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三分鐘閱讀:失控的懲罰 / eaton

三分鐘閱讀:失控的懲罰 / eaton

 

這本書是 Robert A. Ferguson 的落落長大作,我嚐試寫三分鐘文摘:

 

// 一個文化的形成,是透過政治、經濟、法律、歷史、心理、甚至宗教與哲學,必須了解這些意涵,才能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目前普遍看法是,作惡者須付出代價。然而,若忽略人的尊嚴與犯罪者所面臨的其他狀況,病態嚴罰作惡者,甚至忘了懲罰的目的,就會創造出恐怖不輸集中營的監獄。

 

社會為何產生過度的懲罰呢?當民眾受到外界不當的教導或引導,不知不覺形塑「自以為義」的「超我」,若超我不斷壓抑本我,就會激發出難以戒掉的愉悅感,這種感覺是,聽聞別人因犯錯而被折磨時產生的快感。


因此,若沒有人必須為過度的懲罰負責,人們就會不斷地創造出極端痛苦的嚴罰與制度。那麼,如何避免過度的懲罰呢?答案是:寬容與鼓勵。//

 

我個人以為,寬容與鼓勵屬於個人層次,與屬於國家層級的轉型正義不同。以就個人層次而言,寬容與鼓勵意謂著以愛心看待作惡者的行為,以及期待他改邪歸正,如此就有機會避免病態嚴罰。

 

寬容與鼓勵也意謂著饒恕,這不是說,加害者可以免去法律的制裁,而是受害者不再於過往的傷害中自憐,從而使自己的心理康復;而不饒恕,往往損失更多!面對過去,每個人同樣有兩種選擇。我們一生難免受到各式各樣的傷害,可能來自於朋友、敵人、親人、愛人,甚至是陌生人。我們可以把仇恨寫在石頭上,永誌不忘;或寫在沙土上,一陣子才過去;也可以將仇恨寫在水面上,船過無痕,不讓傷害在生命中留下痕跡。

 

以下的故事可以參考:馬托博的饒恕力量


非洲有一個地方叫馬托博,他們有個「溺斃審判」的傳統。當地若有謀殺案,受害者親屬必須追悼死者一年,之後,村人齊聚河邊,將殺人兇手綑綁,丟入河中。此時,受害者親屬有兩種選擇,一是讓兇手就此溺斃,獲得公平正義,但餘生可能在悲傷中度過;另一種,願意接受世上存在著不公平的事實,把兇手從河中救上來,以釋放心中的悲傷。馬托博的人相信,「唯有饒恕才能終止悲痛」,因為「報復是一種長期的悲痛形式」。 (參:蒲公英希望月刊)

…………….

饒恕,知易行難,但信仰的力量卻有可能,就像保羅的宣言: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聖經 腓立比書4:11-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