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Rhyt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
張曼娟:改天我們一起坐慢火車吧
前些日子,我和相識近30年的朋友吃飯聊天,說起現在最想做的事,我說的就是坐火車。我和朋友年輕時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當火車轉了一個大大的彎道,我們坐在不同車廂,各自探出頭來,對彼此揮舞手臂打招呼,如今想起來,還是那樣樂不可支。
小時候,從島嶼的北方到南方去,常常就要搭一整天的火車。於是,吃的、喝的與書籍、玩樂,全得自己帶上車。年輕人把椅子旋轉成面對面的四人席,便玩起撲克牌,明明是四個人的座位,卻擠上六個人、八個人,有時忘情的喧譁起來,遭人制止便又壓抑著興奮和雀躍。
朋友說她最喜歡的,是隨車服務員在玻璃杯中為乘客沖茶,注入熱水的那個場面。一手翻開杯蓋,另一手注入熱水,茶葉在水中飄起,杯蓋瞬間蓋好,這絕活看得她目瞪口呆。
我說我最喜歡的是鐵路便當,圓形鐵盒裡的米飯特別好吃,大大的排骨肉好入味,還有開胃的酸菜,一顆滷蛋與豆干。記憶中,雖然是一家四口搭火車,卻總是買兩個便當,因為沒有吃夠,所以鐵路便當留給我的印象永遠那麼美味,就像淺嚐即止的愛情。
有次我打電話回家跟母親說搭火車的事,母親說她好多年沒搭了,然後又問:「火車上還有沖茶的嗎?好想念啊。」自從1980年之後,這樣的絕技將要失傳了。我想告訴母親,但對她來說,這可能只像是昨天的事,於是我便對她說:「改天我們一起坐慢火車吧。」(abbr. by eaton)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Yesterday Once More
追思後如何走出流淚谷?教牧必修的悲傷輔導學
2013/04/23 20:46 記者 / 陳曉玫 台北市報導 9255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題。
不管是面對自己人生的終點,還是失去至親的痛楚,「死亡」絕對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課題。然而,站在人類面對死亡的第一線,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儀式原意雖是安慰人心,多數的喪親家屬,卻是在告別式完成後,才開始進入最深沉的傷痛情緒中。
為讓各教會牧者成為抒發悲傷的幫助者,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根據聖經十架神學、悲傷輔導理論及藝術治療技巧,為喪親家庭設計了一套「家庭追思聚會」的教材,幫助家屬更真實的面對、抒發情感,並從基督信仰得著安慰與盼望。
卸下心防 你是否真能感覺自己的感覺?
面對死亡、接受死亡是一段過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翠珍指出,面對死亡、接受死亡是一段過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許多人往往受傳統文化或錯誤觀念影響,使悲傷情緒無法得到健康的抒發。
例如在華人社會中,許多家庭通常不擅於溝通、分享,因此面對死亡,也容易壓抑悲傷情緒。她也觀察到,基督徒會有「過度悲傷不討神喜悅」的想法,因而刻意不正視自己的情緒。
林翠珍指出,面對重大失落時,過度壓抑的人一定要了解「悲傷」是甚麼,以及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權利」。包括用自己的方式,生氣、傷心或麻木無感來表達自己的失落;可以對生活瑣事厭煩、有突發情緒;可以在療癒過程帶著悲傷成長。不論如何,擁有同伴,並用合理的想法看待悲傷,才能用健康的方式療癒悲傷。
好好說再見 家庭追思禮拜三部曲
在「家庭追思禮拜」教材中,共安排三次追思禮拜,每次禮拜的進行,又分為基督信仰與悲傷關懷兩部分:一方面以聖經真理看待死亡、學習交託;一方面用活動方式,融入心理學、諮商學技巧,帶領家屬階段性的向至親道別。若從學術觀點來看,這套追思禮拜教材是「悲傷輔導從宗教支取力量,宗教從悲傷輔導得技巧」。
悲傷輔導從宗教支取力量,宗教從悲傷輔導得技巧。
一、安息交託篇:我感覺、我交託
帶領者幫助喪親家屬從聖經角度明白生命由神而造,回歸源頭的真理,靈魂並非飄盪無依靠,而是安息主懷。若喪親家屬並非基督徒,則幫助家屬將生命主權交託上帝,知道雖然不舉行各種超渡儀式,只要信靠基督耶穌,仍可勝過黑暗權勢,得著平安。
為幫喪親家屬體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活動中可預備許多報章雜誌的剪貼圖,讓喪親家屬從中尋找使他們想起逝者的圖樣,每個人輪流分享,最後透過獻花儀式接受親人逝去的事實。
二、道愛釋懷篇:憶難忘、情長在
「上帝是愛的源頭,在生命中賜下逝者的生命。」第二個部分,首先從感謝開始,帶領喪親家屬從「愛的觀點」回憶逝者一生,不管是值得效法的,令生者愧疚、受傷的,都可以在這個時候真實的分享,接著透過饒恕、道歉、道謝,幫助他們放手、得釋放。
三、盼望前進篇:重整生命
最後讓家屬明白「永生」的意義,擁有與逝去親人再相會的盼望,並重新安置逝者在心中的位置,將情感重新投注在未來生活上。
由於死亡帶來的不僅是心靈上的創痛,更是角色、責任的改變,除透過「走向復原的9大路標」檢視自己悲傷歷程的路徑,也幫助家屬得著再前進的力量。「走向復原的9大路標」如下:
1. 我感覺逐漸開朗起來。
2. 我能夠改變環境而非被環境改變。
3. 我找著生活新意義,對未來沒有被遺棄的恐懼。
4. 我能享受珍貴回憶,而不致重新激起失落,罪疚或自責痛苦感覺。
5. 我允許自己偶有低潮,並能暢談內心感覺。
6. 不管他人說什麼話,或做什麼事來刺傷我時,仍能饒恕對方。
7. 我能夠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幫助他人面對失落痛苦。
8. 我已恢復生存的意願並願意服事他人的需要。
9. 我在主裡信心被更新,生活中重燃盼望。
如何「合情又合真理」的安慰人?
林翠珍表示,追思禮拜教材的使用一定要經過家屬至少三人同意,並由具牧養、輔導能力者進行。在幫助牧者服事喪親家屬之餘,她也呼籲教會更看重相關事工,但要以關懷為本位,幫助對方面對悲傷,而不是純粹從「得著靈魂」的角度,將傳福音視為首要工作。
因曾陪伴過無數基督徒、非基督徒家庭,她也觀察到現代殯葬業愈趨客製化、精緻化的服務,相較之下,教會雖偏向「土法煉鋼」,用聖經經文和安息禮拜服事人,卻不像業者用錢買服務,而願意因「耶穌的愛」不懈的關懷。
因此,教會在喪親家屬事工上,除了提升技巧,更重要的是回到上帝的愛來服事人。也許關懷家屬過程中,可能因逝者非基督徒,或以自殺方式離開人世陷入兩難,不知如何「合乎真理」安慰對方,林翠珍仍鼓勵基督徒,將「是否得永生」的議題還給上帝判斷,先看見對方的需要,並以上帝的愛安慰對方。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椰子油是好油嗎?
答案是:對商人而言是,畢竟又好賺,又賺很大。至於對身為消費者而言,你還嫌自己的血管不夠油嗎?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857059
...................
Lin bay 好油》
商人與推廣者只會用誇大的話術強調可能產生的好處,卻絕口不提大量食用下的風險與烹調習慣的適合性。你,真的要乖乖掏錢被騙嗎?
台灣在這幾年的食用油風暴之後,什麼油可以吃?怎麼選好油?一直都是家庭主婦最困擾的問題,筆者以寫油脂起家,對於食用油的選擇,一向都建議讀者應該依自己的需求跟消費習慣來思考,坊間媒體渲染誇大甚至是行銷置入的手法,正是利用國人對於食用油的疑慮與不安來進行洗腦行銷,消費者真的要睜大眼睛,口袋損失事小,賠了健康才真的得不償失。
例如,最近很夯的椰子油,就逼得人不得不來好好打個臉。
四年前《康健》的一篇文章:豬油、椰子油-沒你想的那麼糟!就是一篇很典型在替椰子油行銷的文章。文內替椰子油說了很多好話,看似椰子油是國人食用油脂的最佳選擇,但是!《康健》卻又在10月1日出了一篇:椰子油-90%是飽和脂肪酸,喝多心血管負擔大,打臉自己都沒在手軟的。
《康健》你還好嗎?你這麼錯亂,你家裡人知道嗎?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部分媒體上以業配文行銷食用椰子油的好處,說椰子油可以預防失智,可以減肥、抗菌、治療癌症等,講的好像不知道是甚麼仙丹妙藥一樣。(圖:作者提供)
椰子油的行銷手法
過去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部分媒體上以業配文行銷食用椰子油的好處,說椰子油可以預防失智,可以減肥、抗菌、治療癌症等,講的好像不知道是甚麼仙丹妙藥一樣,這樣講還不夠,還要追求潮!請問吃油是要怎麼潮?
商人一定會說自己的產品來自公平貿易,再來就要說自己的油是有機冷壓,有了公平貿易加上有機冷壓加持,就好像台灣某電商都是嘴巴講PGS(參與式認證)一樣,有了專有名詞整個就潮到不行,一有了兩種光環,過去產地1公斤不到台幣50元的椰子油,現在台灣市場就可以賣到500公克600元以上的高貴價碼,產地便宜的產品,利用簡單的製程做成的油脂,再經過話術包裝,就可以變成天然無添加的高級油脂,根本是現代點石成金術,有甚麼比這個更好噱錢的伎倆嗎?
至於椰子油有什麼噱錢話術?就讓筆者來一一破解。
話術一:純素好油,不含膽固醇。
請問植物性油脂不是素的難道會是葷的嗎?市面上販售的主流油脂本來就是植物性油脂,不然大家去賣場巡一巡看看,到底食用油區是植物油多?還是動物油多?純素好油是有甚麼特別的?要是按照這個邏輯,那麼台灣人口中萬惡的棕櫚油也算是純素好油,不含膽固醇咧!
為甚麼棕櫚油就被罵得要死,椰子油就像鑲金,是有比較香嗎?
話術二:穩定的飽和脂肪酸,適合亞洲人高溫烹煮的習慣。
講這種話很無知了,油脂適不適合高溫烹煮要視發煙點而定,而發煙點除了看脂肪酸飽和度以外,還有其他因素,例如,有沒有精煉去雜質?脂肪酸長度、飽和度等,而椰子油在發煙點上只有飽和度91%這個優勢。
油脂的脂肪酸長度會根據脂肪酸所含的碳的長度來做分類,16個碳以上的用C16來表示,C12以上稱為長鏈脂肪酸,C8-C10稱為中鍊脂肪酸,在這個數值以下的稱為短鏈脂肪酸。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大約包括44%的月桂酸、17%肉豆蔻酸、9%棕櫚酸、8%辛酸、7%油酸和6%癸酸等,85%以下是屬於C14的脂肪酸,以平均值來看,椰子油脂肪酸長度很短,加上如果沒有精煉,發煙點很低。一般的椰子油精煉後發煙點是177度,那麼號稱有機冷壓未精煉的椰子油發煙點一定更低,怎麼會有適合高溫烹煮這種事?
油脂適不適合高溫烹煮要視發煙點而定,而發煙點除了看脂肪酸飽和度以外,還有其他因素。(blog.ekincare.com/2015/11/20/choose-your-cooking-oil-wisely/)
話術三:煮飯時加入適量椰子油,形成抗性澱粉,減少熱量吸收。
行銷話術會說,根據斯里蘭卡的研究,煮飯的時候加入一點椰子油,煮好之後放涼,熱量較未加入椰子油之前的減少一半以上。哩馬幫幫忙,大多數的米飯煮好之後放著變冷,澱粉會產生老化現象,澱粉的形式會部分轉化成抗性澱粉,而抗性澱粉會造成消化吸收比較慢,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會變得比較慢。
這是米飯類都有的現象,跟你加不加油一點關係都沒有好嗎?
就算加椰子油可以提升轉換為抗性澱粉的比例,那也不划算啊!因為這樣是多吃油ㄟ!椰子油都不用算熱量的喔!
在台灣,有些自助餐店煮飯的時候都會加沙拉油,有些人嫌得要死,結果換成椰子油就高潮了,是因為椰子油比較高貴,大豆比較賤嗎?這是歧視吧!
話術四:親子按摩,卸妝保濕,椰子油含有月桂酸,為所有植物中僅有。
大多數的油脂類都可以拿來做皮膚養護,不是椰子油獨有,國內知名的苦茶油廠,這幾年也積極開發用苦茶油來做保養品,而且不是只有月桂酸可以用,油酸也可以,甚至一堆脂肪酸都可以用,唯一不適合嬰兒的是棕櫚酸,但也只有吃進去才會有影響。
而且,月桂酸也不是只有椰子油才有喔!連台灣人視為萬惡的油棕櫚中的棕櫚核仁油,也含有高量的月桂酸,可以拿來供化妝品或保養品使用;在南美洲的巴巴蘇籽也含有高量的月桂酸,也是保養品的原料,幹嘛特別強調月桂酸只有椰子油有呢?難道又是一種歧視嗎?
話術五:椰子油有辛酸,可以抑制細菌,增加免疫力。
靠!防腐劑也可以抑制細菌阿!你怎麼不吃防腐劑?
抑菌跟增強體內免疫力那根本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這樣也可以拿來混在一起講,這些商人為了賺錢鬼話連篇的能力,真是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稍微對於油脂成分有了解的人,要講出這種話臉皮不夠厚還真是辦不到。
那麼,吃椰子油會有甚麼影響?
食用椰子油是生酮飲食主要的方法,用途是治療癲癇;針對廣泛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生酮飲食也能提供保護。但一個健康的正常人為了預防相關的神經性疾病,選擇以大量食用椰子油讓自己暴露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你,真的正常嗎?
油脂類對心血管健康的優劣影響主要在於其脂肪酸飽和度。長期食用飽和度較高的油脂,在熱量攝取超越平日需求的情況下,會漸漸造成脈粥狀的情形發生,如果動脈粥狀硬化是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容易引起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如果腦部的動脈因粥狀硬化而破裂,就形成了腦溢血(中風)!
長期食用飽和度較高的油脂,在熱量攝取超越平日需求的情況下,會漸漸造成脈粥狀的情形發生,如果動脈粥狀硬化是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容易引起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如果腦部的動脈因粥狀硬化而破裂,就形成了腦溢血(中風)!
而椰子油的飽和度高達91%,85%以下是人體無法直接合成的C14以下的脂肪酸,要是吃的多一點,身體代謝來不及,油脂與脂肪酸就會在血管中,自然造成血管老化的速度加快。你,真的要為了預防老人癡呆症而選擇中風嗎?
商人與推廣者只會用誇大的話術強調可能產生的好處,卻絕口不提大量食用下的風險與烹調習慣的適合性。你,真的要乖乖掏錢被騙嗎?
綜上所述,大家一定會問:椰子油到底是不是好油?
答案是:對商人而言是,畢竟又好賺,又賺很大。
至於對身為消費者而言,你還嫌自己的血管不夠油嗎?
王怡青:利尿劑避免晚上服用
銀髮族若發生跌倒意外,影響健康至鉅,有人骨折,嚴重的造成腦震盪或是腦出血,進而增加死亡機率。跌倒因素眾多,有藥物及非藥物因素。非藥物因素常因為居家環境過於昏暗,尤其是最易發生跌倒的浴室,應加強照明,以及防滑措施,如防滑墊、扶手等。
根據調查,銀髮族最常在廁所跌倒!北醫藥師王怡青指出,利尿劑會增加上廁所的頻率;因此,這類藥物應盡量避免晚上服用。此外,藥袋標示加註「(跌)」包括:感冒藥、抗憂鬱劑、麻醉劑、鴉片類止痛劑、巴金森氏症藥物等,會有視力模糊及失憶等副作用,都有跌倒風險;服用安眠鎮靜及肌肉鬆弛藥物,不要頻繁走動,也應避免開車、操作機械等。
中國生斷鏈?/eaton
這篇提到陸生這條產業鏈,520後斷鏈會如何嚴重。無奈這是寫的落落長又理盲的文章。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15-taiwan-Chinese-students/
2015年中國來台讀大學的研修生3萬4144人,只讀一學期,換算一年約1.7萬人,但台灣在地生103萬(大學),只佔了1.7%,這個問題有那麼嚴重嗎?何況520後又不是一個都不來了。我支持兩岸交流,交流帶來了解,但為了寫而寫的媒體,又有甚麼存在的價值呢?
後記:轉刊這類文章的媒體大多是中國的媒體(連教育部長都要括號)。我的焦點在於1.7%沒甚麼,且多數在公立大學就讀,條件好的私大才能爭取一些。再者,今年國內少子化減少2萬人,而陸生減最多是南台科大,原300人,這學期130多人,少170人。再來是世新,原850人,新學期750人,少100人。以上數字還含學位生,這根本是「杯水車薪」。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保羅.卡拉尼提:經歷死亡才能明白活著的意義
保羅.卡拉尼提(Paul Kalanithi)有史丹佛大學文學與生物雙學位,畢業後轉往劍橋大學取得醫學史與哲學碩士,隨後以神經外科醫師身分回到史丹佛大學醫院實習,後來完成10年的神經外科醫師訓練,並獲得美國神經外科學會最高研究獎及外科教授職位。
保羅36歲那年,確診罹患肺癌末期,他形容自己如同舊約聖經的約伯,努力一生、上帝卻用癌症讓他的人生擱淺。在與上帝討價還價後,他耳中再次響起醫師曾說的:「你必須想清楚,什麼對你最重要。」
死亡的來訪迫使他思考此生的目的。於是,他決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重新披上醫師袍,拿起手術刀,同時進行標靶治療,把握當下,找到自己的價值,甚至與妻子生下次女。治療過程中,他透過文字、以病人的角度,重新反省觀察醫病關係;病情好轉時,甚至回到手術室,忍著不適做10幾個小時的手術。在生前1年10個月,寫下260頁的《當呼吸化為空氣》回憶錄。
這本書從今年1月出版至今,在全美銷售超過70萬冊,甚至陸續推出37種不同的譯本。保羅過世一年後,同為醫師的妻子露西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提到,受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當她明白保羅不再逃避受苦死亡,而是創造生命的意義時,她也學會坦然面對,所以寫下:我是一個寡婦,但是我的婚姻沒有結束。
保羅.卡拉尼提醫生:《當呼吸化為空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uZdokFxXY
女鋼琴家 Valentina Lisitsa
這首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第三樂章激烈的急板是全曲的重心,對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是很高的考驗,機械反覆彈奏不難,但要抓對音符強弱與節奏,同時彈出感情卻很難,聽聽她那高度自信,豪情萬丈又咨意揮灑的彈奏驚人技巧!
Valentina Lisitsa《月光奏鳴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cBfXpCA6s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黃聲遠:櫻花陵園是全台灣最美的墓仔埔
黃聲遠:台灣最美的墓仔埔
煙霧繚繞中,野性粗曠的入口彎橋,有力地跨越山谷,只為彎腰傾聽山谷裡的溪水。「這裡是蘭陽平原三角洲的頂點,底下三河交會,面向太平洋,背靠中央山脈、雪山山脈,你能看見台灣的過去與未來」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說。 陵園最高點,一片綠地、一塊無字石碑,埋葬蔣渭水。
以北歐標準,這座墓是極簡的。沒有墓誌銘,只有在一端的矮石牆上鑲上蔣渭水「上醫醫國」的短文《臨床講義》。
「只從自己的觀點眺望事物時,世界無論如何都會咕滋咕滋地將水分蒸發漸漸煮乾,身體變僵硬,腳步變沉重,變得無法自由轉身。但如果能以幾個觀點眺望自己所站的位置時,世界就開始變得比較立體,帶有彈性。我想,這應該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意義非凡的姿態」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這段話,傳達了田中央給人的感受。
2016年10月6日起,田中央將赴歐洲幾個國家巡迴展出,這是台灣建築師第一次獲邀到歐洲。黃聲遠出生於1963年,現為田中央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東海建築學士、耶魯建築碩士,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設計台灣許多深刻的公共建築。
宜蘭縣立櫻花陵園家族式墓園
http://fuyuan.e-land.gov.tw/cp.aspx?n=854C3E4EF191080E
我支持提高菸稅做為長照的資金來源/eaton
為籌措長照財源,政府擬提高菸稅。對此,部分人士表示反對,理由大致是:名目根本不對,難不成抽菸會活得比較長?這不專業,違反公平正義原則,是違憲。菸稅調整時,非法業者會走私獲取暴利,而由合法業者以及國庫承擔營業額及稅收上的損失。(註1)
我不客氣講,「不專業」這三個字回送給他們,包括那兩位學者。我的理由是:。我的理由是:
1.為什麼不說菸稅可減少煙草消費,讓民眾身體更健康,以減少長照支出(負效益),這不就跟長照有關。誰說稅捐一定要指定用途?試問,房屋稅要用在哪裡?不要唬人。可以舉太多例子了。
2.據世衛組織(WHO)建議,菸稅佔菸價達70%才能有效降低吸菸人口比例。台灣這次調整後,煙稅佔菸價僅47%。董氏基金會試算,至少漲60元才能達到佔菸價70%(註2)
3.台灣這次調整煙稅為47%,還是比極大多數國家低:美國56%;法國79%;日本64%;德國60%;新加坡64%;中國40%;泰國72%;孟加拉67%;澳洲78%;加拿大66%;馬來西亞64%(註3)
4.不管徵甚麼稅,都會有人逃稅,難道要因此取消徵稅?不是,要想辦法稽查。現在煙草稅逃最多的國家應該是英國,英國有因此不調煙草稅?答案是:沒有。
註1:新聞: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26000420-260114
註2:菸稅菸捐將增 菸價漲定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911/37378760/
註3.1:世衛:中國煙稅
http://www.wpro.who.int/china/mediacentre/factsheets/tobacco_taxation/zh/
註3.2:各國煙草稅
http://www.twword.com/wiki/%E7%85%99%E8%8D%89%E7%A8%85
註3.3:盤點各國控煙政策
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0529/c353511-25048360.html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史蒂芬‧柯維 : 別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撰文 謝明彧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強調,成功要永續,除了持續修練前面6種習慣,做個出色的工作者外,還必須針對個人進行自我投資,藉著提升生理與心智方面的素質,建立起修養6種習慣的本錢,這就是柯維所說成功的第七種習慣:不斷更新(sharp the saw)。
柯維表示,「不斷更新」其實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觀念,透過打好「個人」這座地基,讓成功的習慣得以長久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自我修養的功夫,屬於「重要而不急迫的事」,必須時刻謹記,明確安排在日常生活中。
4面向持續自我修練,讓成功長長久久
而自我鍛鍊所需的面向,柯維將其分為「生理」「心靈」「心智」和「社會情感」四者(參見【圖表1】):
生理:每天30分鐘,規律運動
思考練習:如果你患了心臟病,你將怎麼安排身體鍛鍊與營養?
柯維強調,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撥出3~6小時運動,絕對不是難事,但卻對每星期其餘的100多小時貢獻良多,是絕對值得的投資。一般人只要在家中做些有氧與伸展活動,就能增加心肺功能與身體肌肉的耐力、彈性和力氣。只要能夠規律與循序漸進,必然可以產生效果,讓自己在應付日常活動時游刃有餘。
心靈:找到人生使命與價值觀
思考練習:想像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了,你希望留下怎樣的傳承?
心靈代表一個人的核心,也就是個人的使命與價值觀。柯維表示,陶冶心靈能夠培養一個人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能力,與習慣2以終為始密切相關,極為重要。每個人提升自我心靈的方式都不相同,柯維強調,洗滌心靈的塵埃需要投注時間,但只要把人生意義與方向想個透徹,它就會成為人生明燈,引領我們積極進取。
心智:持續學習新知識與技能
思考練習:想像你的知識和技能將在兩年內老化,你將學習什麼?
柯維強調,教育是砥礪心智的正途,一個主動積極的人,一定懂得如何把握機會自我教育。而其中最佳方法,就是養成閱讀文學名著的習慣,進而師法前人。柯維建議,可以從每月讀一本經典作品開始,然後進步到兩周一本、一周一本。利用寫作是鍛鍊心智的另一個良好方法,透過記下個人心得、經歷和想法,可以釐清思路、增進思考能力。「每天的個人成功」必須每天力行,包括生理、心靈與心智的磨練,才能不斷更新。
社會/情感:積極尋求內在安定
思考練習:假設你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聽得到,你會如何去說話?
第四個需要磨練的面向,是「社會/情感」。柯維表示,社會與情感是一體兩面,情感主要來自人際關係,透過歷練自己待人處事的方法,實際應用在人際關係中,創造完整的人際關係,與習慣4、5、6關係密切。
因為在人與人的接觸中,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想要化解歧見,第一步就是實踐習慣4雙贏思維,向對方提議持續溝通,直到獲得雙方滿意的結果為止;接著應用習慣5知彼解己,先聆聽對方意見,但不是為了回應,而是想更深入了解對方,直到可以完整複述對方觀念,才算完備;最後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導向統合綜效,尋找雙贏的第三方案。
柯維表示,要達到這種結果,成功關鍵不在理智,而是情感,尤其是厚實的安全感。當一個人自身的內在安定,才能堅持習慣4、5、6,以理解取得雙贏,真正為自己與他人帶來更多的貢獻。
施信源:老天爺給我這些際遇,都是要我去把孩子帶起來
施信源,新北市龍埔國小老師,他出身高風險家庭,成長故事令人動容。他是學生眼中的哆啦A夢,不但外型像,教學法寶也是。明年夏天,他將展開大冒險,拋棄現職,開小車到偏鄉學校當先鋒(註)。台灣就是有許多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好老師,讓我們感覺到,台灣的未來充滿希望!
註:今年起,一批公立學校老師和校長決定投入,希望打開一致性課程和進度框架,注入不同的選擇,改變下一代的未來。而建立均一學習平台的誠致基金會,也引入美國KIPP(知識就是力量計畫)教育理念與模式,申辦公辦民營型態學校。施老師將加入這個計畫,到偏鄉的實驗學校服務。(eaton)
全文: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3298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eaton
蔡瑞月(1921-2005)在台南女中唸書時,在一次觀賞「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來台表演時,深受震撼。還是少女的她,鼓起勇氣寫封沒有地址的信給石井漠,那封信橫越海洋,奇蹟到了石井漠手中。1937年,石井漠收她為學生,16歲的少女來到日本,開始舞蹈人生。
大戰結束後,在日本9年的蔡瑞月放棄在日本的機會,搭著「大久丸」跟著許多台灣菁英回到台灣,準備為故鄉盡份心力。但這樣單純熱情的舞蹈家,受到白色恐怖的波及,她廣東籍的丈夫雷石瑜被指稱共產黨員後驅逐出境,蔡老師因此入獄三年,再次見到丈夫,已是四十年後。往後的日子,更受到特務監視,但蔡老師並沒有中斷舞蹈創作與教學。
政治受難者蔡焜霖曾說,在綠島感訓時,每天晚上總會被集合在司令台前,觀賞洗腦的八股劇。一天,全場轟聲雷動,他抬頭看見蔡瑞月老師帶領女生分隊的同學登台。那晚的演出不僅安慰他內心的傷痛,更重拾生存的勇氣。
蔡老師出獄後,創作控訴戰爭與集權統治的《木偶出征》、《勇士骨》,也以獄中思兒的心境,創作《傀儡上陣》,是台灣第一支人權舞蹈。《新建設》、《牢獄與玫瑰》、《死與少女》⋯⋯等創作無不緊扣土地、人權、人性等社會關懷的舞碼,勇敢堅持人類高尚的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寧願「跳」著死,也不願跪著活。
台灣有很多蔡老師的學生,因政治背景被刻意忽視,然其燃燒生命所散播的舞蹈種籽,或許已見證「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的意義吧!
張忠謀的話不一定是對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台灣沒那麼偉大,可以全面搞破壞式創新,然後獨佔或寡佔市場。大多數的創新是,除了排骨麵外,還能開發出養生的中藥排骨麵。這種創新是提高競爭力及附加價值,從而提升全球市佔率,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根本沒有所謂的分配問題。再者,就算有,只要稅制合理,也沒有問題。
至於忘了以前國家提倡的產業,這是笑話,因為老的產業具有話語權,政府怎麼會忘了?這是稻草人謬誤,根本不會發生。還有,沒經濟成長,哪來就業?這句話也有問題。現在失業率不高,就業不是那麼重要,重要是好的工作機會,這些工作機會若不靠創新,也不靠在地創造,如何能產生?光談經濟成長,不就是現在進行式:在國外大量代工製造,創造對多數人民無感的經濟成長?(eaton)
http://ctee.com.tw/News/Content.aspx?id=756921&yyyymmdd=20161025&f=420df4073d8360468490b2918f682835&h=8027ca992098753e402dc9ad4cfcb3c1&t=t5d
塔莎老奶奶 Tasha Tudor
塔莎‧杜朵(1915—2008)是美國生活藝術家和插畫作家,一生超過80本著作。她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被拍成紀錄片,在美國和日本掀起收視高潮,曾被日本媒體評選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
塔莎‧杜朵從小就夢想在田園裡養花作畫。23歲結婚,並出版插畫《南瓜月光》,一舉成名。42歲時獲得凱迪克大獎(美國頒發給繪本作家的最高榮譽)。當孩子們獨立後,57歲的塔莎來到佛蒙特州的一座山丘上,在大兒子的幫助下建造了一棟18世紀風格的鄉間別墅,開始了她一生田園生活。
她的畫以自己的孩子、孫子為模特兒,以農場的動物、花卉、鳥類和鄉村生活為藍本,富有活力、敏感細膩、浪漫詩意、溫暖動人。在那繁花似錦、如夢如幻的莊園裡,她養花種菜、餵雞羊、縫衣布、製作布偶、蠟燭、香皂、燈油等。登梯摘蘋果、擠山羊奶,動作敏捷俐落。抱著五彩繽紛的鬱金香,滿心歡喜,微微一笑,甜美竟似少女。駕著小舟,優雅的身影倒映在湖水裡。
生命到了暮年,對塔莎而言,卻另有一番領悟:「我們真正想要的,並非物質,而是心靈的富足。年齡不是負擔,只要懂得創造生活樂趣,老,不再是件讓人畏懼的事,反之,你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浪費在更多美好的事物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返璞歸真、恬淡從容,塔莎詮釋了生命美麗的詩篇。
我打算這樣優雅地老去,塔莎•杜朵式生活
http://www.vikilife.com/112607.html
塔莎•杜朵花園Tasha Tudor's Gard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M2GSDSbjM
塔莎杜朵 作品
https://goo.gl/1w4KXy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嘉義基督教醫院創辦人:戴德森醫師/eaton
早年外國人來到遙遠的台灣,無私提供醫療服務極為普遍。例如,加拿大馬偕博士(1871年來台)、英國蘭大衛醫生(1907年創辦彰基醫院)。戴德森醫師(1919-2000)於1958年設立診所,1962年更名為嘉義基督教醫院。
戴德森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崔山縣,父母在中國宣教三十五年。十七歲時回美國,取得歷史學士,後前往中國燕京大學就讀歷史研究所,期間爆發大戰,受到日軍監禁四年,但在集中營認識妻子。後來戴德森見到許多人缺乏醫療而過世,於是重回美國修讀7年醫學。
戴醫師於1957年應門諾醫院之邀,來台擔任外科醫師。他曾騎著摩托車完成環島醫療調查,發現雲嘉南地區亟需幫助,於是落腳嘉義。隔年發生八七水災,他到北港、新港、東石一帶設立義診站。
戴德森在台奉獻25年,踏遍偏遠村落,開啟巡迴醫療先風,關懷小兒麻痺患童,以及成立嘉義第一個安寧病房,是嘉基人口中「沒有自己的人」,也是民眾難忘的「阿度仔」醫生!他於1981年退休,將一百萬退休金全數捐出,成立基金會培養醫護人員。
1996年,戴德森醫師77歲之際,返台接受第六屆醫療奉獻獎,醫院同工及曾受戴醫師照顧的患者,一同乘坐遊覽車陪他前往領獎,而當他上台領獎時,嘉義鄉親全部起立鼓掌,歷久不歇。
晚年的戴德森受帕金森氏症的困擾,但仍多次以「Sweet Sweet Home」形容第二故鄉:臺灣,並以掛在自宅門口的「仁心仁術」匾額,作為指引迷路回家的指標。2000年,為幫小朋友撿球,不幸跌倒,病逝於亞利桑那的家中。
腫瘤與血液酸中毒/張文亮
人體的血液携帶許多化學物質,進行許多的代謝反應,很奇妙地人體的血液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人體沒有pH值檢測器,卻有精確地酸鹼平衡。這有頼腎臟,不斷調整血液的電解質,使血液有良好的酸鹼緩衝。
如果血液pH值小於7.35,就被稱為「酸中毒」(Acidemia),將連帶引發支氣管劇烈收縮,這稱為「氣喘」(Asthma)。腫瘤病人氣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肺積水,有的是呼吸道感染,有的是支氣管炎,有的是以前愛抽煙,有的是腎功能失調引發的血液酸中毒。
腫瘤病人沒有食慾,長期缺乏穩定的進食時,身體就將體內儲存的脂肪代謝掉,用來產生能量。所以病人會逐漸瘦弱,這是醫院要病人經常量體重的原因之一。脂肪的分解會產生帶硫、磷酸的酸性物質,此外身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在水中會形成碳酸(H2CO3),也會使血液變酸。健康時,肺部會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除,腎臟會用鉀離子,鈣離子將血液酸鹼值調到7.35-7.45之間。當腫瘤細胞會劣化腎臟機能,亂掉調整血液酸鹼值的功能,將使血液偏酸,以致讓更多二氧化碳留在血中。
這時,肺部用力要將二氧化碳排出,就使人不斷地深呼吸速率,加速呼吸,結果引發「氣喘」。氣喘發作的病人真可憐,努力呼吸,也無法將體內滯積的二氧化碳排除,因為問題出在腎臟。
許多腫瘤患者的家屬,看到這種情況會焦慮,彷彿自己比病人更受苦,而在這時放棄治療。氣喘嚴重的確會造成心肌衰竭,有致命的危險,但是類固醇可以幫忙。類固醇(steroids)會鬆弛支氣管組織,抑制酸中毒引發的氣喘,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與家屬的恐慌。
我們對腫瘤的反應與治療,太多的無知。以致在腫瘤與康健的跑道上,病人被打得滿頭包,陪跑的家屬更是心絞似焚。我在醫院時,經常陪著哭泣的陪伴者,安慰他們不要想不開,因為我也曾哭泣與想不開。
我寫這些文章,不是我懂什麼,是我在陪伴母親時的自我教育,期待我的心思不會攪在無知裡。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貧困產婦的事件需要事實辯證/eaton
台大醫師施景中:分享拯救危險的貧困孕婦。
媒體:施醫師發揮熱血精神、醫院發揮大愛,自己賠錢。
健保署專委陳真慧:產後出血所需的普通醫材與藥物都有給付,不了解為何要用高貴的醫材(最終沒用,醫師只預作準備)。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醫師:健保能夠給付的,是基本的醫療照護,能給的是一碗滷肉飯的內容,要額外加排骨當然必須自費,這是不可能完全滿足的事。(然後髒話連連)
網友:健保署官員沒血沒淚、沒有知識就不要講這種話出來給人家笑……。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59766
…………………………….
想想:我認為,健保署的任務之一是不讓健保倒閉,所以人家的談話是盡忠職守,請大家開罵前,先釐清一些問題:
1.健保大小病通通給付,只好對太貴少見的不予給付,不然會倒閉;若要包山包海,勢必提高保費。請健保署計算要提高多少保費,然後問民眾願意嗎?若民眾願意,請健保署計算低收入戶需要多少社福補助?然後再問民眾願意嗎?
2.若民眾不願意提高保費,太貴少見的要給付,只好小病不再給付(或自付額提高),請問民眾願意嗎?若民眾願意,請健保署計算低收入戶需要多少社福補助?然後再問民眾願意嗎?
3.當小病不再給付(或自付額提高),可能導致民眾輕忽小病,會不會使未來重大疾病的負擔讓健保更花錢?請健保署計算,然後問民眾願意嗎?
結論:這問題需要嚴謹的成本效益分析,以進行事實辯證,才不會雞同鴨講,就像當初DRG政策實施時,主管機關拿輕症證據,醫界講重症的人球。
去年訪台的哈佛法學學者桑思汀Cass R. Sunstein在中研院法研所有一場講座:極端主義與言論自由(Extremism and Freedom),裡面提到言論自由的四大價值:人性尊嚴、個人自治、事實辯證及自主性。要事實辯證,我們可以參考他的名著:《推力》及《剪裁歧見》。書裡的討論都涉及到「如何打造一個更好的政府機制」:以最少的成本和風險,獲得最佳的效益。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政府必須做出精確的「成本效益分析」。桑思汀解釋,假設一個食品安全相關的政策,必須耗費高昂成本,它的效益包括:能預防多少疾病,多少死亡。假設這項政策僅能預防幾個病例發生,政策便不應執行。
成本效益分析需要嚴謹完整,不然會有效度信度的問題。專家不盡然知道所有的參數、參數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時間落後效果,這需要多聽大家的意見,然後不斷修正模型。過去專家的話之所以不能全信,不謙卑不合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為了精確計算,桑思汀強調,各個領域的專家都得納入決策過程中,「不過這裏絕不能有利益團體的人。」
移花接木:諸葛亮草船借箭?/eaton
國中國文課本裡的「用奇謀孔明借箭」,台灣人幾乎看過。那是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周瑜為難諸葛亮,逼他立下軍令狀,想要藉機殺他,但是諸葛亮智慧更勝一籌,借箭達成任務,羞辱周瑜。自古文人喜歡移花接木,這個故事是假的。
魚豢在魏國擔任過郎中,寫過史書《魏略》,其中記載西元213年的濡須口之戰,孫權戰前乘船到曹軍陣營前偵查,曹操看到敵方主帥,下令弓箭齊發,箭密集的程度,讓孫權的大船因為箭的重量而偏向一邊。孫權立即下令船掉頭另一邊,結果兩邊重量平衡了,孫權才安全返航。孫權為避免翻船,也沒有「借箭」的意思。羅貫中覺得孫權沒甚麼才能,於是更改這個故事。
最近網路流傳,說蜀國大將從不跟老闆劉備問為何缺這缺那,而是自己想辦法,所以有了草船借箭。《三國演義》寫實又有啟發性,但在現在要是有人叫你「草船借箭」,可能想整死你,除非你跟諸葛亮一樣自信聰明,或是像我聽過李遠哲在演講中提到當年經費缺乏,很多實驗設備是自己設計的,不然最好腳底抹油快閃。打仗沒有箭,是基本管理不及格,這種公司應淘汰,你還在幫忙找箭?
清朝末年,義和團吹噓刀槍不入,新入團的年輕人深信不疑,結果死傷慘重,那些亂吹牛的人躲遠遠的,毫髮無傷。事後,年輕人質問,老人說:你們道行太低,六根不清淨,所以才無效,我們老人沒死,是因為修行根基深,你照我們說的就對了。若你是年輕人,相信那個說詞嗎?(eaton)
參考:藍弋丰:諸葛亮從來沒有草船借箭
40歲以前應該避免的19個健康錯誤
想在40歲以後保持年輕嗎?健康和生活型態上的錯誤,可能會在中年之後開始影響你,因此,你該把40歲當成檢查點,改善這些錯誤。
1. 沉迷手機
2011年的哈佛研究指出,長期看電視會增加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更近期一些,研究者亦發現,平板、手機等裝置發出的藍光,會影響生理時鐘,進而影響睡眠。
2. 不重視睡眠
身體和大腦都需要充電。18至64歲的成人每晚需要7-9小時睡眠,睡眠不足會對健康產生各種影響,包括增加高血壓、中風和肥胖的風險等,也有可能是憂鬱的成因之一。亦有證據顯示,睡眠不足會加速身體老化。
3. 沒有好好使用牙線
牙線有助清除牙菌斑。牙齦疾病通常是在三、四十歲之時出現,而且男性的發生率高於女性。研究亦顯示,牙齦疾病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前兆。
4. 三餐不固定:長期跳過某一餐可能會影響新陳代謝,引發二型糖尿病。近2/3患有糖尿病的成人,都是在40-64歲時確診。
5. 忽視健康警訊:當你的身體發出疼痛等警訊之時,千萬不要忽視它。儘早發現健康問題,通常都有助治療。
6. 抽菸:抽菸會提高心臟疾病、肺癌、中風等嚴重疾病的風險。在40歲前戒煙,可以讓抽菸相關疾病的死亡率下滑90%;四、五十歲之時戒煙,則能使風險降低2/3。
7. 吃太多鈉:就算少吃鹽,你還是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攝取太多納。麵包、加工肉品、湯、起司、醬汁等等食品都含有鈉,多數人攝取的鈉亦超出身體所需。過量攝取鈉可能會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正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成因之一。
8. 水份攝取不足:水份可以滋養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年紀增長之後,確保身體水分充足亦更為重要,因為年長者對口渴可能不是那麼敏銳。喝咖啡或汽水雖然也能補充水份,但還是白開水最好。
9. 不吃乳製品:不吃乳製品以減低熱量攝取,對你的骨骼實在沒有好處。骨質密度會在30歲左右到達高點,接下來就會開始下滑。
10. 對醫生說謊:年紀漸長,健康問題也會愈來愈常見,就算只是小小的謊言,也可能會危害你的健康。
11. 不做重訓:重訓有助強化肌肉、刺激新陳代謝和打造強健的骨骼。研究顯示,重訓亦有助提升伸展、平衡和有氧能力。
12. 陽光曝曬:陽光中的紫外線不但會加快皮膚老化,也會大幅提高皮膚癌的風險。防曬用品相當有幫助。
13. 喝甜飲:含糖飲量很容易讓人肥胖。不過,改喝零卡甜飲也不是好事;最新的研究顯示,零卡飲料與體重上升、胰島素抗性、糖尿病有關。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喝可樂或零卡可樂的女性,骨頭的密度也比較低。
14. 吃太多加工食品:零食不是補充能量的好方法。長期下來,那些糖份、脂肪和鈉都會影響你的健康。
15. 飲酒過量:關鍵在於適量──女性每天不要喝超過一杯酒,男性則為兩杯。
16. 沒有正常社交:別把Facebook和Twitter當成你的社交管道。專家指出,與人類共處是心靈健康的關鍵,而心靈健康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17. 沒有關注家族病史:如果你的醫生不知道你的家人患有乳癌或卵巢癌,她可能不會讓你接受合適的篩檢或測試,也就沒辦法提早發現並治療這類病症。
18. 沒有花時間進行預防保健:沒有注意膽固醇水準,可能會讓你在四、五十歲時出現心臟疾病;跳過年度骨盆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和乳房檢查,也可能會讓你錯失癌症的早期訊號。
19. 不接受建議施打的疫苗:需要疫苗的不是只有小孩。成人也有數種建議施打的疫苗,例如流感、水痘等。依照個人的風險因素和疫苗史。每年約有5萬名成人死於可以靠疫苗預防的疾病。
資料來源:Time,BBC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種稻QQ:高美濕地
種稻QQ:高美濕地
位於台中市清水區大甲溪南岸的高美濕地,每年秋冬之際都會有大批的候鳥抵達,無論是短暫的過境或一季的渡冬。民國93年由政府公告劃設,面積約為701.3公頃,已成國際高知名度的旅遊地點,甚至是許多日本女孩子一生必到的三個景點之一。
高美濕地空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5ZvpAxjFA
高美濕地旅遊網
http://www.gaomei.com.tw/gaomeiwetland/geography/
種稻QQ:O mio babbino caro
石光中:運動甩三高,早期改善可逆轉
看診已有30年經驗的石光中說,糖尿病是飲食控制不佳和肥胖造成,用藥合宜,血糖就能降下來;但如果從小習慣大吃大喝,日後要改變難。國健署早就提供40歲以上民眾,每三年一次健康檢查,20%患者是這樣篩檢出來,所以民眾應積極參加。
糖尿病主要有四型,第一型多是自體免疫問題或病毒感染,占比為1-2%,需打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占比為95%,和遺傳、年紀、飲食、肥胖相關。第三型人數少,多發生於癌症病人的免疫製劑併發症。第四型則是女性懷孕期間因賀爾蒙變化,生完後,血糖會恢復正常。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應小於100mg∕dL,餐後血糖小於140mg∕dL,糖化血色素為5.7%。如果空腹血糖大於160mg∕dL,飯後血糖大於200mg∕dL,糖化血色素超過6.5%,只要有一個超標就是糖尿病。數字在中間者,屬於糖尿病前期,不一定需要用藥,透過飲食減重,可以改善逆轉。
糖尿病併發症多,小者如手麻、腳麻、容易便祕、吃排便藥容易拉肚子,大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三倍,罹癌風險則高兩倍。因此,糖尿病患需要定期做超音波檢查,篩檢癌症。還有小血管病變,可能導致視網膜、腎病變,若傷口久久無法癒合,就可能要截肢。
留意糖尿病的神經病變併發症
國泰醫院教學部主任黃天祥指出,糖尿病人因為血糖過高,影響胰臟的β細胞運作,如果胰臟功能受損超過一半,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就會留在血液裡產生糖化物,改變細胞的蛋白質,形成自由基和氧化現象,細胞功能會隨之退化。
除了飲食不當,日常壓力過大、睡眠不足也會引發糖尿病。女性進入更年期停經之後,少了保護心血管內皮細胞的女性荷爾蒙,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增加。糖尿病不一定會有明顯不適感,但它卻會悄悄影響血管、破壞神經,產生視網膜病變,阻塞周邊動脈,嚴重者會有心肌梗塞、中風等併發症,估計心肌梗塞者約有三成都有糖尿病。
黃天祥說,經常看到病人,他們自知有糖尿病,卻沒有積極改變飲食習慣,直到發現腳踝處有麻麻的感覺,宛如螞蟻在爬,此時末梢神經已受到影響,假使阻塞腳部動脈,嚴重者只好截肢。不少失明、洗腎患者都源自糖尿病。從糖尿病變成併發症,病情進展至少長達五到十年,只要能按時服藥,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控制得宜。
因此,黃天祥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3,年紀在45歲以上,又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民眾,必須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大致而言,正常人是5~6%,超過6.5%,就是有糖尿病,一旦超過7%,更要注意併發症。
另一項是觀察飯前血糖,若是有兩次超過126mg/dL,或是飯後兩小時血糖值超過200mg/dL,容易感到疲倦,又有吃多喝多尿多三多現象,就可能得了糖尿病。早期的糖尿病人,如果發現前三個月,改變飲食內容,少吃高熱量食物,多吃蔬菜高纖食物,配合運動,即使不用藥,病情也可以改善。
代謝症候群有五個指標,包括三高和BMI指數,最後一項就是腰圍。男性腰圍要維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則是80公分。黃天祥說,臨床上常看到肥胖的糖尿病人,腰腹間累積過多脂肪,身材變成中廣型的「蘋果」。有些20多歲的年輕人,偏愛油炸、含糖飲料,加上愛打電玩,運動少,體重超過80、90公斤,BMI在30以上,隨著年齡增加,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比其他人高。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臺灣痲瘋病救濟之父:戴仁壽醫師
戴仁壽醫師(George Gushue-Taylor),1883年出生於加拿大。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獲得內外科、家醫科、婦產科醫師資格,並通過皇家內外科院士考試,在倫敦大學擔任教職。1911年,與妻子瑪嘉麗來到遙遠的臺灣行醫宣教,擔任臺南新樓醫院醫師,之後接任院長。任期結束後,接任馬偕醫院院長。 當時痲瘋病病患痛苦不堪,被家庭與社會遺棄。戴醫師經過募款,協調居民抗爭等問題,1934年於八里成立台灣第一家民營痲瘋病院「樂山園」。
為全心奉獻樂山園,他辭去院長職務,沒想到幾年後戰爭愈演愈烈,戴醫師夫婦因國籍身分敏感,1940年遭驅逐離臺。 二戰結束後,戴醫師夫婦回到樂山園。後來身體不如以往,找來院長及副院長,並安排院務後回加拿大。不久牽手瑪嘉麗女士病逝,又傳來政府欲強佔樂山園土地的消息,戴醫師忍著悲痛強撐病體趕回臺灣,甚至求助美國總統艾森豪,後來保住樂山園產權,但身體不堪負荷,1954年病逝於回國的船上。
依其遺願,骨灰葬於樂山園內,同工設紀念碑「誌念故醫學博士戴仁壽暨夫人」。 感謝他與夫人對臺灣的貢獻。目前樂生園轉型為教養院,專收身心障礙者,多數來自弱勢家庭,部分院生由社會局轉介。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切膚之愛:蘭大衛醫生(創辦彰化基督教醫院)/eaton
二○年代,在彰化有個名叫金耀的小學生,某天跌倒流血,父親以偏方治療,反而引發感染,父親急得帶他找到當時最好的外科醫生-來自歐洲的蘭大衛醫生。因為延宕過久,傷口已潰爛,還併發骨髓炎,除了截肢,幾乎別無他法。蘭醫生認為,植皮手術或許是最後機會,但當年全世界沒有異體植皮的先例。
看著金耀日漸虛弱,篤信基督的蘭夫人竟語出驚人的問:「若割下我的皮膚,可以治癒金耀嗎?」蘭醫生聽了十分震驚。這是史無前例的手術:割下愛妻肌膚,救治異國孩童!手術中,由於麻醉效力不夠強,金耀隱約醒過來,看見蘭醫生正割下夫人的腿皮,這個畫面深深烙印在心中。
雖然手術失敗,然而蘭醫生記取經驗,一個多月後改變方法,終於順利完成手術。長大後的金耀感念說:「蘭夫人的皮膚雖然不能留在我身上,卻永遠貼在我的心頭!」切膚之愛更是留在許多人的心中。(參蒲公英希望月刊)
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http://www.sgwlf.artcom.tw/ap/cust_view.aspx?bid=239&sn=3a733222-4848-46c7-843f-3c6bbf546571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海飛茲:我只是來這裡的訪客
有一次,觀光客去拜訪波蘭有名的猶太學者海飛茲(不是猶太天才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觀光客驚奇地發現,這位學者的家只是一間擺滿書的簡單房間,唯一家俱是一張桌椅和另一張長椅。觀光客問:「先生,你的家俱在那裡?」海飛茲回答:「那麼你的傢俱呢?」觀光客不解的說:「我的家俱?我只是來這裡的訪客啊!」這位學者回答說:「我也是!」
這呼應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說過的一句話:「我總是歪歪斜斜地坐在椅子上,好像隨時可以起身,可以離開。」 這種隨時隨在的自由,令人敬佩與仰慕。不管是八十年或一百年,人究竟只是地球短暫的過客!最後能留下來的,不是費盡心機積存的財物,我們能擁有的就是我們付出去的東西,以及流傳人間的美善! (refer to 李偉文:難遣人間未了情)
張曼娟:我要成為沒有遺憾的人
張曼娟,1961年生,文學博士,24歲時出版小說《海水正藍》、創下逾50萬本銷售紀錄。她提到,自己50歲以後遇到最大的試煉課題就是照顧年邁的父母,以及接受自己與父母的老去。她常告訴自己:「如果每天的這一天是人生最後的一天,那我該怎麼過?當這個時刻來臨時,我要成為沒有遺憾的人。從此我的生活就變得更加有意思,我更加忠於自己,不需要討好別人、虛假過日子。別人所羨慕的事,我不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我不想要,也不會去要。每一天我想過的日子,我都認真過好了,這就是我回饋生命的最好態度。」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785
……………………
去年冬季,張曼娟高齡90的父親出現精神不穩定的失智老化狀況,晚間都不睡覺。「父親晚上得吃安眠藥入睡,但醫師叮嚀吃安眠藥會夢遊,不能讓父親下床,因為會摔跤,」與父母同住的張曼娟,有一段時間晚上不能好好入睡,只要聽到父親房間有聲音,立刻翻身起來查看,一個晚上總要起床3、4次,因此她的睡眠變得很差。
面對老去的自己與父母 今年初霸王寒流發威,全台急凍。在冷到接近0℃的冬夜裡,原本在睡覺的張曼娟,聽到隔壁房間父親起床的聲音,接著聽到外籍看護高喊「爺爺準備拿拐杖出門」,她立即從床上滾下來,還來不及披件外套幫自己保暖,就趕緊跑出房門到客廳陪伴父親講話、一起坐到天亮。
「那時我的心室有震顫了一下,但我也得拚了。」有心血管病史的張曼娟,當時冒著可能低溫猝死的風險起床照顧老父。所以,她很理解身為「大齡兒女」,要照顧高齡父母的痛苦。「我們如何面對正在老去的自己,以及老去的父母親?這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學過,甚至我們社會也沒教過我們,」張曼娟說。
張曼娟將自己照顧父母親的想法,以「照顧老去的父母才能理解人生」的連載專欄放在Facebook刊登,沒想到登出的第一天就得到熱烈迴響,有讀者閱讀後還大哭一場。 她說,她有表達力,可以把照顧老人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但有的人表達力也許沒有這樣好,情緒一直很悶、很痛苦,但也不知道如何說,實在很慘。
下個心願:學會淡定、釋壓
「其實我是非常幸福,父母親都還在身邊,但是我要學會淡定。」過去張曼娟為了照顧父親,把自己搞得每天緊張兮兮、晚間睡不好,長期下來瀕臨崩潰,甚至心中出現闇黑的想法。後來,她知道父親老化的狀況不會改變,她自認每天都有努力認真照顧父親,並開始每天給自己精神喊話、鼓勵自己,不要讓自己陷入照顧父母不周的自責。 「我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一種沒有負擔與壓力的鬆弛休息。現在出門度假,還是會有惦念與壓力,」張曼娟語氣緩緩地說,人到中年,所過的生活,果然如同古人所言的「哀樂中年」。 中年是個長達數年的轉變過程,既然老化是無人能擋,那就淡定地接受自己與父母的老去,從中找到幸福感,慢慢理解人生。 接納自己在歲月裡的改變 無人可以永遠年輕,老化原本就是人生歷程的一部分。人到中年後,得準備一種心態——承認自己正在變老。
「面對自己的老去,是一種誠實、負責任的態度,」今年55歲的張曼娟談到自己步入「半百之齡」,決定不做搶救外貌的醫美,豁達地接受愈來愈老的模樣。 張曼娟自承將屆50歲時,有點驚慌,但她看到周遭有太多同齡或年歲稍長的女性朋友,無人不「醫美」,於是心裡那個叛逆的靈魂跳出來吶喊:「大家都醫美,我就是不要醫美。我要看看不醫美,我的60、70歲會是怎麼一個樣子。」
堅持不醫美,張曼娟接受自己在歲月裡的改變,以及最真實的外貌。「我本來就是這個年紀,應該也要看起來像這個年紀的人,」她說,也許有人會認為老化是一種崩壞,但是她覺得崩壞也是歲月給她的一個禮物,那就去接受吧! 她自己能掌握的部分就是健康、體態、心態、生活,想辦法將它們安排得很好,至於外貌就儘量維持,萬一失控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所以,張曼娟現在依然愛照鏡子、愛自拍,「現在有『美圖』,怕什麼。這是很可愛的發明,會讓自己心情好,但我不會『美』得很厲害,只有『美』一點點啦。」
生命的歡愉不可或缺
想要大笑就大笑,張曼娟認為這種生命的歡愉,絕對不可缺少。她調皮地強調自己是作家,擁有「穿越達人」的情緒能力,心中有很多喜樂與幸福,隨時可以穿越進入心裡某一個歡樂時刻。 面對青春逝去或多或少感受到感傷、惆悵、失落。張曼娟張大眼睛說:「我當然也會有啊!但與其每天感嘆青春真好,哀怨自己再沒有青春了,那不如起而行,去找到一些讓自己感到青春喜悅的事。」因此,可愛的襪子、燈籠褲,成了張曼娟在生活裡尋找的小趣味。當她穿上那些襪子、褲子,就會覺得自己變得很輕盈,這是她犒賞自己的一點小樂趣。
知天命就是好好過每一天
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當極度理解世界的無常後,就知道生命隨時會消失,擁有美好的事物也隨時逝去。因此有人每天懷著憂傷、恐懼在過日子;也有人了解這一切都是把握不住的,就會珍惜眼前所握有的一切,好好地去享受當下。 「我剛好是後者,所以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上天對我的厚愛,我當然要享受每一個讓我發笑的時刻,然後與每一個跟我生命經過的人好好相處,好好去過每一天。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就是『知天命』吧!」
張曼娟亮出銀鈴般笑聲,解釋她如何實踐「知天命」。 她說,如果有一天她的生命要消失了,在那一刻她若還有意識,一定反問自己:「人生還有什麼遺憾嗎?」這個提問從她40歲以後就在思考,「如果每天的這一天是人生最後的一天,那我該怎麼過?當這個時刻來臨時,我要成為沒有遺憾的人。從此我的生活就變得更加有意思,我更加忠於自己,不需要討好別人、虛假過日子。別人所羨慕的事,我不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我不想要,也不會去要。」 所以,張曼娟開始把每一件她想要做的、該做的事,都儘量去做,「每一天我想過的日子,我都認真過好了,這就是我回饋生命的最好態度。當生命戛然而止,我就沒有遺憾了。」
張曼娟│1961年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華人地區暢銷女作家之一,1985年出版小說《海水正藍》,創下逾50萬銷售紀錄,創作超過40種,近年致力普及經典文學,創立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讀經、讀詩和寫作,並主持News98電台「幸福號列車」節目。
兼顧個人道德與社會結構的角度審視問題/eaton
請看這個經典畫面,不知道您看到甚麼?
Give me one dollar OR I am voting Trump.
給我一元,不然我要投票給川普
許多人關懷社會事件時,往往不考慮個人道德,而是單從社會結構去批判社會(雖然很可能是最大主因)。但也不要忘記,道德也是主因之一。人離開伊甸園,心就開始敗壞了,只強調社會結構的問題,而不去檢視個人是不是盡到該盡的責任,如此詮釋社會現象,真正的社會學家會同意這種見解? 一位旅居瑞士的台灣人親身走訪埃及首都開羅與其他地區,觀看革命後埃及的日常生活、文化差異、以及他們的擔憂與願景。
她於2016年由釀出版的《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臺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提到她與另一位朋友的對話:
//「聽說過沒,1928年兄弟會成立是反抗英法對蘇伊士運河的霸佔才形成的民族運動。換句話說,伊斯蘭恐怖份子是西方帝國主義逼出來的。」克莉斯汀說。 「那是國際左派的標準說法。我的問題是,近代為什麼是基督徒殖民穆斯林,而不是相反?為什麼是歐洲殖民非洲、中東、中亞、亞洲,而不是相反?」 「噢,這我倒是沒想過。說說妳的看法吧。」
「別忘了,在英法之前是同樣信奉伊斯蘭的歐斯曼土耳其佔領。歐斯曼難道不是帝國主義?還有,西元前1600年至1100年之間,埃及曾統治大半個中東。難道這不是帝國主義?我總覺得,一個國家會有外侮,必定是它的內部先出現了問題,不夠團結,所以才讓人有機可乘。一個爛了的蘋果怎麼會不掉地?兄弟會有理由反抗英法帝國主義,卻沒有必要發展成恐怖組織。反抗綱領一旦成了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不是災難是什麼?」//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4891?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
追伸:內部不夠團結,所以才讓人有機可乘。兄弟會有理由反抗英法帝國主義,卻沒有必要發展成恐怖組織。反抗綱領一旦成了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不是災難是什麼? 從管理學的角度,這也是激烈的變革策略可能造成的結果。台灣在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事件時,若我們不認真去認清是非公義,只獨尊某些角度,像是學術界偏愛的社會結構角度,來處理相關問題時,最終是否也會落入極端主義的陷阱?值得大家深思。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失去摯愛,何以得福?(鐘興政)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
牧會的這幾年間,上帝讓我有許許多多的機會學習和反省。如何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處理“失去感”,是其中很難學的一項。
我是一個天性樂觀的人,即使在各種壓力中,也不會失眠。然而,今年(2016)短短2個月中,教會有4位弟兄姊妹去世,我的心中十分難過。尤其是有一次,和員警一起尋找和處理一位失蹤的弟兄,回到家後,種種細節歷歷在目。那幾夜輾轉難眠。
當我們失去親人、教會弟兄姊妹和朋友時,我們會有深深的失去感。我常常陪同教會的弟兄姊妹一起經歷這種失去感。我們教會是個中型的教會,華語堂約有250人。然而僅僅去年,我們就有9個家庭失去所愛的家人。
除了失去感之外,我們心中也會產生一些疑問,像是:“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這種失去的痛苦?”或是:“雖然我的家人現在都平安,但是會不會下一個就是我或我的家人?”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種失去感?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也常常在失去感當中產生懷疑:我們所信的上帝,真的可靠嗎?
為什麼要經歷這樣的痛苦?
“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這種失去的痛苦?”
對此,有人答:“苦難是一種化妝的祝福”。問題是,苦難帶來的失落、痛苦,我們都不喜歡,特別是發生在我們所愛的人身上時。
前一陣子,L弟兄去世。另一位弟兄後來說:“10多天了,我感情上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昨天帶L弟兄的大哥去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轉了一圈,可是大哥根本就沒心情,哭了一路。我們倆分享L弟兄的童年和昨天的故事,兩個大男人一路唏噓不已
“幾天來,我仍在問30多年前問過的問題:真有上帝嗎?為什麼要把我們最親、最愛的人,這麼早從我們身邊奪走?看來上帝也知道誰是最好的。”
“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這種失去的痛苦?”沒有人能給出完美的回答。只有見主面時,主耶穌可以告訴我們。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陷在絕望當中。使徒保羅所說:“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這節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包括苦難。
在失去中體會上帝的同在
為什麼說“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我不是感情敏銳、豐富的人,有時甚至可以說比較遲鈍。然而在這幾年牧會中,陪伴弟兄姊妹、家人好友離開人世,經歷這樣重大的情感失落,特別是傷心難過之後,我漸漸明白,在感情的失落中,上帝可以跟我們同在,上帝並非不關心我們。
教會弟兄姊妹在苦難中的陪伴,可以讓我們體會到:那位親自體嘗人間疾苦的主耶穌,豈不是更想陪伴我們嗎?
《希伯來書》2:17是這麼說主耶穌的:“所以祂必須在各方面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愛忠信的大祭司,為民眾獻上贖罪祭。”(漢語聖經版)
要注意“必須”和“各方面”這兩個詞:主耶穌的“必須”,是祂愛我們和在乎我們的表現。“各方面”則是表達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主耶穌都和我們認同,並且從我們的角度,先體會了我們的苦楚和失落。
這樣的一位元主耶穌,你我真的認識祂了嗎?
帶我們認識永恆和無限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很難靠自己真正地認識上帝。“真正地認識上帝”,似乎也並非生活的必須——餓了,渴了,或是身體哪裡不舒服了,我們都想要趕緊解決,但“認識上帝”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行有餘力時才花些時間做的。
然而實際上,我們生活在有限的人生中,卻不能不明白無限的上帝的屬性和特質。上帝是無限的,因此祂希望祂所愛的兒女,也能理解無限的意義。
我們來到這世界時,原本是兩手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我們擁有物質,也擁有感情。
就如我自己,來美國讀神學和服事滿了9年,決定2016年9月回臺灣服事。最近準備搬家,每整理一樣東西,都引起許多感情和回憶。要扔掉一件物品,也好像要把許多年的感情和回憶割捨掉。
如果物品我們都捨不得割捨,何況我們所親愛的人!然而,上帝為什麼要我們經歷失去親愛的人的哀傷呢?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有一句話:“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上帝為什麼說哀慟的人“有福”?有福,真的嗎?福氣在哪裡?我們寧可用全部財產,換我們所愛之人的生命,不是嗎?
2006年,我和鴻海(富士康)的一位高級主管在北京開會,突然,這位主管緊急離席回公司,因為富士康公司的總裁郭台銘的弟弟郭台成因血癌病危中,郭台銘希望不論花多少錢,多少努力,可以把弟弟救回來。但是過不了多久,郭台成還是去世了。
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在今生會不朽,我們都是會朽壞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因此,我們的一生必定要經歷不斷的“得”,也要經歷不斷的“失”。
“得”讓我們懂得欣賞並享受上帝所賜的美好,“失”則讓我們明白,在短暫有限的美好背後,有一位真正美好的上帝。
我們會一路學習“失去,再失去”,直到我們一無所有見主面的日子。但是,我們也一路學習“得著主”,在不斷的“得著主”中,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我們很珍惜這世界許多短暫的美好,但是我們不應當只是緊緊抓住短暫的美好,卻沒有永恆的美好。因此,上帝讓我們學習“失去”。
每一件“失去”,上帝都會親自看顧,用祂的永恆的手來扶持我們。上帝希望在失去感中,我們可以更認識祂是至寶。正如使徒保羅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3:8)
我們都在不舍中學習珍惜所擁有的,我們也在失落當中認識主耶穌,因為失去把我們帶到主的面前,讓我們去面對這位永恆的主。
默想和討論:
1.你是否曾經因個人或是家人的變故,而帶來很大的失落感?你有機會和他人分享過這樣的經歷嗎?如果你未曾和其他人分享過,可否分享當時和現在你心境的變化和學習?
2.在失落的經歷中,你曾經抱怨上帝為何如此對待你嗎?你後來有經歷從上帝來的安慰嗎?可否分享經歷失落之後你和上帝的關係有沒有不一樣?
作者曾任麻州羅威爾華人聖經教會華語堂牧師,現在臺北信友堂牧會。
全聯礦泉水「多喝水」的文案有趣/eaton
當不成名模,日子也要過得有模有樣
不管大包小包,能幫我省錢的就是好包
在明天會更好之前,先把今天過好
預算是有限的,對美的想像永遠無限
追求美好的權利,無關金錢人人平等
沒有顏色之後,我們就平等了
你看見的是白色,我看見的是力量
一片空白,是自由的開始
多喝水,少帶有色眼光
以上是全聯礦泉水「多喝水」的多檔文案。如果您被打動了,恭喜您,您的情緒年齡只有18歲,因為她是一個高中生的品牌。現代人需要溝通說服人,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個金牌文案,學習到一些講話或書寫的另類技巧。
文案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8X4akrYto
這個文案滿足商業需求。她準確傳遞年輕人追求自由的訊息;具啟發性,能從知識或觀點對人們啟發,從而找到從創意轉到理性的對焦方法;具感染力,感動人又有娛樂效果,能跟廣告、媒體、小說、漫畫、電影爭奪吸引力;具時代感,用了當代語言,能和年輕人溝通,甚至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更重要的是,這個文案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省錢、實際、過得像樣、重視今天現在、對美的想像、追求美好、平等、自由等(註)。文案傳遞的觀點若被認同支持,他們就會選擇這個品牌,因為就是選擇一部分的自己。
註:品牌價值觀包括:1)它是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我欣賞它所傳遞的品牌精神和格調;3)我認同它所傳遞的品牌價值;4)它就像是我為生活努力的一個目標;5)它符合我的個人氣質
本文參考:https://www.mydesy.com/water-white-2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蘿蕾萊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蘿蕾萊
蘿蕾萊(Lorelei或Loreley,德文DieLorelei)是德國萊茵河中段峽谷裡最顯著的一塊巨岩,高132米的礁石,水流到此處,繞著巨岩拐了一個大彎,而且河面變窄,水流踹急,船隻航行至此,不小心很容易觸礁出事。
到了十九世紀,一位文人寫出這個故事:巨岩上有位美若天仙的女妖羅蕾萊,用動人的歌聲誘惑水手,經過船隻無不觸礁撞毀,沉沒於急流中。幾經轉折,德國浪漫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在1824年寫成敘事詩,1837年德國作曲家Friedrich Silcher(1789年-1860)譜曲,從此成為德國民歌。
北京天使合唱團:蘿蕾萊與萊茵河風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l0RniccL8
蔡琴:羅蕾萊之歌與萊茵河風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dS8_7WxN0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使我心這般悲傷,
那古來的種種傳說,都來到我的心上。
日近黃昏晚風很清涼,平靜的萊茵河畔,
山峰映在夕陽中,閃爍輝煌真美麗非常。
是真奇異忽有個美女,獨生在那山頭上,
她梳著柔軟的金髮,那金飾燦爛發光。
她梳著柔軟的金髮,同時並嬌聲歌唱,
歌調是那麼奇妙,嬌媚悠揚,叫人不能忘。
那駕駛著小船的船夫,一心隻聽她歌唱,
也不管那中流岩石,只抬頭向上仰望。
可憐那小船和船夫,終於都葬身波浪,
我不知道怎麼這樣,可哀可傷真叫人迷惘。
受苦中的人最想聽的話 / eaton
經研究,受苦的人最不想聽:
1.天將大任於斯人也。(我現在不要擔大任)
2.性格可得到磨練。(或許有可能,但時機不對)
3.時間會沖淡一切。(時間還沒過)
4.不要再難過了。(最好是我就會不難過了)
5.你還好嗎?(怎麼可能會好)
6.苦難是一種化妝的祝福(可是我現在還不喜歡這種祝福)
比較想聽到的是:「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為什麼呢?答案是:同理心。
然而,受苦的人不要忘記,我們很珍惜許多短暫的美好,但不應只是緊緊抓住短暫,卻沒有嚮往長遠的美好。學習「失去」不一定是壞事,那是經歷蛻變的過程。「病人」的英文字是patient,「忍耐」的英文字是patience,兩個英文字共用的字首patien-,意即苦難。在苦難裡的人是病人,在苦難裡的等候是忍耐。
這個等候蛻變的過程也許痛苦、艱辛、孤獨,可是只要不失去盼望,堅持下去,就能看到自己的蛻變,每過一個坎,就更堅強一些。每上一個臺階,信心就有新的突破;反之,如果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人生就會成為荒涼無涯之路,到老也走不出來。
塑膠容器裝熱湯,女生吃可能會導致癌症
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葉坤輝表示,台灣女性患乳癌年齡段與歐美女性相比多出一個高峰時段,在35歲至40歲的年輕女性罹癌數量較多,而歐美女性大多是年齡越大患乳癌機率越大。一小部分是由基因決定,還有就是和環境有關。葉坤輝舉例,台灣女性喜歡用塑膠容器裝熱湯,溶出的塑化物,女生吃可能會導致癌症。他建議華裔女性盡量少用塑膠容器吃東西,並儘早做乳癌篩檢。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奇特的澎湖縣歲出預算/eaton
但細究卻是避重就輕。他既不提澎湖歲入80億元,也不提澎湖每人平均歲出預算高出全國86%,更不提澎湖每人可支配所得是台灣86%,但課稅收入只佔歲入26%,而全國是56%。請財政部回答:預算是否浮編,也請陳縣長回答:是不是為討好選民,讓課稅比例如此之低?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42614
……………………
奇特的澎湖縣歲出預算/eaton
此次反對澎湖設博弈大勝利,同意陣營得票率僅上次一半不到。然而,這次公投引出一個問題。澎湖縣長陳光復表示,澎湖歲出需要86億元、但稅收才3億元,澎湖需要找出一條活路。
我們來檢視陳縣長的說法。依105年9月統計資料,澎湖設籍人數10.2萬人,105年度歲出預算86億元,每人平均8.4萬元;反觀台灣地方政府歲出1兆551億元,每人平均4.5萬元。我們要問,澎湖每人平均歲出高出全國86%,這樣合理嗎?何況,澎湖104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26.4萬,只有全國每人平均31.1萬的85%。
筆者認為,以上兩個問題,財政部有義務回答。其次,請問澎湖縣長陳光復,為什麼您只提稅收才3億元,而不提歲入80億元,靠中央補助預算的縣市又不是只有澎湖;為什麼澎湖的課稅收入只佔歲入26%,全國可是達56%,請問,這是不是為討好選民,而未足額課稅?
反對澎湖賭場
「爸爸出海捕漁回來時,媽媽都會到港邊迎接他。」這是一名澎湖小學生的生活觀察。那麼,我們怎麼忍心聽到以後澎湖的孩子說:爸爸從賭場回來了! 新加坡以鄰為壑,叫別人來賭,但限制自己的人民去賭,光從這點就知道:賭是萬惡之源。澎湖又不是沙漠,充滿生態之美,沒必要利用賭博維生,這才是遠見! 法國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錄下澎湖海膽走路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kZXD-oHMc
…………………..
【反賭發聲】法國藝術家 錄下澎湖海膽走路的聲音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014/967606/
甫以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的澎葉生(Yannick Dauby) ,在法國結識了旅法多年的澎湖人太太蔡宛璇,夫妻倆一個從事聲音藝術、一個從事視覺藝術,近年持續在台灣各地進行田野影音記錄。 2013年帶著2歲的女兒,在太太的故鄉澎湖住了4個月,他錄下各種澎湖的聲音,「澎湖的過年、海浪的聲音、風的聲音……」
每天都去海邊錄音,「掀開1顆石頭底下,可能有10多種海洋生物。」Yannick Dauby說:「我錄到水底下,海膽走路的聲音、螺吃海藻的聲音、槍蝦夾破氣泡的聲音……」澎湖海洋資源豐富,英國出版社還請他將這些聲音,製作成黑膠唱片發行。 蔡宛璇從小在澎湖本島湖西鄉成長,18歲離鄉前往台藝大念書、再遠赴法國,往後都是在家鄉短暫停留,歸鄉遊子的她與Yannick Dauby合作拍攝《離島的離島》短片,記錄澎湖孩子眼中的澎湖。 海洋之於澎湖的孩子,「虎井嶼、鳥嶼的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是被海洋包圍。」
她深信孩子智慧的養成,海洋教育給予的自信、力量與堅毅。 澎湖孩子的成長記憶裡,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一直到現在,蔡宛璇的父執輩都還在從事漁業活動,「到我這一代已經沒『跳港』過,我們怎麼能漠視海洋文化離孩子愈來愈遠。」(跳港: 從港邊高處往海裡跳躍,飛奔進大海懷抱裡) 「爸爸出海捕漁回來時,媽媽都會到港邊迎接他。」這是一名澎湖小學生的生活觀察。蔡宛璇說:「怎麼忍心聽到以後澎湖的孩子說:爸爸從賭場回來了!」(潘怡靜/台北報導)
【展覽訊息】學學文創為澎湖反賭發聲「孩子的海洋──環境裝置藝術展」,即日起展出至11月20日,呼籲保留澎湖珍貴環境與海洋資源。台灣藝術家林舜龍,號召張詠捷、蔡宛璇、Ynnick Dauby(澎葉生)、景山健,台法日等地藝術家創作展出。
台灣個體經濟概況/eaton
台灣經濟的論述可謂汗牛充棟。我也經常湊熱鬧,使用臉書2年,相關貼文至少100篇,過去一年多,我投稿相關文章不下10篇。現在我想條列式做個小結,就跟我以前講低薪問題一樣。這裡不談總體經濟,只談個體經濟,那才是大家最關心的主題。
1.台灣企業整體利潤率表現不錯,但人均生產力差先進國家一截
連巴菲特也同意,衡量企業長期表現的最佳指標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經過多年追趕,台灣1千多家上市櫃公司的ROE%為美國S&P500的70%,只輸3%,要知道那是美國前500大公司,故台灣大企業表現還不錯。此外,台灣一年逃漏稅估計3千5百億,整體經濟實力還比檯面更好。
不過,以上是百分比,人均生產力(或GDP)還是比先進國家低很多(購買力平價所得在此不能濫用)。原因不外是冗員多,或是營業額不高、產能利用率低,但不管如何,都表明人均生產力偏低,就算企業拼命增加工時,能縮小的差距還是有限。
台灣研發經費佔GDP比例已超過3%,名列世界前茅,但很多研發成果未能轉化為競爭力。未來研發管理應更專業化,重新思考KPI的內涵是否恰當,並促使研發人員能與設計、行銷部門合作,而不是在象牙塔自我想像。
註 : 研發經費佔GDP比重(2014):台灣:3.1%;中國:2.0%;美國:2.8%;奧地利:2.8%;德國:3.0%;日本:3.4%;南韓:4.4%
2.台灣產業外移的負面效果持續
台灣海外生產比例年年提高,現為55%,稅前淨利45%來自海外設廠,雖然那些企業及其股東有繳營所稅及綜所稅(每年約3千億),但無法嘉惠本土就業。更糟的是,她們仍疲於在海外擴張產能或是接代工單,對台灣本土投資很少,加上新興產業不多,導致台灣每年直接投資金額名列世界後段班的後段,經濟體質改善緩慢。
台灣產業外移後,服務業吸收70%就業人口,但多數附加價值不高,加上人力供過於求(過去20年增加3百萬人),導致薪資水準不高,經常性月薪6萬以上的人數只有85萬人(佔10%),最近3年每年只增加1萬多人。
3.雇用70%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還是虛弱
台灣登記企業80萬家,真正運作40萬家,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她們雇用70%就業人口,但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且深怕失敗,所以大多保守經營,管理談不上現代化。加上企業主仍活在傳統管理思維,重推銷不重品牌經營,重技術不重跨領域整合,使得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不高,或是獨特性不高,使得企業對後勤支援人員的需求不大。
民間企業(包括政府部門)因種種因素導致冗員過多(多為行政後勤人員),進而造成管理畸形化,想到的策略總是加班、低薪,結果造成負面循環,受雇者的工作熱情普遍不高。
金融業的融資大抵還是要抵押品,著重無形資產的新創事業不易萌芽。所幸,這幾年不少大企業熱衷轉投資,提供不少新創事業的機會。政府正規劃點火投資五大新興事業,以吸引民間跟進,希望對產業轉型有所助益。
4.政府效能不彰
政治不清明,民間投機當道,民間自然不會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加上公務人員管理制度不佳,退休金優渥(而不是在職薪資高),導致少做少錯、因循苟且的風氣普遍。特別是,政府過去在資本利得稅、土地房屋稅及遺贈稅制設計失當,在低利率環境推波助瀾下,工業土地及房地產飆漲,對經濟前景造成嚴重危害。
由於國家對體制的改革速度緩慢,加上稅收不足,國家力量日趨虛弱,既無力支援企業往前,而公共建設落伍,民眾的生活品質普遍不高。同時,政府深怕體質弱的企業倒閉,造成失業率提高,所以一直維護低成本環境,造成投機企業能透過低價劣質的方式競爭,而不會被淘汰。
政府對中小企業關注不足,相關支援更被少數企業拿走了。其實中小企業最需要常態性行銷資源(國際市場資訊)、研發策略管理及競爭策略規畫(競爭定位與品牌經營)的協助,而不是天女散花式專案。
教育管理過於僵化,學用落差一直持續。公立大學教授到民間兼職、國家組織的技術轉移都被限制,跟先進國家鼓勵創業大不相同。(現在科學技術基本法總算要修正了)
5.個人競爭能力有待提升
學生沒有良好的跨領域學習,視野過於狹窄,個人也沒有找出獨特優勢與定位,隨波逐流,使得個人天賦與熱情沒有發揮在對的地方。加上教育不注重培養科學思辨能力,多數人的問題分析能力不足,以致工作效率低落,經常做沒有價值的事。而外語(英文)及溝通能力也不能滿足高附加價值工作的需求,整體工作的能力有限。
張忠謀說,上一代的台灣傳奇至今仍在努力奮鬥。我的問題是,優秀人力一直流失,只能希望人才出去後,不要落地生根,以後能回來再創台灣傳奇。
……………..
同場加映:這是一場在教育法庭上的控訴,雖是饒舌,但卻是我聽過最棒最有趣的短講之一。順便推銷一下,他建議老師的薪資水準應該跟醫師一樣。(eaton)
控訴現代教育體制(5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co93LTOPk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意識形態/eaton
意識形態本來是一種無價值偏見的概念,它是想像、願景、價值、前提及假設的總合。然而,濫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成了每個人都能使用的面紗,用來掩飾自己的失落境遇、恐懼和安於現狀的心態。貧窮者以無產階級大聯合的熱情欺騙自己,就是一例。
爲了貪欲權力的統治階級也會利用意識形態,掩蓋不光彩的動機,冠冕堂皇地為不公義開脫,或用似是而非的解釋方式,給予人們認同、尊嚴和道德的幻象,從而使人們與現實脫離,使得被控制的人們生活在被意識形態所包裹的虛假生活之中。因此,馬克思說,意識形態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
然而,當意識形態被濫用時,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1926-2006)挺身指出,當一個社會產生社會與政治危機,加上因迷失方向而產生文化危機時,那是最需要意識形態的時候。
吟遊詩人Bob Dylan
Bob Dylan是美國民歌一代宗師,他的第一首反戰民歌是Blowing in the wind,雖然時代背景是越戰時期,那時才20出頭,卻深受人們的喜愛,後來Peter, Paul & Mary三重唱唱紅這首歌。還有Only a Pawn in the Game(他只是他們遊戲裡的一顆棋子),是金恩1963年遊行時的歌曲,不久金恩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
當東歐與中東戰火頻傳、當人們為政府與企業的不當措施抗爭時,令人想起這首歌。解決爭端的方法顯而易見,飛揚在風中一樣,只是幾人願意傾聽呢?(refer to article of Mark Yang )
Blowing in the wi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6fAO4idaI
一個人要經歷多長的旅途,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鴿子要飛躍幾重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安眠;要多少炮火,才能換來和平。那答案,我的朋友,飄零在風中,答案隨風飄逝。 山峰要屹立多久,才是滄海桑田;人們要等待多久,才能得到自由;一個人要幾度回首,才能視而不見,那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答案隨風而逝。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一個人要多麼善聽,才能聽見他人的呐喊,答案隨風而逝。多少生命要隕落,才知道那已故的眾生,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黃瑞仁: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心臟疾病穩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冠心病)更值得重視。冠心病表現方式很多,有的「穩定心絞痛」,冷天、情緒緊張、運動或吃大餐後胸口悶、如大石緊壓、喘不過氣,有的傳到下顎或左手臂;有的在休息時就有症狀,是「不穩定心絞痛」的病人。病人因為有症狀,會主動求診,較不需擔心。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指出,可怕的是,一半的病人發作時,才知道有心臟病。如果加上到院前就死亡的心肌梗塞病人,比例可能達到六成,防不勝防。六成男性、近五成女性第一次發作就是以梗塞、甚至是猝死。
心肌梗塞在於供給心臟血液和養分的冠狀動脈裡,產生狹窄和阻塞。如果阻塞和狹窄的斑塊突然掉落,就造成血流中斷。因此,預防心肌梗塞的第一步,是預防動脈硬化,避免血栓生成。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中,只有50至70%,甚至是小於50%的阻塞,很多沒有症狀。
因此,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留心自己的危險因子,並且盡力保持危險因子於安全值內,」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有以下七個危險因子中有3個及以上,就要小心,要積極診斷,定期健康檢查。冠心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
1.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以及大於55歲或停經後的女性。
2.家族史。家族有心臟病猝死或腦中風的案例。
3.高血壓
4.糖尿病
5.高血脂。血脂包括中性脂肪與膽固醇兩項,兩者不要超過200;而好的膽固醇(高密度)男性至少40單位以上,女性在50單位以上;不好的膽固醇(低密度)低於130單位
6.抽煙
7肥胖或少運動。
鈴木隆雄:阻止失能仍不夠,更要預防老年症
鈴木隆雄是國際頂尖老年醫學專家,長期擔任日本中央政府顧問。他指出未來社會長照體系的2大要點,不但總結日本經驗,也是開給台灣的一帖良方。
1。預防保健遠勝看病吃藥
台灣每年投入大量資源治病、照顧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日本卻走得快得多,國家重心轉向「讓老人活力充沛,不失能、失智」。鈴木隆雄表示,過去認為若能徹底執行生活形態相關疾病的預防,例如三高,就能阻止老人失能;新思維認為,必須再加上預防「老年症」。
所謂的老年症,定義是會造成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不方便的所有症狀,例如營養不良、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憂鬱、失智、大小便失禁、兩腿無力、牙齒和口腔問題等。在社區篩檢時,除了糖尿病、心血管、癌症,也要加強檢驗老年症。
這有賴於推廣社區內的篩檢活動,提早發現有慢性病或失智徵兆的老人家,以及協助他們走出家門、運動、吃得健康。
2。老年症是隱性大敵
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和初期失智症間的過渡狀態,且往往會一路演變成失智,因此社區裡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是推行預防的首要目標。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的老年族群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介於11∼17%間,不過適度的體力活動能明顯降低認知能力衰退風險。
他建議,不要只做單一種運動,可結合柔軟操、爬樓梯、健走、練習走平衡木等項目,他的實驗結果顯示,一段時間後老年人的邏輯和記憶變清楚,說話也變得流利。(refer to article of 陳俊辰,康健雜誌215期,2016.10.01)
ps. 資料統計,北歐老人死前只躺 2 週,台灣平均 7 年多,預防老年症很重要。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國內外壯遊當志工政策不好嗎?/eaton
教育部表示,明年起國內外壯遊當志工,將列為學測優待或升學審查項目。網路上的言論又是訝然又是批評。說甚麼:政府究竟在想什麼?教育要平等、加深不同經濟地位的鴻溝、對無能力的家庭造成壓力…….。
在我看來,通篇沒有闡述政府在想什麼(政策制定的緣由),就一昧自言自語批評,這種批評並不客觀。暫不談這個,請問,現在大學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志向或興趣?依我看,畢業了可能還不知道。那麼他們如何能熱情求學?畢業後如何能積極精益求精?
以芬蘭為例,高中畢業生超過一半不選擇進入大學就讀,而是先工作或休息一至兩年,然後說服自己為何要進大學或是進哪個科系。因為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而非薪水來勉強自己,所以後來在職場能享受付出並不斷學習。
結論:批評事情若永遠只想到負面,沒有想到好處,只會在雞蛋裡挑骨頭,這種批評有甚麼意義呢?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老黑爵 Old Black Joe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給小英總統的一封公開信」的回信/eaton
好久沒有讀到如此顯赫的文章了。作者自白:
// 我應該是一位相當驕傲的台灣人,我在國外30年,在7個國家工作過,擁有4個學位,12個國際專業執照,在3個國家多所大學教書、研究、出版,並且當了很多年國際一流顧問公司的高級顧問。 //
對於他提出的三個建議,我想請問他幾個問題:
1.有哪個顧問公司,曾讓哪家公司變偉大的?
2.有哪個偉大的董事長被認定是偉大的總統(美國有嗎)?可惜,跟您同為顧問的大前研一沒選上東京知事,不然就可以證明了。
3.公司與國家的經營複雜度一樣嗎?
4.政府能夠用幾個字的願景囊括國家種種問題嗎?那是不是作文比賽?台灣現階段問題:外交受中國打壓、本土經濟再發展、少子化、貧富不均不斷擴大、統獨對抗、教育創新變革、食安問題、老化長照、預算赤字不斷擴大、國土重劃與保護……。
5.台灣規畫「願景、策略、計劃」的專家至少100個,為什麼您們比較厲害?
6.為什麼小英政府沒有能力規畫?以上問題複雜,有那種全能顧問嗎?
7.政府可以資遣不愛或反對政府願景的人民嗎?
8.喊一個願景口號比較重要,還是一個一個解決台灣的問題?(雖然彼此之間有些互為因果)
9.您應該認識「從A到A+」的作者Jim Collins,你講的他應該知道,您認為他會怎麼看待您的公開信呢?
10.最後,既然您這麼驕傲,為什麼工作資歷就寫個「精算師」?
http://www.storm.mg/article/175478
…………………
觀點投書:給小英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Chang Chiu-Cheng 2016年10月11日 06:20
我應該是一位相當驕傲的台灣人,我在國外30年,在7個國家工作過,擁有4個學位,12個國際專業執照,在3個國家(美國、新加坡、台灣)多所大學教書、研究、出版,並且當了很多年國際一流顧問公司的高級顧問(Senior Adviser)。我因為多年以來受到西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我只會真話實說、實話真說,絕不會講假話、說客套話……虛禮、奉承……。你看我連恭喜妳都不會說,因為南方朔早就對我們說,小英要接收馬英九留下的超大、超爛、超複雜的爛攤子,妳很快就會變成一位老太婆。
我的「另類想法」重點簡述如下:
一、妳顯然是一位毫無願景(vision)的總統。我們當年在跨國大公司當任要職時,可以說沒有一家沒有它的願景,而且這願景是全公司員工由下而上,由外聘的知名顧問公司引導,經過冗長的工作程序訂下來的。有了願景,才能有策略,才能有長、中、短期計劃。我在新加坡教書時,也擔任新加坡政府的精算師(Consulting Actuary)與顧問(Adviser),那時新加坡政府每一部門都有其願景、策略、計劃。我記得新加坡是第一個國家成立人力資源部(Ministry of Human Power),當然一成立,就有其願景、策略與各期計劃。印度現任總理莫迪(Modi)是第一位真正民選的總理,出身非常貧困的他,給印度的願景是”Together with all, progress for all”(跟大家一齊打拼,進步屬於大家的)。他的政府創立了應該是世界第一個瑜珈部(Ministry of Yoga)。他因為出身太窮苦,他已經決定他個人的願景:”For me, poverty was the first inspiration of my life. I have decided that I would not live for myself but would live for others”(對我來說,貧窮是我人生的最大激勵,我已決定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他人而活。)世界還有許多動人的願景像捷克總統Havel、南韓總統朴槿惠等。妳出身很好,也應該為台灣想個願景吧!
願景非常重要,它是指路明燈;沒有願景,就不知道方向。可以說有願景就有希望。拿破崙的名言:“A leader is a dealer in hope.”(一位領袖是希望的莊家)實在說得千真萬確。James Clarke說:「一個政客想到的是下一次選舉;一位政治家想到的則是下一代。」我當然希望妳是一位有願景、會給人民以希望的政治家,因為有希望就有一切(He who has hope has everything,阿拉伯箴言)。妳也非常了解,權力會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敗(英國Lord Acton講的)。更重要的,權力是短暫的,只有留下典範才是永恆之計!
二、妳在所謂第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三不:第一個「不」,應該就是謹言慎行,第二個「不」,是要謙虛再謙虛,第三個「不」,是不要跟社會脫節。謹言慎行馬上給我一個印象,妳可真是一位祖母級的小學老師,在敦促妳的閣員們不要隨便亂講話。但柯P之旋風式成功不就是他的真話實說,一派教授的作風,給選民全新的印象:政治人物也能說真話。全球化、網際網路、高科技通訊器材……,已經迫使謹言慎行是跟社會脫節的行為模式;人人要聽的是真心話。同樣的,謙虛可能還是祖母喜歡的美德,但很顯然這已跟社會脫節了。有那一位年輕人在找工作時不充分表示他的無比信心、積極向上進取的決心;所有妳的閣員也必須有此信心與決心。妳的第三個「不」實行起來太簡單了;要跟社會脫節反而困難重重。
對應妳的三不,我的忠告是「誠實是最好的政策」,這句話是我在初中的英文課學到的。從初中到現在已有60多年了,這60多年來,我對這句話的了解不但不斷進步,而且越來越深入。我有幸只聽過麵包大師吳寶春的一場演講,我就斷言,他會前途似錦,因為他是這句話的忠實奉行者:他說他二十歲前不識字,那時當廚師學徒,晚上睡覺事實上是跟老鼠與蟑螂同居的。只有真話實說,才能感人肺腑。
三、妳強調跨部會溝通的重要性,我完全同意!但實行起來很難,主要是文化因素,而組織文化非常難改!根據我多家國際顧問公司的經驗,可以馬上先試Common Room(英美著名大學每週至少有一、二天在固定時段大家來喝咖啡、茶、交誼,討論的地方)的觀念。但很難成功,也是文化問題。真正可以解決跨部會問題是僱用真正跨國顧問公司來領導,一齊解決問題。我完全相信當年亞洲四小龍,台灣現在竟然遠遠落後新加坡、香港、南韓,就是因為台灣不會用這些跨國顧問公司,為什麼老歐洲也輸給北美洲,因為北美洲有最好、最多、最奇特、最多樣的顧問公司!
感謝妳的閱讀。
*作者為精算師,馬拉松長跑運動者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現代新孝道
多年前,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接到社區警衛的數落電話:「你九十歲的爸爸剛剛扛著一包米經過社區大門,外人看了都不忍心,你們是怎麼當兒女的?」
「現在子女被傳統孝道捆綁,眼見父母衰老,為了降低罪惡感,就找外傭來照料,陪著走路、餵食、打理,讓老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其實,老人是可以訓練的,北歐就是很好的例子。」致力平權與婦運的劉毓秀說。
一九九六年劉毓秀第一次去北歐參訪養老機構發現,台灣老人平均臥病7.3年,但北歐只有2個星期,她在瑞典看到老人上超市、購物、上銀行,體認到「提供父母保存生活技能與體力不退化」的照顧,才是現代新孝道。北歐回來後,劉毓秀決定展開20年的實踐計畫。
1.住宅改變。「老後體力會衰退,我們先幫父母從四樓老公寓換到有電梯的大樓避免跌倒。」
2.不當宅老。「只要身體硬朗,買菜、煮飯、洗衣、上銀行都讓他們自己來,就算看病,也只帶看初診,後續由他們掛號,子女雖住在附近,但僅在假日陪爸媽上館子吃飯。」
3.有事弟子不服其勞。「我們不請外傭二十四小時看顧,而是委託彭婉如基金會尋找本土居家員,每周四個小時的鐘點服務,協助父母爬高搬重物,與清潔打掃,一個月花四千四百元。假日子女帶父母踏青,平常讓父母獨居,獨力料理生活大小事。」
劉爸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自立、自理、尊嚴,驗證北歐模式可行,未來的新孝道是讓爸媽縮短病榻中的日子。」劉毓秀說。
…………………
同場加映:你知道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
我國目前有76萬名失能、失智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有近六成仰賴家庭照顧。我國「長期照顧服務法」十三條將「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納入法定服務項目,喘息服務、照顧技巧協助、情緒支持等有助於提升照顧者的能力與生活品質。如何善用長照「機構住宿式服務」、「社區照顧服務」、「居家服務」?市政府或縣府社會科網站可以查詢。
那支批判教育制度的影片被批評了/eaton
最近我貼了一篇以饒舌方式批判美國教育制度的影片。聽說,那支影片最近幾天全球點閱率增加了1億多次,中文也有40幾萬次。然而,就像任何的信息一樣,總是有人批評。
在我看來,那些批評的講法大抵根據個人經驗。我不是說,個人經驗沒甚麼,說不定是偉大洞見,但也可能是井底之蛙,畢竟在社會科學領域,後者的可能性挺高的。
那支影片提到芬蘭的教育。芬蘭學生在數學、科學、與閱讀的表現都很優秀,超越所有歐美國家,是唯一在OECD每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ISA)中可以跟強調考試與記憶的東亞國家(台、港、韓、日、中)相抗衡,但芬蘭學生每天上課不到6個小時!
而且,芬蘭學生表現的標準差遠小於東亞國家的4倍、美國的10倍。換言之,芬蘭任何2個國中生程度差距不到百分之5!怎麼做到的?曾參訪芬蘭教育的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認為,師資篩選與培訓制度、教師支持系統、讓資優生等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做法、嚴謹的學習標準,都是關鍵。
芬蘭高中畢業生超過一半不選擇進入大學就讀,而是先工作或休息一至兩年,然後說服自己為何要進大學或是進哪個科系。因為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而非薪水來勉強自己,所以後來在職場能享受自己的付出並不斷學習。這也是芬蘭(與瑞典)成人回流教育能如此成功,使得經濟不致於人口老化而停滯退步。
結論:我建議先看看別人怎麼說怎麼做,再來批評吧!這是基本的批評ABC,不然還是那句話:可能是井底之蛙。
……………………..
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芬蘭師資培育的核心價值與反省
http://blog.udn.com/dawweiwang/6544017
師資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
http://www.new7.com.tw/coverStory/CoverView.aspx?NUM=1328&i=TXT2012081515063666Z
饒舌批判教育制度(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co93LTOPk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eaton
德國人,德國事
教育決定國力更完全不假。教育的內容是人、大自然、宇宙萬象,父母用心參與其中也是理所當然。台灣人喜歡爭排名,孩子不學習思考,及更遠程的目標,只爭小鼻小眼的眼前,即使贏在起跑點,最後仍輸在終點。作者從家裡來了五個德國工程博士,開始聊德國的生活態度,這當然來自教育與教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WoxbqjAj0
楊改蘭,女性犧牲和母性神話的終結者
中國楊改蘭的家庭人均年收入為4770元人民幣(約2.2萬台幣),至少算是脫貧吧,但竟然以極端手段解決問題。台灣也不乏類似個案,但女性會怎麼選擇?台灣女性權力貧困應漸漸不存在了,但令人擔憂。
//楊改蘭會成為一個符號,她是女性犧牲和母性神話的終結者。她以殺子行為完成了對這個權貴盛世的復仇。在我們普通人,什麼G20、奧運之類不過是過眼雲煙,而楊改蘭殺子滅門卻是我們的無法承受之痛。改變之途不能是……僅僅是再拿出一點浮財為貧民兜底。而只能是根本的制度性的改變,是賦權女性,使她們和男性平等地參與和實質性地擁有政治權利。而楊改蘭提供了一個鄉村女性能力貧困和權利貧困的樣本,她以極端形式對這個社會忽略貧困女性的命運敲響了警鐘。//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21-opinion-aixiaoming-yanggailan/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靜夜星空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靜夜星空
這首歌的原作是美國詩人和作曲家威廉海斯的作品Mollie Darling。William Hays(1837-1907)在大學期間開始寫詩,並贏得了少年詩人和莎士比亞的稱號。畢業後Hays在報社工作,寫作和寫歌不輟。威廉海斯喜歡河川,他在報紙上的文章,經常與河川有關,在美國内戰期間,曾經擔任船長,替南軍在密西西比河上輸送軍需。戰後,他曾經譜了同情南軍的歌曲而坐了幾年的牢獄。
威廉海斯一生譜了三百多首歌曲,他作的歌曲從詼諧小品到民謠風的抒情曲都有,有時讓人誤會是美國民謠大師佛斯特的作品。最有名的即是這首在1872年譜成的《茉莉吾愛》(Mollie Darling),大賣了百萬份之多。1946年,台北市長游彌堅填詞,就變成《靜夜星空》。(eaton)
一陣大雨剛剛下過
從那寂靜的天空
向地上照下星光
照下無限神秘星光
四處無聲黑夜森森
萬物睡在無言中
滿空星座放出青光
說出人們永遠的夢
靜夜星空(北京兒童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Zkjd2LkXc
Eddy Arnold(原版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9EUGctOIic
靜夜星空(蔡琴)
佳句彙整 : 用心待人待己/戴晨志
1、千遍方為熟,萬遍神理現。
2、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人太閒,也成不了事。
3、愚笨人錯失良機;平庸人坐等時機;聰明人掌握機會;智慧人創造機會。
4、問題不在難度,而是在態度。
5、若要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
6、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7、擁有好心情,人間就是天堂。
8、不是因為幸福才笑,而是笑了才會幸福。
9、服務攻心,就會遇見天使;用心待人,就會遇見貴人。
10、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由自己決定。
宮崎駿:人生有順風逆風,但不要放棄盼望(eaton)
宮崎駿:人生有順風逆風,但不要放棄盼望
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的宮崎駿,他說故事的方式,就是秉持童心看世界,直指事物的本質,讓想像力恣意馳騁。無論時代如何變動,他始終透過動畫,傳達永遠為世人所需要的價值:盼望。宮崎駿的信念是「只要相信,就有盼望」。他相信,「早已遺忘的東西」、「未曾留意的東西」、「以為早就失去的東西」,到現在一定都還存在。
例如,1989年日經指數漲到三萬點,在紙醉金迷時,宮崎駿推出反璞歸真的《龍貓》。對於小月與小梅來說,相信龍貓存在,就可以讓她們覺得不是孤立無援,藉以喚醒日本人「我們也曾擁有如此純樸而踏實的生活」。這其中,也有自己的感情投射。六歲時,母親因肺結核住院達九年,放學回家後必須照顧兩個弟弟。為了安撫哭鬧的弟弟,他在紙上畫畫說故事,無形中奠定動畫生涯。
世界有順境逆風,人生有溫暖嘆息,然而宮崎駿不放棄盼望,透過動畫提醒環保與反戰,提醒珍惜身邊的美好,為未來留下健康快樂的空間。這樣的精神,正是現代人在心惶惶的世局中,可以學習的堅持與價值。 refer to 吳凱琳/沈琬婷:宮崎駿:人生有逆風,但永不放棄希望)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074&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1939年草屯洪元約醫師迎娶結婚的彩色影片
1939年草屯洪元約醫師迎娶結婚的彩色影片
1939年,洪元約醫師搭火車到臺南迎娶新娘,然後在草屯教會舉辦婚禮(還有沿途風光)。沒想到日本時代這種home video有留下來,真是罕見,根本就是國家博物館級的影片。
洪元約醫師,1913年出生,草屯人,當地醫師洪金江之次子。1944年遭到徵召前往南方戰線擔任軍醫,1945年 1月12日與同批軍醫搭乘神靖丸,於越南西貢外海聖雀岬被美軍戰機擊沉,不幸遭難身亡,得僅年31歲。這部影片也成為洪醫師留給家人最後的珍貴遺物,也是留給臺灣社會及後世的珍寶。
這部影片典藏於臺中霧峰的神靖丸博物館(霧峰農會規劃,地點在農會旁),館內除神靖丸相關史料及受難者遺物外,還展出日本時代的醫療器材及文物史料,該館落成開幕,有興趣者可以洽詢霧峰農會,或直接前往參觀。
影片: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6/201603161529111445.htm
科學技術基本法終於要修正了
行政院會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鬆綁學界人才技轉兼職及股票處分限制,以利新創事業發展,並縮短產學研落差,讓研發成果擴散到產業界。換言之,未來公立研究單位人員及公立學校兼行政職教師,將開放可兼任董事等,學研單位也可以在上市櫃時自由處分持股,過去「國有財產法」規範不再限制。
這件事應該是好處大於壞處,先進國家也行之有年。能到外面兼職的教師或研究人員,極大多數應該都有一定能耐,不用太擔心他們會「專兼混淆」,若真的無法專心,可以選擇留職停薪,到業界創業,如此也可解決科學家在學校薪資過低的問題,未來的教學也能顧及實務的需要。(eaton)
http://udn.com/news/story/7238/2008248
……………………..
科技基本法鬆綁 新創大利多
行政院會昨(6)日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鬆綁技轉兼職及股票處分限制,以利新創事業發展,並縮短產學研落差,讓研發成果擴散到產業界。業界指出,這對生技產業為首的新創產業將是大利多,近期低迷的生技產業將可「一吐怨氣」。
科技基本法鬆綁,對產業是注入活水。在受惠對象方面,以生技產業為例,學界方面如中研院過去曾將醣類藥品技術授權給醣基、浩鼎等新藥公司,未來將可順利處分股權並合法運用取得的資金推動創新科研方案。
業界認為,由於學界處分股權的規範解禁,學研界的技術將可加速進入產業界,學界人才也可直接進入產業界創業與任職,將可帶動新創產業蓬勃、遍地開花。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科技基本法修正案,以加速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應用及產業化。行政院長林全表示,科技基本法十分重要,過去政府花費很多研究經費從事學術或產業研究,但因彼此間關聯性不足,導致連結上出現落差,希望透過此次修法連結產、學、研,因此在草案內容有許多鬆綁與研究範圍的調整。
科技基本法修正案主要重點,包括放寬技轉兼職規定,公立研究單位人員及公立學校兼行政職教師,將開放可兼任董事等,以促成研發成果擴散到產業界。
科技基本法雖然在2011年三讀完成立法,不過,法令規範並未完備,導致學研單位即使將技術授權給產業界、成立公司並上市櫃,但礙於「國有財產法」規範,學研單位仍無法順利處分所獲得的有關資金、股票,有礙後續的學研方案的推動與創新技術的發展。
且過去學研界的人才,如大學教授被認定為「公務員」身份,除了無法直接到業界「兼職」外,也無法帶領學生以創新技術創立公司,行政院如今針對科技基本法鬆綁人才規範,學界的「人脈」可望一舉打通,讓產業界的能量勃發。
目前生技條例已有相關規定,科技基本法適用的範圍更大,但因生技條例有關兼職規定,訂有落日條款,到2021年12月31日止。因此,科技基本法修正通過後,未來生技產業在落日結束後,也可持續適用,等於間接受惠。
科技部官員表示,生技條例已有類似規定,但適用範圍更廣的科技基本法,尚無這項規定。放寬後,預估中研院受惠最大。
做自己人生股份有限公司的CEO
工作的定義正隨著時代在改變,「直線」、「穩定」、「安全」等關於工作的形容詞開始慢慢遠離,取代的是「自主權」、「自我實現」、「個人目標」等新的形容詞。要適應這個趨勢,首要為自己設立目標。很多人到了30歲後,因為工作不快樂,才開始思考夢想、自我價值,原因正是缺乏職涯規畫能力。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智商、學歷、環境相仿的年輕人,有3%的人清楚自己的長期目標,10%有明確的短期目標,但高達6成目標模糊,餘下的27%沒有目標。
25年後,朝著長期目標前進的3%那群人,幾乎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10 %的人不斷達成短期目標,生活水準穩定提升;目標模糊的大多在底層工作;沒有設定目標的27 %,他們抱怨生活不如意,常常失業。
職涯發展,最好以10 年為一個階段。研究指出,畢業10 年,有職涯發展目標的平均收入是無目標者的3 倍,有目標並寫下執行計畫的人,不但10 年有成,他們的平均收入為10 倍。職涯規畫做與不做,10 年有如此驚人差別。
組織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在《大象與跳蚤》一書指出,在這個更彈性的世界中,你必須學會用更短時間適應職涯的變化,累積「專業性」與「一般性」的技能,例如,不論在哪個產業都需要時間管理、溝通談判、建立人脈等一般性的技能。同時擁有這兩大類技能,讓你能當會跳舞的大象,也能做躍上制高點的跳蚤。
如果職場是一幅畫,亞洲社會推崇的價值觀,你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就像日本漫畫主角島耕作,在一家大公司打拼,從小職員一路升遷,最後攀上頂峰,當了社長。但,現在環境180 度大轉變,你必須由從一而終的島耕作,變成360度多元發展的達文西。
達文西雖然是文藝復興的畫家,畫作只有「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幾幅,原因是他多角化經營事業,又做雕刻、機械工程,還是發明家,他曾發明類似現代望遠鏡的軍事用品。這很像韓第「工作組合」(portfolio life)的概念。職涯全貌必須由5 種工作組合而成,包括有薪工作、收費工作、家庭工作、義工工作和學習工作。
韓第重新定義自己:他每年花150天來做有薪工作、100天學習研究、25天給義工工作,最後90 天留給家庭工作和休閒。
遠見天下文化編輯部:做「人生股份有限公司」的CEO
http://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31307.html?utm_source=gvm&utm_medium=fb&utm_campaign=pv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魚油沒有這麼神,吃多反而會變胖
魚油被廣告宣傳多種效能,能變聰明、解決憂鬱症等。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李貽恆說,坊間的魚油產品實際只有標示10%到20%。魚油被證實的效果為降低三酸甘油脂,不過濃度不足,完全沒有效果,多吃可能變胖,而不是變聰明。
台大心臟血管科主任曾春典也強調,一顆魚油濃度只有30%,一次3顆不會讓濃度變成90%,不如不吃。民眾想降三酸甘油脂,最好是良好的睡眠、飲食習慣,少吃醣類、脂肪多的食物。若是吃魚的話,建議吃深海小型,大型因食物鏈,體內含較多重金屬,人體難以代謝。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清溪水慢慢流(阿頓河)
懷念的中小學歌曲:清溪水慢慢流(Flow Gently, Sweet Afton)
還記得這首「清溪水慢慢流」?她在小學音樂課本被採用了幾十年,有著濃濃的蘇格蘭調,已成為台灣人的共同回憶。
十八世紀的詩人羅伯‧邦斯(Robert,Burns)作了一首Sweet Afton的詩。阿頓河(Afton Water)是蘇格蘭的一條小河。到了十九世紀,美國肯塔基州的一位律師、牧師兼作曲家史匹漫(Jonathan Spilman)把詩譜成歌曲,“Flow gently,sweet Afton”開始傳唱於世。
這首歌的中文譯曲有許多種,比較有名的有兩首,一首是《清溪水慢慢流》,另一首叫做《阿頓河》。
《清溪水慢慢流》歌詞如下:
清溪水,慢慢流,穿過青草地,
慢慢流,聽我歌唱讚美你,
我瑪麗安睡著在靜水之邊,
清溪水,慢慢流,莫擾她安眠。
鷓鴣鳥山上叫,聲音很幽婉,
老烏鴉在樹梢,呼聲沈而遠。
清溪水,慢慢流,泉水輕輕湧,
請你們莫吵鬧,讓瑪麗作夢。
《阿頓河》歌詞如下:
阿頓河,慢慢流,兩岸緣油油
山蒼蒼,風景好,好像催眠曲
我瑪麗,小姑娘,窈窕夢裡遊
烏雲髮,芙蓉臉,時有笑容浮
在山上有石屋,石壁,石廳堂
這是我和瑪麗,最愛玩的地方
在這裡可避寒風,亦可避驕陽
更欣賞紅晚霞,相看牧羔羊
英文版(含阿頓河風光):
英文版(較古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8g_NCIdeRE
中文版:《清溪水慢慢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XTc0e74dI
……………..
羅伯‧邦斯的原詩:
Flow gently, sweet Afton
Flow gently, sweet Afton,
amang thy green braes,
Flow gently, I'll sing thee
a song in thy praise;
My Mary's asleep
by thy murmuring stream,
Flow gently, sweet Afton,
disturb not her dream.
Thou stock dove whose echo
resounds thro' the glen,
Ye wild whistly blackbirds
in yon thorny den,
Thou green crested lapwing
thy screaming forbear,
I charge you, disturb not
my slumbering fair.
How lofty, sweet Afton,
thy neighboring hills,
Far mark'd with the courses
of clear winding rills;
There daily I wander
as noon rises high,
My flocks and my Mary's
sweet cot in my eye.
How pleasant thy banks
and green valleys below,
Where, wild in the woodlands,
the primroses blow;
There oft, as mild evening
weeps over the lea,
The sweet-scented birk shades
my Mary and me.
Thy crystal stream, Afton,
how lovely it glides,
And winds by the cot where
my Mary resides;
How wanton thy waters
her snowy feet lave,
As, gathering sweet flowerets,
she stems thy clear wave.
Flow gently, sweet Afton,
among thy green braes,
Flow gently, sweet river,
the theme of my l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