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一個有趣的猜測:陳培哲院士的辭職理由

一個有趣的猜測陳培哲院士的辭職理由 

結論:我對陳院士的辭職理由高度保留。純練腦,觀察可能存在盲點,歡迎指教。 

肝炎專家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請辭國產疫苗審查委員,原因是日前蔡總統宣示國產疫苗將自7月供應1000萬劑。他說高端、聯亞、國光都採用尚未通過國際核准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缺乏分散風險概念,知名美國生技公司Novavax至今尚未獲認證,台灣如何做到?所以斷言國產疫苗7月絕對不可能做出來,這是常識[1] 

我懂不多,尊敬權威人士,也喜歡謙虛聆聽,然而我更喜歡真理。針對陳院士的常識說法,我持高度保留態度: 

1.      陳院士錯了,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Novavax研發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最快夏天可供施打[2]Novavax3月公布試驗結果,效果很好,而印度藥廠在5/26公布要開始生產。國外新聞不勝枚舉[3]。誠然,這不代表國產一定過,疫苗有歷史統計通過機率,這也是常識。 蛋白質次單位疫苗需要參考已上市疫苗,研發進程本來就慢,但有後進優勢,且副作用低,這些是公認事實。

2.      宣示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期望,而審查委員有十位以上(食藥署從未公布名單)政府也多次宣示依據科學程序審查。這是疫苗,不是保健品,亂審沒用,而且政府及委員自陷於不義,陳院士是不是鑽牛角尖?再者,高端、聯亞的一期與二期期中結果早出來了,人數不多,但安全性與有效性表現很好。陳院士難道不知依經驗,通過機率很高 

3.      陳院士早知高端、聯亞、國光的技術,既然不看好,又要擔任委員,不就想把關?別領域不說,就我所知,藥物審查委員都有科學家的傲氣,為何其他人沒因此辭職?又,分散風險人人盡知,但除了美國國衛院(NIH),臺灣可有其他管道技術移轉?沒有吧! 

4.      美國國衛院是生醫頂尖研究機構,提供國產Novavax武田藥廠等單位核心技術,每年研發預算400億美元,研究人員2萬多人,包辦很多諾貝爾生醫獎。疫苗研發不是很高難度,怎能說尚未認證,就認為風險很高 

5.      日本武田藥廠研發的疫苗(Takeda, TAK-919),取自美國國衛院授權的ModernamRNA-1273)疫苗株,合作夥伴就是Novavax。今年初進行一二期試驗,招募200名受測者,3月完成安全性報告,日本政府於5/21核准[4]。武田未進行三期試驗,二期人數200人也遠低於台灣的3千多人,日本學界也沒嚴厲批評,這是聽專家說的。 

6.      陳培哲和廈門大學一直有合作,他一直主張「減毒疫苗」(中國說滅活疫苗),認為mRNA及腺病毒疫苗,都是落後技術,不會成功,國內生醫學界都很清楚他的態度;五月審查會提醒陳院士不要隱匿委員身份在外頻頻放話,尤其是最敏感的疫苗解盲期,有適法性及專業倫理的問題[5]。就我所知,「減毒疫苗」才是落後老技術,有些國家人民都打了,但疫情更嚴重。mRNA及腺病毒疫苗上市打幾億劑了,怎是落後技術況且,專家們咸認mRNA發明人今年會得諾貝爾獎。我猜他被警告不要放話,恐怕才是辭職理由 

Eaton

2021/6/8 

[1]國產疫苗解盲進度首曝!還要12周 疫苗審查召集人證實中研院士陳培哲請辭委員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607/RC2AZ6JRVNDX5GC4HI3FG73LEE/

[2]Novavax研發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最快今年夏天可供施打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61677

[3]A New Type Of COVID-19 Vaccine Could Debut Soon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21/06/06/1003328413/new-type-of-covid-vaccine-could-debut-soon

[4]武田宣布日本核准Moderna的新冠疫苗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524005729/zh-HK/

[5]府駁陳培哲因總統請辭 5月底審查會已提醒委員身分不宜對外發言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5325%3F%3Dfb&fbclid=IwAR3z7MdQt-BdIASnb2YUl0kSlVZttzUbELFY_hcfU1tspKm30-IHo8f9qX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