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orm.mg/lifestyle/151500
金墉Jim Yong Kim父母都是韓國人,他也出生在韓國首爾,五歲的時候移民了美國。有一次,父親對他說:「你先去讀醫學院,等拿到正式醫生的資格,你要做什麼我都隨便你。」原本他想讀政治學幫助人。
接下來,他聽從了,但不只是順從。三十多年後,他成為一所大學的校長。一天,他辦公室的電話響了,是白宮打來的,美國總統Barack Obama邀請他擔任世界銀行總裁。他後來擔任數個職務,包括世銀總裁。世界銀行,是世界各國頭頂上的銀行,擘畫全球規模的脫貧政策,並提供資金讓各國政府執行。在二○一二年,世界銀行對全球各地貸款支持金額為三百億美金。
怎麼辦到的?金墉還沒從醫學院畢業,他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跨國的醫療機構:醫療伙伴(Partner in Health)。這個醫療組織擅長結合當地社區力量,運用新的思維與醫療模式,進行極度低成本的醫療。例如,在美國本土,治療結核病人通常要花兩萬美金;「醫療伙伴」在海地,卻能壓低到兩百美金。
到現在,「醫療伙伴」已經有一萬四千個醫療人員,在世界各國為貧民的健康努力。世界衛生組織邀請金墉加入,擔任愛滋病防治部門的主管。在金墉的任內,他再次成功地用非常低的成本,幫助貧困地區治療愛滋帶原者將近三百萬病人,並且減少這三百萬人將病毒傳染給別人的機會。
為什麼金墉特別有效地推動疾病防治和醫療的政策?這就要從金墉讀的第二個學位:人類學說起。金墉在大學畢業後,同時申請進入人類學博士班,這個學科追求了解社會群體中的結構、關係、互動、信念等。
從表面上看,人類學和世界銀行毫無關係。事實上,兩者關係極深,在二○一二年,金墉接到歐巴馬邀請出任世銀總裁。歐巴馬問金墉:「如果我要和別人推薦你,你覺得我應該如何證明你是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呢?」沒想到金墉反問:「總統先生,你讀過你母親--安.唐娜姆(Ann Dunham)的人類學博士論文嗎?歐巴馬吃了一驚,他回答:「有。」
金墉接話:「五十多年前,許多人以為,全球化會導致印尼鄉間的手工藝坊不敵競爭而消失,但你母親在她的人類學研究中論證了,其實反而因為全球化帶來的商業機會、技術與原料的改進,手工藝坊反而大為興盛。總統先生,其實多年來,我同樣是結合醫學和人類學的知識,了解在地的實況、當地人的行為與社會,用最有效的方式連結外界資源,改善貧窮地區人們的生活。」
後來,歐巴馬再遇到金墉的時候,曾開玩笑說:「在爭取工作的時候,引述面試官母親的論文,這招太妙。」
在金墉推行醫療相關計畫時,人類學提供了一個科學以外的社會視野。舉個例子,人類學研究指出,許多人成年後的情緒不穩、學習困難、缺乏學習與生活動機,和幼年時與母親的親密互動有關,可是,非洲地區的母親都極端貧窮,常常大量時間在工作,無法照顧嬰幼兒。
於是,金墉推動一個政策,低收入婦女每星期若花一點時間和嬰兒互動,可以得到「工資」。這個政策使大量嬰幼兒每星期至少得到母親幾個小時的陪伴,也就減少了日後學習和人格的困難,可謂小成本帶來大效益。
這個時代,什麼樣的學科背景,與可以做出什麼樣的事業、成為什麼樣的人,已經不單是簡單的對應關係。世界銀行行長不見得只由財經背景人士出任,而有醫學背景的人也不必一輩子當醫生。金墉先生並不是孤例。我們就從金墉先生受益甚多的「人類學」為切入點,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領域的知識、技能、思維,都可能產生跨領域的運用,人才不必把「專業」當成一條死胡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