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如何理性思辨權威說的話?

如何理性思辨權威說的話?

前言:現在「認知戰」很厲害,不是要你信什麼,而是要你什麼都不可信,讓你不知所措,更不知何者為正,何者為負!所以重寫這篇,落落長,練習寫作,歡迎指教。 

現在講起疫苗,許多人口才便給,乍聽像權威專家,一時難辨真偽。其實資料容易查,但專業判斷不是隨便可以養成。就算熟悉的東西,我也常錯讀或判斷錯誤,所以建議多聽「真專家們」怎麼說,然後用常識判斷。 

有些事根據事實,不難判斷。譬如,有人批評政府刻意阻擋海外疫苗。事實是政府從去年9月和COVAX簽約476萬劑、10月和AZ簽約1000萬劑,今年2月和莫德納完成簽約505萬劑,共訂2000萬劑進口疫苗。現在是訂得到,缺貨拿不到,截至6/1,全球接種超過1()的人口只佔16.6% 

另,有許多團體聲稱要為政府購買或牽線疫苗。姑且不論動機,判斷真偽的事實是甚麼?要有原廠授權書,就是原廠證明確實有這些貨,也保證販售。這是國際貿易的常識,不然世界的掮客騙徒何其多。現在疫苗公司都聲明,不接受私人訂購或引介,只跟中央政府商談。這是緊急使用授權,不是完成三期的上市藥品,涉及倫理法律和分配問題。

但許多事情複雜,真專家才知道。譬如,新藥試驗的的抽樣誤差有嚴格規定,至少包括:樣本數量、隨機分配、抽樣實際分布,因此要求樣本的年齡、性別、血型、體態、種族、族群、慢性病、併發症等分布,而安全性、有效性及副作用也有明確標準。所以輝瑞疫苗的緊急使用申請書,附件洋洋灑灑,比內文57頁還多。

 

社會科學也十分複雜,「人事時地物」一個不同,結果完全不同,但許多決策無法完整模擬,無法重複決策及其影響的過程,更無法預測結果,只有選擇和承擔責任,而事後檢討也常不知成敗關鍵因素,只能猜測。

 

在我看來,也可以從幾個公共討論的準則,檢視誰才是真專家:

 

1.若過去信用紀錄太差,我們不以貌取人,但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2.真專家可能與主流說法不同,但謹言慎行,提出學理或事實論理,也會從各種不同角度關照議題,並妥善運用:絕對、很可能、可能、或許、懷疑等字眼說明看法。

 

3.真專家謙虛誠實,不猖狂誇口,多少證據說多少話,永遠保留自己見解出錯的可能。也就是說,相信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人跟人之間的討論是錯誤的相互呈現,願意謙卑由真理糾正,而真理在高處。

 

4.真專家知道問題的複雜度,必須權衡因素與價值衝突,決定永遠不完美,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不會鑽牛角尖批評。然而佔據道德高地的大聲公,常沒專業背景(醫師也有分科),或不在第一線,不了解事實,也不需要為決策後果負責,只想獲得掌聲。

然而,權威也可能出錯,所以理性思辨,是「學與習」的重要基礎,沒這基礎,盡信書不如無書,並失去精進機會。這概念猶如教堂外表富麗堂皇,若沒有信仰基礎,其實是空的,比污穢更可怕,更可怕的隨時進去裡面居住。 

我認為,進行理性思辨,有幾個條件,第一是耐心。權威不必然能言善道,但囗才欠佳,無損於真理本身,再者,沒人可以一句話清楚解釋真理,要給對方足夠時間解釋,不要斷章取義,要尋找訊息比對,確認他們的整體看法。這需要謙虛聆聽,也需要時間消化,才不至於誤解。 

其次,雙方地位平等。這不容易,人們豈甘願接受別人指點?又說者在心無旁騖、熱情論斷之際,豈能安靜反思?面對權威,常看到兩個極端,一為自認差一大截,攀不上,不敢批評;一為為批評而批評,或忘了人間道理需要前提條件。批評過猶不及,都不是中道,徒然失去思辨的機會及目的。 

綜上,人畢竟是人,不是說權威說的一定對,自己思辨也可能是錯的,都需要真理糾錯,而真理在高處。這種秋空霽海、八方俱紅塵的心態,需要存著「平常心」,就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淡泊自如,沒有計較;心中坦蕩,沒有虛矯;心無物慾,得失忘懷;自然心態,無所掛礙;無有恐怖,無有負擔;不卑不亢,同理相對。 

平常心說來容易,但是安住平常心不簡單,所以智者說平常心是道,凡涉及人心之道,都不容易越過。以色列人喜歡辯論,但他們重視律法,律法能平衡心思,所以能理性思辨,是世上最有創新力的民族。 

我們不是猶太人,沒有律法,但有倫理道德作為準繩。只是一個人對倫理道德越認真,就發現越難守倫理道德,若我們不自欺,都要承認這個事實。成因是什麼?罪在上頭,行出來由不得我,但至少可以先做一個人,才來看待萬事。 

既然倫理道德難守,講聖賢之道何益?還是可以點出努力標竿,或是像法律功能是讓人知罪,而不是守法。再者,當不成聖賢,等而下之當君子,或寬容些,往君子之道前進,就活在君子國度。追尋幸福,就己活在幸福之中,或許是相同道理吧! 

eaton

2021/6/4重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