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年輕人,不要花時間談分配正義了/eaton

不少人喊「分配正義」,我也跟流行喊一陣子,還投稿幾篇湊熱鬧。沒錯,台灣戰後的財產分配是一張白紙,黨國的裙帶經濟是問題,但現在私人財產不能充公,那些是歷史了。

「分配正義」可分兩個層次,一是受雇薪資與企業利潤的分配,二是稅負水準。媒體常報導一張圖表:受雇薪資佔GDP比例年年降低,企業利潤佔比年年升高,不少學者也跟著喊:分配不正義。其實那是亂算一通,因為企業利潤沒扣除三角貿易帶來的價格移轉利潤,也沒考慮固定投資三十年來大幅提高,那些都不是本土勞工的貢獻。我曾匿名投稿指出(怕被K),考慮那些因素,薪資與利潤分配二十幾年來沒甚麼變化。

淨值報酬率是另一觀察角度。2016年台灣上市公司淨報率10%,過去17年平均8.5%,要知道上市公司作假帳不容易,所以沒有超額利潤,何況像台積電之類的公司淨報率高達24%。中小企業去年是7%,微型企業3%,雖然它們逃漏稅,但也沒甚麼超額利潤。

至於稅負水準,可觀察富人稅率及租稅負擔率(稅負佔GDP比)。富人所得在於投資公司。考量股利分配比例及保留盈餘稅,台灣投資公司的最高有效稅率是38.8%,數字是不高,但與國際水準相當。過去證所稅免徵,使得富人累積財富,但就算現在開徵,以目前股價水準,收不到稅了。這也是歷史了。

至於租稅負擔率,台灣含社會安全捐(勞健保)為15%,屬於偏低水準,比先進國家(不含歐洲)低了5-7%。問題在於所得稅、營業稅、房產稅、遺贈稅的稅率偏低,但這不是靠富人就可正義,而是包括所有的中產階級。

若要批評,馬政府大降營所稅、遺贈稅,造成至少1.2兆元的稅損,現在又不能收回,這也是歷史了。如今政府略提高遺贈稅,我希望再提高些(稅率過高錢會跑),這才是分配正義的最重要最後一道防線。

結論:年輕人,不要花時間談分配正義了。沒說不要談,或許台灣可學某些歐洲國家,而且我支持提高最低工資到合理均衡點。若你是企業想要的人才,不用煩惱拿到香蕉,所以增強自己的能力,以迎接人工智慧的時代吧!自己也要量入為出,懂得早日理財,才更有保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