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台灣危機之三:不仔細分析數據

林建山先生為文提到,根據美國官方發行的全球金融雜誌報告,臺灣2013年平均每人財富總額40,392美元,列位第17名,比22名的日本之37,525美元高。再推前五年看,馬英九掌政第二年的2009年,臺灣人均財富額僅31,782美元,位列第25名。然而,在外向評比越來越入佳境的同時,卻見到了國內社會「感覺越來越壞」「民怨漫天」的反差現象。
----------------------------------------------------
我經常使用數字,但實在不喜歡這篇文章,原因不是政治味濃厚,而是現在數據資料取得容易,不仔細求證或分析,就很容易掉入數據陷阱(包括我),專業人士也是一樣。台灣薪水不高,說不定跟這個「隨便心態」有關。話講重一點,這個心態造就了「台灣危機之三:不仔細分析數據」。

以這篇文章為例,問題在於:
1.該文引用全球金融雜誌報告,似乎很權威,殊不知是引用我國2012年的國富調查報告,而該項調查2012年之後就不再調查了。
2.該文使用人均財富做為參數,但平均數不考慮財富集中度,只是無情輕忽底層民眾的困苦(其實,沒有同理心才是執政失敗的原因)。依我國五分位家庭儲蓄(可支配所得減支出)資料,2008年起,末端25%入不敷出,一直在負2-3萬間盤旋,末端25-50%的家庭儲蓄不到4萬。一半的人在鼻孔間浮沉,談論平均數有何意義呢?
3.依我國2012年的國富調查報告,家庭部門淨資產87.6兆台幣,比2009年的65.9兆台幣高出21.6兆,然而剔除不能隨意處分、價值不確定及自然變動的資產增加數17.8兆(含房地產7.5兆,有價證券4.7兆,人壽保險準備5.6兆),剩下的只有3.8兆,比例約4%,與該文提到的人均財富增加30%相較,存在很大的落差。
4.不仔細分析上開資產價值增加的項目(例如,日本房地產價值還在探底),進行跨國比較有何意義?

http://www.storm.mg/article/5885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