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林語堂的智慧/eaton

林語堂的智慧/eaton

 

前些日子,朋友分享「厭世哲學家」,她說大部分哲學家都很厭世,他們都太聰明,把事情看得太清楚了。哲學家康德說:「國王們思考哲學,或者哲學家成為國王,這是無法指望的,也是不能期望的,因為權力的佔有不可避免地敗壞理性的自由判斷。但是,國王或者人民不讓哲學家階層消逝或者沈默,而是讓其公開說話,這對於雙方來說,為了瞭解其事務,都是不可或缺的。」

 

理想往往事與願違,所以哲學家厭世,這是我的理解。然而,台灣有一位被五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兼哲學家,就是林語堂先生,他有段不厭世的說法:人的生命有限,因此要學習明智誠實生活,需要學習滿足。人的弱點是,不斷追求理想,住在真實的世界裡,卻夢想另一個世界。人生在世不快樂,不心滿意足,就是忘恩負義。當現實主義的理想家,滿腔熱誠的達觀者,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保持積極的人生觀。

 

他在晚年出版的「我的信仰之旅」可以了解到,他的想法有一些改變,但是他在幾本著名作品的話,雖時隔八十年,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思考。

 

1.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院。它即使不能治癒別的疾病,但至少能治癒人類的自大狂症。人類應被安置於適當的尺寸中,並須永遠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山水畫中人物總被畫得極渺小的理由。《生活的藝術》

 

2.爸爸常常告訴我,他曾親眼看見多少貧窮之家興起來,多少富貴之家衰下去,他告訴我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日子。《京華煙雲》

 

3.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人生不過如此》

 

4.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人生不過如此》

 

5.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6.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我的願望》

 

7.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自已相違背時,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我的願望》

 

8.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吾民》

 

9.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餘暇時光就可以了。《?

 

10.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11.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生活的藝術》

 

12.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讀書並不是要「改進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生活的藝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