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大腸癌

【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1.有糖尿病、三高、代謝症候群的肥胖族,這些人應提前從40歲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

2. 50歲以上:根據統計,一般人從40歲開始,罹病風險就會隨著年齡上升,直到67歲左右達到高峰。資料顯示,大顆腺瘤性瘜肉(下一步就是第一期大腸癌)的盛行率在50歲會忽然爬升,這也是國健署從50歲開始提供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的原因。

3.腸道中有腺瘤性瘜肉: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從瘜肉(良性腺瘤)演變而來的。導致瘜肉癌化的原因很多,基因、環境、飲食中的致癌因子、腸道發炎性疾病等都會影響,轉變的過程約需5~7年,可藉由大腸鏡檢查,切除瘜肉。

4.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患者:這群人必須每1~2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預防。

5.遺傳性大腸癌:帶有相關基因的人通常40歲以前就會發展成癌症,約佔所有大腸癌患者中的1%。家族中有一位一等親罹患大腸癌,則下一代會比一般人高出2~4倍的罹癌風險,若有兩位則機率提升至3~6倍,這些人都應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居家自我評估

大腸癌居國內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國內大腸癌發生人數逾1.5萬人,民眾除了糞便潛血篩檢,還可使用篩檢率更高的無痛大腸鏡檢查。男性罹患大腸癌比例高於女性,但職場婦女兩頭燒,對便祕、胃痛不以為意,使得大腸癌成為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第2名,僅次乳癌。

大腸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要10至15年時間,多數民眾可能忽略,導致50歲以上罹患大腸癌比一般民眾高出一倍。有幾個居家評估警訊的方法:

1. 出血:人體的糞便排泄是從右側大腸慢慢到左側,右側糞便呈稀水狀,到左側才呈現固態,倘若右側有腫瘤,不易出現症狀,所以容易長大而導致與腫瘤磨擦才造成肉眼可見之出血。
2. 頭暈、貧血、疲勞、虛弱、臉色蒼白、腹部不適:出血進而引起貧血頭暈,就是大腸癌早期的警訊。
3. 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大便型態改變(變細、變水)
4. 便祕或解便後,但感覺糞便無法排空:這是因為左側大腸內出現腫瘤,導致排便過程中斷的緣故,此症狀出現,腫瘤通常不會太小顆。

【大腸癌】連環屁是腸癌警訊

陳衛華醫師強調,放屁是腸道蠕動消化的自然反應,但因大腸癌常發生在乙狀結腸與直腸間的彎曲處,空氣通過受阻就特別容易放屁,所以,民眾若發現放屁次數較過去異常增多,應提高警覺。

基本上,每天放屁頻率約6至20次,且屁的味道較輕都算正常;但若每天放屁超過20次且常密集放屁,屁味也較臭,則可能是腸道健康出現問題。以屁來說,如果腸胃道蠕動不順,局部氣體就會在某地方塞住有脹氣感。

排氣是人體正常不過的生理機制,要讓腸子不亂生氣,多運動之外,避免過度集中攝取豆類、碳酸飲料、地瓜、馬鈴薯等容易製造氣體的食物,並搭配蔬果、喝水幫助腸胃蠕動,以降低腸癌風險。

【大腸癌】台大醫師邱瀚模:做完大腸鏡要問的問題

很多人會抱怨,做完大腸鏡後麻醉醒來只得到一兩句話:「正常」、「沒問題」或「請回門診,門診醫師會跟你說明。」其實接受完如此高侵入性的檢查,你是有權利問清楚檢查結果的。

因此,檢查完還沒有離開內視鏡檢查室前,記得問:
1.請問腸子有清乾淨嗎?腸子有沒有清乾淨,會影響偵測率,也會影響盲腸到達率。假如非常不乾淨,也可以思考要不要安排重做檢查。但是不要迷迷糊糊做完什麼都不知道,連重做的機會都讓它飛走了。

2.請問有做到盲腸嗎?大腸鏡有沒有到達盲腸,等於是在問有沒有整條大腸都檢查。目前國內盲腸到達率應該達90%以上,否則就是不及格。此外,如果沒到達盲腸,是什麼原因(手術後沾黏、腸子天生太長⋯⋯),以及觀察到的部位與範圍(例如升結腸、橫結腸,或只到乙狀結腸等)也可問一下。

3. 請問今天檢查有發現腺瘤性息肉嗎?如果有,請問切除了嗎?檢查當中發現的腺瘤性息肉均應該切除(腺瘤未切除,未來有轉變為癌症的可能,那就跟沒做大腸鏡是一樣的),少數情況不會當場切除:例如腺瘤性息肉太大顆,必須安排住院切除;或者是忘了停止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切除會有風險。此外,在一、兩週內有旅行或出國行程,醫師認為有風險。

4.有沒有什麼該注意的?如果有切除息肉,術後有一些注意事項,例如一週內不宜運動、不能飲酒、不能提重物等,以免發生出血。切除的息肉大小不同,風險也有所不同,因此即便檢查醫師不是你的門診醫師,這個問題一定要問清楚,最好家屬也一起在場聆聽。

以上要問的問題,如果你有麻醉,務必請同行的家人記下來(不要只記得繳費要收據),因為你在麻醉剛醒時迷迷糊糊,不會記得的。

全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ook/bookTopic.action?nid=242

【大腸癌】大腸癌的危險飲食

1. 重鹹油烹多:偏好重鹹口味,且喜歡炒煎或多油烹調。 

2. 紅肉攝取多:愛吃肉,或經常到吃到飽。 

3. 腸常壞菌多:有便秘或腹瀉症狀,腸道壞菌增生,經常脹氣。 

4. 宵夜聚餐多:每週至少吃一次宵夜或聚餐,晚上9點後進食。 

5. 操勞延食多:經常外食、不按時用餐、吃飯急促。   

建議多吃天然食物,食物處理過程切忌醃製、高溫燒烤與油炸,尤其溫度在攝氏150度以上、超過2分鐘,便產生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建議多吃抗氧化的蔬果,像是一顆芭樂可抵消16根香腸的致癌物,葡萄連皮吃、花生不脫膜都有助抗氧化;每周至少運動3天,少吃紅肉,定時喝優酪乳、多吃高纖食物。   

【大腸癌】黃灯明醫師:以飯配菜,而不是以菜配飯: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892 

飲食越精緻,每日攝取的膳食纖維量就會遠低於每日25至35g標準。高纖食物能減低糞便毒物所產生的基因突變物,有助於減少吸收脂肪量,吸收水份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內壁的蠕動,方便排泄,從而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  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主要是多醣類和木質素,例如「菊苣纖維」,它所含的菊糖無法被人體消化酶和胃酸分解,小腸也無法吸收,但是到達大腸,能成為腸道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可被細菌分解利用。可是也得注意太多膳食纖維會造成腸道過度蠕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