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要擴大學術界彈性薪資?@EATON

要擴大學術界彈性薪資?
請研究與台灣有關的問題@EATON

今天在報紙上讀到兩則新聞。新聞讓我聯想到,我曾經為回應: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的大作:「台灣正在失去未來?」,跟著投書天下獨立「請給台灣投資環境多點氧氣」及幾篇相關文章。(註1)

第一則新聞是,全球十大輪胎廠,正新續排第9。Tire Business公布2015全球輪胎公司業界排名(輪胎營收計),全球前3大輪胎廠分別由日本普利司通、法國米其林及美國固特異再度蟬聯;台灣正新橡膠,以營收44.41億美元,續居第9;建大工業則以營收11.68億美元,續保第28名。(註2)

第二則新聞是,國發會攬才,希望擴大彈性薪資的適用對象,除了學校,還將納入科學研究機構,最高彈薪幅度可望達每月三、四十萬元。(註3)

第一則輪胎新聞與我有關。我年輕時,在化工廠待9個年頭(當兵計),公司是正新與建大某重要化學材料(除天然或人造橡膠以外)的最大供應商。那時,我做了超過500個實驗((那時不懂實驗設計法,笨笨地土法煉鋼作了4年,而且再過了6年才學高等統計學),研究耐磨、抗拉力、低導電…...等生產最佳化的參數條件,應該對台灣輪胎業有不小的貢獻。我親眼見證,正新從那時年營收不到5億,成長到去年1300億;資本額從2.2億,成長到324.1億;每年稅後盈餘從不到0.5億,成長到190億。當然,我也見證很多血淚、不公義的故事;也看到,結晶體在4萬倍電子顯微鏡下的美麗照片。

第二則擴大彈性薪資的適用對象,我支持,不過有前提。我不想追隨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的批評,論述政府的研究經費的控管弊病,也不談考量物價下,台灣正教授的實質薪資是否偏低(跨國比較)。(註4)當然,談論像香港新加坡的老師一年只領12個月,沒有寒暑假,沒有月退俸也沒意義,因為若貢獻遠大於成本,斤斤計較只是假平等,只會讓邊際效益降低。

回到我的前提。要彈性加薪,學術界應該教學與研究分流、專業分工。對於研究型老師而言,應大幅提高論文發表的積點門檻,名不見經傳、水準不高的期刊應該屏除在外,更重要的是,應該研究跟台灣有關的題目。對於教學型老師而言,以前不少老師的教學方法很不專業,長期誤人子弟,未來應有一套具有效度信度的評量方式。

如果不知道要研究甚麼本土型題目,我的題目之一是:研究中小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像當年的正新;或是上開因素下,政府的關鍵作為;或是值得台灣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領域。目前台灣企業前有大水,後有追兵,如何提高在地企業的薪資水準及如何永續經營發展,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若研究者不認同專注於跟台灣有關研究的說法,我的建議是,就去能讓自己揚名國際的國外研究機構吧!
---------------------------------------------------
註1.1:請給台灣投資環境多點氧氣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972
註1.2:台灣教育需要「學用合一」,不需要「用學合一」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277
註1.3:產業發展方向、台灣勞工低薪化的原因與突破之道、…等文章
註2:全球十大輪胎廠 正新續排第9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134-260204
註3:國發會攬才: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87474
註4:誰該加薪?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15.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