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幸福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幸福學」

哈佛大學「幸福學」的講師是塔爾賓‧夏哈爾(TalBen-Shahar),他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去追求,並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他為學生簡化出10個達到幸福的方法,分別是:遵從內心的熱情、多和朋友在一起、學會失敗、接受自己、簡化生活、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慷慨助人、勇敢(心懷恐懼仍然向前)、表達感激,這跟耶魯最受歡迎的心理課程提到的快樂秘訣:多多感恩、多多人際互動、多多隨機做好事、多多睡覺、不跟人比較類似。(前貼文「您快樂嗎?」)

幸福學教導大家思考人生的目的,珍視自己的優點,發揮積極影響力。幸福學就是正向心理學,在遇到挑戰和挫折時,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當人們遇到挫折時,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等五種反應;而正面思考者的比例低於一成。

醫學上認為,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透過各種活動和學習來提升和強化。然而,樂觀不全代表正向思考,而悲觀也不全代表負向思考。若過度樂觀,反而傾向不積極,就變成負向思考。反之,若適度的悲觀,先將事情想到最壞,然後企圖解決,也就成了正向思考。正向與否,重點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力。(參考黃淑儀及李紹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