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會為那裡沒做到完美而喋喋不休,有時我們會為自己不擅長的事苦惱不已。我們總是要求自己達到不可能達成的標準,然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們的熱情逐漸消退。
其實在在實際的世界,沒有所謂的「完美」,沒有一個東西毫無瑕疵、無法再有任何精進。我們最大的誤解在於,認為達不到完美就是失敗。
正是不完美,才讓事物獨一無二。擁抱我們的不完美,才能將焦點放回原位:持續改善。這樣的心態,指引我們前往我們該去的地方。
練習「不完美」不是刻意犯錯,而是重新建構你對這些錯誤的回應方式。久而久之,你就能以好奇心而非批判來擁抱錯誤。
你可以將自己的筆記本看作是顯示自己並不完美的證據,或是你展現勇氣的明證。歪斜的線條、扭曲的字體,正好見證一個人如何努力為生活創造正向的改變。它也許不完美,但絕對美麗。
你打造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接受自己不完美、有可能失敗,才能繼續向前走。從某個地方開始,讓自己一點一點前進。前進的目的不應該是達到完美或是努力超越其他人;而是找到機會,持續改進自已。
正如同道德哲學家謝爾頓(W. L. Sheldon)所說:「超越你的同伴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在於超越先前的自己。」
日本美學概念「侘寂」(wabi-sabi),意指任何事物的美就在於它的不完美,正是這些特質讓個別事物顯得獨一無二、真實、與美麗。茶壺的裂痕、木材的變形、石上的落葉、飛濺的墨汁,強調智慧就來自於與我們不完美的本性和平共處。
長久以來,日本的工匠技藝已臻至絕妙的境界,包括木工手藝、金屬技工、甚至是產品包裝。他們強調的是精通,而非完美。精通不同於完美,前者擁抱無常與不完美,它是一個過程、一種狀態,而非最終目標;是持續改進與學習的結果。
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提到了1萬小時規則:要在任何領域成為世界級專家,就必須累積1萬小時的刻意練習。而日本的學徒身分,往往是持續一生。
精通取代完美的概念,持續付出和練習,努力改進自己。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不會有終點。即使是最偉大的大師,仍是渴望學習的學生。他們的技能和我們所擁有的一樣,需要長時間累積。他們必定是從某個地方開始,而且和我們一樣,並非一開始就做到完美。
每一天,問自己一些小問題。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無論行動規模有多小,或是在過程中跌倒,都沒關係。真正重要的是你持續在進步。---摘自 瑞德.卡洛,美在於不完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