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到現在,教育的困境一直沒變。我的文章第一次被收錄在課文裡面,是我的小孩念國三,他回來說,「同學叫我來問你,你那課要考什麼?」我想,我寫文章不是為了給別人考試用的,是為了表達情感經驗和想法。他就說「你是作者,怎麼不知道要考什麼?」之後我考了那一課考卷,真的很難,要比較文法和文義。結果我考了87分,兒子說,你在我們班程度偏下。這整個過程就是異化。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美好的,是因為人有好奇心而想學習,但現在要求學生拿到好成績、進入好學校,念書過程裡,孩子找不到熱情,不是為了內在價值念書,而是外在價值,已經失去原有意義。現在看到很多人談教育,總是在說如何創造一個制度,由外而內地去規範,不過教育應該是要回到核心,要試著想想如何透過教育去呼應孩子心中的熱情,讓他們能夠快樂地享受學習樂趣,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回想我過去的學習,基本上曾經念過的地理知識,現在都成為歷史,世界變化太快,我們應該要開始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若是教導少一點,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能學音樂、舞蹈和美術,這對他們的人生或許幫助比較大。
面對未來,需要有領導力、團隊合作和創新力等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考試考不出來的。這些能力要培養,就是要讓孩子有空間去嘗試。我建議,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就得學著放手。孩子的冒險過程會遇到很多失敗,父母親要告訴他,失敗是件很棒的事,這能鼓舞他,讓他獲得勇氣和正面能量,當他一天天進步,累積出的生命力就會不同,長大後面對任何挑戰,就能擁有不凡能力。
我小孩很小的時候坐校車,只要四個路口,十幾分鐘就會到家。有次司機請假,明明4點放學,小孩回到家快8點。媽媽一直念,他卻興高采烈說:「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你不知道我是大冒險,千辛萬苦跋山涉水才回家。」隔天小孩說要自己走去學校,就那一次,小孩真正有了學習。有時候父母親的愛心,70%是在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當我們幫小孩做選擇,他就少了一次學習,以後小孩離開你,那個苦都要再吃一次。
我的小孩子很叛逆,他的地理作業完全不交,覺得是胡說八道,還弄了兩本聯絡簿要騙我和老師,國中三年我沒有能力改變我的小孩,上課遲到、跟同學打架,那時我做得最棒的,就是相信他會自己找到出路,不會因為他成績不好就不愛他。他每次看到我就說,「喔,你很慘喔」,我就回「不會」。但現在他到美國念書,成績相當好。這是因為我們做家長的,沒有放棄他。在這漫長的等待過程,肉眼看不見的改變,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