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的筆戰 @eaton
前po文「從產品、商品與作品,談中小企業發展」是緣自於台北藝術大學王盈勛副教授的文章。今年4月,我讀到王副教授在天下獨立發表〈是誰偷走你每個月薪水袋裡的一萬五〉。內容文筆流暢,但薪資佔GDP分配比的論述是錯的(學界.媒體一直如此)。兩天後,我使用筆名蘇東波,在天下獨立投稿「沒有人偷走你薪水袋裡的錢」澄清。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739
最近不巧發現,王副教授隔週發文論戰(他在天下獨立有專欄),有火藥味。某位「路過讀者」打抱不平,竟然開砲替我回了,對我來說,是個「不戰的筆戰」。我原本停稿多時,因那次經驗,以後竟寫了130篇短稿(好像已經一年沒說話XD),其中投稿16篇,獲刊13篇。提筆匆促,內容普通,但還是感恩。
不過,路人甲沒有回答王副教授的另一個提問:為何台灣薪資佔GDP分配比會低於他列舉的國家呢?從我前面PO文:「台灣薪資水準的真相與改善之道」,主要原因在於海外生產比例,比例越高,分配比就會越低(註)。
註:很多人(包括學界)會用人均GDP或GNP來衡量薪資水準,然後發現大家每月少領1.5萬(平均月薪3.7萬的40%)。要知道,GDP計算會納入海外轉投資收益及三角貿易所得,該收益及所得廠商相對要付薪資,但付的對象是海外,不是本國勞工。台灣公司海外生產超過50%,每年在中國約付2.3兆薪資,約為台灣薪資的40%(剛好跟前面40%相同)。來台演講的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或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凱提都表示,不解為何台灣的薪資低?他們都以為人均GDP高,勞工薪資就會高,其實不一定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