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誠信是最重要的態度

誠信是最重要的態度 

前言:昨看到李河泉的「態度與教養」一文[1],說法很值得參考,因此續貂寫了這篇,歡迎指教。 

最近看到文章說,台積電盟友微影技術設備龍頭ASML,在荷蘭總公司訓練營推出3C人才精神:ChallengeCollaborationCare 

ASML台灣暨東南亞區人資總監劉伯玲(Poling Liu)翻譯為「思考辯證、勇於表達」,「團隊合作、共創雙贏」,以及「傾聽意見、關懷員工」。她強調這三種特質,將是選才最重要的指標。 

職涯成功通常歸因於『能力、專業、機運、人脈、志趣、態度、冒險』,ASML強調「態度」。能力與專業可以一生學習,但態度與年輕時期的教養有關,難以訓練,但可以因著宗教或試煉而自我覺醒。 

我認為,誠信發自內心,是最重要的態度。沒有誠信,我們常說的態度:虛己、踏實、專注、求真、恆毅、機警、知足、溫柔、同理心、認錯、主動、慷慨、抗壓、堅持、感恩、禮貌、互助、合作、認真、負責,常是口頭禪,甚至是精緻利己者在演戲。 

有誠信而無知識,毫無用處;無誠信而有知識,危險而令人恐懼。巴菲特曾說,聘一個人要注意三種特質:誠信、智力和精力,如果沒有第一項,其他兩項會讓你很慘! 

可靠誠懇是誠信的一個面向,但不僅如此。根據耶魯法律系教授Stephen Carter解釋,誠信是人的意願、責任感、或能力,促使人在生活中識別對錯,並要求人仔細思考事情對錯的理據,依此做出道德的抉擇。 

因此,誠信(integrity)的人一定正直(honest),不是盲信愚忠無明地信守承諾或教條,他知道堅持道德立場的原因,即使大部份的人持有不同意見,誠信的人仍堅持立場,不隨波逐流,願意以行動付出代價,甘心作正直的人。但正直的人未必誠信,因為未必謹慎思考堅持的道德議題,他可能只是善良或具良知而已。 

Tom Watson1949-)是1970-1980年代的高爾夫頂級選手。一次錦標賽,他把推桿放在球的後面,不小心把球推過一點。當時沒人發現,但他仍向裁判報告。裁判罰他一桿,正因這一桿,他輸了比賽誠信的人願意付出代價,以維持正直。 

Ali H. Hayfeh1933-),約旦人,26歲進入史丹佛就讀,3年取得學士,次年取得碩士,再次年取得航太博士。從1976年就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傑出工程教授。他從1995年擔任JVC主編,最後栽在台灣人的舞弊行徑,在20145月辭職。當阿里發現舞弊,沒有逃避掩飾,他大可不揭露退休,卻選擇負責,在釐清細節後撤除60篇論文,說明後辭職。他為人生留下疏忽的紀錄,但追求真理的精神,卻贏得聲譽。 

美國林肯和馬丁路德被尊崇是誠信的象徵,願意付上代價持守信念。他們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恆常表現,一個搖風擺柳、不能言行如一,是沒有誠信的人,台灣政壇比比皆是。 

張忠謀最看重誠信正直。好的策略,可以讓公司旺十年;好的企業文化,才是永續企業的核心。找三篇分享[2] 

此外,天道酬誠,國家要進步,選民辨識政治人物重要,辨識有毒的媒體資訊也很重要,一塊摻毒的豆腐,千萬不要說至少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供品嘗。 

左派追求公平,但常不考慮現實條件,以致說一套做一套或說的到做不到,公平流於虛話。西方信仰的核心是神是信實的,有公義及愛(憐憫)。信實是誠信,沒有信實,單講公平正義及愛,其實是虛的,道理類似。 

[1]附錄留言

[2]台積電四大核心價值是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張忠謀最看重誠信正直,要求同仁不能講假話,不能自己吹擂,答應的事要做到,但不輕易答應。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0/30/n10818028.htm

你不知道的張忠謀...赴湯蹈火也要維護「誠信」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22890

企業誠信就是資產!張忠謀:因價錢太高而離開的客戶 過了幾年都會再回來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5038876 

eaton

2021/6/24

附錄 : 李河泉態度與教養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態度和教養〉,提出了一個觀察:「長大後的態度,都跟小時候的教養有關。」 

為了怕自己的觀察有誤,最近一年來幫年輕(大約2535歲)的主管上課時,我都會開玩笑的問:「你們小時候有被爸媽修理過的請舉手?」 

幾乎所有年輕主管都舉了手。有的說被打手心,有的被打屁股,有的被罰面壁,有的抄寫文章,有的不准吃飯,有的被罰跪……..。一時之間,課堂上充滿了童年各式各樣曾經被處罰的回憶。 

通常聽完後,我都會問:「同學們請問一下?你之所以能夠這麼年輕就成為主管,是因為上面主管看重你的什麼?」有的人回答「能力」,有的回答「專業」,有的回答「機運」,有的回答「態度」。 

「一般來說,」我接著問:「『能力、專業、機運、態度』,從高層的觀點來看,各位覺得哪個比重可能最高?」一年來大約請教了將近1000位同學,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態度」。 

我又問:「大家有沒有想過,你的態度為什麼得到上面肯定?是因為你自己的「天生麗質」呢?還是從小被父母或老師協助訓練而成?」年輕的主管們都笑了,幾乎一致的回答:「應該是被訓練而成。」 

我接著說:「那麼,同年齡的人未必能當上主管,你今天能夠有一點點地位,比別人受到更多被肯定的機會,你有沒有感謝過訓練自己的父母或老師?」年輕的主管們開始若有所思。 

▋年輕人的「態度」從哪裡來? 

在職場這麼多年,我真的發現「態度決定一切」。過去的主管真的非常重視專業,但是近年來,卻慢慢地更重視「態度」。 

許多高階主管甚至苦笑告訴我:「老師,我們發現專業不夠的新人,進來還可以訓練。但是態度,竟然無法訓練。」 

然而「態度」究竟是什麼?其實「態度」就是一種「具有正確價值觀的個人品牌」,一般有「做事態度」、「做人態度」、「工作態度」、「學習態度」。 

所以我們會聽到某人:「做事態度」能抗壓堅持,「做人態度」懂感恩禮貌,「工作態度」能互助合作,「學習態度」能認真負責。 

問題來了,這四種「抗壓堅持」、「感恩禮貌」、「互助合作」、「認真負責」態度,究竟該從什麼地方學到?大家不妨看看下面四個案例: 

1.「不管是唸書或是打怪,每次碰到比較難的或者麻煩的,我就不想再做下去。可是爸媽都會陪著我,即使我哭鬧也當作沒聽到,他們還是很委婉而堅定的有耐性。」於是,爸媽教這個小朋友學會了「抗壓和堅持」,避免習慣「逃避放棄」 

2.「爸爸連續加班幾天,感覺回來都很疲倦,過去我從來沒發現,今天媽媽提醒我回來先去給爸爸一個擁抱,我才覺得爸爸很辛苦。」於是,爸媽教這個小朋友學會了「感恩和禮貌」,避免了「認為父母做的都是應該的」。 

3.「我和爸爸媽媽去大賣場買了三大袋東西,爸媽說我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所以也要幫忙拿一小袋。」於是,爸媽教這個小朋友學會了團隊「互助合作」,避免了「這些又不是我的事」。 

4.「今天功課沒有寫完,因為我覺得老師出得太難,但媽媽說碰到難題要練習解決,而且自己的功課一定要寫完才能睡覺。」於是,爸媽教這個小朋友學會了「自己認真負責」,避免了「習慣找藉口」。 

▋用愛與紀律,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態度」真的是從家庭的教養而來。我所說的「教養」不一定是體罰,而是父母親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讓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 

請千萬記得「碰到就要教」,別因為疼惜小孩的「寬容」,慢慢地變成不斷退讓底線的「縱容」。 

許多大人常常覺得年輕人不懂事,然而我卻發現讓年輕人不懂事的真正原因可能不在年輕人身上。 

現在的小孩都非常聰明,從小就「不斷挑戰爸媽的底線」,父母最難訓練的教養,就是讓他知道「禮貌和尊重」。 

父母親的愛絕對無庸置疑,但是父母的教養就像天秤,一端當然是「愛」,但是另一端應該是「紀律」。這個紀律就是「自我要求」,包括「禮貌和尊重」。 

「禮貌」是讓自己懂得「知所進退,拿捏分寸」;尊重」是讓他人感覺「謙虛客氣,感恩主動」。 

教養是一輩子的事,也是父母無可迴避的天職。每個父母對子女都「費盡心思」,然而重點是要「費盡有幫助的心思」,才是對子女最大的造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