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聯盟沒那麼偉大/eaton
台灣三不五時就有人提:加入區域經濟聯盟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台灣加入區域經濟聯盟是多麼困難(中國與農產品阻力),沒有加入,就是台灣末日。這篇文章就是一例。
事實上,不是加入聯盟就一定好,在計算過利弊得失後,通常不是如此(台灣經濟學者已很多論述,WTO已經把關稅壓到很低了)。姑且不論區域經濟聯盟有何等龐大的競爭優勢,若是連台灣的老大-美國主導的TPP台灣都無法加入,那表示弊大於利。
不過,我認為,區域經濟聯盟對台灣有兩個潛在的好處:
1. 使得廠商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台灣人口只有2300萬人,只要在某個適當的市場區隔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要活得好好得並不困難,不必天天講所謂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這是一直以來的毛病,雖然策略大師M. E. Porter多次來台每次都提到,甚至今年來台的行銷大師Philips Kotler也是如此對台灣建議。
2. 提高經營壓力,使得廠商提升經營技術,間接對台灣消費者有益。以豬肉來說,台大張文亮教授最近在臉書提到,台灣廠商為規避環保罰款,將豬的排泄物回灌養豬場,接著以抗生素支撐這個產業,如此豬不但可憐,對消費者健康也很不好。若因此提升技術(包括採用沼氣發電),台灣豬肉的口味會沒有競爭力嗎?日本目前積極提升稻米的價值,以因應務農人口減少及未來美國大量生產的產品入侵,也是這個道理。
再者,外界總把中國的影響力看得很偉大,認為中國很容易透過相關國家干涉台灣加入TPP,更別說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本文作者提到印尼選擇中國高鐵而非日本新幹線為例做為證明。
中國的影響力有這麼大嗎?實際上中國與鄰國關係並不融洽(現在還在講亞投行),中國要取得國際業務,只能透過利誘、大量補貼,問題是,入不敷出的補貼模式不是常態,是大忌是不能長久的。
不過,作者末尾提到,「時代與環境變化雖大,團結一致與加強實力卻是不變的硬道理,也唯有如此,台灣才有可能在這個打群架的年代中闖出一片生機。」這倒是真的,如此才能實現前面提到的那兩個潛在好處。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46/article/35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