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學習廉恥(5)

顧炎武的兩三事

最後談顧炎武個人。這不為批鬥,我沒比較高尚,都需要救贖,而是回到首篇主旨,社會廉恥是每個人的責任,不是高喊『廉恥』或考《廉恥》就能提升。

世上不缺道理,重點在於思辨,知行合一,同時察明行事動機。顧炎武不做不同朝代的官,動機可能是:遵從母命、理念不合、失去權勢而心懷仇恨、沽名釣譽……..,姑不論如何,就歷史記載,他不是正人君子。

評審委員直到108課綱,才將《廉恥》從推薦名單下架,可見社會變革緩慢,還有教師說是無恥,這是評委兩次投票決定,難道他們都無恥?不就是為政治鬥爭。

顧炎武一生鼓吹反清復明,但第一次坐牢不為政治,而是僕人想投奔和顧家有經濟糾紛的仇家,一怒之下,將僕人沉入水塘淹死。朋友搭救、罪名由「殺無罪奴」改判為「殺有罪奴」,棍棒杖責後就釋放了。

顧炎武沒有子嗣,多次納妾。59歲那年,他和傅山閒聊想要兒子,傅山勸他納妾。顧納16歲小妾,後來發覺身體衰弱,寫文章罵傅山,明明自己要,卻把責任推給朋友。

《觚賸》記載,顧炎武的兩位外甥設宴招待,想留他暢飲到夜深,再張燈送他回府。顧大怒說:「世間惟淫奔、納賄二者皆於夜行之,豈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在顧的世界,「淫奔/納賄」才有夜生活,跟朋友吃晚飯、夜行回家,不是正人君子。

顧炎武拒做清朝官,眾弟子卻是滿清權貴。他最得意門生是親外甥徐乾學,進士第三名,官至刑部尚書。徐乾學攀附權貴,捲入多起貪污被罷官,回鄉後繼續魚肉百姓,被兩江總督傅拉塔彈劾,說他「招搖納賄,爭利害民」。

徐乾學去世後,和另一個人品不佳官員的作品被收入《通志堂經解》。乾隆皇帝故意在序中消遣道:「徐乾學阿附權門,成德濫竊文譽,二人品行,本無足取。但不以人廢言,故補刊齊全,訂正訛謬,以臻完善」。

顧炎武耳提面命多年的徐乾學,人品尚且如此,讀幾遍《廉恥》能提升品德,只是自欺欺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