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反年改的臉友昨日留言提到:數理老師李愛民的反年改「邏輯真是無懈可擊」。我在媒體投稿幾篇年改文章,也常在臉書發表年改的看法,聽到「無懈可擊」的說法,實在大感興趣。
我查了,這位國中退休的李老師投稿了一篇「年金改革的解決方案─改革退休基金制度,別無他法!」 〔1〕,裡面引用美國的國家退休管理協會(NASRA)的統計 (2016.2),美國公共退休金的績效大於7%,投資收益佔了基金收入的62%,遠超過雇主和受僱者的提撥收入(雇主:26%;受僱者:12%)〔2〕,但台灣的操作績效僅為3.9%。
李老師「無懈可擊」的邏輯是,只要改善基金績效,就不必年改了。很不幸,這種說法有幾個謬誤,以下是這位老師沒告訴大家的事:
第一,所指的美國公共退休金績效是抽樣,若按OECD網站的資料,美國退休基金的績效只有3%多,比台灣還低 (日、德也比台灣低)。
第二,依NASRA的統計,截至2017年,過去30年績效達8.6%,投資組合是:準現金4%、債券23%、房產6%、股票(含另類投資)67%。我們知道,過去30年,大幅降息,債券漲了3倍,股票漲了25倍,房產也是大賺。問題是,台灣股票與債券報酬輸了美國,而且台灣只押40%在股票,而調查顯示,軍公教保守不願冒風險,不同意基金做高風險投資(若虧了,又說操作差)。
第三,不說軍公教過去繳了多了,若參考一次退的金額350萬,平均53歲退,領了30年,7%的報酬也只能領2.5萬元,而不是年改前平均領5.8萬,年改後也有4.8萬左右。
第四,過去30年績效,只是過去30年(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績效),統計美國公共退休金績效的Callan Associates的討論說了,未來預期績效是4.8%〔3〕,因為低基期的股票榮景以及利率高檔的債券報酬不再了。(eaton)
〔1〕年金改革的解決方案─改革退休基金制度,別無他法!
〔2〕INVESTMENT EARNINGS
〔3〕We conducted that analysis, holding standard deviation at 6.0%. Based on our capital market projections in each of those years, expected returns fell from 7.5% in 1995 to 4.8% in 2015 (Exhibit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