃,如果不太舒服,建議放個小枕頭在膝蓋之間,讓脊椎有更多支撐力。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3084

我對社會主義的見解是:永遠站在年輕雞蛋這一邊

我對社會主義的見解是:永遠站在年輕雞蛋這一邊,不要讓台灣落入《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這本書的情況:2016年日本財政預算,老人福利開支佔了70%;幼教、託兒等支援父母的開支只佔0.3%。

徵年輕世代捐(從房產持有稅),提供大學公共化的資源,或是公立大學收費私立化,把省下的錢轉給真正的弱勢生。

我一直認為,不必對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太客氣,特別是有錢人。台灣整體綜所稅率僅約5.8%,但大多數民眾還在呼天搶地,政府及民眾實在對不起社會(某些稅是要提高,像是房地持有稅)。

我也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負起可以負擔的社會責任,多關心協助周遭不幸的人,而不是凡事只有想到自己。難道我們就這麼深信沒有天道嗎?難道那些不幸的故事永遠只是別人的故事?

看到以下的故事,我的信念更加堅定。
…………….
我有一位同學 / 蕭奕辰

〔一〕妳以為誰玩得起教甄

我有一位同學,大學時期,在天天都得跟班上同學失陪的師培中心裡,她常常和我選一樣的課,她讀財金科系的,為了修教程還輔系會計。儘管我一開始坐在她旁邊的目的是為了想誘拐她上床,後來卻演變成了完全另外一條的路線。
  
她很努力,白天上本科系的課,晚間上教育學程的課,下課之後要趕去藍藍路(為不懂梗的長者解說:麥當勞)上大夜班,職位是後場。有待過藍藍路的都知道那種被特意設計出來的工業化生產線對老闆和客人來說多有效率,對員工來說有多瘋狂。曾經有一段時間,她不只有一份工作,而是同時身兼數職。
  
我一直很懷疑,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她到底哪裡來的時間去做這些總量遠遠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事情。『妳到底昨晚有沒有睡覺?』每次上課時我總會這麼問她。『有啦。』她總會這麼回答我,然後在教授開始幹古之後半小時內迅速睡著。
  
她撐著內分泌失調以致完全暴走的超不健康身體,完成了大學學業。她熬過了超壓榨的教育實習,熬過了教師檢定,卻在教師甄試上慘遭重創。她沒有錢繳這麼多報名費,她沒有錢準備這麼多資料,她沒有錢能讓她全台灣四處趴趴走參加各縣市的甄試。她的所有工作都不允許她請假,只要一請假下去就會「被自願離職」。就算能夠請假,她也沒有辦法請,因為少掉幾天的工作量,她連房租、水電、生活費等有夠給她超基本的生活開銷都無法支付。
  
她的家庭狀況很惡劣,她需要軍公教類的公職薪水來穩定她「和她全家人」的生活。她很難過地放棄了成為老師的目標,以前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全部放水流,成為沉沒成本,而原本可以跟同學一起玩社團、開懷大笑的機會,和逝去的青春,全部隨著畢業就化為烏有。
  
後來她想要考國營事業。但是她「根本沒有時間」去蹲補習班,只好購買函授。但就算買了函授,她也「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讀它,一切的原因都在於:她家沒錢,而且極需花錢,她只能一直燃燒健康在永無止定的低薪血汗工作上,直到倒下然後被自願離職。
  
所以,一點也不意外的:她當然還沒考中。我所能給予她的協助,就只是每次當她在轉換工作,而舊老闆那邊千方百計想要用各種方式扣她薪水,連最後都還極盡壓榨之能事的時候,提出法律上面的自保或反擊方式,盡可能拿到她應該要拿的數字,以及聽她在電話那頭哭泣,痛徹心扉。

(二)輕輕鬆鬆,上榜成功
   
我有一位同學,她的父母是老師,是我爸媽的同事。她爸是主任,媽媽是校長。她大學讀的是文藻,在學時期從來不用煩惱打工,因此有充裕的時間去玩社團,去四處參加活動,從事志工等等「充實自己生命和眼界」的事情。她曾經騎著可愛的雲豹檔車,環島趴趴走,途中經過台南的時候順便跟我喝了杯不是咖啡的東西。而她女朋友出國留學去了。
  
在經過了一陣子大概很無聊的賣輪胎工作之後,她自己買了書,回家「自己讀」(連函授都不是喔!單純的書唷!),然後以一點也不意外的成績通過的警察特考。由於優異的外語能力,英文那科,考題根本是瞬間被她輕鬆擊破,就像三十五噸的聯結車輾過小蛋糕。她現在正在台北市擔任台灣鴿。
  
我們小時候一起玩,一起洗澡,但她現在超MAN,我站在她身邊反而成妹子了。
  
(三)整整他媽的四個月
  
很多人以為考試,尤其是筆試,是公平的;至少在眾多其他方式的篩選上,紙筆測驗型態的考試作弊可能性相較之下低,而且影響成績高低的因素比較好掌握......才怪。賽局理論的書看太多會讓妳產生天真浪漫的幻想,以為在制高點掌握賽局內的一切,就可以贏得比賽。但決定比賽輸贏的關鍵,永遠是在賽局外。在老闆,或在賭盤,或自己開賭盤的老闆,諸此之類的。
  
我常常跟人說,有辦法親自來補習班上面授,還能蹲超過兩年的,代表妳家日子過得不錯。
  
越高等的考試越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俗稱「妳家有錢」,諸如高考,三等,司律,教檢教甄,醫師......。先假設一個前提:所有人的先天基因和後天努力「都一樣」。那麼,各種大小考試當中,誰會考中?是爸媽當「三師」的,還是爸媽在便當店打工的?這答案很顯而易見,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當妳需要出去打工幫忙應付家裡開銷的時候,人家就是硬生生每天比妳多了至少八小時可以讀書。
  
以一年來看,等於2980小時,等於121天,等於整整「四個月」。這就是橫跨在有錢人跟沒錢人家之間的巨大落差。在大家都「一樣」天資聰穎也「一樣」努力學習的狀況下,在激烈到如司律那樣以零點零幾分為決勝負關鍵的血腥考試裡,2980小時的差別就代表:她會上榜,而妳永遠都不用肖想。
  
我講難聽一點,就算把「程度都一樣」這項限制拿掉,當作妳天資聰營萬中選一考得上好了,妳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就像我同學一樣。妳以為國家考試需要幾天?抱歉,妳連想跟老闆請假去考試都不可能,妳會被自願性離職(而且上頭還會用很酸的語氣說:「要去考試就要好好專心準備考試啊~!」),然後接下來妳就準備被房東趕出去,哪怕妳住的只是一個月三千元的超爛雅房還包水包電包網路。
  
這講的還僅僅只是「一場考試」,我們還沒把「從小到大」,從幼稚園一路到研究所的成千上萬場考試算進去。
  
國中時,當同學為了英文考試而傷透腦筋的時候,我沒有感覺。我根本「完全不用任何準備就可以輕鬆拿到一百分」。為什麼?因為我家比妳家有錢,我從小學就被丟到兒童美語班,還被丟去紐西蘭晃了一段時間。國中英文?那能吃嗎?那是我小學三年級在兒童美語的程度。年輕一輩要想像一下,我們當時是到了國中才開始有英文課這種東西存在,從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開始,而且英文老師的教學功力和自身程度普遍「爛的無可言喻到我想叫他下來換我上去教」。
  
從小到大,當別的同學為了明天的各種科目大小考在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幾乎不用任何準備,因為我家很多書,每一個房間滿滿都是書,我從會識字開始就每天反覆看著這成千上萬本的課外書長大。一路到高中畢業為止的課內範圍,我只要拿我小學時在房間無聊翻著這些課外讀物的程度就可以應付考試。......更別說我有那種閒時間可以去圖書館借書,有那種閒錢可以去書局買書。
  
這樣公平嗎?考試早在妳「還沒出生之前」就分出勝負了。妳背的要死要活卻只能上私立高職,我在外面抽菸喝酒把妹可以上公立高中。像話嗎?妳會說,那只是階段,決勝負在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之後。對,好,把時間往後拉。妳高中勵精圖治後考上了天大地大台科大、台清交成我不怕,而我渾渾噩噩(不要看疾病跟遭遇,單純就當我真的渾渾噩噩好了)然後去了南台科大。
  
然後?妳畢業之後呢?去當工程師?妳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上台積電的,那很吃運氣,面試過程甚至毫無邏輯可言(下次再炮,敬請期待)。台大師大不如奶大,國立私立不如兩粒。通常妳只能找到超血汗的電子廠,然後在裡面當輪班星人,有可能妳賺很多,但妳根本完全沒有休息時間。而妳的健康被摧殘到妳的薪水註定將來一定會拿來燒在醫藥費上。而我呢?在家尻槍寫廢文婊妳白癡,還有幾乎無限制的機會可以一再嘗試各種不同的考試,考上公職,雖然賺的沒有妳多,但我保證有時間可以去運動、逛街、休閒、研究養生食品、四處看醫生維持身體健康。
  
就算政府後來倒閉,我依然可以跑去考別的,像是國營企業跟農漁會。
  
如果這是槍戰,那妳手上只有一把前膛槍,一發子彈,一次機會,沒打到就準備等死。而我擁有「一整個砲兵營」,和「幾乎無限制的彈藥」,可以讓我每天每天每天開地圖炮一直射一直射一直射。就算我技術再怎樣爛,起碼會打到一兩隻腦殘的鳥吧。這已經不是亂槍在打了,這叫轟炸。
  
現在都只是把我自己拿出來婊而已,我們甚至都還沒講到那些爸媽是公司總經理或當高官的呢!人家每次寒暑假都可以到世界各地不同國家遊玩,增廣見聞,累積經驗,高中都還沒畢業就擁有「全球級」的人脈。
  
有些人會說,才怪!努力才是重點。啊就......人家就算三流大學畢業或根本沒有大學畢業,也有一家公司跟上千萬資產等著給她繼承啊。妳要拚什麼?妳再怎樣努力讀書考試拿到國家級證照,然後呢?只能去她家持股的公司當爆肝工程師。啊她咧?「連考試都不用考」,就光靠持股就好,人家連讀書考試都不用,早跑到國外「長見識」去了,就光靠妳們這些爆肝當免洗零件的在下面燃燒生命,就可以確保她的戶頭有源源不絕的資金流入。
  
說太遠了,拉回來考試。現在光看局內就好。
  
不管是檢察署還是法院,能坐在上面的問話的司法官,我們都把這種叫「天之驕子」。
  
絕大多數的他們,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什麼「真正的」災難,我是說真正的,考試壓力大或者跟父母吵架或者失戀之類的通通不算。他們不用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夜市擺攤,吸香酥雞的油煙吸到還沒成年就快得肺癌。他們不用煩惱任何有關錢的事情,可以把幾乎所有完全的時間通通投入在讀書準備考試上面。同樣的,因為家裡有錢,通常這也代表她(以及她的家人)能夠遠離各種疾病,不會像我現在一樣得把超過七成以上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在醫療上。
  
剛剛講完先天,接下來代入「後天」。也就是俗稱「最好妳家沒死人」的意外事故以及各種疾病。這比講先天更令人難過。
  
以下情節取自我身邊(或「已經不在身邊(也就是妳可以在靈骨塔裡面找到的意思)」)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同學朋友,外加最近新認識的網友們提供的各種啊撒布魯家庭悲劇。所以妳可以不用擔心我是在說妳或者妳被辨識出來,這種「杯具」不只本身就是兩公升大瓶裝,而且數量還多到必須要裝箱塞貨櫃用馬士基的超巴拿馬級貨輪才能運送。

(四)一人帶賽,全家帶賽
  
『我有一位同學,她的父母跟我的父母一樣是小學老師。但她父親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腦血管動脈瘤破裂(俗稱腦中風),到現在都還躺在病床上,沒有意識。原本她可以出國旅遊,原本她可以上補習班考公職,原本她可以好好充實自己,去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但現在通通成為夢幻泡影,從她爸倒下的那一秒,她家就開始永無止盡的燃燒之路:燒錢,把新台幣當成冥紙一樣在燒。基本的醫藥費,額外的特殊藥品自費,基本的看護費,額外的特別看護費。保守估計每天起碼要燒五千元以上,就算扣掉保險給付,每天依然要花掉將近三千元,換算成一個月給她溫柔一點好了,五萬元。
  
她的母親為了照顧伴侶,請了長假,實際上也等於辭職了。她的父親剛好越過終身俸的門檻,因此父親那邊辦了退休,用終身俸支付基本醫療支出。但家裡還有房貸,車貸,水電費,瓦斯費,燃料稅、牌照稅、房屋稅、地價稅、綜合所得稅......啊還有妳人活著是不用吃飯拉屎喔?吃飯要錢,拉屎也要錢耶!妳拉完屎都不用衛生紙嗎?還是妳要跟我說妳用手挖,妳用馬桶沖掉也是要水費啊,還是妳要跟我說妳都自己吃下去自給自足自體循環回收再利用?
  
所以,她從原本的天之驕子,瞬間跌落到地獄幽魂。這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她無法慢慢考試探索自己適才適所了,她只能趕快找一份便利商店的職缺,做著超人般的工作內容,領著賤民般的薪水,然後大概一輩子就這樣子了。對了,因為工作實在太操太血汗太傷身,她每個月也跟我一樣要花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錢在自己的醫藥費上面,而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可以撐到什麼時候。』
  
很多原本可以成為天之驕子的天使們,直到膝蓋中了一箭,外加翅膀被砍斷,我們一起摔了下來。妳可以把上面故事的腦中風替換成癌症或各種慢性、重大疾病,或任何意外事故。諸如車禍、公安、颱風天出門幫家人買便當結果被招牌砸到變植物人。諸此之類的,任何任何任何一丁點小小的意料之外的事情降臨妳家,妳馬上會從金字塔頂端被打落到無盡深淵。妳會注意到我沒有說重重摔落,因為根本還沒「摔到底」。這是還在往下掉當中的現在進行式,環繞著我的周圍,構成了我所看到的世界。

(五)哩甲賽ㄎㄚㄍㄧㄣˋ啦。 

所以,我非常討厭那些覺得「自己要為自己的成就負責」的人。那只是代表妳家起碼有點錢,而且妳家沒人「挫賽」。妳當然可以跟我說,我家也是怎樣怎樣怎樣的,但我還是努力想辦法突破重重難關,考上了XXX,成為了XXX。我只會說,這也只是代表妳是個成功的受精卵,基因多樣性下的目的。妳的DNA強悍到讓妳天資聰穎外佳體力足夠,足以抵銷掉那些外來災難。
  
我最討厭那些自稱過來人的人了。他們身為離群值,極端的少數,幸運的樂透得主,卻將自己的純粹好運拿來當成指責別人不夠努力的子彈,狠狠打在早就被現實折磨到不成人形的普通人上。  
  
再說一次,能坐在上面的問話的司法官,叫做「天之驕子」。
  
他們覺得妳該為妳自己做出的事情負責,必須接受懲罰,但除了少數對這些議題有感的人之外,相對多數的他們永遠不會去思考,是怎樣的環境逼迫這些人做出這些觸犯規則的事情。說穿了,規則,就是天之驕子們制訂出來的不是嗎?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所以之後再來炮。我剛剛說了,「我彈藥充足」,可以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 I can do this all day。
  
所以,考試公平嗎?一點也不。它是建立在一個絕對不公平的地基上所打造出來的通天塔,由血跡斑斑,支離破碎的屍體當作建材,由鈔票構成階梯。妳以為,和其他篩選方式比起來,已經是相對公平的考試,其實根本他媽的超級不公平,只是這就像騎電動機車一樣,妳以為超環保,但這只是把會噴煙的排氣管換成擁有超大根煙囪的火力發電廠,然後放到「妳看不到的地方」。妳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我講難聽一點,就是因為妳知道排氣管會噴,所以寧願把它移到妳看不到的地方,由別人去承擔後果,反正把郎ㄟ囝仔死未了。「他們自己要想辦法努力擺脫煙囪啊」!
  
妳可以在各個探討教育問題的新聞下面,看到諸多國立大學的幸運精子們,述說著自己有多努力多勤奮,憑什們XX就可以XX,他們應該要為自己的XX去XX啊。......真心祝福妳們的老爸老媽不會在清晨去公園運動完回家路上只是乖乖站在那裡等紅燈的時候卻遇到開著賓士的喝醉公子哥然後被無辜撞死。
  
讓妳跌落谷底,我不會過得比較好。社會需要的是,在上面的人,都能夠伸手,拉下面的人一把。一個拉過一個,一層拉過一層,這樣整體才會往上。大家的手牽在一起,才能織網,一個接住不幸墜落的天使的安全網。最起碼,當社會安全網織得夠堅固的時候,妳不會因為老闆的錯誤而讓中年失業毀了之前努力得來的「所有一切」。
  
最後,用這個故事收尾。

(六)我不能收妳的錢
  
我有一位同學,她看起來很文靜,非常有氣質。是夜校裡面難得一見不用化妝、光靠氣質就完勝的正妹。她父母從小離婚,爸爸是毒蟲,媽媽酒家女,她被親戚養大。當年,她是極少數「應屆」上夜校的人。通常會來夜校代表妳經過了之前我說過的一連串轉換學校的糟糕過程。但她不是,她國中畢業應屆直接進入私立高職夜間部。
  
她家狀況就是這麼糟,她成長過程就是這麼糟。糟糕到她想要試圖一搏,至少來個公立高職夜校都沒有辦法。但她從來不對同學和朋友們多說什麼,她總是安安靜靜的坐在位子上,寫該寫的功課,考該考的試。......起碼一開始是這樣。
  
漸漸的,她上課越來越晚到,有時甚至直接曠課。就算來學校了,她也是渾身酒氣,趴在桌上,臉色蒼白,看起來好像隨時會升天。
  
她跟我說,她親戚不再供應她學費和生活費了,她只能靠自己。她的體力完全無法應付諸如工廠、飲料店、便利商店等打工,完全無法。她就是個纖弱文靜的女孩子,她從小飯也沒吃飽過,覺也沒睡好過,身體虛弱無力的程度,妳會懷疑只要一陣風就可以把她從台中吹到台北。所以,她經由朋友介紹,開始在酒店上班。
  
『我們沒有在做S。』她跟我說。
  『嗯,沒有在店裡面做S。』我說。
  她沒有回話。
  『帶出場一小時多少?』我問。
  『我沒有在帶出場。』她說
  『妳最好手上拿著這個兩萬五的XX包還能跟我放屁,說。』我說。
  『......四千。』她用有如蚊子般的虛弱聲音回答。
  『四千給妳,這一小時算我買的。』我掏出現金給她。
  『我不能收妳的錢。』她說。
  『為什麼?』我問。
  『......要做才能收,我不能無緣無故收妳的錢。』她回。
  『媽的講這種話,那來做啊,我加節嘛!妳就當我欲求不滿想推炮行不行?跟我做我起碼比中年大叔還要好吧?』我問。
  『我不能收妳的錢。』她還是這樣說。
  『為什麼?』我問。
  『我髒掉了。』她說。
  『幹,妳知道我不在乎這個。』我說。
  『我知道,但是我在乎。妳不應該跟我這種女人做,妳是妳未來女朋友的。』她說。
  『所以我不能收妳的錢。』她說。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她越來越少出現在學校裡。
  升了高三之後,她沒有來的日子已經遠超過於她有來的日子。
  最後,她因為出席日數不足而被學校直接退學。
  然後,我再也無法看到她了。

炊煙起,我在門口等你!/ 余秋雨

我以為,這類文章不錯,配圖也很漂亮,但「放下」的力量從何而來,這是作者沒有交代的。
http://blog.xuite.net/yesfunday/blog/236995078
…………………
炊煙起,我在門口等你!/ 余秋雨

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夕陽下了,我在山邊等你。葉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月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細雨來了,我在傘下等你。流水凍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淨土等你。

生活本來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青春和時光都會凋零,只有住在心裡的那一朵花能夠永遠地燦爛下去。

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全部擁有,只能經歷。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就這樣,站在時光裡等你,不惹清愁,不惹憂傷,輕靈轉身,淺笑佇立。

好的壞的我們都收下吧, 然後一聲不響,繼續生活。

有一種心態叫放下;
有一種境界叫捨得;
有一種幸福叫守候;
有一種智慧叫低調;
有一種選擇叫放棄;
有一種明白叫糊塗;
有一種心態叫包容;
有一種快樂叫簡單;
有一種美德叫微笑;
有一種幸福叫珍惜;
有一種美麗叫自信;
有一種感動叫分享;
有一種溫暖叫感恩;
有一種成功叫堅持。

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吧! 我會在門口等你!你不來,我不老!

我讀「安靜,就是力量」/李崇建

我讀「安靜,就是力量」/李崇建

每天南來北往,多半搭高鐵來回,車上最常做的事便是閱讀。忘了《安靜,就是力量》是書名吸引我,還是我看了內容簡介?因為作者出版的新著是《用安靜改變世界》,我卻買了作者舊作。

一展開書本,並不如我預期的有趣,閱讀也不那麼順暢,心理學家將人分為內向與外向,將人分為類型歸納,對我而言並不妥當。但書中提供的一些心理學研究,依然提供了我不少視野,讀此書籍介於放棄與繼續之間,我選擇再繼續閱讀一點兒,終於開展至我有興趣的內容。

閱讀此書大半的時間,是往返台東演講的旅途,以及往返金門待機的時間,不知是否如此?我想到張輝誠老師。這兩個地方的演講,都是張輝誠老師熱情牽線。我與輝誠第一次見面,是桃園前往南京的機場,我們受邀一同去演講,輝誠曾坦言當時最不想遇到我,因為我們彼此不認識,他不想尷尬地與李崇建進行一段旅途。

其實我也是這樣子的人,我不喜與不相熟的人共途,我不喜歡團體的活動,因此我從未參加過旅行團出遊,未參加過任何畢業旅行。

這樣的特質,在《安靜,就是力量》中,我被歸類為內向的人。心理學家的實驗中,內向的人高度敏感,嬰兒時期容易被嚇著。父親不止一次提及,我嬰兒時期極其膽小,聽見鞭炮聲變極度緊張,經常大哭不止。

我3歲上幼兒園,父親說我在幼兒園階梯坐著,就是不願意入班,幼兒園老師跟父親保證,我沒多久就會入班,但是我一週都沒有入班。母親說送我去幼兒園,竟然自己偷偷跑回家中,我難以想像3歲的我,是一個如何「內向」的孩子?父親最後終於不讓我上幼兒園了。

我童年的記憶,很多獨自的畫面,無法融入人群,至今我仍能體會那種感覺。不止童年時期,一直到今天仍舊如此,我不喜歡集體唱歌,集體呼口號,集體跳舞,集體吃飯……。

我記得一次去西安講座,午休結束之後,西安工作人員帶了活動,要參與的校長及老師跳兔子舞,活動午休欲眠的筋骨。他們跳得都挺快樂,我在一旁安靜地欣賞他們,想著這群師長們這麼放得開。沒想到一旁的主持人,竟然透過麥克風要我加入,所有的人都熱情邀約我了,我剎那間想起童年的彆扭,我以往肯定彆扭的推辭,並且不知所措的僵立,然而當時的我很奇妙,我感受到自己的內在,但是仍然自由微笑地加入團體。當時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但是內在的性格很清晰地浮現,若是可以選擇的話,我絕對不想加入……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轉變的?是因為我的經歷?是因為薩提爾模式?還是因為什麼機緣?

我應是個內向的人。《安靜,就是力量》一書中有個數據,讓我很感興趣,亦即內向的人擁有專注、細膩的思考,外向的人擁有行動力、良好的社交活動。美國的亞裔學生,是較為內向的族群,在學校往往是安靜的人,但是成績名列前茅,出了校門之後的薪資,卻常常是敬陪末座。我摘錄一段書的內容:「對這些亞裔小孩來說,無法適應社會的代價,就是社交時的尷尬氛圍。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薪水差人一截。

著名記者尼可拉斯‧雷曼為了撰寫《美國菁英史》一書,採訪過一群亞裔美國人。書中寫到『事實令人非常感傷:亞洲菁英在畢業那天,他們菁英的地位就正式告終了,因為亞洲人欠缺超越他人的文化風格,他們太過被動,不懂交際應酬。』」
這一段內文讓我感觸良多,我常幫孩子寫推薦文,但是內向的孩子比較不容易寫推薦,因為我的認識少了許多。

是否因為我的內向?我一直無法在團體裡工作?我很長一段時間難以表達?但是我卻擁有安靜的力量,可以安靜且投入的學習,讓我最後走上目前的路?但我童年又很調皮搗蛋,像個過動症坐不住,從來不寫功課,到山中河裡獨自玩耍,這樣還算是內向者嗎?我如今經常面對人群,我可以自在且自得,但是我仍然被動,仍然不喜歡交際應酬,甚至沒有交際應酬。

況且內向的人懼怕演講,而我今天經常各處演講?內向的人據說無論經歷多少演講?只要上台就會緊張害怕。我似乎不是這樣,即使回溯第一次演講的記憶,我應該沒有多少害怕的感覺?

書中指出托利教授精彩演講,但是演講之後卻躲入廁所逃避。這一段我很有共鳴,因為我在學校、當兵時期,廁所是我最好的居處,我總是躲在廁所裡面,不想面對外面的人們,躲在廁所讓我覺得安全。

我如今已經不再那麼孤獨,格格不入的感覺已經沒有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喜歡獨處,不喜歡團體的活動,因此我感覺對教育、演講、談話沒有熱情,對人的工作只是不排斥,工作上我最喜歡的是安靜自處。

我不知道張輝誠老師如何?從機場不想遇見我,看來他是個內向的人,但是他經常演講活力四射,不知道他是否演講前也會緊張?想起他還有一個原因,是學思達中的「表達」,《安靜,就是力量》一書中的亞裔菁英,讓我有了不少思索,雖然我喜歡自己是內向的人,但我的表達應該無礙。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滾石文化董事長)

68歲的滾石董事長段鍾沂說: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沒有。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許翠谷採訪整理)

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

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

慕容雪村 2016年5月12日

香港——「你的錢是怎麼轉出去的?」大約兩個月前,有朋友這樣問我。我告訴他,每次從中國大陸到香港,我都會隨身攜帶2萬人民幣——這是合法的上限——然後把它換成港幣存進香港銀行。這位朋友聽後無語,他是有錢人,這樣的笨辦法對他顯然並不合適。

最近一年來,因為股市的持續下跌和人民幣的匯率日漸走低,許多中國人都希望把錢轉移到境外。中國政府為了阻止資金外流,採取了種種措施,但人們總能找到相應的辦法。在大約一年半的時間裡,中國的居民和企業已經將大約1萬億美元的資金轉移出境。

關於未來,中國人所焦慮的不只是他們的財產。事實上,這個國家的許多問題都讓他們不安:糟糕的空氣、質量可疑的食物和水。最近的過期疫苗事件更是讓千萬人感到憤怒。

還有那些他們不會輕易評論的領域:日漸收緊的言論空間、糟糕的法治環境,以及沒什麼道理可講的政府行為。

社交媒體上充斥着有關焦慮的話題,比如《中國中產階級十大焦慮》、《中產階級會淪為新窮人么?》。有一篇文章被年輕的城市專業人士廣泛傳閱:《經濟危機渡劫指南》。

在經濟放緩和停滯的年代,這些焦慮並不讓人意外,而且,這種情緒正在蔓延。
換匯或轉移資產是極為普遍的話題。《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有45%的中等收入受訪者希望至少將儲蓄的10%換成外幣,有29%的受訪者已經完成了上述目標。

而巴拿馬文件的出現,則說明連最高層級的官員也在擔心資產安全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離開中國。在2014財年,有76089名中國人得到了美國的永久居留權,較上一年增長4291人。同樣在2014年,在美國發放的10692份投資移民簽證中,有9128份給了中國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0%。而在澳大利亞,「重要投資者簽證」有88%發給了中國公民。這些投資簽證表明,人們不僅希望肉身離開中國,還希望帶着錢一起走。

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希望紮根海外。在2014到2015學年,至少有304040名中國學生在美國求學,比之三年前(2011到2012學年)多出了近110000人。

為了阻止資本與人員外流,中國當局幾乎窮盡了所有可用的辦法。用人民幣換購外幣正變得越來越艱難,更艱難的則是把錢匯出中國。截止目前,銀聯卡的境外取款上限已經變成每日等值1萬元人民幣,或每年累計10萬元人民幣。

過去一年裡,有關打擊地下錢莊的報導層出不窮。與此同時,政府還為那些跨境購買美元保單的用戶設置了越來越多的障礙。

越來越多的人被強迫交出自己的護照。早在2003年,政府就采限措施限制公務員因私出境。在當時,這種限制只針對高級官員。到了習近平時代,上交護照已經變成極為平常之事,低階公務員也不例外。2013年末,在廣州,有超過2000名村官被要求交出護照。在北京、四川和其他許多地方,連許多大學教師、最低層的官員也被強迫交出護照。

不安的情緒正在蔓延,中國政府卻似乎並不打算採取什麼措施來挽救人們的信心。今年2月,官方媒體「澎湃新聞」(The Paper)發表了一篇輕描淡寫的社論,認為中產階級的前身主要是「城市貧民」和「農村高考成功者」,他們的焦慮「說到底是懼怕被打回原形的不淡定」,「與土豪暴富之後的擔憂本質上是一回事。」

拋開話語中的輕蔑之意不談,這段話的意思其實是說「焦慮由他們焦慮,沒什麼大不了」。它令人不安地道出了一個事實:中產階層的焦慮或許會讓外逃中的資本加速外逃,讓這個孤獨的政府更加孤獨,卻幾乎不可能帶來什麼本質性的變化。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太多中產階級受益於當前的體制。近期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有將近半數的城市中產都是政府職員或國企員工。他們的焦慮最終指向一個他們不可能撼動的事物:他們自身。我認識的人大都懷有這種「認識上的焦慮」。他們知道,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適和不安大都指向這個一黨獨裁的政治制度,但同時他們也知道,正是這個制度給他們提供了體面的生活和優厚的待遇。

我的一位朋友可以算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和很多人一樣,他住在大城市,有着體面的職業、穩定的收入和寬敞舒適的公寓。他不喜歡共產黨,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有諸多抱怨,卻不願意看到任何制度性的改變。

「民主是個好東西,」大約一年之前,他這樣告訴我,「但我卻不想活着見到它」。

慕容雪村是中國作家,即將以英文出版其最新小說《原諒我紅塵顛倒》(Dancing Through Red Dust)。本文英文版發表於《紐約時報》。

願您90歲時,還可以做心愛的工作/eaton

願您90歲時,還可以做心愛的工作/eaton

92歲的強嬤吳桂英,是新加坡麥當勞最年長的員工,目前在內場炸薯條(圖)。1998年,吳桂英在74歲時,決定去麥當勞工作。她表示:「孩子離家後讓她想找事做,只要我健康,打算繼續工作下去。」

吳桂英還不是最年長的員工。麥當勞最年長的,已在美國馬里蘭州工作20年,現在95歲;歐洲則是90歲的二戰老兵。看了這個故事,您決定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呢?我決定繼續工作下去。


書介:《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eaton

書介:《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eaton

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終身僱用制破產,失業率往上衝,那是日本「失落的一代」(應是失落的”年輕”一代)。20年過後,年輕人的處境有改變嗎?2016年日本財政預算,老人福利開支佔了70%;幼教、託兒等支援父母的開支只佔0.3%。

東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山田昌弘在《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一書,描寫日本年輕人只能找到合約或臨時工作,無法承擔生活費,到了中年還必須依賴父母,與父母同住的七、八十後愈來愈多。政客對優厚年金制度多年不變,反將照顧年輕世代的責任放在父母和年輕人身上,是為討好大量的退休者,以保住選票,然而有父母支持的幸運兒並不多見。

本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871

我以為,日本民主選舉沒有帶來社會正義,階級向下流動愈來愈普遍。我國瀕臨財政懸崖,年輕世代若不團結,也將面臨相同的命運。同時,這也是主張長照基金保險費化,卻不管政府每年要負擔多少長照補助款(註)的那些人,要明白的事(註:政府首年負擔550億,逐步增至1500億)。

真理能使人自由 / 王道一(台大經濟系教授)

真理能使人自由 / 王道一(台大經濟系教授)

你知道「外省人成為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可能性,比「本省人成為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可能性高多少嗎?

「根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所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已知的白色恐怖受害者中,本省人約佔60%,外省人約佔40%,雖然本省人受難的人數比外省人還多,但是外省人裡面的受難比例較高,因為外省人只佔總人口數的15%。」 ~取自中文維基百科(註)

我不曉得你讀過的歷史有哪些缺環,也許是你不曉得台灣白色恐怖有多針對外省人,也許是你不了解二二八的前因後果,但不管是哪一種,「真理能使人自由」(約翰福音 8:32)。

也許有人會認為「隱匿資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鄉民經濟學第十條),但其實隱匿資訊只是「暫時把問題掩蓋起來」,只可能造成更大的恐慌,不會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往前看,先決條件是先處理傷口,而不是掩蓋問題。畢竟只要受害者的故事還留有許多空白,特別是故事中加害者的面目還是模糊不清的時候,大家每年就還是必需重新面對這個議題,沒有辦法真的往前看。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張經緯觀點:拓展而非縮減翁啟惠院長對人類的貢獻

張經緯觀點:拓展而非縮減翁啟惠院長對人類的貢獻
http://www.storm.mg/article/115539

張經緯 2016年05月11日 06:50

翁啟惠致立法院接受質詢(葉信菉攝)

2006年宣布翁啟惠為新任中研院院長時,我不知翁啟惠是誰。了解之後只知道他做醣分子研究,在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教授而已。我既不懂醣分子,Scripps又不像Stanford那麼出名,也就把翁啟惠放到抽屜去了。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才知道Scripps醫院是全美最頂尖的醫院,暢銷書「超級食物-14種改變一生的食物」作者:史提芬‧普拉特就是那裡的眼科醫生,Scripps前後出過4位諾貝爾獎得主。
1989年翁啟惠準備從德州農工大學到Stanford做教授,受聘前到Scripps給個演講,會後就被Scripps留住,希望聘他擔任新成立的化學系主任, 翁啟惠婉拒行政職,只願意當講座教授專心從事研究,就留在Scripps了。 (翁啟惠的醣分子世界 科學人 2008.09)

當時我也不明白中研院為何找翁啟惠做新院長?他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像個鄉下老實人,任期上非常低調,從不誇自己多棒。後來居然有人看好他會得諾貝爾獎,讓我好奇想了解是台灣人自我膨脹?還是他真有本事?

醣分子

醣類的一般分子式為Cm(H2O)n,因為分子中氫氧比例與水相同,被稱為「碳水化合物」。醣類為人體重要營養素,分成四大類: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CH2O)n為單醣;兩個連接成一起的單醣組成雙醣;寡糖普遍由3-9個單糖分子聚合而成;多醣由略帶修飾的重複單元構成。

簡單醣分子的化學式並不複雜,但是會隨分子連接不同角度,形成不同性質的醣類。例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6個碳原子的單醣,分子式相同,分子性質及功用卻不相同。

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

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都是一般人熟知的名詞,他們不僅控制細胞、生命繁衍;節控生命各器官功能及營養、排泄、調配…等功能;並且抵抗侵入之細菌、病毒;及應付外部環境之變化。

DNA好比藍圖,基因掌管特定功用,蛋白質、脂肪及其它物質形成具體生物構件,按照既定程序,從生到死井井有條運作。如果任何一環出問題,生物的生命就可能受到挑戰而死亡。

人類DNA序列已經存儲在網上資料庫中,任何人都可查閱下載,約有20,000-25,000個基因組。完整的基因至少含有數千個,甚至達百萬個鹼基配對,全部基因組約有30億個鹼基對,這些基因組控制人體蛋白質及其它分子的組成及生理作用。

生命體本身不一定知道DNA、基因、蛋白質如何運作,但現代生物學明白指出奧秘就在其中,所以它們常被學者廣泛研究。
雖然基因及蛋白質控制人類主要生理機制,但人體內有90%以上的蛋白質都和醣分子連接,醣分子與蛋白質共同影響人體最終生理功能。

分子生物研究巨人

醣分子早在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時代,就已經可以合成多種糖類,了解葡萄糖及糖類普遍的立體異構現象,1902年費歇爾因對嘌呤和糖類的合成研究得到諾貝爾化學獎。費歇爾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也對蛋白質的組成和性質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首先提出並發現幾種胺基酸,並通過胺基酸合成蛋白質。但他在66歲時因為一個兒子在一戰陣亡,另一個兒子受不了新兵訓練自殺,自己也自殺身亡。

英國阿徹•約翰•波特•馬丁及理察•勞倫斯•米林頓•辛格因為發明了分配色譜法而獲得1952年諾貝爾化學獎,弗雷德里克•桑格運用此概念分析蛋白質結構,並且首度將胰島素的結構完整定序,使他獨自獲得1958年諾貝爾化學獎。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杜威•沃森及莫里斯•威爾金斯因解開DNA結構獲得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桑格並且在1980年以桑格測序法成功的對對核酸中DNA鹼基定序,獲得另一次諾貝爾化學獎,為後來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奠下基礎。

桑格是我最景仰的科學家,1982年64歲時退休,2013年以95高齡過世。桑格在他的諾貝爾得獎自傳中寫到:「我在劍橋時光只專注基礎研究,竭力遠離教學及行政工作。」他指導過兩位博士生,首位博士生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在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逐漸明白醣分子的重要

基因及蛋白質研究並不能完全解釋許多生理功能,譬如為何有不同血型?為何O型血可以給輸給任何人,其他人輸錯血會導致血液凝結死亡?英國人沃特金斯(Watkins)和摩爾根(Morgan)1962年才發現紅血球上有ABO不同抗原,就是醣分子不同。當異種血液輸入後,身體抗體會展開攻擊,導致血液凝結。如果能利用對的酵素,就可以在戰場或緊急狀況,把任何血型都變成O 型給需要的人。

醣類分子

醣類分子,特別是細胞表面的醣類,包括醣蛋白(Glycoproteins,醣與蛋白質連結的大分子)、醣脂質(Glycolipids)…等,負責許多重要生理功能,例如啟動免疫系統抵禦細菌、病毒的入侵及感染及防範癌細胞的增生及轉移。

醣類分子研究包括:探討這些分子的生理功能(醣質生物學,Glycobiology);合成製備方法的開發,與結構的分析、鑑定(醣類化學,Carbohydrate Chemistry);相關的免疫學研究(醣免疫學,Glyco-immunology)。

醫藥及生物科技產業,已經開始利用醣分子研究成果,做疾病治療及預防。可能運用包括生質酒精(Bioethanol)、流行性感冒病毒治療、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癌症免疫治療、癌症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等等。

研究醣科學的難度

單單理解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的機制,還是過於籠統。醣與蛋白質、醣與脂連接的狀況及方式,決定最終生理功能。

基因由4種配對鹼基串連而成,排列最單純。蛋白質由20種胺基酸構成,胺基酸的合成也比較單純,胺基酸只有頭、尾兩個連接點,無論多少個胺基酸相連,都一定呈一條線;因此胺基酸和核苷酸的排列變化都比較少。如果以6碳醣葡萄糖和果糖為例,在六個碳原子中,各有五個可以連接其他單醣,而且每一個連接點都有上、下兩種連接方式。如果各選4種,DNA有256種排列,蛋白質有16萬種組合方式,四個單醣組成四醣體約有1500萬種組合方式。寡糖普遍由3-9個單糖分子聚合而成,多醣聚合的單醣更多,單醣通常有3-7個碳原子,不要說真去合成,就是光把可能組合列出來,都是天文數字。醣類分子分析的難度,要超越基因、蛋白質很多。

醣科學迄今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難題,包括沒有普遍性的鑑定方法分析醣類分子的組成及鍵結;沒有自動化裝置,對任何醣類分子的合成。

翁院長團隊的貢獻

早期翁院長團隊多只限於醣類天然物的純化與鑑定,以及醣類合成方法的開發;後來還加入結構生物學、酵素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的研究。

人體內有九種重要的單醣,任一種單醣若加上不同的保護基,反應活性也會改變,翁院長團隊為每一種單醣都設計了20~30種安裝保護基的方式,量測醣鍵結反應主要醣授與者(Glycosyl donor)的反應活性,並建立資料庫。譬如某種寡醣(Oligosaccharide)的合成,需要形成四個醣苷鍵,可以事先分析參與合成的醣授與者的活性值,依序加入醣類分子中間體及反應試劑。這種方法的最大好處是整個醣分子的組合,可以在一個反應瓶下進行(稱為一鍋化合成,One-pot Synthesis),不必將每一個反應分別處理、純化,大大減少流程時間,並大幅提高總產率。此自動化涵蓋酵素有機合成、自動化快速醣分子化學合成、及醣蛋白合成。

翁院長團隊為了合成艾滋病抗體醣分子gp120,找到辦法讓一群中性結沒有活性反應的醣鍵結合成目標抗體,這是極為艱鉅的工作,成果發表在2016年3月份自然雜誌(Nature Chemistry 8, 338–346 (2016)),並在2016年以色列愛因斯坦講座中宣讀。

著名的流感大爆發均為甲型流感病毒,最多導致千萬甚至上億患者死亡,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羅斯流感,以及2009年豬流感和2003年H5N1禽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病毒表面有血球凝集素(H)、神經氨酸甘酶(N)蛋白突,N共有16種,H有9種來進行排列組合。翁院長的團隊將上百種不同的醣分子固定在晶片上(醣晶片)作為快速臨床檢驗的工具。只要少許唾液,就可以利用醣晶片在幾分鐘內迅速判斷是否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到A型還是B型流感,更可以細分出是否為甲型亞種病毒,還是新流感H1N1,甚至鑑定是否為愛滋(HIV)等病毒,為治療爭取到黃金時效。

人體細胞表面一般覆蓋著大量的醣分子結構,在不同的細菌及疾病細胞(如癌細胞)上,醣衣結構會隨著細胞的生長、分化及疾病而會有所變化,找出這些特殊醣分子並利用它們來製備出抗菌或抗癌疫苗或早期檢測工具,對疾病治療及預防有重大的貢獻。翁院長的團隊找到的特殊醣分子在癌細胞表顯如下:

癌細胞表

檢測Globo H醣分子能早期發現癌症,並可結合Globo H製造抗原,使免疫細胞攻擊有Globo H的細胞,治療癌症。

當前流感疫苗大都用用雞蛋或細胞培養去活性病毒,每年都不同。如果改用血凝 素上面,病毒無法突變的同源性的序列醣分子作為新抗原,不但準確高,還用來設計廣效流感疫苗(universal vaccine)。翁院長團隊已經利用先前發展出的穩定醣蛋白,研發帶有單醣的血凝素疫苗,在小鼠和雪貂體內實驗成功。
靈芝案例

翁院長在2005年接受健康靈芝訪問時指出,靈芝多醣蛋白分子量差不多一百萬到一千萬左右,分子量太大無法進到細胞裡。當他團隊把醣蛋白的蛋白質破壞掉,發現分散的多醣體,仍有調節免疫的作用。至少其中一種受體,可以透過巨噬細胞表面的TLR4受體,啟動免疫反應。另外至少還有一個受體在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也有反應,仍待確認。找出靈芝多醣有效的分支結構,就能發揮靈芝的活性功效。

許多中藥或傳統處方蘊藏有效醫療醣體,但是如果無法將有效結構萃取吸收,不能達到醫療、保健功效。「結構構形」可以釐清到底是什麼成分在作用,及其化學結構。靈芝多醣的研究瓶頸是化學的問題,而不是生物的問題。

靈芝多醣體大約在1970年代就開始被討論,三十幾年研究一直停留在某個層次沒有進展;要能突破必須清楚解構多醣的立體構造,要把多醣體能與受體作用的部分決定出來。翁院長表示如果有一個實驗室,一年內就能把靈芝多醣解構出來。

翁院長當然不會把時間放在靈芝多醣體研究上,他有其它更重要的醣分子研究要做,如果有贊助單位加上翁院長的指導,靈芝及人參的有效醣體結構,早就出爐了。一個金礦擺了10多年沒有挖掘,十分可惜。

必定得諾貝爾獎

翁院長團隊不僅在醣分子結構分析、分子合成、結構鑑定、特殊醣分子標記上有原創領先的貢獻。根據過去記錄發現氨基酸、及蛋白質或DNA定序方法都獲頒諾貝爾獎,光憑翁院長醣分子分析及鑑定方法,獲得諾貝爾獎是必然之事。他率領團隊還在癌症標記、免疫治療、癌症疫苗、廣效流感疫苗…提出理論及實物的應用,這些項目是現今許多國際團隊努力的目標,每項成功的研究都值一次諾貝爾獎。

從前研究DNA結構的團隊彼此保密,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獲得國王學院約翰•藍道爾實驗室的研究資料之後,搶先發表DNA雙螺旋結構,並擊敗萊納斯•鮑林率領的團隊,讓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杜威•沃森成為今日遺傳學上最具代表性人物。翁院長是個很大方的科學家,公開發表廣效流感疫苗中關鍵醣分子標記,如果其他團隊研究出廣效流感疫苗,他們將會奪走一次諾貝爾獎。如果其他團隊研究出癌症疫苗,又將奪走應該屬於翁院長的諾貝爾獎。浩鼎如果生產癌症免疫藥劑成功,翁院長還能再得一個得諾貝爾獎。

我對翁院長是否會得到諾貝爾獎毫無懸念,只是不知道會得幾次諾貝爾獎。如果台灣全力支援翁院長的研究團隊,不僅翁院長個人會獲得諾貝爾獎,他的門生吳宗益也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得獎。

翁院長的貢獻是向著全人類,不是他個人研究做得好而已。可惜國內大眾不關心科學發展,只認為他出了許多論文,只是一位傑出學者而已。

病態標準

翁院長到底剝奪誰的利益,值得大家撻伐?他到底對社會做了什麼危害的行為,還是招惹誰需要這樣被人羞辱?江南春指出:「立委早已磨刀霍霍,翁啟惠…不是進入絞肉機,任人宰割,就是滿身爛泥巴,任人踐踏。」踐踏如此偉大科學家的,不只是立委,還有眾多媒體及無知的跟班。

3年前柯建銘透過王金平關說變成「因全民電通案向王金平「訴苦」」,他拿全民電通1,200萬不但不還,還繼續加碼投資隆元國際人頭股東3,200萬(包括他借的1,200),造成全民電通更大損失達2,080萬元,結果柯建銘被判無罪,立法院紀律委員會也做出「關說案應不予成立、也不予處分。」沒有損害任何人的被司法界推崇的黃世銘,反而被判刑。黃世銘虧欠社會什麼了?他損害到誰了?他的巨大貢獻沒有不算,還有許多小人跟著柯建銘清算他。

太陽花學運的陳為廷涉入多起性騷擾事件及刑事案件,學政治的林飛帆公然批評得票率為51.6%的馬英九「不理會人民訴求,已失去了總統的統治正當性。」並且「把台灣主權丟失、放棄台灣尊嚴。」。如果他不是學政治,講這樣無知的話也就罷了,賴克的《自由主義對抗民粹主義》及龐德斯通的《選舉中的謀略與博弈︰為什麼選舉不是公平的》自己沒讀過,總該聽老師講過吧?他就從來沒說過得票率為36.8%的陳水扁沒有代表性,就自認跟他在一起佔領立法院的400人代表人民正當性。

林飛帆研究所讀了5年還沒畢業,也沒正職。現在還在被起訴審理中,不知反悔、檢點。沒了解過文林苑案法院審理內容就發表:「心裡苦,不說不舒坦,請求民進黨新政府能把張景森從內閣名單裡刪除。」、「很想恭喜鄭性澤,但14年真的是太沉重了。」或許反對戶王廣樹及鄭性澤都有他們的立場及理由,文林苑及鄭性澤案法院都有審判記錄,是當時人自己的陳述,可以公開查閱。根據林飛帆的行為及發言記錄,他是不會查考事實,直接就把自己觀點當結論,既不負責又無知。我看過案子的判決書,不會像林飛帆一樣任意發表自己的情緒。

大眾及媒體對這幫人如此寬容、放縱。對令人尊重的翁啟惠、黃世銘卻如此踐踏。這樣的標準,不是病態還是什麼?

浩鼎事件

根據檢察官調查,翁院長起訴原因為貪污,以賤價將研究成果轉移給浩鼎公司。先前政客及媒體批評的內線交易及影響股價言論,調查後都沒有起訴。

翁院長女兒持有的浩鼎股票是翁院長夫婦的贈與,資本來源是他們持有浩鼎母公司Optimer原始股的轉換,內線交易是在重大新聞的前後18小時買賣。翁院長替女兒交易的10張股票與持有股票數量不成比例,不構成內線交易。翁院長回答浩鼎新藥研究對癌症免疫有反應是早就確認的事實,第三期臨床實驗已經確認,與雙盲結果是否顯著是兩件事。

今天真有爭議的就是調查中研院技術移轉給浩鼎是否錢收的太少,是否另外有暗盤好處。如果技術移轉無法商品化,中研院獅子大開口沒道理。如果商品開發成功,政府將從浩鼎收到巨大稅金,一點都不吃虧,除非與民爭利,想從民間商品化成果多要一點錢。到底官員希望浩鼎變成另一個台積電,還是不管商家如何,先收錢再說?技術賣多少錢,都不如長長久久從公司高利潤中課稅。

再說中研院技術移轉給浩鼎,中間要經過很多審核決議過程。翁院長一個人無法操控,簽約人也不會是翁啟惠而是中研院。並無任何證據顯示浩鼎給翁院長紅包還是替他付旅費,翁院長怎麼可能貪污得利?柯建銘無罪的理由是他辯稱雖然他是公司總經理,但是因立委工作不問公司經營,投資隆元國際是集體決議,投資有賺有賠公司損失不能怪他。他不說為何其它投資賺錢,就光是涉及消滅他1,200萬的債務的投資失利。他不僅不需要償還自己債務,還加重公司損失。技術移轉是好事,中研院沒有任何損失只有進賬。柯建銘讓公司損失無罪,翁啟惠讓中研院賺錢會有罪嗎?

我個人相信經過司法調查,必定還給翁院長一個清白。若問我憑什麼武斷替翁院長脫罪?我的回答:光看翁院長相貌及他的演講就無法相信他是一個好利、貪污的人。我說的不算,但查到證據前都只能認定無罪。指責他的人如果證實查無證據不起訴之後,是否公開道歉?

還翁院長一個公道

翁院長以信函表白「絕對沒有內線交易、操弄股價,女兒購買浩鼎股票的資金也來自父母,更無賤賣中央研究院技術或貪瀆情事。」如果他真在乎自己利益,他不會放棄他優厚待遇及商業利益,回到台灣帶領中研院走進世界級研究機構。美國《科學人》雜誌對全球生技發展潛力排名,台灣已從2013年的二十多名前進到2014年的17名,翁院長功不可沒。他說自己「做實驗常忘了吃飯睡覺」,不像很多人把時間花在找碴及批評上。

翁院長將自己的十七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醣基於2013年4月與中研院正式訂技轉合約,由醣基生醫投入現金6億元,並支付中研院技術股醣基生醫5成股權,相當於支付中研院合折約24億元的股票。翁院長替中研院獲得的經濟利益沒人記念,在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上介紹台灣生技上的成果及實力沒人重視,幫助浩鼎在世界生技產業嶄露頭角的努力被人忽視,這就是這些戴墨鏡把一切景象抹黑對科學偉人的待遇。

那些趕走黃世銘的人對自己或台灣有什麼好處?只讓那些做不正當事情的人暗暗稱快罷了。現在又有人想重施展故伎踐踏翁院長,我曾說這些人「比漢奸還壞」,我覺得話說的太含蓄,他們實在是「與魔鬼同夥,敗壞人類。」

翁院長還沒被定罪就要被這些批評者踐踏。羞辱翁院長的人如果還有良知的話,應該立刻向他道歉,還他一個公道,不要等宣判無罪之後,再自找理由,做一個無的放矢的名家。

我們應該提供翁院長團隊更多資源,讓他們的研究幫助全人類。如果廣效流感疫苗得以實現,尤其是老年人及幼童可以受益,他研發的疫苗還有長效防疫功用,遠勝目前每年都需要追踪當年流行病毒,並且需要年年施打的流感疫苗。癌症疫苗及早期癌症醣晶片可以大幅降低癌症罹患率; 2013年癌症免疫療法登上《科學》雜誌封面,獲選為當年度科學突破之最佳具有突破性的科學進展。如果浩鼎公司成功發展出癌症免疫新藥,不僅是台灣之光,還能免除千萬受化療及放療之苦的癌症病患。流感醣晶片可以在幾分鐘之內確定流感類型,並在黃金時間提供病患正確治療方式,會大幅降低大規模流感爆發的機會。翁院長團隊能為全人類健康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翁院長的研究成果屬於全人類,我們應該竭力幫助翁院長團隊成功,而不是拽住翁院長讓他應付各樣騷擾。糟蹋他的人要明白自己是追求正義,還是逞一己之快,殘害忠良。

*作者為管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