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這根本是無聊的研究。姑不論這種結論要花3年,令人不舒服的是,為了引起注意,故意製造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營收跟附加價值的GDP根本不能比,三星的營收利潤率與鴻海也差了3倍,這是甚麼經濟研究?!
中小企的外銷佔比降低了,為什麼叫做大衰敗?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結構走向集中是很自然的事。好像大家都要留在中小企水準才不衰敗,這是甚麼邏輯?!何況不少企業競爭在比資源火力,沒有一定規模如何競爭?
為什麼只觀察外銷佔比?要知道中小企的人力雇用仍佔全部的70幾%,難道沒有訂單,老闆還繼續養員工?很多中小企轉型當大企業的服務衛星了,研究坐井觀天,當然看不到外部環境的演變。
當年中小企業跟著世界工廠的潮流,追求產能與成本外移,那是衡量當時的機會與能力,今天也累積了再上層樓的資本。本來產品、企業、乃至一個人的生命就有周期,最終走向死亡,怎能簡單推論這是大衰敗的原因?!沒有這些,你們還能拿著預算研究?(eaton)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269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2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