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我對「杜紫宸主任的觀點有不同看法

我對「杜紫宸主任的觀點:浩鼎案教我們的幾堂課」有不同看法。

1. 生技投資(知識經濟)本來就是高風險高報酬(難道新創電子業不也是),失敗歸零,成功了,得百倍千倍的報酬,而且也不是杜先生提到的,只有「專家致億富、民眾得小利」,若是得小利,虧損又能多少?

2.不知道就不要投,要投就淺嚐即止,跟買彩券或權證一樣,這是投資的基本原則,這也是散戶知道的事,外人如何批評發行人?散戶難道不知道嗎?再者,從股權分散表來看,散戶持股比例極低,多為法人及大戶持有,批評的立足點就大有問題了。

3.投資新興行業本來就要有膽識,這跟創業成功者孤注一擲,破斧沉舟的特性相同。王永慶當年退回台積電投資,就像杜先生的保守想法。

4.解盲失敗是因為實驗設計問題(不應含已沒有免疫力的受試者),造成統計p值檢定未過,並非無效。現在就說「教訓」,太早蓋棺論定了。

5.當初降低生技股上市櫃規模標準,就要鼓勵資本市場的資金發展產業(不然資本市場是做甚麼用的?)。何況,散戶進去的資金還無法跟每年彩券購買金額相比呢。

6.翁啟惠院長是這行的專家,為何不能針對錯誤的說法表示意見?若以後證實市場的講法是錯的,是不是也要怪罪他當時沒說出實情?我們應該針對他說的內容質疑或記錄下來以後求證,而不是叫人家不要說吧!
…………………

杜紫宸觀點:浩鼎案教我們的幾堂課
http://www.storm.mg/article/83044

台灣從浩鼎乳癌新藥解盲失敗、股價連續大跌的案例中,學到了什麽教訓?

生技新藥開發,過程複雜冗長、研發試驗成本高、成功機率很低、命中後反饋大。這個產業的商業利潤分配,較像樂透彩券,中大奬機會非常低,但中則樂透。新藥效果試驗,雖可一試再試,但重新安排試驗成本高,非一般小型企業所可負擔。

一般而言,生技產業,尤其是新藥投資,風險高、時程長、專業強,在世界各國資本市場,通常是由法人、基金當做投資組合 (portfolio) 搭配,並不十分適合鼓勵無準則、盲資訊的散戶投資。

未來政府若要提倡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應考慮提高生技股上市櫃規模標準 (若沒有足夠的財務支持,企業失敗風險提高),政策上則鼓勵法人與基金投資生技新藥企業,避免讓其成為盲資訊散戶瘋狂追高標的,淪為第二個次貸風暴,發生無法承擔崩跌之社會風險。

政府無法勸阻散戶投資生技股,但應善盡宣導職責,告知生技產業遊戲規則、高風險特質,及如何避免遭受傾家蕩產傷害。否則,不教而套,謂之殺。

台灣生技新藥產業,存在著嚴重資訊不對稱現象,這是一個極大社會不公義。熟悉產業遊戲規劃的少數專家,利用無知民眾貪念,將高風險投資鼓動成全民理財運動。成功了,專家致億富、民眾得小利;失敗了,民眾血本無歸,專家毫髮無傷,另立公司,東山再起。

最後,我仍然想說:一個人學問再大、專業再強,仍應時時心存善念,不存貪念。個人或企業之成功,不應該也不允許,建立在民眾的白骨之上。翁啟惠院長在這個案例過程中之發言,全心只為浩鼎惋惜,心中卻無丁點散戶憐憫,實不足為學術大師之典範。

*作者為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